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卞文志
位于四川、云南交界的白鶴灘水電站是一座裝機容量高達1600萬千瓦、位居世界第二的大型水電站。水電站建設過程中,一名女性橋機司機完成了全球最大發(fā)電機轉子的吊裝。她就是“大國工匠”梅琳。
梅琳是國內為數(shù)不多可以吊裝巨型精密裝置的起重機司機,她要做的是在不足兩平方米的駕駛室里,通過三個操縱桿將轉子平穩(wěn)、安全地吊入指定位置。
即使在這個崗位已經工作了二十六年,每次到達工位后,梅琳依然要做些練習找到手感。梅琳認為,作為橋機司機的基本功就是要穩(wěn)鉤,每一吊都要總結它的規(guī)律和慣性。為此,她養(yǎng)成了做練習的習慣。
梅琳的父親曾經是葛洲壩機電公司的橋機工。小時候,父親經常帶她到工作現(xiàn)場玩。每次看到父親操作橋機,無論多重的東西,都能輕松地把它們從一個地方轉運到另一個地方,梅琳既驚奇又羨慕。父親神態(tài)專注,指揮篤定,從那時起,梅琳心里就種下了“長大后也要成為大國工匠”的愿望。
1995年,20歲的梅琳從葛洲壩技工學校畢業(yè),如愿成為一名橋機工。梅琳悟性高,接受快,深受師父的器重。但由于工作時間短,技術不過硬,有時候也會被師父批評哭。1996年春節(jié)后的一天,實習了半年的梅琳,終于有了獨立操作的機會。她躍躍欲試,卻沒把控好速度,重物大幅度晃動,差點誤傷地面工友。師父毫不客氣地批評:“沒那金剛鉆,別攬瓷器活,你下來再練幾年吧!”
師父的話很重,讓自尊心很強的梅琳私下里痛哭了一場,同時也激起了她的好勝心。此后,她苦練苦學,每天要在空中工作近九個小時,工友們親切地稱她為“空姐”。橋機駕駛室僅兩平方米,梅琳一待就是一天,那種孤獨的滋味她體會最深。和梅琳一同分到橋機班的兩個女孩都離開了,唯有她堅持了下來。
梅琳說,從第一次上車起,就知道這是要做一輩子的職業(yè),所以她不僅不會放棄,還要在技術上追求精益求精。在不斷地探索與創(chuàng)新中,她創(chuàng)造出一套“手感、聽感、嗅感”相結合的吊裝方法。從為三峽水電站吊裝1500噸發(fā)電機轉子,到為溪洛渡水電站吊裝1800噸發(fā)電機轉子,梅琳始終在向世界之最沖擊。
2017年,由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巴基斯坦NJ水電站急需橋機工,梅琳第一次走出國門,為NJ水電站施工助力。NJ水電站被譽為巴基斯坦的“三峽工程”,但一到現(xiàn)場,梅琳傻眼了。施工環(huán)境太惡劣了,整個工程還處于初始階段,地下廠房通風管道尚未形成,土建機電交叉作業(yè),潮濕氣悶,灰塵較大。工作第一天下班,她臉上、頭發(fā)上、鼻孔里、衣服上全是灰,同事們全像從泥里、灰堆中掏出來似的。
出來工作的巴基斯坦女性本來就不多,到水電建設工地工作的更少。一到晚上,偌大的廠房只有梅琳一名女性,望著周圍滿臉絡腮胡子的“老巴”,語言溝通不太順暢的她有幾分害怕。
偏偏這些“老巴”見到一個來自異國他鄉(xiāng)的女工,從事的又是艱苦的橋機操作,好像看到了“西洋鏡”,只要梅琳一工作,就有很多“老巴”前來圍觀,這讓她感到很不自在。但梅琳清醒地意識到:走出國門,代表的不僅是自己,更是中國的形象、中國女性的形象。歷時兩年,梅琳出色地完成了NJ電站4臺機組下機架、頂蓋、轉輪、導葉、轉子、上機架等重要部件的吊裝任務,“老巴們”紛紛豎起大拇指點贊:“中國女性,厲害了!”
2021年4月25日上午9時20分,在白鶴灘水電站,當總指揮發(fā)出“開始起吊”的指令,位于轉子上方20多米的橋機操作室里,身著橘紅色工裝的梅琳從容自信,她起身觀察了一下現(xiàn)場環(huán)境,穩(wěn)穩(wěn)地抬起操縱桿,兩臺載重1300噸的橋機將外徑16.5米、高4米、重2300噸的白鶴灘水電站13號機組轉子穩(wěn)穩(wěn)抬起,吊離地面、平移、下落……一小時后,發(fā)動機軸上的十根銷釘,標準插入轉入的銷釘孔中,中央電視臺全程直播了轉子吊裝過程,當總指揮宣布轉子吊裝圓滿成功時,全場掌聲雷動?,F(xiàn)場觀看的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主席張波得知操作橋機的是一位女工時,驚訝之余連聲贊嘆:“了不起,了不起!”接受記者采訪時,梅琳掩飾不住興奮:“能親手把中國自主設計制造、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機組轉子安全吊裝就位,是我一生的榮耀!”
在生活中,梅琳愛看中央電視臺《挑戰(zhàn)不可能》節(jié)目,節(jié)目中各個領域的“大神”除了技藝精湛,都有著超強的心理素質和耐心,很多方面都值得學習。受此影響,梅琳建立了橋機吊裝工作室,希望多帶徒弟,把自己的技藝和經驗傳承下去。
做梅琳的徒弟,首先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擔當意識,其次還要有吃苦精神,最重要的一條是要耐得住寂寞。2019年8月,公司新進了一批技校畢業(yè)生。通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和觀察,梅琳覺得女孩小劉頗有潛力,決定下功夫培養(yǎng)她。
有段時間,小劉工作不在狀態(tài),心事重重。梅琳利用雙休日把小劉邀請到家里。飯桌上,小劉傾訴了自己的苦惱。原來她交了一個男朋友,對方家人嫌她是個橋機工,不同意交往。梅琳把自己的經歷講給小劉聽,以過來人的身份談自己對這份工作的認識:雖然橋機工的工作很普通,但在這一領域做到無人替代,那種成就感是無可比擬的。在梅琳的開導和影響下,小劉對橋機工有了新的認識。
梅琳與徒弟們談心時經常說:“我們的舞臺就是這兩個平方米的操作室,我們跟橋機相處甚至比與親人、朋友相處的時間還要多,所以我們要摸透每一臺橋機的‘脾性’,熟悉每段軌道的狀況,工作起來才更加得心應手?!彼€告訴徒弟們,“要熟練掌握每一個動作,把各種復雜情況下的處理方法變?yōu)橄乱庾R的動作,形成肌肉記憶,這樣才能保證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p>
2020年11月,梅琳榮獲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大國工匠”稱號。二十六年來,從三峽到溪洛渡,再到白鶴灘,因為一臺橋機,讓她成為中國水電飛速發(fā)展的見證者、奉獻者,同時也成為企業(yè)品牌的見證者、奉獻者。她以“一生只干一件事”的執(zhí)著,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實現(xiàn)了水電橋機操作工的最高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