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宇
關于閱讀,我們所聽到的問題可能會有很多:
孩子不愛閱讀,不喜歡做閱讀題,怎么辦?
我的孩子很愛看書,但為什么閱讀分數(shù)不佳?
孩子很愛閱讀,作文為什么寫得不好?
家長們的煩惱在于做題與分數(shù),往往聚焦在閱讀的功效性上。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閱讀是孩子們聯(lián)結這個五花八門、信息爆炸的世界的通道,閱讀是我們大腦學習的方式,閱讀是人類終身的思維練習。那么,我們是不是可能停止關注做題與分數(shù),而是去討論,我們可以給孩子們什么樣的閱讀資源?可以讓大腦接受什么樣的閱讀訓練?貫穿我們的一生,我們怎樣用閱讀來提升自己和孩子的思維質量?
這樣,我們才能更準確地聚焦,更專注地參與終身閱讀這樣思維的馬拉松。沒錯,我們和孩子們在并肩奔跑……
童年,并不是一個懵懂無知天真蒙昧的時期,這是孩子們學習能力快速發(fā)展的階段。人類在不停學習、改造著物質環(huán)境,而從中獲得的各種經驗也不斷地重塑著人類的大腦。大腦在飛速學習,通過閱讀數(shù)以萬計的單詞,大腦神經連接不斷加強,閱讀過程變得似乎可以信手拈來,打開書本似乎就可以完成閱讀。
其實并不。學習從學徒訓練和實際操作(經驗式的手把手式教學,類似視頻再現(xiàn))的方式,轉向依賴于教科書和講座、筆記與論文的學習方式,在人類歷史上并沒有多長時間。各種表現(xiàn)的閱讀障礙、注意力缺失障礙等學習障礙都表明,我們的大腦需要經過大量的學習來掌握閱讀。
對大腦神經連接的不斷重塑,漸漸形成了心理詞典、閱讀提取、經驗累積、思維判斷這樣的過程,孩子們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才慢慢掌握閱讀的技巧,建構思維的判斷,同時也受到不斷的技術創(chuàng)新和文化變革的影響。童年,特別是青春期,正是大腦不斷學習、吸收、重塑、發(fā)展并閃耀光芒的時期。
牛津大學心理學博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系教授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其著作《園丁與木匠》里寫道:“特別是在早期幼兒階段,每個孩子都在父母營造的新環(huán)境下成長。每一代人的大腦都因有著不同的早期經驗而有著獨特的運作方式,然后再對環(huán)境進行特有的改造。在數(shù)代時間內,人類的大腦就能發(fā)生巨大的變化?!?/p>
所以,我們需要了解,閱讀從來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需要不斷地學習與發(fā)展。同時,閱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閱讀資源的提供、閱讀方式的改變,都在孩子們身上留下了深刻印記,印入到他們的思維方式。這些是我們需要著力加強的地方。
讓孩子成為終身閱讀者,而不是讓家長們成為終身陪讀者;讓孩子成為對閱讀有興趣、有選擇、有品位的自發(fā)的終身閱讀者,而不是了解閱讀出題套路,熟悉閱讀理解答案,找準出題者偏好趣味的高分“做題家”。讓孩子們享受閱讀的快樂與思維的樂趣,而不是被始終規(guī)范于“閱讀推薦書目”中裹足不前。
根據(jù)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NEA)的數(shù)據(jù),2017年美國約有53%的成年人(約有1.25億人)閱讀至少一本工作和學業(yè)需要之外的書。那么,你呢?是不是一個從閱讀中享受快樂,而有規(guī)律地參與閱讀的終身閱讀者呢?
為什么有些人長大后會從閱讀中獲得極大的樂趣,而另一些人卻沒有。這些無關乎閱讀技巧與閱讀訓練,往往更與童年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與閱讀環(huán)境有關聯(lián)。
我們可以做一些事情,使閱讀更有趣。
例如,定期去一趟圖書館和書店,讓孩子享受自由挑選自行購買的樂趣;讓孩子談論并評價書籍,認真傾聽并給予自己的意見;送書作為生日禮物;為孩子設置閱讀角,在固定區(qū)域固定時間進行閱讀;讓孩子和同齡小朋友交換圖書;鼓勵并回應孩子關于閱讀的問題與要求。
僅僅為孩子們購買書籍,幾乎可以肯定,孩子的閱讀并不會因此而發(fā)生太大的改變。影響孩子們對閱讀的看法并激勵他們成為終身閱讀者的,往往是周圍的人們是怎樣看待閱讀、進行閱讀,閱讀習慣是什么,周圍是否有終身閱讀的成人榜樣和例子。
更為美妙的是,當你和孩子成為終身閱讀者的時候,思維的花朵綻放、理性的思考萌發(fā),你們將會在閱讀的世界里,進行更為深入的思維交流與對話。這段奇妙的閱讀旅行中,永遠不會感到乏味,你們會邂逅很多跨越時空的有趣靈魂,邊走邊談。
閱讀本身是人類學習和思維的一種方式,那么,未來主人翁們,他們面臨的將是嶄新的數(shù)字時代,有什么樣的學習與思維方式與之相匹配?
各種最新的前沿科技產品會對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對閱讀,尤其是我們熟練掌握的紙質閱讀,會產生什么影響,甚至震動?
作為家長,在電子閱讀和紙質閱讀之間,又可以為孩子們做些什么?
禁止嗎?限制嗎?放任嗎?
在這個數(shù)字時代里,面對孩子,我們更像是移民面對著原住民。在未來,他們將創(chuàng)造什么樣的時代,我們難以預測。對于以上問題,更簡單也更真實的答案是:我們真的不知道,在未來真正到來之前,我們可能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作為父母,我們的重要任務之一,可能是成為一座橋梁,溝通起過去和未來,接續(xù)文化的歷史感,伸展時代的延續(xù)性。閱讀,可能是保持文化延續(xù)性的最佳途徑,可以防止下一代丟失掉太多我們這一代人珍視的很多東西,包括基于閱讀的線性思維模式。
知識和科技飛速發(fā)展,更替也更加迅速。終身閱讀與終身學習,即“一輩子的閱讀”與“一輩子的學習”,這是我們可以向孩子們傳遞的接力棒。并不單單是為了謀生或者不被時代拋下,而是提供一個錨點。沒有文化的傳承,就沒有文化的延續(xù)。如果我們這一代人沒有把自己的傳統(tǒng)、技能、價值觀和新發(fā)現(xiàn)傳承給孩子,那下一代的出發(fā)點又在哪里呢?
閱讀,當然不是只有紙質書,可以轉向其他更廣闊的數(shù)字資源,聽的,看的,更為重要的是閱讀的思維練習。例如鼓勵孩子們閱讀之后“說來聽聽”“不妨寫寫”。有思維過程的閱讀更有價值,不僅可以提升孩子的溝通和表述能力,更為主要的是思維的練習。
放下對與錯,告別標準答案,自由地談論所閱讀的內容,在互相交流中形成自己的理解,讓閱讀的思維練習可以持續(xù)一生。
記得保持對閱讀的熱愛,享受閱讀過程的愉悅。對孩子們是,對我們也是。
附:萬宇推薦書目
《實用性閱讀指南》日 大巖俊之 著 陳怡萍 譯
《旅行的藝術》
英 阿蘭·德波頓 著 南治國 彭俊豪 何世原 譯《古書之美》 慶山 韋力 著
《東京本屋》 日 吉井忍 著
《文雅的瘋狂:藏書家、書癡以及對書的永恒之愛》美 尼古拉斯·A·巴斯貝恩 著 陳焱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