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慶民 潘一暢
評議意見是聽證員通過親身參與,經(jīng)過仔細揣摩、深思熟慮得出的對案件相關問題的看法,是融天理、國法、人情為一體的民意表達,也是發(fā)揮聽證員“外腦”價值、聽證核心之所在
民主作為永恒的政治話題,是全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不同于西方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資產階級形式民主,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漫長的實踐和探索中,在近代以來長期奮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選擇下,走出了一條實現(xiàn)人民民主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道路,最真實地展現(xiàn)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形態(tài)。檢察聽證制度,正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在檢察領域的重要體現(xiàn),而控告申訴檢察部門開展的檢察聽證、簡易聽證和上門聽證等工作,更是貫徹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體現(xiàn)。
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市長寧區(qū)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調研時指出,“我們走的是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站穩(wěn)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再一次對全過程人民民主作出詮釋:“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021年11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jīng)驗的決議》,決議中三次提到“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為新時期推動中國民主政治發(fā)展、落實人民當家作主進一步指明方向。
由此可見,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中國式民主的新形態(tài),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礎上,立足對民主實質核心的深入發(fā)掘、對民主實踐規(guī)律的準確把握,不斷深化和拓展民主政治內涵,進而實現(xiàn)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的重大創(chuàng)新,是人類政治文明的新成果、民主政治的新發(fā)展。
“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庇跈z察機關而言,維護和發(fā)展好全過程人民民主就是將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xiàn)實地落實到檢察工作方方面面,落到檢察監(jiān)督辦案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以人民滿意為第一標準,更好地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在中央的部署安排下,為實現(xiàn)全過程人民民主,結合檢察工作實際,充分發(fā)揮法律監(jiān)督職能,提出了“檢察聽證,讓公平正義可見可感”的工作要求。張軍檢察長在控告申訴檢察部門調研時指出,檢察聽證有社會上、政治上、法律上的好效果,既鍛煉了辦案人員的能力、提高了水平,又體現(xiàn)了公正,也有助于息訴,同時是對法治的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理解和支持檢察工作,應進一步做好。
近年來,最高檢就聽證工作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2019年7月在大檢察官研討班上,要求對一些多年申訴、各方關注的典型案件組織聽證,最高檢和各省級檢察院帶頭落實,當年就實現(xiàn)零的突破,舉行了8場案件聽證會。2020年1月召開的全國檢察長會議又進一步提出“應聽證盡聽證”要求:聽證不僅要在所有業(yè)務條線、所有層級檢察機關“全覆蓋”,還要融入業(yè)務辦案的全流程。最高檢隨后制發(fā)《人民檢察院檢察聽證室設置規(guī)范》《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聽證工作規(guī)定》,開通中國檢察聽證網(wǎng),發(fā)布2批11件檢察聽證典型案例。2020年組織聽證2.9萬件,聽證后矛盾、爭議化解率83.7%。2021年,最高檢黨組又把聽證作為“檢察為民辦實事”的重要措施之一,全年共組織聽證10.5萬件,聽證后矛盾糾紛化解率達到76.5%;22個省市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三級檢察院聽證全覆蓋。創(chuàng)新形式對群眾來訪常態(tài)化開展簡易檢察聽證,對一些行動不便、路途較遠的申訴人開展上門聽證,推動信訪矛盾及時就地化解。經(jīng)過全國檢察機關的不懈努力,聽證在制度和實踐層面都邁出了新的更大步伐,呈現(xiàn)出整體推進、“全面開花”的良好發(fā)展態(tài)勢。
最高檢第十檢察廳檢察官主持開展簡易公開聽證,與信訪群眾溝通交流,鞏固簡易公開聽證工作成效。(攝影:張哲)
實踐證明,控告申訴檢察部門開展的聽證工作,是化解個案矛盾糾紛、提高案件辦理效果、提升檢察機關法律監(jiān)督能力、增強檢察公信力的重要途徑,具有積極的制度價值和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尤其在近幾年,隨著聽證工作力度的進一步加大,聽證效能日益顯著。自《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聽證工作規(guī)定》印發(fā)后不到一年,全國檢察機關控告申訴部門開展聽證4876件,其中82.6%的案件信訪申訴人表示接受檢察機關的處理決定,解決了一批信訪積案,化解了一批矛盾糾紛,全國檢察機關信訪形勢趨穩(wěn)向好。
進入新時代新發(fā)展階段,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huán)境等方面有內涵更豐富、水平更高的需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特別強調,“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著力解決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隨著人民群眾民主、法治意識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矛盾糾紛以案件形式進入司法檢察領域。檢察機關控告申訴部門如何通過依法履職彰顯公平正義、化解社會矛盾,讓社會更加和諧有序?檢察聽證融法、理、情于一體,以人民群眾可感、可觸、可信的方式化解矛盾糾紛,讓人民群眾真正、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進而對司法檢察工作更加信任,厚植黨執(zhí)政政治基礎。
檢察聽證踐行以人民為中心,以程序正義促實體公正。辦案,依法是前提和基礎。檢察辦案不僅要不違反“文本法”,更要秉持“內心法”——考慮人民群眾的感受。通過檢察聽證,把當事人請進來,賦予當事人參與聽證、提交證據(jù)、充分發(fā)言、質證辯論的權利,實現(xiàn)案件當事人之間、案件當事人與司法辦案機關之間平等對話,這無疑就是一種程序公正。在聽證中把辦案過程“曬出來”,請第三方聽證員評評理,以看得見、聽得懂、感受得到的“程序”,解開當事人的“法結、心結、情結”,促進案結事了人和,實現(xiàn)更高層面的實體公正。
檢察聽證踐行新時代“楓橋經(jīng)驗”,以訴源治理促國家治理。檢察工作服務經(jīng)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與“大局”緊密關聯(lián)。檢察聽證通過在檢察機關、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相關辦案單位、第三方聽證員之間構建起良性互動機制,讓當事人有理能講、有怨能訴、有惑能問、有冤能申,檢察機關也能更好地運用法治方式、多方智慧消弭積怨、化解矛盾,促進息訴罷訪。同時,檢察聽證過程本身就是生動的法治課,既對當事人以案釋法,又用鮮活案例促進人民群眾法治觀念養(yǎng)成。因此,做好聽證工作,就是在做具體、形象、生動、有效的訴源治理工作,本質上就是推動落實法治軌道上的國家治理,更好地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
檢察聽證深化司法民主,以公開促公正贏公信。以前,控告申訴檢察部門在審查辦理控告申訴案件時,往往以書面審查為主,較少主動聽取當事人申訴理由和請求,釋法說理不充分。對一些重大疑難復雜和久訴不息案件,僅依靠書面審查,很難全面充分把握案件事實,作出的審查結論自然也很難讓當事人信服。檢察聽證集咨詢、論證、群眾參與為一體,有助于檢察機關全面、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尤其是聽證員獨立發(fā)表的客觀、中立第三方意見,以兼聽則明避免偏聽偏信,有利于檢察官更加客觀、準確認定事實、適用法律,依法公正對案件作出處理決定。檢察聽證把相對封閉的辦案活動放在人民監(jiān)督的“聚光燈”下,促使檢察人員更加謹慎、規(guī)范地作出司法結論,充分釋法說理,讓公平正義經(jīng)得起考驗。
不可避免的是,為開展好聽證活動,控告申訴檢察官要做一系列事前、事中、事后工作,大大增加了控告申訴案件辦理的工作量和難度;同時,不少控告申訴檢察官對直接面對人民群眾存在畏難情緒,對能否有效把控聽證現(xiàn)場心里沒底。因此,實踐中一些控告申訴檢察官對聽證存在不敢用、不愿用、不善用的問題,需要各級檢察機關、全體控告申訴檢察官提高認識,從落實以人民為中心、厚植黨執(zhí)政政治基礎的高度,進一步增強政治自覺、法治自覺、檢察自覺,持續(xù)改進、做實做優(yōu)檢察聽證工作。
全過程人民民主較之人民民主,更加側重“全”與“過程”的完善,體現(xiàn)在聽證工作中,就是更加強調參加主體、聽證內容、聽證范圍等的廣泛性、多樣性,以及過程的程序正義性、完整性。2020年10月,最高檢頒布《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聽證工作規(guī)定》,為控告申訴檢察檢察聽證工作的“全”“過程”開展勾繪藍圖。
“全”的特征體現(xiàn)在如下方面:一是在參加主體方面,控告申訴檢察部門開展的檢察聽證,參加人除聽證員外,還可以邀請案件的雙方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第三人、相關辦案人員、證人和鑒定人以及其他相關人員參加,實現(xiàn)了對案件相關人員的全覆蓋。二是在聽證內容方面,既包括基礎性的客觀事實認定,也包括專業(yè)性較強的法律適用問題和案件處理問題等,實現(xiàn)了對案件相關內容的全覆蓋。三是在聽證模式方面,除一般性的普通聽證外,在落實“常態(tài)化開展檢察聽證促進信訪矛盾源頭化解”工作機制中,探索檢察機關在信訪接待場所開展申訴案件簡易檢察聽證的新模式,最大程度簡化流程,即時、就地、高效開展聽證工作,做到簡易而不簡單。
此外,對于當事人存在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等特殊情形的案件,開展上門聽證,主動將群眾工作送上門、做到位。始終以人民需求為依托,健全和豐富多樣化的便民、利民、為民聽證新模式。
從動態(tài)發(fā)展上看,隨著聽證工作的深入推進,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聽證工作在檢察系統(tǒng)內部各層級、各地域間的全覆蓋。聽證會主持人也在“應聽證盡聽證”“檢察長發(fā)揮頭雁效應”的指引下,實現(xiàn)了各級檢察機關上至檢察長,下至案件承辦檢察官的全覆蓋。同時,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需要,為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對聽證工作的影響,控告申訴檢察聽證借助技術手段搭建網(wǎng)上平臺,召開“云聽證”,實現(xiàn)了線上線下全覆蓋、場內場外相聯(lián)動。
如果說“全”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核心呈現(xiàn),那么“過程”就是其關鍵所在。檢察聽證的“過程”性特征體現(xiàn)在不僅立足于聽證自身“兩造兼聽”的理念特征,兌現(xiàn)靜態(tài)意義上“讓公平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xiàn)”這一莊嚴承諾,更是做實、做深、做細各項工作,逐步拓展延伸工作覆蓋面與時間線,實現(xiàn)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相統(tǒng)一,踐行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人民民主。
在聽證會前,控告申訴檢察官需要制訂詳細的聽證方案,確定聽證會參加人,并在聽證三日前將相關信息告知聽證會參加人。為了增強聽證透明度、促進聽證員的有效參與,需向當事人告知主持聽證會的檢察官及聽證員的姓名、身份,向聽證員介紹案件詳細情況。聽證會上,案件承辦人、當事人和聽證員圍坐桌旁,按序依次圍繞需要聽證的問題說明情況、發(fā)表意見或進行提問。聽證員將根據(jù)基本案情和法律規(guī)范進行閉門評議,形成評議意見并現(xiàn)場發(fā)表,確保評議意見的獨立性、客觀性、公正性,評議意見也將成為最終依法處理案件的重要參考。為了充分尊重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當事人還可于評議意見作出后發(fā)表陳述意見,再由主持人對聽證會進行總結并宣布會議結束。聽證會的結束,并不意味著案件辦理的結束,針對聽證中提出的新問題、新情況,需要調查核實的,檢察機關依法開展相關工作。對于聽證中暴露出的案件辦理過程中存在的不深入、不細致的問題,檢察機關需進行反向審視、認真改正,倒逼辦案質量的提升。持續(xù)跟蹤問效、總結宣傳,做好制發(fā)聽證典型案例工作,回應社會關切,指導各級檢察機關工作開展。
人民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出發(fā)點,也是落腳點。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馗嫔暝V檢察聽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實踐中解民憂、集民智、聚民心,真實、有效地實現(xiàn)人民可參與、能協(xié)商、共監(jiān)督。
首先,在啟動機制上,案件當事人及其辯護人、代理人有權向審查案件的控告申訴檢察部門申請召開聽證會。暢通為民解難題、為民辦實事的渠道,將主動權交到人民群眾手中,有利于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其次,在參與方式上,人民群眾既可以受邀作為聽證員,也可以申請旁聽,還可以通過中國檢察聽證網(wǎng)線上觀看聽證,間接參與到聽證中??馗嫔暝V檢察部門在選擇聽證員時,除相關可能會影響司法公正、履職能力的條件限制外,任何人都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家庭出身、宗教信仰、財產狀況等方面情況而被差別對待,最大程度暢通人民參與渠道、消除參與壁壘,匯聚起廣泛的民意基礎,也為后續(xù)的協(xié)商、監(jiān)督奠定基礎。
最后,在聽證員意見的運用上,聽證員意見一直是檢察機關依法處理案件的重要參考。擬不采納聽證員多數(shù)意見的,應當向檢察長報告并獲同意后作出決定,這進一步拓展了通過協(xié)商民主來凝聚共識、化解矛盾、增進團結的社會效果。評議意見是聽證員通過親身參與,經(jīng)過仔細揣摩、深思熟慮得出的對案件相關問題的看法,是融天理、國法、人情為一體的民意表達,也是發(fā)揮聽證員“外腦”價值、聽證核心之所在。在處理案件時,審慎對待聽證員意見、最大程度運用聽證員意見,是聚民智、用民智、實現(xiàn)人民主體意志的最優(yōu)方案,也是維護人民主體權利、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最大程度發(fā)揮人民協(xié)商作用的重要表征。
總之,控告申訴檢察部門開展的檢察聽證工作,使當事人及其他人員參與到案件審查的過程中,打破以往書面審查為主、檢察機關“閉門辦案”的模式,將工作結構從單一決定轉化為多方參與,將辦案過程、處理依據(jù)都置于陽光下,讓人民群眾以看得見、聽得懂的方式了解和監(jiān)督公權力的行使,增進檢察權運行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增強檢察決定的公正性,實現(xiàn)人民的全過程監(jiān)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