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芳,張蕊,陳思琪
(1.大連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 大連 116024;2.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規(guī)劃設計院 杭州 310006)
海洋景觀是人們在海洋、海岸線和陸地所感知的,由自然和(或)人為因素導致的陸地與海洋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1],是濱海城市獨具的景觀風貌。我國漫長的海岸線和豐富的海景為助建美麗城市和提高城市軟實力提供先天優(yōu)勢。然而由于長期實施陸海分治的管理模式且由陸域主導發(fā)展框架,在重規(guī)模和爭速度的城鎮(zhèn)化進程中,許多沿海地區(qū)最初的自然海景已不復存在,并在全球化進程中逐漸失去地域特色。
海景特征評估(SCA)是英國管理海景的技術手段之一,是針對海景的特殊性而提出的評估、判定、繪圖和特征描述的方法,重點考慮沿海和海洋環(huán)境問題,可為監(jiān)測和管理海景變化提供新的技術手段。目前國內在此方面的研究較少,已有研究包括對英國景觀特征評估(LCA)的引介[2]以及利用LCA對特定區(qū)域的景觀差異性保護進行實踐探索[3-4]等方面。諸多涉海實踐項目也未將海景納入考慮范圍,在理論上缺乏對海景的系統(tǒng)研究[5]。本研究回顧英國SCA的演變,重點論述英國SCA的實踐,并探討其對我國海景管理的啟示,以期為我國推動海景科學化管理和美麗城市建設提供參考。
自20世紀以來,英國一直致力于景觀價值評估方法研究,希望通過客觀且定量的方法加強對景觀變化的動態(tài)管理。結合相關研究成果,大致可分為“最佳景觀保護”“景觀評價”“景觀評估”和“景觀特征評估”4個階段。2001年威爾士鄉(xiāng)村委員會首次制定《海景評估最佳實踐指南》,希望能在深入認識海景特征和價值的基礎上開展地區(qū)建設工作[6]。英國2009年的《海洋和海岸帶準入法》確立海洋空間規(guī)劃制度,而作為海洋空間規(guī)劃和涉海問題決策制定依據的《海洋政策聲明》明確指出“在制定海洋規(guī)劃時,應考慮所有海岸和海洋地區(qū)的視覺、文化、歷史和考古影響……還應考慮開發(fā)或活動對海景的影響,同時考慮現(xiàn)有特征和質量”[7],其目的是解決海平面上升、海水養(yǎng)殖擴張和能源開發(fā)等對海景造成的影響。自此,英國的SCA研究才正式開展。
2012年英格蘭自然署在《英格蘭和蘇格蘭景觀特征評估導則》[8]的基礎上編撰《海景特征評估方法》[9],作為《海洋和海岸帶準入法》和《海洋法(蘇格蘭)》的組成部分并進行試點實踐[10-11];2014年的《景觀特征評估指南》又對SCA進行補充說明[12]。SCA是基于要素分解和提取而進行聚類分析的特征評估方法,《海景特征評估方法》將海景視為國家遺產,即“具有海岸或海洋元素的景觀以及具有文化、歷史和考古聯(lián)系的海岸和鄰近海洋環(huán)境”[10]。根據該定義,在人-地關系中,由自然、人文/社會和審美感知三大主題要素及其若干子要素共同構成的“海景輪”[10]是指導要素分解和提取的主要依據(圖1)。
圖1 海景輪
SCA主要適用于低水位線向海側的海岸和海洋,LCA則適用于高水位線向陸側的區(qū)域(圖2)。潮間帶評估可采取SCA或LCA,主要取決于評估范圍和目的。除此之外,SCA的原則、步驟和階段基本遵循《英格蘭和蘇格蘭景觀特征評估導則》[13]。
圖2 SCA和LCA的 適用范圍
由于LCA定義的景觀特征區(qū)邊界不可能與SCA定義的海景特征區(qū)邊界精確相關,2018年蘇格蘭自然遺產協(xié)會委托Carol Anderson景觀協(xié)會編制《海岸特征評估指南》并提出海岸特征評估方法(CCA)。與SCA有所不同,CCA的重點是海岸及其與海洋和陸地的相互作用,研究范圍側重于海岸,具體從海洋影響、海岸特征、臨近陸地特征、人類活動和可視性5個主題要素分析海岸的物理特性、經驗特性、相關因素和公認價值,從而指導特征分類和識別關鍵特征[14]。
自2012年起,英國從國家、區(qū)域到地方層面陸續(xù)完成對英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等地區(qū)的SCA,不同尺度的輸出成果互為依據和基礎,共同構成景觀/海景特征類型/區(qū)域的嵌套系統(tǒng)。
國家SCA(NSCA)由國家管理機構負責,通常采用1∶25萬的比例,主要用于指導海洋規(guī)劃和景觀管理。識別和描述海洋特征區(qū)域(MCA)是NSCA的核心內容,因此NSCA的研究范圍通常依據海洋規(guī)劃區(qū)而劃定,具體包括沿海岸線的海洋、潮間帶和陸地部分,向海延伸至距海岸線12 n mile。
2.1.1 英格蘭NSCA的流程和關鍵技術
英格蘭NSCA主要由海洋管理組織(MMO)負責,分階段先后完成對東部海洋規(guī)劃區(qū)[15]、南部海洋規(guī)劃區(qū)[16]和其他海洋規(guī)劃區(qū)[17]的評估,包括所管轄的11個海域(近海和遠海)的6個海洋規(guī)劃區(qū),共劃分53個MCA。
在遵循LCA一般步驟的基礎上,參考《海洋政策聲明》對海景的定義,英格蘭NSCA項目認為SCA應包括特征評估和視覺研究2個方面的內容,提出新的海景描繪方法即視覺資源制圖(VRM)方法,并與特征評估方法結合使用。收集的數據和信息用作桌面特征評估和VRM測試,通過現(xiàn)場調查和咨詢研討進行檢驗和補充,最后結合有針對性的咨詢反饋修正輸出成果,并形成最終成果(圖3)[16]。
圖3 英格蘭NSCA項目流程
(1)數據信息收集整理。收集文獻、計劃和策略等可靠數據信息并判斷其相關性和應用途徑是SCA的第一步。這些數據信息由MMO等多個部門提供,輸入到統(tǒng)一的地理信息數據庫,根據“海景輪”的關鍵主題以及基礎地圖和行政邊界等進行分類和組織,將海景柵格圖和海洋矢量數據作為疊加背景。
(2)桌面特征評估。主要目的是擬定MCA的邊界和關鍵特征。由水文局提供的海洋地圖和地形測繪基礎圖是指導邊界繪制的主要參考,疊加不同主題要素的GIS圖,結合地方感判斷,形成初步的MCA圖。
(3)視覺資源地圖。運用ArcGIS軟件中的viewshed工具,通過可視域分析客觀地獲取和評估研究范圍內的視覺資源分布情況,具體包括觀察點選擇、影響參數設置、可視域分析和成果輸出4個步驟。輸出的成果為海平面的能見度圖和可視海景的陸地圖。
(4)田野和乘船調查。目的是收集海況以及與海岸線有關的信息。適宜的潮汐形態(tài)、良好的能見度和有利的海況是乘船調查的先決條件,須提前與當地船長聯(lián)系并確定航程和調查計劃。在船上向到訪者發(fā)放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基本信息、物理和自然影響、審美和感知、沿海和海洋活動以及其他觀察,并以其拍攝的海景照片作為輔助資料。
(5)咨詢研討和定向咨詢。利益相關者的全過程參與是LCA的必要流程。在桌面研究后,通過召開系列咨詢研討會檢驗MAC的邊界、名稱、關鍵特征和VRM。在最終成果輸出前,還須借助網絡平臺并以提問方式開展定向咨詢。
(6)最終成果。在田野和乘船調查后,參考咨詢研討和定向咨詢的意見,確定每個MAC的主要特征和描述文件,最終成果的內容包括4個部分即GIS數據庫、MCA描述、視覺資源地圖和單項技術報告。
2.1.2 威爾士NSCA與國家LCA和地方SCA的銜接
威爾士自然資源部于2015年完成威爾士NSCA,主要參考英格蘭NSCA的經驗,共劃分29個MCA。由于此前威爾士已完成國家LCA(NLCA)和部分區(qū)域的地方SCA(LSCA),威爾士NSCA還須考慮與NLCA的等效銜接以及與LSCA的嵌套銜接,從而形成陸海之間不同層級的景 觀 管 理 框 架[18]。①NSCA和NLCA均 以1∶25萬的比例輸出成果,形成陸地上的等效區(qū)域,威爾士將二者整合形成完整的、跨越陸地和海洋的國家特征信息;但因研究目的不同,MCA邊界在向陸地延伸時可能無法完全與NLCA邊界重合,且NLCA劃分的特征區(qū)也可能對應若干個MCA。②在NSCA前,威爾士約有50%的海岸線和近岸海域已完成LSCA;理論上既有LSCA可作為NSCA的下一級特征單元并共同組成嵌套系統(tǒng),但既有LSCA確定的邊界比NSCA更為復雜,許多邊界無法完全重合;基于此,威爾士將MCA與既有LSCA的空間聯(lián)系視為NSCA研究的組成部分,未來LSCA也須考慮現(xiàn)有NSCA邊界的位置和大小;具體可采取類似“導則”的方式,針對未來每個地方MCA的名稱和邊界劃分原則提出建議。
區(qū)域SCA(RSCA)通常也采用1∶25萬的比例,主要目的是促進區(qū)域海景的保護、管理和規(guī)劃以及指導更局部的特征區(qū)域和類型細分。通常根據突出的岬角、海灣、河口、海島和海岸特征來命名MCA[19]。
北愛爾蘭環(huán)境局于2013年完成北愛爾蘭RSCA,研究范圍覆蓋整個北愛爾蘭650 km的海岸線,共劃分24個MCA。每個MCA都從區(qū)位、環(huán)境、LCA組分、簡介、關鍵特征、自然影響、文化影響、感知影響和變革力量等方面進行描述,并輔以地圖和照片。海景被視為動態(tài)景觀,受自然力和人為力的作用不斷變化。其中,自然力主要包括自然過程改變海岸線形態(tài)、海平面上升提高低洼地和海島洪水風險以及氣候變化和自然侵蝕可能導致海防升級;人為力主要包括歐盟漁業(yè)政策改革、土地管理等活動、游客和娛樂設施增加的壓力、沿海居民點和私人住宅擴張的壓力、大型居住區(qū)邊緣工業(yè)和商業(yè)發(fā)展的壓力、農業(yè)用地的變更、沿海公路的管理和升級以及評估區(qū)外圍開發(fā)建設。在上述作用力中,可能在未來顯著改變整個地區(qū)特征的作用力被稱為“變革力量”,沿海開發(fā)須考慮變革力量的變化可能性、變化程度、變化頻率、影響性質和程度、變化后果以及變化累積等。
LSCA由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組織負責,在國家和區(qū)域尺度的基礎上進行細化,通常采用1∶5萬或1∶25 000的比例,研究范圍多為毗鄰國家公園和風景優(yōu)美區(qū)等重點地段的海域。輸出的成果一方面嵌套在NSCA和RSCA的框架下,為海洋空間規(guī)劃提供基礎,協(xié)助沿海和海洋項目的開發(fā)和管理;另一方面與LCA銜接,為國家公園和風景優(yōu)美區(qū)的管理和規(guī)劃提供服務。
2.3.1 研究范圍
LSCA的研究范圍涉及海洋、潮間帶和陸地3個部分。其中,海洋邊界延伸至距海岸線12 n mile,潮間帶為高水位和低水位之間的區(qū)域,而陸地邊界的確定則比較復雜。陸地邊界的確定通常綜合考慮3項原則:①盡可能遵循現(xiàn)有MCA邊界(未開展LCA的地區(qū)以視覺/感官為標準),有助于在空間上理解LCA與SCA之間的關系;②可使任何景觀特征都因顯露、氣味和聲音等原因非常接近海洋;③有利于促進陸海景觀互視。
在具體操作中,英格蘭通常沿用NSCA的VRM方法繪制視覺資源地圖以識別陸地范圍,但VRM方法也存在未考慮地表特征遮擋和觀測點質量等局限性。威爾士通過疊加1∶25 000的OS地圖以及基于威爾士國家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LANDMAP的視覺、感官和景觀棲息地圖層來界定陸地范圍。
2.3.2 分類和描述
劃分海景特征類型(SCT)和描述MCA是LSCA的核心內容。在確定研究目的和范圍后,借助GIS工具開展桌面研究,對獲取的數據信息進行分層處理,再通過田野和乘船調查以及利益相關者參與,不斷補充和修正輸出成果并形成最終成果。
(1)劃分SCT。彭布魯克郡海岸國家公園提出按海洋、潮間帶和陸地指導SCT劃分(表1),最終確定21種海洋SCT、5種潮間帶SCT和21種陸地SCT[20]。這種分類方法被英國大部分地區(qū)所采用,其中北德文郡??怂鼓枃夜珗@為實現(xiàn)海景和陸景的完全整合,部分陸地類型直接使用既有景觀特征類型,與新劃分的7種潮間帶SCT和4種海洋SCT共同組成27種SCT[21]。
表1 SCT的劃分和依據
(2)描述MCA。特定SCT在地理上離散分布而形成不同MCA,每個MCA都是獨特的區(qū)域,由關鍵特征、自然影響、文化影響、審美感知、文化效益和服務(休閑/娛樂、精神/宗教、藝術/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變革力量、敏感度(增加和削弱地方感的因素)等內容構成的描述框架勾勒地域特征模式,用于指導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政策或策略,如景觀設計[22](表2)。
表2 MCA的描述內容
2.3.3 與LCA的銜接
目前LSCA與LCA的銜接主要有3種做法。①LSCA的附加考慮因素。在北德文郡??怂鼓枃夜珗@的LSCA中,每個MCA的描述都配有與之相鄰的陸地景觀特征類型的說明和地圖,供進一步研究時參考。②LCA和SCA。西爾弗代爾風景優(yōu)美區(qū)將海景視為景觀特征類型的組成部分,并與過渡和低地景觀、樹木茂密的石灰?guī)r山以及特殊自然美景區(qū)(AONB)環(huán)境共同構成四大景觀特征類型。③景觀與海景特征綜合評估(ILSCA)。ILSCA更加強調海洋與陸地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澤西島在確定10種SCT和34個MCA的基礎上提出“海岸單元”的概念,將海岸帶視為獨立評估層,劃分14個海岸單元以描述海洋和陸地在視覺、自然、文化和功能等方面的相互作用。
英國的SCA研究是不斷法制化、正規(guī)化和系統(tǒng)化的過程,在SCA實踐探索中也體現(xiàn)工作框架的層次化、輸出成果的信息化和公眾參與的全過程化等特點,這些都保證SCA方法具有穩(wěn)定的技術發(fā)展和更廣泛的應用范圍。在全球化背景下,這套日趨成熟的方法也為我國海景管理帶來新思路。
(1)加大海景管理力度。加強監(jiān)督機制,將海景保護列入海洋法律體系;加強調控作用,成立海景管理部門,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促進與其他部門和行業(yè)管理的協(xié)調配合;結合地方治理,加強公眾參與。
(2)將海景納入國土風貌。國土風貌的核心體現(xiàn)在土地與人的精神聯(lián)系,對于濱海城市而言,海景是使人產生和強化“鄉(xiāng)愁”的重要元素。我國以往的國土風貌保護研究對海洋風貌的關注很少,雖然海岸帶保護與利用規(guī)劃已被列入國土空間規(guī)劃體系,但針對資源識別和價值判斷仍缺少科學和客觀的技術方法。SCA注重對地域差異化的尊重和居民感知的考慮,輸出成果可為范圍界定、要素管控和保護單元劃分提供依據,并為理性評判國土風貌分區(qū)導則的編制提供新視角。
(3)借助信息平臺促進海岸帶整體開發(fā)。我國海洋與陸地的開發(fā)管理通常屬于不同的運營體系,涉海規(guī)劃項目因缺少海洋數據的支撐而導致陸海開發(fā)不匹配等問題,海洋空間規(guī)劃與沿海開發(fā)涉及多個涉海部門,跨界管轄主體之間的合作與協(xié)調也存在難度。未來依托大數據和地理信息技術建立從國家到地方以及從自然到人文的多層級SCA/LCA數據庫,可為涉海規(guī)劃和開發(fā)建設提供基礎資料,有利于不同地區(qū)和部門之間的合作與協(xié)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