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多/文
音樂對于創(chuàng)作者來說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對于傾聽者來說更像是一種情感的載體,所以,音樂與情感密不可分。高職音樂教學當中,更應該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運用情感來表現音樂,而在教學時,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感觀念以及思想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對于音樂的理解要足夠透徹,這樣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讓教學質量得到提升。
以情感教育為名的教育方法,是當高校的教師對學生使用獨特且具有針對性的教育,使其學生的情感發(fā)生變化,此之謂情感教育,這種獨特的教育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能夠形成新的情感。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音樂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使得學生具有開朗活潑的性格,所以在高職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是尤為重要的。
在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下,音樂學科并不受到重視,認為與學生的發(fā)展關系性不強,這種現象在新課改的影響之下被逐步的修正。職業(yè)院校在為社會提供專業(yè)型人才之余更加提倡學生能夠得到綜合性發(fā)展。在音樂學科中,情感教學不僅能讓學生便捷地掌握音樂知識,還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給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而要想高職音樂教學中有效地融入情感教育,就要教師做出更多的努力,給出合理的教學對策。
在音樂美育教學當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抒發(fā)內心的情感和對音樂的表達,教師需要與學生之間構建良好的關系,為學生營造出愉悅的學習氛圍,這樣能夠讓學生感到不那么拘謹。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取決于教師平時的教學質量,“打鐵還需自身硬,鑄金還需本人精”。所以,提高大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必須先提高音樂教師的自身素養(yǎng)及教學質量,高校教師需自身擁有較強的教育教學基礎及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利用自身經驗,將教學理論與課堂實踐相結合,找到正確的教學方向,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高素養(yǎng)的學生。高校的師資建設中應著重注意這個問題,加強音樂教師的素質培養(yǎng),把控教學質量。對教師個人而言,要在平日里加強專業(yè)思想建設,鞏固專業(yè)知識,拓寬專業(yè)水平,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如此一來,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才能獲得全方面的提高。另一方面,良好的師生關系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基礎情況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達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高校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不僅僅是為了獲取與專業(yè)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其實也是自身成長的一個過程,每一位學生都希望自己能夠獲取教師的青睞和尊重,得到重視和平等待遇能讓學生有一個積極正向的學習心態(tài),進而達到學習效率的提升。
何為音樂素養(yǎng)?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音樂素養(yǎng)是對音樂的認知與審美能力,不僅是擁有基礎的音樂理論知識,更是擁有對音樂有很高的意識與辨別能力;培養(yǎng)音樂素養(yǎng)不僅需要對音樂作品的有豐富的學習能力,更要用心去體會感受。音樂課程所具有獨特的功能,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也息息相關,音樂能夠讓我們感到放松、愉悅,甚至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能夠使人勵志成長,擁有突破自我的意志,調節(jié)人的心情,不同的音樂作品甚至能給人帶來喜怒哀樂的不同情緒,優(yōu)秀的音樂課程學習更能夠提高學生的情操與修養(yǎng),建立起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從而樹立良好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如今,通過網絡的發(fā)達與媒體的進步,音樂成為了很多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學生通過各種媒體介質,欣賞更多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音樂短視頻、音樂舞臺表演等,來滿足平時生活中的精神需要,大學生成為了音樂作品的重要受眾群體,而欣賞各種音樂作品,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個體音樂素養(yǎng),學生具有基本的音樂審美能力,同時,欣賞較高水平的音樂作品,也需要學生具有更高的音樂素養(yǎng)來支撐。
當代大學生具有獨立、果敢、想要表現自己的特點。在大學生活中,時常需要自我表現來滿足自身的性格發(fā)展的需要,與自我態(tài)度的抒發(fā);音樂,就成了自我表現的最好形式之一,學生通過參加音樂比賽、樂隊、校園演唱會、校園音樂節(jié)等文化活動,滿足自身精神需要的同時,加強了自身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在表演與欣賞中體會自身能力的全方面發(fā)展,提高自信,豐富自己的經歷與生活,這正是高校素質教育的目標與初心。在新課改的教學宗旨之下,高職音樂教學開始重視對學生培養(yǎng)學科興趣,只有產生興趣才能豐富情感,且進一步形成音樂素養(yǎng)。讓學生從之前的不感興趣的被動學習逐步轉化成學生因感興趣而進行的主動學習。要想達到這一理想效果,就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心里特征,這樣才能分層應用教學管理,讓學生們減輕平日的學習壓力,從內心產生對音樂的興趣,用滿足感、收獲感來體驗學習音樂帶來的成就感,在學習時能充滿熱情,全面激發(fā)學生對學科的興趣,便于開展情感教育。
對音樂最好的詮釋就是要表演者富有生動的語言以及飽滿的情緒,因此,語言情景以及樹立學生正確的情感意識是音樂教學中的基本手段,當學生富有飽滿的情感時就更加容易詮釋出好的作品。呆板的書面教學,是音樂教學的大忌,音樂本就是活潑的課程,教師要讓枯燥的理論知識“活”起來、“動”起來,要創(chuàng)新以往的教學理念,利用新時代的網絡及多媒體優(yōu)勢,讓學生們感受身臨其境的美好,音樂作品的震撼,畫面的精良優(yōu)美,應接不暇的媒體與音樂的結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與激情。
在教學中,每一個學生對于同一件作品的理解都會存在差異,因為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以及知識基礎都不一樣,所以作為職高音樂教師,在講解作品時,要足夠的細致,必要時可以補充一些作品的創(chuàng)作故事或者相關背景,讓學生感受到音樂作品中包含的情感,達到情感互動的目的。教師在教學時一般都會以身示范,為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在一個優(yōu)良的課堂情境當中,搭配富有情感的講述,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音韻與節(jié)奏感。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情感教育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潤物細無聲般的默默改變著人。在音樂教育中,融入情感教學,在整體的教育中帶入情感教育,也可將情感教學與音樂教育相結合,圍繞著音樂教學加強情感教育的融入,不論是從校園環(huán)境建設還是教學基礎設施來講,音樂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行、提升學生品德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學校要加強滲透式情感教學環(huán)境,人處在環(huán)境之中,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在創(chuàng)造著人,積極的環(huán)境可以育人,因此學校要盡可能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美校園環(huán)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圍,學生身處在積極樂觀的校園文化氛圍中,自身的品德發(fā)展很難不提高,正如一句古詩所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情感教育隨著風吹入學校的每一個角落,吹進學生的內心,吹進教師的心間,使之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功效,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一直備受青睞,從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無一不說明情感教學環(huán)境的重要性。
為學生創(chuàng)立情感教學環(huán)境,就需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合適的學習音樂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新奇獨特、與眾不同的環(huán)境中,感受音樂學習的獨特魅力。根據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如思維活躍,有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樂于參與各種校園文化活動,根據這些特點,可以組織一些有參與性的校園音樂活動,例如,邀請相關的專家或知名人物為學生開展專題講座,再利用其校園的廣播站、新聞站等媒體部門,播放優(yōu)秀的音樂曲目,亦或在校園的宣傳板塊,定時張貼推薦的音樂作品;而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傳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加入互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將學到的技能與知識,以上臺表演的形式變現出來,將理論與實際充分結合,這樣以來,利用不同的方式,學生們就能深刻感受到音樂在校園這個大環(huán)境中的魅力。
隨著我國政策與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進發(fā)展,大多數大學都開設了音樂課程,但由于當今的大學生學習課程多,學習壓力大、音樂課程的效果與落實情況不到位,導致大多數高校并沒有將精力投入到大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中來。所以,開設音樂課程的高校必須明確高校音樂教育的目的,按照大學教育的宗旨開展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情感教育能夠有效開展是需要借助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的,所以在職高音樂教學當中要創(chuàng)立良好的情感教學環(huán)境,并且通過更加科學、多樣的教學方法營造出適合學生的、輕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更加容易代入情感,并在情景當中得到一定的音樂啟發(fā),得到更深層次的音樂造詣。
例如:在教學時,教師運用情景式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設定的情景當中,感受音樂,讓學生對音樂產生共鳴感,并且還可以讓學生在一些適合的音樂之下進行即興表演,挖掘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在學生上臺表演或進行互動活動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肯定與鼓勵,讓學生建立起自信心,引導學生在詮釋音樂同時激發(fā)潛在的情感意識。
音樂內容的本質是真善美,而音樂教育的本質,就是審美教育。想要學生建立起對音樂的正確審美,就需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教育。當學生建立正確的音樂審美觀念,就能在平時的學習中,迸發(fā)出對學習的興趣與動力,只有學生審美的基礎與觀念得到發(fā)展,對于藝術作品的審美習慣加強時,才能逐漸地建立起學生的整體音樂素質。
現階段,我國高校大力推行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其重要內容是高校的音樂教育,好的音樂教育能夠提升當代大學生各項基本素質的協(xié)調發(fā)展,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音樂更能夠促進心理的健康,這就體現了學生各項素養(yǎng)的提高,離不開建設學生的音樂審美基礎與音樂審美觀念,高校要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學會感受音樂中,各種豐富的情感,讓學生懂得何為“美”,欣賞“美”的境界又是如何判別?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陶冶情操,建設高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與審美意識。
在高職音樂教學當中融入情感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加強學生對音樂內容的理解,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以及綜合素質。教師可以在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內容時加入創(chuàng)作表演部分,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運用,讓學生在不斷的訓練中,表演出更生動的音樂內容。在互動活動與上臺表演時,教師要給予肯定與引導,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為學生講述音樂作品一些相關的信息,讓學生加強對歌曲當中的情感理解,準確的理解能讓表演內容更加豐富,并且在特定的情景當中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自身與音樂藝術的距離被拉近。例如:在學習《黃河大合唱》這首歌曲的時候,讓學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時代背景和歷史,在向學生展示相關的材料,加強學生對音樂內容的理解,再讓學生形成小組,以組合形式發(fā)揮,進行音樂表演,結合觀看的歷史材料在根據自身的感受,融入到歌曲當中,建立一個積極正確的情感表達形式。
當代高校的素質教育中,很多學生在音樂的情感仍處于一種空白狀態(tài),各種因素使得學生與學生的性格與興趣大相徑庭,在欣賞相同的音樂作品時,不乏有不同的觀念與理解,所以,高校教師的教學手段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利用充分的感情與恰當的方式,將學生帶入到情感的世界里;用生動的語言把知識帶入進去,變成讓學生感興趣,想探索的寶藏,這才是音樂這門課程的最好詮釋。所以,音樂教育當中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而情感教育是能夠讓職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個人素養(yǎng)得到良好提升的,這是一種新課改之下創(chuàng)新的教學形式,能夠給學生帶來有效的學習成果,同時也要求教師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為本,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之下,培養(yǎng)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激發(fā)音樂情感、提升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得以全面發(fā)展,為自己美好的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
引用
[1] 王靜宇.高職院校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方法論探析[J].三門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17(1):72-75.
[2] 莫雨莎.高職音樂教學中應注重滲透情感教育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7):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