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內容提要]馬林巴作為主流獨奏樂器的時間較短,演奏者接觸到的獨奏音樂作品多以現代作品為主,這其中并沒有巴赫作品,巴赫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研究學習巴赫的音樂作品是非常重要的。巴赫大提琴獨奏組曲是巴赫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并且這些組曲的旋律和音樂風格都非常受大眾喜愛。本文以巴赫創(chuàng)作的弦樂經典代表作《六首大提琴獨奏組曲》中的第六組曲(BWV1012)為著手點,結合在實際演奏該作品時的技術分析處理和音樂藝術表現來解析如何用馬林巴琴演奏巴赫作品。
巴赫是巴洛克時期著名的作曲家,被稱為“西方音樂之父”。他的很多音樂作品在結構、藝術魅力和思想深度上堪稱是經典中的經典,其中一些代表性的作品更被譽為“演奏家技巧與修養(yǎng)的試金石”。為了更好地學習演奏和表現巴赫的作品,作曲家通過嚴謹的手法,將部分巴赫創(chuàng)作的弦樂作品移植到馬林巴琴上,并通過適當的改編和修整,把馬林巴的特性在音樂作品中充分地表現出來。練習巴赫的作品不僅可以提高演奏者的音樂修養(yǎng),更可以大幅提高演奏者對馬林巴的掌控性和自身的技術能力。本文以巴赫的大提琴獨奏組曲第六首(BWV1012)為著手點,結合實際演奏中的音樂風格表現和音樂處理方法分析如何用馬林巴來演奏這首巴赫大提琴的經典作品。使之更為貼近原作,同時更好地發(fā)揮馬林巴獨有的特色,并詳細分析用馬林巴演奏巴赫作品的藝術特色、處理方式和藝術表現。
由于馬林巴琴擁有很好的個體穩(wěn)定性和融合性,所以它在重奏以及協(xié)奏的形式中都有很好的表現。因此在管弦樂隊、室內樂隊、軍樂隊等各種形式的樂隊中也都會看到它的身影。但因為馬林巴琴自身的特點,所以更多的時候它還是被作為獨奏樂器來應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量的作曲家開始為馬林巴譜曲,在作品的形式上也逐漸趨于多元化。因為馬林巴琴作為主流獨奏樂器的時間較短,所以馬林巴演奏者接觸到的獨奏音樂作品多以現代作品為主。馬林巴演奏的練習曲和初級古典音樂作品大多是小提琴和大提琴的作品移植或進行改編而來的,初級作品例如巴赫的《小步舞曲》、莫扎特的《搖籃曲》、格雷特里的《加沃特》、貝多芬的《小步舞曲》、亨德爾的《小步舞曲》等。技術練習更偏重于針對某一項技術技巧和身體機能專門的訓練,而學習古典音樂作品是在技術訓練的同時通過對以往各個時期音樂的學習研究和練習演奏,來大幅度的提升演奏者的音樂修養(yǎng)和音樂表現力。隨著專業(yè)程度的提高,在學習和練習過程中演奏巴赫的大篇幅和技術難度較高的音樂作品也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練習巴赫的作品不僅可以提高演奏者的音樂修養(yǎng),更可以大幅提高演奏者自身的技術能力以及對馬林巴演奏的掌控能力。
巴赫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研究學習巴赫的音樂作品是非常重要的。巴赫大提琴獨奏組曲是巴赫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且這些組曲的旋律和音樂風格都非常受大眾喜愛。無論是任何一種樂器的演奏,它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曲目,當然練習巴赫大提琴獨奏組曲也是馬林巴演奏者必不可少的重要學習經歷之一。馬林巴琴演奏巴赫大提琴獨奏組曲不以訓練演奏技術為主,而是以音樂的藝術表現見長。所以在練習和演奏這些組曲的過程中要處理得非常細致和精確,進而達到作品最終要求的音樂意境。
本文以巴赫創(chuàng)作的弦樂經典代表作《六首大提琴獨奏組曲》中的第六組曲(BWV1012)為著手點,結合在實際演奏該作品時的技術分析處理和音樂藝術表現來解析如何用馬林巴演奏巴赫的這首經典作品。使之更為貼近原作,同時更好地發(fā)揮馬林巴獨有的特色,并詳細分析用馬林巴演奏巴赫作品的藝術特色及處理方式。
巴赫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BWV1007-BWV1012),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非常受歡迎的曲目。因為大提琴擔任主要的演奏樂器,它比小提琴、鋼琴等樂器作品少的多,所以眾多著名的演奏家都演奏過這六首組曲,組曲具有較長的篇幅和一定的演奏難度,每一首組曲都需要不同的技巧來完成。這套組曲的結構非常特殊,它可分為第一號組曲——“明亮”、第二號組曲——“悲傷而強烈”、第三號組曲——“輝煌”、第四號組曲——“莊嚴而不透明”、第五號組曲——“黑暗”、第六號組曲——“陽光”。這是具備不同階段的意境的組曲,所以每一首組曲也具有不同的演奏技巧和演奏風格。每一首組曲都可分為六個部分,包括:1.前奏曲2.阿萊曼德舞曲3.庫朗特舞曲4.薩拉班德舞曲5.加沃特舞曲(小步舞曲、布列舞曲)6.吉格舞曲。這些“舞曲”都是巴洛克時代盛行的舞蹈音樂,各自有著特殊的節(jié)拍要求。不過巴赫在這里只是借用它們的節(jié)奏,組曲本身并不是為舞蹈伴奏而寫的。巴赫在創(chuàng)作樂曲的過程中也經歷了不同的階段,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中,巴赫通過組曲的不同階段來凸顯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表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然后創(chuàng)作出了大提琴無伴奏組曲。
1.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六首
第六首組曲為D 大調,作品編號為BWV1012,這首組曲更像是一首大提琴獨奏交響曲。整首作品分為六個部分:1.前奏曲2.阿萊曼德舞曲3.庫朗特舞曲4.薩拉班德舞曲5.加沃特舞曲6.吉格舞曲。這首組曲主要描寫的是一種歡樂喜悅的意境,體現出人類社會的和諧美好,生活充滿著陽光。并且在調性的色彩上與其他的組曲也是不同的,重點運用了“陽光”的特性來做為組曲的最后收尾,為人們帶來一種喜悅且幸福的感覺。從巴赫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出它的表現力非常廣泛,無論用什么樂器演奏從旋律上都能夠領會到它的精髓和靈魂所在,演奏巴赫的作品,需要的是一種心境平衡,它的音樂要從音樂的外在去領會其中所要表達的奧秘,如果單從樂譜上來看我們根本不能領會到巴赫當時的心境。巴赫的作品如同我們在教堂中聆聽上帝般的聲音,使我們能夠感受到一種強大的內心呼喚。
2.組曲第六首的音樂風格和音樂處理
巴赫的大提琴組曲在世界上是非常受歡迎的演奏作品,著名的演奏家都會用不同樂器來進行演繹。因為在演奏的過程中人們可以通過對作品的詮釋和理解來了解巴赫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經歷和背景。巴赫的大提琴組曲不僅僅只是用大提琴演奏,而在小提琴、中提琴等弦樂樂器中也是重點的研究和教學對象。
例1.
例1 為前奏曲,節(jié)奏是以八分音符為一拍的節(jié)奏,風格輕快愉悅。在馬林巴演奏中,第一個音的指法排列是以右手開始的,與左手進行交替來完成。在此樂段的演奏中要注意音與音之間的連接和演奏,左右手槌之間的清晰和連貫。為更好地突出旋律連接與走向,盡量使同音音量穩(wěn)定,可以使用復合跳指法來演奏。例如:3-2-3、3-2-4、3-2-4、3-2-4。演奏用槌的選擇以中軟適中,如為突出低音共鳴,可用1 軟3 中軟來搭配四個槌。由于音板和共鳴筒高低音音響時長及共鳴音效不同,在演奏中為保證高低音音響最大限度的和諧統(tǒng)一,需要精準的操控手部敲擊動作及力度,同時要顧慮到樂器本身的特性,在音準方面要多加練習。一定要注意的是八分音符和八分三連音的區(qū)別,切不可按照每小節(jié)四拍八分三連音敲擊。練習中要仔細劃分樂句,做好強弱比例處理。長篇的八分音符交替敲擊過程速度一定要穩(wěn)定,高低音連接要控制好落槌的力量,不要出現多余的音頭。
例2.
例2 是第二部分阿勒曼德舞曲,這是一首中速的舞曲,優(yōu)美連貫的情感。雖然在譜例上都是以六十四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為主的節(jié)奏音型,但是表現的并不是技巧性的演奏效果,而是融入作品中去揣摩樂曲中情感的內心世界。馬林巴有著寬闊的低音共鳴,同時擁有更貼近古典色彩的音色,所以演奏巴洛克時期的作品能更貼合音樂的主題思想。槌的選用對此首舞曲的音響效果定位極其重要。如使用硬槌,則會讓人聽到一首全是跳音型的樂曲,無法增加音響的共鳴,所以適當選用軟度較高的槌尤為重要。由于作品屬于大提琴移植版,譜面沒有更多的改變,所以在演奏這首舞曲中最易遇到的問題就是指法排列。如果六十四分音符連音指法不順,過后會有較強的音頭出現,會破壞整體性打斷旋律線。所以應在合適的位置增加復合跳來躲開關鍵位置不舒服的指法連接。這首舞曲中出現的裝飾音是整首組曲中最多的,處理裝飾音可以適當按照樂器特性調整,其中有三個關鍵,第一是音響力度的控制,聲音要柔和;第二是合理的指法排列,做好上接下起;第三是音符密度絕對不可以影響節(jié)奏和旋律的連接。
例3.
例3 為庫朗特舞曲,這是一首比較快速的舞曲,只用簡單的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排列出了歡快的節(jié)奏,聽覺上有種進行曲的感覺。所以演奏這首舞曲不單要讓節(jié)奏歡快跳躍,同時也要讓節(jié)奏充滿力量和動力。在用槌上通常選用1 中性、3 中硬來搭配。這樣既能讓低音飽滿富有彈性,中高音干凈有力量,同時又不會讓高低音的音色出現明顯的差距。指法的排列同樣非常重要,每個低音前都要做好指法交替,才能避免重音的出現。十六分音符無論是否加入復合跳指法,都不能影響節(jié)奏和旋律線的連接。音符的顆粒感要清晰,但也不能偏向跳音,十六分音符的旋律連接要平均且順滑,敲擊的過程要控制好槌頭接觸音板的力度和時間。通過對抬槌的速度、高度的控制和設計,來體現斷音和連音的區(qū)別,同時做好保持音的處理。
例4.
例4 是第四部分薩拉班德舞曲,這是整首組曲中速度最慢的一首,旋律柔和飽滿,淺吟低唱、輕輕訴說情感。所以在演奏中要通過選用軟槌來盡量拉長音桶共鳴,使音色變得更柔和。演奏較長時值的音符是馬林巴的短板,每次敲擊音板實際發(fā)出的音長就那么多,不通過滾奏的演奏形式不可能實際增加聲音的時長。但是這首薩拉班德又不適合用滾奏的形式來敲擊,對所有和弦做分解敲擊處理可以使音色變得相對柔和也可增加時長。在演奏中更要控制好落槌和抬槌的速度及幅度,同時配合演奏者呼吸頻率和肢體的律動來從視覺上進行調節(jié),結合視聽促使對音長的感官變化??刂坪盟膫€槌的力量從而使旋律線更清晰,抬落槌不要有頓挫感和斷檔,要柔和連貫一氣呵成。
例5.
例5 是加沃特舞曲,分為1 和2,此曲回歸輕快的節(jié)奏,整體篇幅較短,通常演奏順序為1-2-1 結束。這是一首能使人心情愉悅的舞曲,也是一首著名的舞曲。演奏主要使用中性槌,這樣既不會使音符過于跳躍也不會拖沓粘長。整體沒有什么技術難點,指法排列重點在于包含低音聲部的和弦前的音符一定要用右手的槌敲擊,這樣可以最大程度提高音符的準確性,同時能更好地控制音響和音色。要把握好音樂風格,重點練習四個槌同時敲響時每個槌力量的不同,通過四個槌靈活的控制可以更好地突出旋律。為防止音多就強的問題,和弦可以分解演奏但是分解后的和弦不能影響節(jié)奏的準確性。
例6.
例6 是整首組曲的最后一部分吉格舞曲,快板,是喜悅、歡快活潑的終曲,也是在演奏中比較有難度的部分。由于速度較快,十六分音符排列得比較密集,為了更好地突出單聲部和雙聲部的旋律,所以要嚴謹地安排好指法和槌的交替方法以及敲擊琴板的位置。此曲較多選用中硬以上硬度的槌,這樣在音色上能更好地表達這首舞曲的音型和節(jié)奏特點。練習時在保證指法準確和敲擊琴板位置正確的情況下,要保持慢速反復練習,讓手臂肌肉產生記憶,之后逐步加速,切不可貪快。這首舞曲為三拍子,一定要把握住吉格舞曲的音樂風格,不能同圓舞曲的風格混淆。演奏時要重視落槌力量的控制,敲擊和弦不可一蹴而就,一定要突出旋律音,并且平穩(wěn)地連接到下一個音,連接時要注意音量平衡。因為旋律音高跨度比較大,所以要提前做好手臂和身體的跨越準備,要保證音符的準確和旋律的平穩(wěn)連貫,不能出現大幅漸強和重音音頭。
我們在分析作品的演奏效果和音樂風格處理上都需要進行反復的對比和聽辨,分析不同樂段中所表現的不同的音樂感覺。巴赫的作品都是通過多聲部來完成的,所以分析他的作品風格我們不能通過簡單的樂句分析來判斷屬于什么風格的。組曲中常常會出現連音、三連音等,我們將運用連槌的演奏技術,它不僅可以演奏雙聲部的樂曲,并且能夠在巴赫的組曲中得到非常好的效果,也能夠解決演奏中雙槌交叉的重要技巧,要選擇鍵與鍵之間距離近的地方連槌,就不會影響到正常所要達到的標準。巴赫的作品風格都是通過節(jié)奏上的變化來突出所要表達的情感,并且具有悲喜交加的情感特性。通過不同的情感對比和變化來展現作品的延展和拓展,從而達到作品所要表現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表現更加強調人的內心世界,通過音樂展現更加深入的心情描繪。他的作品讓人猜不透,通過這種表現手法,用馬林巴進行演奏,同時也可以完美地表現出巴赫作品的風格。
巴赫的作品是最抽象、最無形的,它在句法、和聲的變化與其形式感不能用記譜法完全體現出來。從音樂的形式上來講,它隨著上個世紀以來音樂學的發(fā)展而擴展。
“以演奏巴赫的音樂為目的,我們必須更明確地認識到音樂學家和藝術家們的作用及其作品。巴赫所給予我們當代人的活生生的重要性及其所傳達的東西,是歷史復原過程所沒有表達出來的,而且它賦予的趣味,充滿其實,有時甚至是可愛的。巴赫對現代人思想感情的影響與意義大大超乎于此,每位當代作曲家都非常清楚這一點?!彼鼮槲覀冞M行全方面的分析,在馬林巴的演奏中應該怎樣更合理地突出巴赫作品的音樂特征及藝術特色。
在巴赫的大提琴作品中,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根據不同的音型時值來突出他的音樂風格和情感變化的。樂句是一種表達作品情感的藝術,同時也是結構上的完整。作品中會常常出現一些長的句子,連線表示呼吸的分段,不僅僅要演奏出時值,也要表現出情感的語言表達。在演奏長樂句時也要非常注意內分句,因為內分句在每一個樂段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從短小的樂句來分析整首作品的風格和情感的變化。長樂句形成構造上的統(tǒng)一性,而內分句則從屬于這一統(tǒng)一性。但是成功演奏一個長樂句的本身又取決于對其組成部分的勾畫,二者互相依賴,缺一不可。所以我們非常關注每一個音符不同的時值和音型的變化,因為它們都是互相存在且非常密切的關系。對巴赫的音樂進行分句演奏是非常重要的演奏技巧之一,我們要細致分析作品中的音符,掌握長樂句中的短樂句。而且演奏者不應該把樂句中的小節(jié)樂句都斷開演奏,因為作品更注重的是完整性,我們要通過對不同小樂句的演奏分析來進行整體的分析和總結。用馬林巴演奏巴赫作品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清楚每一首作品的速度和拍號,快板還是慢板。我們要根據這些規(guī)定的速度來進行練習與研究。作品基本可分為三個部分,并且這三個部分都是不同的演奏形式,有的結尾會重復前一段做到首尾呼應。所以我們要針對作品進行曲式分析,然后根據情感的變化來處理不同音型的時值。遇到連續(xù)的十六分音符時,既有旋律也有分解和弦及穿行其間的音階,首先把握節(jié)奏準確,再把變化的槌法練得自如。注意樂曲的力度應該控制在什么范圍之內,這樣非常有利于節(jié)奏、力度的精確和均勻。
為了能夠更好地表現巴赫的結構所要求的力度和情感的處理,我們需要更加認真地去揣摩他用槌的強弱和力度方面的技巧。馬林巴的演奏更是如此,巴赫的音樂是通過形式和情感的完整來進行完善的,所以在風格的處理上也是不同的。我們要運用槌的大小來進行變化處理作品的情感,要通過理解和研究結構的內在來細致地完成巴赫作品演奏風格的演繹。變換力度強弱的最高技巧要求手指的完全獨立,以及有能力在速度快、聲部多的情況下,也可以在音與音之間清晰無誤地改變音量。巴赫大多數的作品都是一種非常有條理性的情感表達。有傷感有喜悅,相互交錯來表達人生情緒,所以我們在用馬林巴演奏巴赫作品的過程中,同樣需要我們去分析與研究它的不同段落所要表達的不同情感。每個樂句都需要我們重點表現,這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情感的表現是演奏作品的核心成分,我們在了解每個樂句演奏技法的同時,結合起來就是我們應該如何去把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去。
巴赫的作品集合了大部分巴洛克音樂風格的精華,在當今器樂演奏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今馬林巴琴也開始重點學習和演奏巴赫的音樂作品,我們根據巴赫的演奏作品風格和細致的演奏效果能夠學習到更多音樂方面的知識和提高音樂素養(yǎng)。本文重點論述了巴赫作品在馬林巴演奏中重要的演奏技巧和音樂表現特色,針對用馬林巴演奏巴赫《六首大提琴獨奏組曲》的作品研究和實際演奏相結合,促進個人演奏技巧能力、音樂風格把握的準確度。通過研究與分析能夠在演奏的過程中能更好地掌握巴赫作品的處理方式,更準確地把握巴赫作品的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