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穎
南澗彝族舞蹈“跳菜”作為彝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基礎。彝族“跳菜”也被稱作“抬菜舞”,彝語稱為“吾切巴”,作為一種禮節(jié)性的特色舞蹈形式,傳承至今已成為南澗彝族地區(qū)的特色舞蹈。南澗彝族舞蹈“跳菜”主要是南澗縣舉行大型宴會時,引菜人和抬菜人上菜時通過音樂的節(jié)奏、夸張詼諧的動作形成的一種融舞蹈、音樂、飲食為一體的上菜禮儀,其通過舞者多種動作展現(xiàn)出舞蹈的特色。彝族“跳菜”常見的有“席間跳菜”和“表演跳菜”兩大類,“表演跳菜”以“席間跳菜”為基礎,以南澗境內流傳的多種打歌步伐為主要舞步,而“席間跳菜”按抬菜方式的不同可分為“頭功跳菜”“口功跳菜”和“手功跳菜”三種既相對獨立又有整體性的表現(xiàn)形式。
南澗彝族舞蹈“跳菜”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追溯到上古時期,是原始部落慶祝狩獵成功后的一種祭祀活動,主要目的是感謝神靈賜予食物,而托舉食物祭祀神靈,這種祭祀活動被繼承下來,逐漸演變成了“跳菜”舞蹈。另一種是源于唐代,南昭王為感謝皇帝的封賞,組織人演繹了《南詔奉圣樂》,其中伴舞動作逐漸演變成為“跳菜”舞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跳菜”風俗習慣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并且只是在民間進行流傳。隨著改革開放,舞蹈“跳菜”受到了重視并逐漸發(fā)展起來。在1984年,馬如華先生通過實地考察的方法收集舞蹈“跳菜”的文化內容,并將藝術資料編輯成書出版,在書中系統(tǒng)介紹了“跳菜”的藝術特點、形式、技法等,有效地推進了“跳菜”舞蹈形式的傳承。在2008年,南澗彝族舞蹈“跳菜”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突出了其重要性。在2010年農民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跳菜”通過舞臺表演的形式展現(xiàn)了其特色,也預示著舞蹈“跳菜”逐漸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2015年,舞蹈“跳菜”在英國著名的蘭卡斯特宮進行表演,為“中英創(chuàng)意產業(yè)展”增添了更多的文化信息。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精神方面的需求有所增加,日益興盛的“跳菜”表演也逐漸發(fā)展起來,成為當?shù)芈糜伟l(fā)展中的一項特色產業(yè)。
“跳菜”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主要目的是表現(xiàn)出上菜的動作,在表演的過程當中,不同的菜品表現(xiàn)出不同的意義。芹菜突出了勤勞,豆腐表現(xiàn)出善良,并且各種動作和形式可以滿足賓客的需求,這都說明了“跳菜”的實用性極強。在“跳菜”舞蹈當中,將舞蹈、音樂、飲食有機融合,以舞蹈的方式將菜肴上桌,通過動作的融合展現(xiàn)出獨有的文化特色。通過“蒼蠅搓腳”“手托金鼎”“五谷豐登”等各種舞蹈動作,滿足賓客的精神需求。“跳菜”舞蹈不僅能夠滿足賓客飲食的使用需要,而且能夠通過賞心悅目的舞蹈動作展現(xiàn)出藝術價值,體現(xiàn)了南漳彝族人民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
在“跳菜”舞蹈中,通過動和靜的結合,體現(xiàn)出了動靜的和諧統(tǒng)一。菜是一種靜態(tài)物品,而跳是動作,兩者結合,將矛盾化解,并且在“跳菜”舞蹈中真正實現(xiàn)了和諧。在“跳菜”舞蹈當中,最常用的是矮中步,通過腿部動作的幅度變化,形成相應的動作。同時下菜人通過毛巾的揮舞,表現(xiàn)出流暢的動作,從而形成“跳菜”舞蹈的藝術特色。在“跳菜”舞蹈表演過程中,有可能導致托盤中的菜肴受到顛簸撒出,所以表演者需要保持相對的靜止,需要擁有較強的平衡能力。因此,“跳菜”舞蹈在表演過程中會有驚險,同時也展現(xiàn)出了動作的幽默特點。
“跳菜”舞蹈的主題多種多樣,和諧統(tǒng)一。在舞臺上的“跳菜”舞蹈表演更加熱情激昂,并且動作更加舒張,既表現(xiàn)出彝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又表現(xiàn)出他們熱情的待客之道。對于每個地區(qū)來說,“表演跳菜”和“席間跳菜”有一定的區(qū)別,整體風格并不相同,但都有共同的主題。例如,小灣東鎮(zhèn)的“跳菜”更加注重創(chuàng)新,形成新的特色;無量古德的“跳菜”更加完整且質樸;寶華鎮(zhèn)陡嘴“跳菜”濃墨重彩的形式更加突出的特色。但是雖然各個鄉(xiāng)鎮(zhèn)的“跳菜”風格有一定的區(qū)別,并且特色不同,但是共同的主題都是在宴席當中為賓客增添喜氣,讓賓客能夠享受飲食,同時能夠興高采烈地迎接賓客,給賓客送上美好的祝福。
“跳菜”作為南澗彝族的一種舞蹈形式,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進行傳承,因此需要通過身體語言進行表現(xiàn),遵循動靜結合的原則,并且能使賓客心情愉悅。對于“跳菜”舞蹈來說,并沒有固定的形式以及嚴格的要求,主要是隨性地進行表演,一方面可以娛樂他人,另一方面也可以娛樂自己。舞者在表演的過程中根據(jù)基本的舞步隨意發(fā)揮,觀看者也可以模仿并進行創(chuàng)新。在進行重大宴會活動時,通過世代相傳的方式表現(xiàn)出了這種文化特色,同時也在傳承的過程中丟失了很多特點。例如,在音樂和舞蹈融合的過程中,嗩吶的聲音以及抬菜的曲調都需要通過耳聽心記,但由于傳授者的教育心態(tài)以及學習者的領悟能力的不同會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傳承的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風格,展示了地域文化特色,彰顯了歷史底蘊。
通常,民族的特色文化和舞蹈都是區(qū)分記載,并且在傳承過程中獨立存在。但是南澗彝族“跳菜”將舞蹈和飲食進行結合,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組合。將飲食和舞蹈完美的銜接,使賓客在舞蹈中感受到樂趣的同時也能夠品嘗到民族美食。飲食文化也突出了“跳菜”舞蹈中的音樂內容,不同的菜肴對應著不同的曲調,“跳菜”中的豆芽菜需要吹奏豆芽調,而芹菜需要吹奏川芹調,排骨需要吹奏金排骨或銀排骨。不同的音樂曲調在融合的過程中,也突出了彝族的飲食文化特點,并且作為一種文化特色,在傳承的過程中能夠為人們帶來巨大的精神財富。南澗彝族舞蹈“跳菜”作為一種粗獷、豪放、古樸的文化藝術,反映了當?shù)厝藗儫釔凵詈妥匀坏男膽B(tài)。
在南澗彝族舞蹈“跳菜”起源的學說當中,提出了“跳菜”舞蹈是為了祭祀而逐漸傳承和演變的。彝族民間認為,神靈是真實存在的,并且通過對神靈的膜拜和祭祀,可以保平安。彝族人民對祖先的祭拜也非常重視,在祭拜時“跳菜”儀式開始也標志著開始獻祭神靈,祭祀者需要畢恭畢敬地分食,同時將生活中不好說出口的祈求說給祖先?!疤恕蔽璧副憩F(xiàn)了彝族人民對于生靈萬物和自然的崇拜心理,他們認為自己是大山的兒女,需要與自然親近。在“跳菜”舞蹈中雙膝微曲,臀部下沉,使身體更加接近大地,表現(xiàn)出一種生態(tài)精神的寄托感,并且“跳菜”舞蹈中的“五谷豐登”也得到展現(xiàn),豐收后的功勞應該歸屬于大地和自然,也突出了彝族人民對自然的熱愛。
在我國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彝族人民一直堅守著天人合一的理念,并且非常重視生命的繁衍和延續(xù),很看重生命的開始和結束?!疤恕蔽璧钢械摹跋铲o蹲窩”就突出了彝族人民對生產和生命延續(xù)的重視,這套動作有著獨特的寓意,表示喜結良緣。喜鵲的叫聲一直被視作吉祥的寓意,表演“跳菜”的舞者模擬喜鵲的動作,恭賀新人良緣,并且喜鵲進門的動作也意味著家中增添人丁,抬菜人在新娘進門后開始跳“喜鵲蹲窩”,也寓意著對美好家園的期盼。喜鵲在中國人的觀念當中一直是美好的象征,并且也突出了下一代繁衍生息等美好的期許,通過不同的動作傳遞出美好的愿望。在“跳菜”舞蹈中有很多象征性的菜品,酥肉代表著財富,竹筍象征著多子多孫等,不同的菜品都有獨特的寓意,其物質背后的寓意也反映了彝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族文化的展現(xiàn)既是傳承民族精神,又是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彝族人民將“跳菜”舞蹈融入生活,突出了“跳菜”的精髓,通過內心情感的表現(xiàn),突出了彝族人民勤勞的生活態(tài)度。平時人們忙于生計,很少有時間聚在一起,當節(jié)慶或婚喪嫁娶時,通過“跳菜”舞蹈能夠活躍現(xiàn)場氛圍?!疤恕蔽璧缸鳛橐妥迦嗣裆钏教嵘囊环N表現(xiàn),每一場“跳菜”表演都能夠激發(fā)出舞者的激情,并且音樂節(jié)奏、韻律都可以展現(xiàn)出“跳菜”的文化內涵,煥發(fā)出蓬勃的生命力。通過文化內涵的展現(xiàn),體現(xiàn)出彝族人民一往無前的歡樂精神。
“跳菜”以四二拍為主,通過傳統(tǒng)步伐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律動感,這樣的律動能突出表現(xiàn)運動規(guī)律。由于“跳菜”舞蹈源于生活,通過對生活的理解進行表現(xiàn),其音樂內容也表現(xiàn)出了獨特的節(jié)奏。例如,“哪里么有酒哪里醉,哪里有鋪哪里睡,阿蘇嘖呢么蹺著,西蘇嘖呢搖著。仄楞么仄楞翻過克,楞仄楞仄翻過來,阿蘇嘖呢么蹺著,西蘇嘖呢搖著?!蓖怀隽艘妥逡魳吩氐奶厣T凇疤恕蔽璧府斨?,通過腿部的舞蹈動作,表現(xiàn)出音樂與律動的結合,也通過翻轉的動作,凸顯出舞蹈的驚險,使觀看者感受到舞者的情緒,并通過音樂元素的融入表現(xiàn)當?shù)厝说臒崆椤?/p>
“跳菜”作為一種舞蹈形式,它與打歌舞蹈的基本步法進行融合,并且突出表現(xiàn)不同的形式。在舞臺“跳菜”表演中,結合彝族打歌舞蹈的律動特點形成了相應的文化元素,并保留了彝族文化特色。對于“跳菜”舞蹈動作來說,加強了腳部動作的變化,擁有了更多的舞蹈語言,突破了原始打歌舞蹈的單調,通過音樂的強弱變化以及翻轉、閃轉騰挪等動作形式,更加突出了舞蹈的特點。在舞蹈動作中,突出了托盤、耳環(huán)、舞姿等變化的展現(xiàn),也通過舞蹈動作展現(xiàn)了菜品,并通過舞蹈元素的融入,展現(xiàn)出不同的情緒,充分表現(xiàn)了彝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自然的崇敬,也表明了對賓客的熱烈歡迎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跳菜”舞蹈中,不僅有動作的展現(xiàn),而且有造型的塑造。通過路線造型以及技巧造型表現(xiàn)出舞蹈的特色。對于“跳菜”舞蹈中的運動路線來說,多數(shù)是通過直線的方式,在開場后,通過前橫排和后橫排相繼進入,營造出壓迫感,形成磅礴的氣勢,也通過畫圓的方式表現(xiàn)出開場的動作特色。在動作造型方面,“跳菜”舞蹈動作具有一定的難度,“手工跳菜”“頭公跳菜”“口功跳菜”展現(xiàn)出了獨特的動作造型,并且不同的“跳菜”動作造型有著不同的寓意。在表演中,舞者用嘴咬住桌面一角,用桌腿抵在肚臍使桌子保持平衡,非常驚險,這些高難度的造型能夠使舞蹈動作更加豐滿。
彝族“跳菜”舞蹈中的服裝元素也較具特色。通常男性通過褂子、褲子和對襟衣裳以及鮮艷的顏色為舞蹈動作提供便利。女性通過折包頭、圍腰、褲子、領褂等來彰顯彝族人民粗獷的性格。在“跳菜”舞蹈中,男性身著羊皮,突出了彝族人民的特色,展現(xiàn)出對羊的尊敬,通過羊皮、寬松的大褲管以及大耳環(huán)的擺動,讓舞蹈動作更具特色。女性服飾更加豐富,通過花紋、彩色布縫制的帽子等表現(xiàn)出喜慶的氛圍。
“跳菜”作為南澗彝族的一種特色舞蹈形式,擁有悠久的歷史,并且在舞蹈動作展現(xiàn)方面擁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內涵。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彝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跳菜”舞蹈的表演中。一方面可以為日常生活帶來樂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將這種歷史文化進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