□ 崔素娟 孟榮榮 李鵬飛
(作者單位:陽泉師范高等??茖W校,陽泉師范高等??茖W校,陽泉市郊區(qū)區(qū)委黨校)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指出:“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通起來,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結合起來”,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四史”概念。新時代要充分發(fā)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有機融入“四史”教育,厚植大學生家國情懷。
思政課作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承載著傳道授業(yè)、立德樹人重任。把“四史”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是大學生踐行“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關鍵舉措。
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高職院校將“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可以幫助大學生了解歷史知識、把握歷史脈絡、明辨是非曲直,從而更好地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樹立正確歷史觀,有利于引導大學生從“四史”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進而在成長成才道路上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二是堅定歷史自信賡續(xù)紅色精神的要求。中國共產(chǎn)黨歷來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將“四史”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是大學生堅定歷史自信,傳承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主要渠道。通過“四史”教育不僅能夠幫助大學生追尋歷史足跡,從革命烈士、榜樣身上學習高尚品質,而且有利于大學生增強愛國主義情懷,樹立共產(chǎn)主義信仰,賡續(xù)紅色血脈。
三是增強大學生政治認同感的必然要求。將“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中,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刻理解歷史和人民是如何選擇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構建起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系,實現(xiàn)了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實現(xiàn)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通過“四史”教育有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歷史觀,增強政治認同感。
當前“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中,還存在“四史”教育與思政課融合度不高、外來思潮影響大學生正確認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不平衡問題。
第一,“四史”教育與思政課融合度不高。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程體系建設與“四史”教育融合的還不夠高。一是思政理論與“四史”理論融合不深。課堂教學對“四史”教育內容均有涉略,但不夠系統(tǒng)明確,融合深度有待加強。二是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四史”教育理論融合不實。一些高校在教學改革中增加了社會實踐教學方式,實踐式教學是理論教學的輔助與完善。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形式化、同質化現(xiàn)象嚴重,缺少規(guī)范的組織、嚴密的計劃、理論的傳授,達不到思政教學目的。
第二,西方外來思潮影響大學生正確認知。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西方一些錯誤混亂思潮也隨之而來。有些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其肆意蔓延會擾亂大學生對歷史的正確認知,一定程度上會助長歷史虛無主義傳播。這些錯誤思潮的擴散,給大學生帶來一定的思想迷惑,容易對“四史”產(chǎn)生曲解誤判,影響大學生樹立正確“觀”。
第三,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不平衡突出。傳統(tǒng)思政課教學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現(xiàn)象。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主體角色,大學生扮演著客體角色,主客體沒有很好統(tǒng)一起來。在教學中,教師多采用說教方式授課,學生被動接受,理解不深刻,容易削弱理論發(fā)揮凝心聚力、指導實踐的作用。二是“四史”教育多是理論性輸出,缺少實地體驗式教學環(huán)節(jié),忽略了校園實踐教學活動和紅色基地教學活動。
新時代把“四史”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要用好思政課教學“主渠道”、念好馬克思主義“真經(jīng)”、譜好“四史”教育“協(xié)奏曲”。
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主要方式是課堂教學。要把“四史”教育更好地融入思政課,更好地深入學生內心,需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發(fā)揮思政教師關鍵主體作用。
第一,教學內容要突出重點,解決“講什么”的問題。思政課教學要把握主基調,著重闡釋“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一百年來,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共產(chǎn)黨通過自我革命和全面從嚴治黨,構建起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系,錘煉出浴血奮戰(zhàn)、百折不撓、自力更生、發(fā)憤圖強、解放思想、銳意進取、自信自強、守正創(chuàng)新等鮮明政治品格,詮釋了中國共產(chǎn)黨“能”。一百年來,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煥發(fā)出生機活力,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方向,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一百年來,馬克思主義不斷中國化時代化,先后創(chuàng)立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形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創(chuàng)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昭示了馬克思主義“行”。通過分析三者關系,引導大學生聽黨話、跟黨走,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二,教學方法要契合實際,解決“如何講”的問題。“四史”教育要選擇學生易于接受、喜聞樂見的方式。一是堅持史觀結合。在教學理念上,堅持唯物史觀、大歷史觀,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四史”。二是堅持史論結合。在教學方法上,引導大學生從歷史經(jīng)典著作中感悟原理、啟迪思想,增強歷史自信。三是堅持史實結合?!八氖贰苯逃獙⒅袊适卤澈蟮睦碚撨壿?、實踐邏輯與中國社會發(fā)生的開天辟地、改天換地、翻天覆地、驚天動地的變化相結合,引導大學生用歷史眼光看中國社會變遷與發(fā)展,增強“四個自信”。
第三,思政教師要守土有責,解決“誰來講”的問題。思政課教師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中發(fā)揮主體關鍵作用。一要夯實專業(yè)基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用透徹的學理性感染學生,做學養(yǎng)深厚和教學功底扎實的思政課教師。二要積極主動修為。思政課教師要將“四史”教育作為修身立德必修課,圍繞“四史”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增強學術造詣。三要建立“四史”教育常態(tài)化機制。高職院校要抓好頂層設計,通過常態(tài)化開展“四史”教育,鍛造一批“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四史”教師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共產(chǎn)黨人的‘真經(jīng)’,‘真經(jīng)’沒念好,總想著‘西天取經(jīng)’,就要貽誤大事!”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高職院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把“四史”教育有機融入思政課教學,念好馬克思主義“真經(jīng)”。
一是深化大學生對“四史”的認識。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通過“四史”教育,用翔實的數(shù)據(jù)、真實的故事、偉大的成就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實踐性、開放性和時代性。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我們如期打贏了脫貧攻堅戰(zhàn),“現(xiàn)行標準下9899萬農(nóng)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 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 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從而增強大學生對“四史”的情感認同,進一步明確馬克思主義煥發(fā)出的生機活力,“使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意識形態(tài)、兩種社會制度的歷史演進及其較量發(fā)生了有利于社會主義的重大轉變。”
二是正面回答大學生思想困惑。高職院校要圍繞學生出現(xiàn)的思想困惑,幫助學生辨別“偽善”的“利己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跳出“溫柔陷阱”。通過講解張桂梅獻身教育扶貧、點燃大山女孩希望的故事,黃文秀回鄉(xiāng)奉獻、譜寫新時代青春之歌的故事,引導學生形成正確歷史觀,樹立集體主義價值觀,努力在平凡崗位上,創(chuàng)造出精彩人生。
三是有效回應大學生合理關切。高職院校應當正面回應學生訴求,幫助學生明辨是非曲直。在如何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后關系問題上,給學生講清楚兩個歷史時期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統(tǒng)一的,統(tǒng)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前的探索,盡管出現(xiàn)了嚴重失誤,但取得的巨大成就,為新時期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了基礎。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明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tǒng)一,曲折是暫時的,前進是不可抗拒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不可阻擋的。
“四史”教育內容之廣,除了抓好傳統(tǒng)理論教學外,還要兼顧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是思政課理論教學的繼續(xù)與延伸,通過實踐教學推動“四史”教育入心入腦。
一是利用校園活動,打造“實踐課堂”。要以立德樹人為導向,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開展“四史”教育教學融入校園文化活動。舉辦“四史”教育讀書班,鼓勵學生廣泛參與。結合建黨節(jié)、建軍節(jié)、國慶節(jié)、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等重大時間節(jié)點和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抗美援朝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等重大歷史事件,開展多樣化的“四史”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樹立家國情懷,把“小我”與“大我”緊密相連,推動“四史”教育在融入思政課教學中走深走實。
二是依托本土資源,打造“紅色課堂”。陽泉是中共創(chuàng)建第一城,紅色資源豐富。要組織大學生前往百團大戰(zhàn)紀念館、石評梅紀念展館、中共平定特別支部、范子俠將軍生平陳列室等紅色基地,瞻仰革命遺址,傳承革命精神,賡續(xù)紅色血脈,使大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歷史人物,把握歷史脈絡,激發(fā)愛黨愛國情,振奮好好學習、追求上進的精氣神,推動“四史”教育走深走實。
三是通過媒體平臺,打造“網(wǎng)絡課堂”。通過微信公眾號、“學習強國”“三晉先鋒”等新媒體,定時推送“四史”教育中先進典型和人物事跡,唱響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主旋律,實現(xiàn)“四史”教育建在網(wǎng)上、連在線上,確?!八氖贰苯逃谌肴粘?、抓在經(jīng)常,打通大學生學習“四史”教育“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