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秀華 鐘偉文
汕頭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內科 (廣東 汕頭 515000)
中國糖尿病現(xiàn)狀和趨勢相當嚴峻,據調查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總數(shù)和發(fā)病率已攀居世界首位,預計糖尿病將是未來五十年內中國最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1]。臨床中,隨著病史的延長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腎臟損害的風險非常大,有研究報道約有40%~50%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20%~30%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2]。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可以延緩DN的進展,因此盡早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至關重要。培哚普利屬于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是一種常見的降壓藥,能增加腎血流量、減少蛋白尿,適合DN患者控制尿蛋白[3]。西格列汀是一種新型的口服降糖藥,目前關于西格列汀在糖尿病腎病的臨床應用研究較少。據此,本文研究了132例DN患者,以探討西格列汀聯(lián)合培哚普利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效果,為臨床治療積累經驗。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診治的132例符合研究要求的DN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式分為對照組(n=66)和實驗組(n=66)進行研究。我院倫理委員已通過此項研究。
納入標準:經病理和臨床診斷為DN[4];根據腎臟損害的程度分期為早期DN;均自愿參與本研究,治療依從性高。排除標準:對本研究藥物西格列汀、培哚普利等過敏者;存在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者;有腎動脈狹窄等其他腎臟疾病者;伴重要器官損傷、惡性腫瘤、造血系統(tǒng)嚴重疾病者。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體重指數(shù)、空腹血糖等一般資料相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和實驗組臨床資料
1.2 基本方法對照組治療期間均控制飲食,進行適度運動,給予注射胰島素[國藥準字J20140052,賽諾菲(北京)制藥有限公司]和培哚普利[國藥準字H20034053,施維雅(天津)制藥有限公司)2mg qd早上服用進行治療。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增加西格列汀(Patheon Puerto Rico,Inc.(Manati),H20140775]100mg qd進行干預治療,藥物劑量可根據患者治療情況、藥物耐受程度適當調整。兩組均接受為期6個月的治療。
1.3觀察指標 (1)于治療前后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ml低速分離血清和血漿備用,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并記錄前后變化。(2)采用生化分析儀監(jiān)測患者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ed hemoglobin,GHbA1),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xiàn)PG)、餐后2h血糖(2 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水平。(3)記錄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本次研究數(shù)據均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分析,以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比較計數(shù)資料;采用方差分析比較多組計量資料,P<0.05提示統(tǒng)計學差異有意義,P<0.001提示統(tǒng)計學差異顯著。
2.1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治療前,兩組炎癥因子(IL-6、CRP、TNF-α)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IL-6、CRP、TNF-α較治療前均降低,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
2.2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治療前,兩組血糖(2hPG、FBG和GHbA1)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2hPG、FBG和GHbA1較治療前均降低,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
2.3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藥物不良反應治療期間,對照組出現(xiàn)1例惡心嘔吐,實驗組出現(xiàn)1例腹瀉,對癥處理后癥狀消失,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相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是全球性的流行性疾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三非傳染性疾病[4]。患者長期血糖較高會帶來各種急、慢性并發(fā)癥,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滲高血糖綜合征、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危害極大,嚴重者可致殘、致死[5]。臨床中常用磺脲類、噻唑烷二酮類、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和胰島素等控制DN患者血糖。但大部分的磺脲類通過腎臟進行排泄,且磺脲類作為常見的一種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會加重胰島功能的衰竭,用在胰島功能本身就存在的缺陷的糖尿病患者身上越來越不被專家認可;噻唑烷二酮類會發(fā)生心衰、水腫、骨質疏松等不良反應;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對胃腸道副作用較大,嚴重者需要適當加用胃動力藥[6-7]。西格列汀是近年來大力推廣的一種新型口服降糖藥物,屬于二肽基肽酶抑制劑,該藥副作用小,降低血糖效果顯著,適用于治療DN,本文進行了對比研究后驗證了該結論。同時在DN患者應用西格列汀使患者更獲益。
糖尿病是慢性炎癥性疾病,慢性炎癥因子是引起血糖異常的關鍵原因,減少炎癥因子是控制血糖、減少并發(fā)癥的關鍵[8-9]。目前,關于DN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許多研究報道DN的發(fā)病也可能與炎癥因子有關。陳霞等[10]認為CRP、IL-6等炎性因子通過刺激釋放血管活性物質,增加內皮細胞通透性,同時可引發(fā)機體的氧化應激,損傷腎小球系膜細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增加對血管內皮的黏附和浸潤,并通過誘導單核細胞趨化并激活其釋放多種細胞因子,最終使腎臟損傷更為嚴重[11-12]。本研究中,治療后兩組炎癥因子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提示西格列汀有抑制炎癥反應的作用,并可以據此影響血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腎功能。西格列汀通過減少體內GLP-1 的 分解,延長內源性GLP-1活性,而GLP-1能葡萄糖依賴性促進胰島素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以及抑制患者的食欲從而發(fā)揮降血糖的作用[13]。本研究中,治療后兩組2hPG、FBG、GHbA1較治療前均降低,且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數(shù)據對比可知西格列汀有助于調節(jié)患者血糖,聯(lián)合使用有助于增加治療效果,與汪晶華等[14]研究結果對比基本一致。關于藥物安全性,近些年西格列汀循證醫(yī)學的研究非常充足,目前已經明確其對心血管和對腎臟都沒有明顯的不良作用,臨床應用相對其他藥物更加安全,毒副作用較小,在本研究中得到證實[15-16]。本研究中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相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驗證了西格列汀的安全性。
因此,西格列汀聯(lián)合培哚普利治療DN安全有效,有助于降低早期DN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炎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