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秋平 麻 靜
小說所呈現(xiàn)的場景與人物形象更多依托讀者的想象,但電影以其獨特的視聽畫面呈現(xiàn)和演員所呈現(xiàn)的人物形象,潛移默化中固化讀者的想象,這不能說是電影帶來的局限,而是電影形象為讀者的想象找到了依托的載體。謝晉導演選擇的《芙蓉鎮(zhèn)》拍攝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的永順縣王村,被稱為懸在瀑布上的古鎮(zhèn),吊腳樓是王村的傳統(tǒng)民居,多依山就勢而建,為半干欄式建筑,高懸地面,通風性較好。荷花、荷葉鋪滿視線,這不正是古華小說中所描述的那個芙蓉鎮(zhèn)嗎。導演謝晉也獨具慧眼地挑中了青泥石板路,不僅體現(xiàn)了特有的環(huán)境年代感,還讓秦書田和胡玉音的愛情之路有了基石。值得一提的是,該片的內景戲其實是在上海電影廠攝影棚內拍的,為了使內外景統(tǒng)一、拍攝畫面更加和諧,胡記客棧、秦書田家以及五爪辣家等所用木料都是從外景地的舊房子上拆下來專程運到上海的。而為了讓胡記客棧天井里的一塊石板具有自然風吹日曬的質感,使雨水打在上面能發(fā)出自然的韻律,置景工人打磨了十幾天,追求畫面的質感。從小細節(jié)的精雕細琢,足以看出謝晉對這部電影投入的情感。在演員的選角方面也有著特別的閃光點,有著健康的體態(tài)和小麥色皮膚的劉曉慶,外貌、身姿的確與“黑眉大眼、面如滿月、胸脯豐滿、體態(tài)動情”的芙蓉姐子十分吻合,時年32 歲的劉曉慶在那時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婚姻生活,與胡玉音已婚的角色更加符合。而眼白偏多的姜文在20 出頭的年紀確實有點為“樂”而“癲”的“滑頭樣兒”。至于配角的選擇也體現(xiàn)出電影的用心,高大壯實、小腹微隆、面色紅潤的祝士彬,與好吃懶做、整天動“運動”歪心思的王秋赦形象頗為相似,更有徐寧飾演的“五爪辣”,將身形豐腴,日夜操勞著家庭瑣事,就連上地勞作也要“手牽一個孩子,背簍里坐一個孩子”的鄉(xiāng)間勞苦女人的形象真實地呈現(xiàn)出來。電影《芙蓉鎮(zhèn)》斬獲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幾項演技大獎,與導演謝晉犀利、獨特的選角眼光密不可分。
僅僅是角色的呈現(xiàn)只能是對小說人物形象的還原,影片的成功還需要觀眾買賬,需要有獨特的亮點,比如張藝謀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對蘇童小說《妻妾成群》的改編,通過重點刻畫“大紅燈籠”和“錘腳”兩個獨特情節(jié),暗示了“得寵”與“物質享受”之間的密切關系,成為影片讓人印象深刻的點睛之筆,并很明顯地與小說文本進行了區(qū)分。而電影《芙蓉鎮(zhèn)》的劇本更是得益于謝晉與阿城的改編,在將小說《芙蓉鎮(zhèn)》改編成電影之前,謝晉曾召開劇本研討會,商討如何進行小說文本到電影畫面的改編與呈現(xiàn),如何能在立足文本精神的基礎上形成創(chuàng)新性的價值和獨特的亮點,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劇是很常見的事情,是升華還是破壞,著眼點就在于電影劇本如何改刀。電影劇本首先立足于結構層面上,力求與小說的結構神似,這一點主要歸功于編劇阿城的建議。古華的《芙蓉鎮(zhèn)》全文約17 萬字,文本時間跨度十七年,電影短短幾十分鐘的時間,做不到亦步亦趨地跟著小說走,需要運用電影形式獨特的畫面語言來展現(xiàn)時間、空間。有了結構上的改編原則,更重要的就是針對典型人物的塑造上,小說沒有具體指出人物的好壞之分,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和語言描寫,塑造出人物的典型性格,電影改編就要抓住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要賦予形象以靈魂,而不是單純地定義正面角色與反面形象?!盾饺劓?zhèn)》之所以成功,并不是抓住了時代典型,而是通過娓娓道來的敘述,展開一個時代的縮略圖,引發(fā)讀者對這一時代的思考。電影更應該站在宣傳的角度,深度挖掘文本中的時代內涵,通過合理的敘述節(jié)奏,面向觀眾,輸出文化價值觀念。針對小說主題的把握,電影團隊希望站在更高的格局上把握電影主題,盡力擺脫傳統(tǒng)眼光對這部小說的局限,避開題材上狹隘的視角,將人物置身湘楚特有的風土人情中,用真情實感去打動觀眾,歌頌人性中善良和美好的一面。電影《芙蓉鎮(zhèn)》切實地遵循以上改編原則,力求精神層面的價值升華,電影敘事遠不同于小說敘事,兩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差別。
電影《芙蓉鎮(zhèn)》相較于小說的風格有著明顯的差異,敘事結構也做了很大程度的調整,政治隱喻較小說也暗示得更加隱晦。作為典型人物的谷燕山在與黎滿庚喝醉酒回家的路上,小說中用直白的語言寫出他對李國香的謾罵:“你把鎮(zhèn)子搞成什么樣了?你有膽子就和老子站到街上來,老子和你拼了!”電影中對這段呈現(xiàn)出的場面則是震撼心靈、直擊人心的。谷燕山在漫天大雪中高聲叫喊:“完了,完了,完了!沒完!沒完!沒完!”重復性使用詞語,并將各家各戶的窗戶當作碉堡,擺出拿沖鋒槍掃射的姿勢,試圖重現(xiàn)以前自己在戰(zhàn)場上奮力殺敵的場景。電影此時輔以戰(zhàn)爭場面的轟炸聲、子彈聲的背景音效,將一位昔日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的英雄形象鮮明、深刻地刻在觀眾心上,更深層的內涵則是一位在戰(zhàn)爭年代可以武力擊退敵人的戰(zhàn)士,面對和平年代國家的政治運動和所謂的階級敵人卻無能為力。這是電影賦予谷燕山這一人物形象的升華,通過這段情節(jié),也交代出谷燕山當年的英勇事跡,豐滿了人物形象,同時也是對小說深層意蘊的深度挖掘。
李國香這個人物,人如其名,估計古華在創(chuàng)作時,頗有些讓她在運動年代“國色天香”的意味,作為一名女性,李國香的出現(xiàn)改變了讀者內心男性在政治上翻手云覆手雨的固有觀念。這也真實地揭示了那個年代官員內心的私心,李國香對胡玉音的迫害以“運動”為由,實則卻以羨慕嫉妒為根,李國香對于胡玉音有外貌、生意盈利以及異性吸引程度方面,有著深度的嫉妒。相較于小說中國營飯店與米豆腐坊之間的暗自較量,電影中添加了這樣一個特有的橋段,秦書田十年勞改期滿,乘船歸鄉(xiāng)的甲板上遇到了趕著去省里結婚的李國香,當時的李國香已經(jīng)成了李處長。電影也許是想在結尾完善一下李國香的人物形象,李國香用“同志”來稱呼秦書田,并對曾經(jīng)的所作所為有著一絲悔意。但她對曾經(jīng)迫害過的秦書田甚至毫無印象,說明十年間里她都未曾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而悔過,側面反映出她內心的冷漠與堅硬。她對迫害似有似無的悔意對秦書田來說,已經(jīng)于事無補,于是忠告她“安安靜靜地成個家,學著過點老百姓的日子,別總想著和他們過不去,他們的日子也容易……也不容易啊”。
小說的結尾胡玉音成為青石板街街辦米豆腐店的服務員,秦書田成為縣文化館副館長,看似胡玉音與當年的李國香一樣,終于成為國營企業(yè)的員工,秦書田也官復原職干起了老本行。但謝晉給了電影一個不一樣的結尾,電影開頭芙蓉姐子和黎桂桂忙活著給客人盛米豆腐的場景是一個充滿鄰里人情味的小鎮(zhèn)風俗場景,充滿著濃濃的湘西氣氛,是影片前期最為溫暖的場景。電影結尾秦書田放棄了文化館的工作,與胡玉音開了一家米豆腐店,當年來吃米豆腐的客人又都回來了,瘋了的王秋赦敲鑼路過,胡玉音也給他盛了碗米豆腐。開頭、結尾兩個場面的呼應,正是對這些年“運動”后世事變遷的詮釋。這也是電影《芙蓉鎮(zhèn)》對人情美的呈現(xiàn)。
沈從文的《邊城》將湘西地區(qū)特有的風土人情呈現(xiàn)給讀者,古華的《芙蓉鎮(zhèn)》同樣用娓娓道來的故事將湘楚民俗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勤儉質樸、淳厚自信的風尚性情孕育著湘楚區(qū)域獨特的民俗風情。電影《芙蓉鎮(zhèn)》為了展現(xiàn)出湘楚文化的精髓,不僅在外景的選擇與布置上花費心思,電影的配樂也融入了當?shù)胤俏镔|文化遺產(chǎn),電影中選取改編自嘉禾民歌的《半升綠豆》作為開場曲,歌詞十分貼近女主人公胡玉音的辛勤勞作的生活,扣合了做米豆腐出身的人物形象,胡玉音的生活就是圍繞米豆腐展開的。如“半生綠豆選豆種,我娘養(yǎng)女不擇家”等。詞曲間胡玉音豆腐西施忙碌的身影呈現(xiàn)在熒幕上。又將秦書田編寫創(chuàng)作的《喜歌堂》作為插曲,一方面貼合了“知識分子”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也是對民俗民歌的傳播。詩歌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文學表現(xiàn)形式,《詩經(jīng)》中的詩篇大多是反映人們生活勞作的,嘉禾民歌則著重表現(xiàn)人們的婚姻嫁娶活動,將閨閣女兒的心態(tài)靈活、真實地呈現(xiàn)出來,不僅有著很高的文學鑒賞價值,同時也有著深厚的音樂審美價值,成為學界研究民俗學的重要載體。作為當?shù)厥着〖壏俏镔|文化遺產(chǎn),電影怎能不抓住這一文化傳承的機會?小說更是在開頭就將這一民俗清晰直白地進行了說明。
原來芙蓉鎮(zhèn)一帶山區(qū),解放前婦女們中盛行一種風俗歌舞——喜歌堂。不論貧富,凡是黃花閨女出嫁的前夕,村鎮(zhèn)上的姐妹、姑嫂們,必來陪伴這女子坐歌堂,輪番歌舞,唱上兩天三晚。
嘉禾民歌在小說中也是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一個因素,秦書田因成功改編《喜歌堂》被劃成了“右派”,但他的生活中依舊充斥著民歌的聲音,與胡玉音相愛時會唱,陪胡玉音掃大街時會唱,歌詞一一對照故事的發(fā)展和人物的喜怒哀樂。
與鹵水點豆腐的豆腐不同,用大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漿的湘西米豆腐是湖南湘西土家族的一種傳統(tǒng)小吃,輔以辣椒末、香蔥等配料十分受歡迎?!盾饺劓?zhèn)》不僅有對民歌的呈現(xiàn),也少不了米豆腐這個要素,米豆腐作為線索隱喻人物的生活軌跡,為影片增添了地域細節(jié)。胡玉音和黎桂桂制作米豆腐發(fā)家致富,也因米豆腐被定為富農(nóng)婆,此后米豆腐的消失,暗示著胡玉音失去生活的希望與動力。直到她與秦書田相愛,米豆腐才再一次出現(xiàn),體現(xiàn)出這時的她重拾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嫩滑潔白的米豆腐象征著當?shù)厝嗣駥ι畹目逝闻c希望,是影片中人物的情感寄托,同時也是當?shù)孛袼罪L情的溫暖呈現(xiàn)。正是由于電影《芙蓉鎮(zhèn)》在此拍攝,使這個湘西邊陲小鎮(zhèn)聞名天下,由普通平凡的王村改名為芙蓉鎮(zhèn),并為當?shù)貛砹素S富的旅游資源。這是電影對湘楚民俗文化有效的傳承與傳播。
古華的小說《芙蓉鎮(zhèn)》獲1982 年第一屆茅盾文學獎,對比同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魏巍《東方》、姚雪垠《李自成》、莫應豐《將軍吟》宏大的構圖和敘事,《芙蓉鎮(zhèn)》將芙蓉河邊的小鎮(zhèn)故事用柔和的筆觸娓娓道來,故事雖反映特定歷史時期的人民苦痛與精神上所受的折磨,但作者用強大的人文關懷隱晦了其中種種殘忍的場面,讀者在作品中欣賞到的更多是邊陲小鎮(zhèn)政治運動年代的民情風俗。小說1981 年11 月出版第一版,1983 年7 月第二次印刷,總計94500 冊。
1986 年謝晉將《芙蓉鎮(zhèn)》改編成電影并搬上熒幕,造成轟動。中國電影第七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最佳音樂、美術、道具等各類獎項幾乎全被《芙蓉鎮(zhèn)》劇組囊括,充分體現(xiàn)了這部電影在藝術上的價值。通過電影、電視等媒介將影片著重表現(xiàn)的20世紀50 年代到70 年代政治風云變幻和反思情懷傳播開來,不僅在國內享有盛譽,更在國際上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力。影片獲得第26 屆卡羅維發(fā)利國際電影節(jié)水晶球獎以及捷克戲劇家協(xié)會評委獎,第三屆蒙彼利埃國際電影節(jié)金熊貓獎,民主德國電影家協(xié)會最佳外國故事片評論獎。這些都說明電影《芙蓉鎮(zhèn)》的傳播力以及深遠的傳播效果。
作為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以及其他文學作品,都有自己的讀者群體,大眾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受到讀者接受能力的影響,搬上熒幕的電影對接受能力有限的普通群眾來說,是一個良好的還原與解釋說明。電影《芙蓉鎮(zhèn)》因其在突出人性的柔和敘述中講述了中國特定歷史年代的政治運動與人民的生活,細膩又激烈地描寫了如何在動亂的環(huán)境中保持純粹的人性。樂觀與絕望、欣喜與悲傷、平靜與混亂并存,渾然天成,是一部謝晉式“哀而不怒”的電影。上映三十多年,至今仍有許多觀眾下載觀看,目前已經(jīng)從164分鐘刪減至129分鐘,故事情節(jié)更加緊湊,在豆瓣始終有高居9.1 的評分,評論過萬條??偠灾@是一部改編得極其成功的影片,這也驗證了不同表現(xiàn)形式并不一定會沖擊文學作品本身的價值觀和內涵,反而會從另一面升華其價值。
大量文學作品陸續(xù)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不僅是文本價值的另一種體現(xiàn),同時也重新吸引了讀者的目光。目前讀書量并不豐富的國人,極有可能通過改編的電影作品產(chǎn)生對作家的興趣以及對文學原著的興趣,從宣傳角度而言,這何嘗不是對讀書活動的一種宣傳呢?本文粗略地從民俗文化的傳播效果方面研究了電影《芙蓉鎮(zhèn)》的改編,電影中還有畫中畫和全鏡頭等電影獨特拍攝手法對畫面詮釋方面的作用,還需另外集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