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曉嘉
(重慶市九龍坡區(qū)婦幼保健院兒科,重慶 400050)
毛細支氣管炎是一種由病毒或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感染所導致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為小兒毛細支氣管炎最為常見的病原體,該病多發(fā)生于2歲以下的嬰幼兒,早期主要表現(xiàn)流涕、發(fā)熱、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若不及時治療,可對患兒的生長發(fā)育產生嚴重影響。目前臨床針對毛細支氣管炎多采取抗炎或抗病毒治療,重組人干擾素α1b作為常見的治療藥物,可發(fā)揮免疫調節(jié)及抗病毒雙重作用,在治療流行性出血熱和小兒呼吸道合并病毒性肺炎等疾病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長期使用容易對患兒肝、腎功能造成損傷,而短期治療效果又達不到理想狀態(tài),因此需聯(lián)合其他治療方法,提高臨床效果[1]。超短波是一種物理治療方式,具有抗炎、抑菌、穿透性強的特點,能夠促進局部感染炎癥的吸收,縮短感染疾病的進程,同時能夠使肺組織的氣體交換量增強,提高局部血藥濃度,增強抗炎療效[2]。本研究旨在探討超短波治療急性期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對其細胞免疫與炎癥反應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以隨機數字表法將重慶市九龍坡區(qū)婦幼保健院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4例急性期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分為對照組[42例,其中男患兒25例,女患兒17例;病程1~3 d,平均(1.03±0.12) d;年齡5個月~2歲,平均(1.09±0.22)歲]與觀察組[42例,其中男患兒27例,女患兒15例;病程1~2 d,平均(1.02±0.11) d;年齡6個月~2歲,平均(1.15±0.23)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與《諸福棠實用兒科學》[3]中毛細支氣管炎的相關診斷標準符合者;伴有發(fā)熱、喘息等癥狀,咳嗽時喘息癥狀加重者;血氣檢查顯示pH值、動脈血氧分壓(PaO2)、血氧飽和度(SaO2)水平均降低,X線提示支氣管周圍存在炎征象,肺紋理呈粗厚狀,心率加快者等。排除標準:并發(fā)急性上呼道感染、毛細支氣管炎及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等其他呼吸疾病者;氣道內有異物吸入或刺激性氣體過敏所致的咳嗽者等?;純悍ǘūO(jiān)護人均知曉本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此研究項目的實施。
1.2 治療方法在止咳、化痰、平喘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對照組患兒霧化吸入注射用人干擾素α1b注射液(北京三元基因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20040039,規(guī)格:10 μg∶0.5 mL)治療,3~4 μg/kg體質量+3 mL 0.9%的氯化鈉溶液混合后進行霧化吸入,2次/d,持續(xù)治療7 d。觀察組患兒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超短波電療機(上海涵飛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GSWD-10)治療,頻率設置為40.68 MHz,波長設置為7.37 m,最大輸出功率為250 W。治療時患兒取側臥位,將尺寸為10 cm×15 cm的電極放置于患兒肺部病變處,上下對置,電極距體表距離為2~4 cm,無熱量至微熱量,15 min/次,1次/d,持續(xù)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①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3],對患兒治療后的臨床療效進行評估,血氣指標恢復正常,X線提示肺部體征消失,患兒發(fā)熱、咳嗽、喘憋等臨床癥狀顯著改善(治療時間<3 d內)為治療顯效;血氣指標恢復正常,X線提示其肺部體征有所好轉,患兒發(fā)熱、咳嗽、喘憋等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治療時間3~7 d)為治療有效;患兒血氣指標、體征、臨床癥狀未得到明顯改善(治療時間>7 d后),甚至有加重趨勢為治療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觀察兩組患兒發(fā)熱、咳嗽、喘憋、肺部濕啰音等癥狀消失時間。③在治療前后患兒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3 mL靜脈血,離心(轉速3 000 r/min,離心半徑為10 cm,時間為15 min),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 -α(TNF-α)水平均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進行檢測。④采集血樣方法同③,外周血CD4+、CD8+百分比均采用流式細胞儀進行檢測,并計算CD4+/CD8+比值。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均經K-S法檢驗與方差齊性檢驗,證實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5.24%,與對照組的76.19%相比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例(%)]
2.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觀察組患兒發(fā)熱、咳嗽、喘憋、肺部濕啰音等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 , d)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 , d)
組別 例數 發(fā)熱 咳嗽 喘憋 肺部濕啰音對照組 42 4.21±0.79 5.49±1.06 5.98±1.52 6.93±1.13觀察組 42 2.01±0.58 3.12±1.02 3.03±1.08 4.12±1.21 t值 14.548 10.441 10.253 11.000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兒炎癥因子水平比較較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兒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兒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hs-CRP:超敏-C反應蛋白;IL-6:白細胞介素-6;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
組別 例數 hs-CRP(mg/L) IL-6(ng/L) TNF-α(n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2 26.02±2.19 15.79±2.13* 158.79±13.42 101.82±15.21* 126.92±12.15 111.73±8.42*觀察組 42 25.85±2.52 6.78±3.21* 159.68±13.51 86.82±16.15* 127.62±10.48 94.59±9.42*t值 0.330 15.157 0.303 4.382 0.283 8.79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兩組患兒T淋巴細胞亞群指標比較較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兒外周血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兩組患兒外周血CD8+百分比均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T淋巴細胞亞群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患兒T淋巴細胞亞群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
組別 例數 CD4+(%) CD8+(%) CD4+/CD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2 26.52±4.15 29.21±3.25* 37.78±5.79 34.25±2.54* 0.75±0.13 0.95±0.12*觀察組 42 27.25±4.76 39.58±3.47* 37.18±6.02 30.25±2.25* 0.73±0.14 1.23±0.05*t值 0.749 14.136 0.466 7.640 0.678 13.95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急性期毛細支氣管炎是一種由多種致病菌所導致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以喘息、三凹征為主要特點,是小兒常見疾病之一,可對患兒呼吸系統(tǒng)功能產生較大影響,易引起阻塞和閉合,嚴重威脅患兒的生命健康與生活質量水平。因此對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對改善其癥狀,促進疾病轉歸,保障患兒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重組人干擾素α1b主要作用為抗病毒,通過干擾靶細胞表面干擾素與靶細胞的結合,促使靶細胞內的多種酶分泌較多的抗病毒蛋白,同時對病毒核酸的復制、轉錄進行抑制,從而對病毒蛋白質的合成進行阻止,抑制病毒的增殖,但可能會導致患兒出現(xiàn)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等現(xiàn)象,影響患兒免疫功能[4]。
與藥物治療相比,物理因子屬于局部治療,因其對全身不良反應小而越來越受到臨床醫(yī)師的重視,超短波治療通過升高毛細血管內血液的溫度,促進神經末梢、軸突反射或引起組織蛋白的微量變性,并形成血管擴張物質(組胺、活性肽等),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huán),增強局部組織的營養(yǎng)和代謝能力,提高病灶區(qū)抗炎藥物的血藥濃度,使其更容易在局部發(fā)揮藥理作用[5-6]。本研究中,觀察組患兒發(fā)熱、咳嗽、喘憋、肺部濕啰音等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提示超短波聯(lián)合重組人干擾素α1b治療急性期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可緩解患兒的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
hs-CRP、IL-6、TNF-α具有調節(jié)免疫應答的生物學作用,是評價機體炎癥水平的有效指標,機體受到感染后,可引起炎癥反應,導致上述指標水平均升高;患者免疫系統(tǒng)功能低下時,支氣管黏膜防御功能和纖毛的運動就會較健康人群弱,且對細菌和病毒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細菌和病毒等病原體的感染,也就更容易導致急性期毛細支氣管炎[7-8]。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兒各項炎癥因子水平及外周血CD8+百分比均低于對照組,外周血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高于對照組,提示超短波聯(lián)合重組人干擾素α1b治療急性期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可對患兒機體內炎癥因子紊亂情況進行調節(jié),增強患兒機體免疫力,促進病情恢復。分析其原因可能為,超短波治療在高頻電場的作用下,通過使體內離子振動和偶極子旋轉產生熱,由于其波長較短,可穿透組織,作用于肺部病變組織,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吞噬細胞的功能,肺組織巨噬細胞能力增強,提高了患兒機體免疫能力;此外,超短波治療還可對致病菌生活環(huán)境產生影響,抑制其生長增殖,并對白細胞的活化起到抑制作用,減少炎癥介質的釋放[9-10]。超短波治療不是直接消滅病原菌而起到抗炎作用,而是通過對機體產生熱效應來促進血液循環(huán),調節(jié)內分泌,加強機體的新陳代謝速度,從而實現(xiàn)抑菌、抗炎的目的[12]。相關研究表明,超短波通過局部中小強度熱效應可促進滲出快速吸收,從而減輕水腫,使病變部位的pH值趨于堿性,利于患兒病情好轉[13]。
綜上,超短波聯(lián)合重組人干擾素α1b治療急性期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的療效顯著,可對患兒機體內炎癥因子紊亂情況進行調節(jié),增強患兒機體免疫力,加快患兒癥狀的緩解,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