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會,王詩麗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膝關節(jié)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膝關節(jié)疾病病人明顯增加,膝關節(jié)置換術(TKA)是治療膝關節(jié)疾病較有效的方式,它能夠有效改善病人的膝關節(jié)功能,降低病人的疼痛感[1-3]。術后疲勞綜合征(POFS)是指術后病人在一段時間內出現(xiàn)的食欲減退、疲憊乏力、焦慮、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4]。在膝關節(jié)置換圍術期中病人需要進行早期功能鍛煉,出院后也要堅持進行日常膝關節(jié)訓練,預防術后并發(fā)癥,提高生活質量,降低疲勞感[5]。健康賦權理論是護士利用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幫助病人積極開發(fā)和利用自身內在能力,提高其自我效能,同時病人也應主動接受賦權,在疾病健康教育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6-7]。該方案強調護士、病人及家屬多方面參與,更好地幫助病人控制疾病、促進健康以及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8-9]。本研究探討以健康賦權理論為基礎的教育模式在減輕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病人康復疲勞中的應用效果,以期為臨床醫(yī)護人員制定干預措施提供借鑒。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病人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住院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44例。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符合相關膝關節(jié)疾病診斷標準;③意識清晰,可以正常進行交流;④病人知曉自身病情;⑤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有家族遺傳精神疾病史;②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癌癥等;③3個月內做過膝關節(jié)手術;④無法獨自或在他人協(xié)助下完成問卷。對照組:男14例,女30例;年齡56~78(65.32±8.42)歲。觀察組:男13例,女31例;年齡59~79(66.95±9.42)歲。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病人傳統(tǒng)教育模式,采用傳統(tǒng)說教的形式向病人講解疾病相關知識、術后注意事項、出院后的用藥指導、功能鍛煉以及心理支持。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以健康賦權理論為基礎的教育模式。首先,組建健康賦權小組,小組成員包含科室主任、護士長、2名責任醫(yī)生、2名責任護士,小組成員共同制訂干預方案,并對科室內護士進行統(tǒng)一培訓,包含膝關節(jié)置換術相關疾病知識、健康賦權理論、具體實施內容等。然后,在科室對符合納排標準的病人進行干預,以健康賦權理論為基礎的教育模式分為5個步驟。具體如下。
1.2.1 確立問題 了解病人的基本信息、生理情況以及心理狀況,分析病人病歷資料,問卷測量結果等,且以開放式、引導式的形式向病人進行提問。比如:“您是否因為該疾病在生活中有什么不開心的事情?”“您現(xiàn)在最大的困難是什么?”以便對病人自身情況進行初步的評估。
1.2.2 表達感情 鼓勵病人合理宣泄,適當表達。通過情感的表達引導病人分析自我護理中遇到的障礙,使其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做出改變現(xiàn)狀的決定。
1.2.3 設立目標 采用引導性語言幫助病人根據自身情況設立目標,目標要分為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同時要給予病人恰當的意見、建議,要注意引導病人制定符合實際情況、可行性目標,可以通過循序漸進達到的階段性目標,并且每一階段要制定衡量標準,從而盡快做到健康管理的主人。
1.2.4 制訂計劃 根據所制定的目標結合病人自身情況與病人共同制訂個體化、可行的護理計劃以及健康教育計劃。且計劃一定要病人親自參與進來,既能對病人起到良好監(jiān)督作用,又加強病人、家屬以及醫(yī)護人員之間的溝通,提升病人積極性,這也體現(xiàn)出賦權理論的價值。
1.2.5 效果評估 評估結果時可通過提問的方式,如“在整個干預中你認為你學到了什么?”“你的下一步計劃是什么?”運用質性訪談法和量表同時進行評估,并對病人已完成的計劃給予肯定,對未完成的計劃給予鼓勵,并幫助病人分析未完成原因,爭取下次完成。整個干預方案從病人術后回到病房開始,出院前1 d結束,每隔1 d進行1次,選擇16:00~17:00進行,不耽誤病人治療時間。
1.3 觀察指標
1.3.1 疲勞程度 采用中文版多維疲勞量表(MFI-20)進行評估,該量表是由Smets等[10]編制而成,后由韓秋鳳等[11]進行漢化,包含軀體疲勞、精神疲勞和心理疲勞3個維度,共2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計1~5分,總分2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疲勞程度越高。該量表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數為0.882,3個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755,0.782,0.613。在病人入院時、出院時、出院后3個月各評估1次。
1.3.2 感知賦能水平 采用病人感知賦能量表(Patient Perceptions of Empowerment Scale,PPES)進行評估,該量表是由Lewin等[12]編制而成,后由Yeh等[13]進行漢化,包含信息、決策、個體化和自我管理4個維度,共11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4.5分表示水平很高,4.0~4.5分表示水平較高,3.5~<4.0分表示水平中等,<3.5分表示水平較低,得分越高表明病人的感知賦能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數為0.786。在病人入院時、出院時、出院后3個月各評估1次。
表1 兩組病人入院時、出院時、出院后3個月MFI-20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2 兩組入院時、出院時、出院后3個月PPES評分比較 單位:分
3.1 以健康賦權理論為基礎的教育模式能有效降低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病人的疲勞感 膝關節(jié)置換術是有效治療膝關節(jié)相關疾病的常用手段,能夠為病人提供穩(wěn)定的關節(jié),但術后病人往往伴有強烈的疼痛感,并且術后出現(xiàn)疲勞綜合征的可能性較大,病人會出現(xiàn)緊張、焦慮、乏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癥候群[14-16]。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病人出院時、出院后3個月MFI-20評分低于入院時(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同期(P<0.05),觀察組病人出院后3個月MFI-20評分低于出院時(P<0.05),說明健康賦權理論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病人康復疲勞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究其原因,健康賦權理論能夠對病人起到自我監(jiān)督作用,激發(fā)病人健康管理積極性,做到良好控制術后疲勞癥狀的出現(xiàn),對自我健康負責,幫助病人做出正確的自我決策,達到健康的自我管理[6,9]。
3.2 以健康賦權理論為基礎的教育模式能夠有效提高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病人感知賦能水平 賦權是指幫助個體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其內在的潛力,繼而對自己生命負責的過程。病人感知賦能是指病人對于增強自身知識、技能和信心做出正確健康決策的感受與認知[17]。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病人出院時、出院后3個月PPES評分高于入院時(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同期(P<0.05),觀察組病人出院后3個月PPES評分高于出院時(P<0.05),說明以健康賦權理論為基礎的教育模式能夠有效提高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病人感知賦能水平。近年來,賦能逐漸變成一種優(yōu)化健康結果和控制健康支出的策略,對病人進行賦權理論的講解以及干預,能夠提高病人對疾病的正確認知水平,增強其自我效能感,激發(fā)病人管理疾病的潛力,促進其盡早康復[18-19]。
3.3 不足 本研究由于人力、物力等資源限制,僅在一家醫(yī)院進行干預,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偏倚性,因此未來研究應當進行多中心、大樣本量的干預,保證以健康賦權理論為基礎的教育模式能夠普遍應用在臨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