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兢
◆反思的閱讀策略。
◆預期的閱讀策略。
◆質(zhì)疑的閱讀策略。
◆假設的閱讀策略。
(接上一期)
第三方面,對文字的敏感性和了解有關文字的知識。什么是對文字的敏感性呢?符號和文字在書寫表現(xiàn)形式上有著獨特性,理解文字在形式上的獨特性是兒童對文字敏感性的表現(xiàn),也是兒童辨析、識認漢字的基礎。比如知道文字與圖畫和其他視覺符號是有區(qū)別的,知道漢字是方塊字,由筆畫構成,等等。那么什么是了解有關文字的知識呢?比如知道文字與符號能夠表達一定的意義;知道文字有記錄作用,能夠?qū)⒖陬^語言記錄下來;理解文字與符號跟口頭語言之間的對應關系。孩子對文字的敏感性以及了解有關文字的知識,有助于孩子對學習閱讀產(chǎn)生興趣并比較快地學習書面語言。
第四方面,支持閱讀理解的基本閱讀策略技能。學前兒童只是一個初步的閱讀者,即使是識了不少字的幼兒,那些被人們視為所謂神童的能夠讀報紙的幼兒,也稱不上是一個流暢的閱讀者,因為他們對閱讀內(nèi)容并沒有也不可能真正理解。要成為一個流暢的閱讀者,需要各個方面的準備,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整合閱讀內(nèi)容的閱讀策略準備,這是學前階段兒童需要學習的,也是他們自主閱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理解閱讀內(nèi)容時產(chǎn)生作用的閱讀策略技能基本有以下四種:
◆反思的閱讀策略。幼兒在聽故事、看圖書的過程中,對故事里所發(fā)生的事情,對故事的人物的種種思考——這件事、這個人是這樣嗎?先是怎么樣的,后來又是怎么樣的……思考有利于幼兒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同理,聽完故事或者看完圖書之后,對閱讀內(nèi)容的反思過程也有同樣的作用。
◆預期的閱讀策略。在幼兒積累了相當多的聽故事和閱讀圖書的經(jīng)驗之后,就有可能在聽到或看到類似的內(nèi)容時,對故事的事件發(fā)展和人物的取向做出推測。這樣的預期能力,可以幫助兒童在未來的閱讀學習中,比較快速地理解閱讀內(nèi)容。兒童認讀文字或者書寫文字,各種書面語言的學習過程,均需要這樣的技能參與。
◆質(zhì)疑的閱讀策略。在整合的閱讀理解過程中,還需要兒童有質(zhì)疑閱讀內(nèi)容的經(jīng)驗。聽完故事或者看完圖書之后,問—問為什么這個人會這樣做?為什么這件事情會發(fā)生?養(yǎng)成思考為什么的習慣,有助于兒童在閱讀時尋找到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某種原因,比較深入正確地理解閱讀內(nèi)容。
◆假設的閱讀策略。假設是與想象聯(lián)系在一起的。聽故事或者看圖書之后,我們可以讓幼兒假設,換一個條件或者情景,故事里的人或者動物會怎么樣?事情會朝著什么樣的方向發(fā)展?假如這樣會如何,假如那樣又會怎么樣?幼兒有了這些假設的策略技能之后,可以將之推廣到未來書面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去,將會對他們未來的閱讀和寫作產(chǎn)生極好的作用。
◆支持孩子語言的個性化需要——豐富孩子的口語和語音敏感性;
◆支持孩子開放而平等的閱讀——提高孩子對文字的敏感性和書面語言符號探究的興趣;
◆支持孩子的自主性閱讀——引導孩子使用閱讀策略來提升閱讀質(zhì)量。
在對兒童的自主閱讀能力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那么如何提升孩子的自主閱讀能力呢?前面我們已經(jīng)說過,家長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長在和孩子一起閱讀的過程中,務必關注以下幾個指導原則:
1.支持孩子語言的個性化需要——豐富孩子的口語和語音敏感性。
孩子口語的豐富性和語音敏感性是提升孩子閱讀能力的基本條件之一。
我們認同孩子的語言發(fā)展既有人類語言的一般規(guī)律,又有非常明顯的個別差異,因而就要給每一個孩子提供符合個別需要的教育機會。親子閱讀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那么,爸爸媽媽如何在親子閱讀過程中支持孩子語言學習的個別需要呢?
下期我們繼續(xù)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