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林鄉(xiāng)妹
四季豆學名菜豆、蕓豆、白眉豆、清明豆,是豆科菜豆種的栽培品種,也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一種蔬菜。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四季豆種植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將這些經驗用諺語的形式記錄了下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勞動人民是如何通過農諺來種植四季豆的。
農諺“要種四季豆,不在清明后”是對四季豆播種時間的要求?!安辉谇迕骱蟆闭f明四季豆的播種時間大致在清明節(jié)之前。這句農諺也符合“清明前后,點瓜種豆”的傳統(tǒng)。因為四季豆在13℃以上才具備發(fā)芽能力,在10℃以下和35℃以上發(fā)芽能力會受到抑制。四季豆的發(fā)芽適溫要求在20℃至25℃之間,生長適溫要求在18℃至20℃之間,在低于15℃和高于30℃的環(huán)境下,四季豆的授粉結實能力會受到阻礙。
從四季豆的最低發(fā)芽溫度要求以及生長適溫要求來看,只有春分之后才能達到四季豆的發(fā)芽最低溫度要求和生長適溫要求。因為春分之后的日平均氣溫能夠達到13℃以上,土壤溫度能達到10℃以上。
不過,四季豆是一種無霜期作物,要求無霜期達到120 天左右。如果四季豆在5℃環(huán)境下,或者受到霜凍浸染,地上部分容易受到凍害發(fā)生萎蔫或枯死現(xiàn)象。而南方地區(qū)春分到清明期間基本無霜,所以“要種四季豆,不在清明后”的農諺顯然是很有科學道理的。北方地區(qū)在清明后還會偶有晚霜出現(xiàn),所以,北方地區(qū)四季豆的適播時間一般要更晚一些,差不多在谷雨前后。因此北方地區(qū)種植四季豆也有“谷雨種蕓豆,一把抓不透”的農諺。
農諺“蕓豆怕霜,覆膜苗壯”是對四季豆播種形式的要求。這句農諺明確指出,清明之前如果播種四季豆,覆蓋地膜能夠獲取更高的出苗率和出苗質量。
上面已經提到,四季豆是一種怕霜的作物,露天種植四季豆要盡量避開晚霜期。但在適當保護措施下進行早播也能促使四季豆提前進入采收期,獲取較高的經濟收益。覆蓋地膜就是其中的一項保護措施。
如果清明之前播種四季豆,覆蓋地膜會將5至10 厘米地溫提升3℃左右。四季豆幼苗在覆膜條件下,受到低溫凍害和霜凍浸染的概率會大大降低。而且,四季豆覆膜種植,還能起到保溫、保暖、保墑、保肥的效果,為四季豆一播全苗和提升壯苗率提供幫助。
農諺“蕓豆一捏,豆角一把”是對四季豆播種密度的要求。所謂一捏是指用拇指和中指食指并攏捏起的四季豆種子。這句農諺的意思是,四季豆的播種密度以一捏為一個播種單位。如果按照粒數(shù)估算,一捏差不多有3至5粒四季豆種子。
需要注意的是,清明之前播種四季豆要求播得稠密一些為好。因為清明前雖然可以播種,但并不處于四季豆發(fā)芽和幼苗生長的最佳適溫期,春雪、倒春寒、晚霜等氣候現(xiàn)象在有些年份時有發(fā)生,老話也常說:“一場倒春寒,蕓豆就玩完。”
同時,四季豆的發(fā)芽與出苗以及幼苗期生長還受土壤墑情、肥力和其他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
過去沒有覆膜保溫出苗技術,也沒有溫室育苗條件。如果想在清明之前播種四季豆,并獲取較高的出苗率和出苗質量,只能加大播種量。而且,加大播種量也為獲取壯苗留有余地。如果清明之前播種后發(fā)現(xiàn)密度過大,可以通過間苗的方式達到期望的種植密度。一般情況下,清明播種四季豆可根據(jù)品種要求和氣候條件以及土壤墑情,每穴播入3 至5 粒為宜。如獲全苗,每穴可保留三株壯苗;行距保持在80 厘米,株距以35 至45厘米為宜。
農諺“三寸深,一寸淺,干播兩寸最保險”是對四季豆播種深度的要求。農諺明確指出,四季豆播種深度以兩寸為宜,兩寸也就相當于現(xiàn)在刻度6至7 厘米。從這句農諺給出的信息可知,干種播種的四季豆要求深播。
一般情況下,四季豆不要求浸種催芽,而是采取干種下播的方式定植。因為四季豆種子對水分比較敏感,對發(fā)芽水分要求比較嚴格。如果浸種催芽,會致使種子胚芽周圍的營養(yǎng)物質外溢造成損失。外溢的這部分營養(yǎng)物質還會招致病菌感染,提高四季豆幼苗患病概率。如果浸種時間過長,四季豆還可能因為幼胚斷裂而失去發(fā)芽能力。所以,在實際種植四季豆過程中,種子一般不作浸種催芽處理。
但是,發(fā)芽時難免遇到土壤墑情較差,或者因為淺表土壤水分蒸騰量較大的情況,所以,只有通過深播的方式來保障發(fā)芽率。
因為適度深播,較深土壤的水分不容易快速蒸發(fā),能為四季豆種子發(fā)芽提供適宜水分。不過,四季豆也不能播得太深,否則土層含氧量較低,同樣不利于四季豆發(fā)芽和出苗。據(jù)老輩菜農實踐總結,春播四季豆干種下播到6至7厘米處出苗最保險。
農諺“蕓豆灰里拌,豆莢結成串”是對四季豆播種土壤肥性的要求。這里的灰是指草木灰,這句農諺明確指出,種植四季豆適宜使用草木灰作為基肥。
四季豆是一種對磷鉀元素有較高需求的作物,在開花結莢期對磷鉀元素需求量較大。幼苗期除了對磷鉀元素有一定需求之外,對氮元素也有一定需求。所以,在四季豆幼苗期以及現(xiàn)蕾期也需保障氮元素的供應量。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鉀,含量可達5%至10%,其次是磷元素,含量可達2%至3%。除此之外,草木灰還含有大量的鈣元素以及豐富的微量元素。使用草木灰種植的四季豆,開花多,結莢多,結實成串。
在種植四季豆時畝施150 千克草木灰之外,還補施1 500 千克的有機肥、25 千克速效氮肥作為基肥,更利于提升四季豆的品質和產量。
“旱豆角,澇小豆,不干不濕種蕓豆”是對四季豆播種土壤水分的要求。這句農諺也明確指出,四季豆適宜種植在不干不濕的土壤里。
如果土壤不是過于干燥,播種時不建議帶水播種。因為四季豆播種土壤含水量較大,土壤過于潮濕,會致使土壤含氧量降低,增加四季豆出苗時間。而如果種植土壤含水量過于豐富,又會提高四季豆粉種爛種的概率,不利于獲取較高的出苗率和出苗質量。所以據(jù)老輩菜農經驗分享,半干半濕的土壤更利于四季豆萌芽和出苗。
所謂半干半濕的土壤,是指5 厘米深處的土壤,能攥成團,在空中自然垂落,落地后能夠自然松散,反之就是土壤過于黏重。如果5厘米深處土壤不能攥成團,則土壤過于干旱,需改善墑情后再進行播種。
農諺“蕓豆重迎茬,種了也白搭”是對四季豆播種茬口安排的要求。這句農諺指明,四季豆不適宜重茬種植。
民間有“豆見豆,必定瘦”的說法。如果曾經種植四季豆的土壤不經歇茬或改良直接重茬種植,四季豆長勢不旺,藤蔓細長,葉片稀疏,還會出現(xiàn)落葉落花落莢、產量降低、病蟲害增加的現(xiàn)象。因為四季豆是一種對磷鉀物質需求較高的作物,當上茬四季豆種植后,土壤中的磷鉀元素被大量吸收,會致使下茬土壤中的磷鉀元素匱乏。
磷鉀元素是一種游離性較慢的物質,不能在短時間內修復土壤生態(tài),即使在種植下茬四季豆之前在土壤中補充磷鉀物質,效果也不好。
不耐重茬的作物大多存在根系分泌毒素的現(xiàn)象,如果不經歇茬或土壤改良,會造成下茬作物根系分泌物在土壤中富集,對重茬作物根系產生毒害作用,從而造成下茬作物長勢差、病害多、品質低、產量下降的情況。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