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光 鄭艷玲 燕山大學
諜戰(zhàn)劇一直是我國電視劇創(chuàng)作中不可或缺的經典題材,尤其從20 世紀80 年代的《敵營十八年》播出開始,諜戰(zhàn)劇的數量不斷增加,其類型化程度極高、創(chuàng)作手法相對成熟,出現了諸如“套路化”敘事、立場絕對化、人物形象脫離現實等問題。由金琛、周遠舟執(zhí)導,李易峰和周冬雨主演的《麻雀》于2016年9 月走上熒屏,以其崇高的革命信仰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追捧,且在敘事策略、美學表達等方面有意識地突破和創(chuàng)新,將信仰、愛情和諜戰(zhàn)等諸多元素集為一體,諜戰(zhàn)劇帶給人們一個嶄新的視覺體驗。它以中國人熟悉的革命歷史作為敘事背景,講述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中國風雨飄搖,中國共產黨派出情報人員深入敵人虎穴,如火如荼地展開地下斗爭。潛伏在汪偽政府的中共黨員陳深一直堅定信仰,為組織搜集情報,還冒死營救上線“宰相”,幫助昔日戀人徐碧城成長為共產黨員,成功獲取日軍“歸零計劃”,挫敗日軍陰謀。《麻雀》貫徹永不褪色的愛國主題和經久不衰的革命信仰,賦予諜戰(zhàn)劇新時代的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彰顯出藝術創(chuàng)作的文化自覺。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zhàn)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泵總€民族、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會涌現出影響時代發(fā)展的英雄。英雄也是我國影視作品書寫中永恒的母題,不僅儲藏著豐富的歷史記憶,也凝聚了深厚的精神追求和民族情感,形成對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認同。在多元文化并行的現代語境下,《麻雀》在主題敘事上守正創(chuàng)新,塑造了平凡又勇敢的革命英雄形象,通過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忍辱負重甚至不惜犧牲生命完成對信仰傳承的使命,成功實現信仰與革命的審美表達,從而實現價值引領。劇中,地下共產黨員的代號為“麻雀”,“麻雀”不是某一個共產黨員,而是指成千上萬為民族事業(yè)奮斗的革命英雄,詮釋出中華兒女奮勇前進、榮辱與共的熱血情懷。劇里刻畫了三代“麻雀”的更迭,以使命承繼的形式生動展現出革命者前赴后繼的革命信仰,顯露出巨大的精神力量,給予觀眾革命的感召力和濃厚的家國理念。
第一代“麻雀”已經完成對信仰的塑造,很好地抉擇并理解個體與國家二者之間的關系,并于諜戰(zhàn)場上展現出視死如歸的犧牲精神和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成為理想而成熟的英雄。典型人物“宰相”沈秋霞和“醫(yī)生”李小男以隱性力量綻放出英雄人物獨有的光芒。其中沈秋霞用犧牲的形式實現個體生命價值,顯現出山河破碎之下的民族擔當。首先她在被捕之后為保全戰(zhàn)友的間諜身份,選擇放棄生存機會,凸顯出她對革命事業(yè)的忠誠無,以及對同志的重情重義;其次在監(jiān)獄中飽受酷刑時表現出向死而生的碧血丹心;最后在臨死之際望著窗外的麻雀對敵人說:“希望死在黎明之前”。這時的她仍在渴望革命勝利,彰顯出她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而李小男生動詮釋了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以錚錚誓言表白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堅定意志。一方面,在目睹姐姐被捕槍殺時表現得波瀾不驚,實則內心已是肝腸寸頓;另一方面,面對戰(zhàn)友的告白,她卻堅定地說:“我愛你,但我更愛我的信仰”。一句簡簡單單的臺詞,把諜戰(zhàn)人員堅定的革命意志表現得淋漓盡致,也讓觀眾感受到革命戰(zhàn)士對祖國、對黨的深沉無言的愛,信仰的力量直擊人心。
第二代“麻雀”迅速成長,繼承了革命者犧牲精神的生命力,更喚醒其個體潛在的民族意識覺醒。劇中,陳深看到“宰相”被逮捕之后,不顧自己潛伏多年的心血營救“宰相”?!霸紫唷备嬖V陳深個人身上肩負著使命,提醒他存在的意義。之后又通過李小男的犧牲再次激發(fā)陳深內心的革命熱情和堅定革命道路的決心,陳深在自身不斷成長的過程中,還幫助徐碧城完成信仰蛻變。徐碧城最初是以國民黨軍統(tǒng)特工的身份潛入特工總部竊取諜報,她雖然接受任務,卻對政治漠不關心。當她先后目睹共產黨員“宰相”和“醫(yī)生”的英勇犧牲后,內心受到深深地觸動。尤其與陳深的重新接觸,她被陳深的格局和胸懷吸引,由衷地敬佩共產黨員堅毅勇敢的精神和顧全大局的理念。促使徐碧城發(fā)生根本轉變的是上級陶大春阻撓她幫助陳深奪取“歸零”計劃,從而與國民黨理念發(fā)生矛盾。我們從劇末得知,徐碧城加入共產黨,完成她革命道路和信仰的抉擇。為了革命事業(yè)的勝利,她選擇繼續(xù)深度潛伏,打響的那一槍象征著新的革命旅程。而陳深也在為革命事業(yè)奮斗,接收了代號“布谷鳥”的共產黨員,幫助“布谷鳥”完成潛伏任務。
第三代“麻雀”在成長過程中受革命信仰的感召,以其底層的生存智慧綻放出屬于小人物的光芒,展現出普通人的英雄主義,這使得觀眾產生一種共鳴,激蕩著個體生命在戰(zhàn)爭中的獨特力量。如劇中扁頭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物,渾身散發(fā)著市井氣息,骨子里有著自己的小智慧,他既沒有豐富的地下工作經驗,也沒有明確的革命信仰,只想經營自己的小家庭。當他知道上級陳深是共產黨,沒有揭發(fā)陳深,反而冒著生命危險協助陳深轉移敵人視線,為陳深獲取“歸零”計劃爭取時間。其實,陳深的智慧、正義與勇敢對扁頭產生影響,促使扁頭產生信仰的萌芽,只是扁頭自己并不知曉。他需要一個信仰堅定的共產黨員的引導,幫助他走上革命事業(yè)的道路。在見證扁頭成長與成熟的過程中,觀眾深刻感受到扁頭的蛻變。當然,扁頭正是“麻雀”的新生力量,且正在發(fā)展壯大,而革命精神力量也會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無論是成熟的共產黨員還是正在成長的小人物,他們都是崇高而又有追求的革命英雄。劇中三代革命者或拋灑熱血,堅定理想信念,匡扶民族大義;或掩護戰(zhàn)友不惜犯險;或找尋榜樣,做正確的事。信仰,在他們身上詮釋得如此具體、可視。更重要的是,他們身上肩負的民族復興的使命讓當代青年感受到信仰傳承的偉大,喚醒當代青年強烈的國家意識和精神追求,激發(fā)他們對國家和民族的使命擔當意識。
傳統(tǒng)諜戰(zhàn)劇刻畫的人物個性呈現出公式化、扁平化的特點,敵我雙方對立明顯,以涇渭分明的形式展開矛盾沖突,凸顯出一種強意識形態(tài)的敘事話語。戴錦華將它解釋為“兩種政治、軍事利益集團之間互相設防、互相競爭,把人類置于一個空前危險的境地,由此創(chuàng)造了一種非黑即白、非善即惡、非光明即黑暗的冷戰(zhàn)意識形態(tài)?!笔苓@種創(chuàng)作理念的影響,我國傳統(tǒng)諜戰(zhàn)劇在塑造人物角色時往往采取臉譜化、絕對化的手法,階級立場完全對立。如《敵營十八年》《夜幕下的哈爾濱》《暴風雨中》中的地下黨員都成熟穩(wěn)重、文武雙全,擁有崇高的政治信仰,呈現出高大全的人物形象,而反面人物心狠手辣,陰險狡詐,專與共產黨為敵,被極度丑化?!堵槿浮穭t改變傳統(tǒng)非黑即白的創(chuàng)作模式,在保留階級立場的基礎上,解構傳統(tǒng)的二元對立。這不是從根本上去否定,而是將對立的成分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加工,使其人物的信仰傳承更加合理化,增添真實的質感。
在人物角色的塑造上,《麻雀》注重人性化,意在探求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使人物弧光更加流暢自然。正面人物被塑造得真實飽滿,反面人物也趨向圓形化、立體化,變得有血有肉。劇中徐碧城從菜鳥特工一路成長為信仰堅定的地下黨員,這個角色塑造符合人物成長軌跡,注入了普通人的七情六欲,顯然顛覆諜戰(zhàn)英雄完美無瑕、無懈可擊的形象。她在得知昔日同窗陳麗被捕后,不同搭檔唐山海商量,私自與上級陶大春見面,動用組織力量解救陳麗,為此使她自己和唐山海陷入被動局面。恰恰這樣的情節(jié)描寫凸顯了人物的有情有義,也體現了徐碧城性格上的缺點——魯莽沖動。與此同時,劇中反面人物的影像書寫更為開闊和合理,將人物性格的多重品質、多個層面生動細膩地展現出來,尤其是成功塑造了畢忠良這樣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一方面,作為特工行動處處長的畢忠良心思縝密、冷酷無情,為逼迫“宰相”沈秋霞投降,對她使用各種慘無人道的刑罰;另一方面,畢忠良也有鐵骨柔情的一面,他對陳深愛護有加,有求必應,即使最后和陳深兵戎相見也不忍開槍,在殘酷霸道的外表下多了一份兄弟情義。這些重情重義的刻畫消解了傳統(tǒng)二元對立模式的刻板表達,賦予更多的戲劇張力,使整個故事更加立體化,具有真實感。
在國共兩黨的問題上,《麻雀》“正視國共兩黨歷史地位的前提下,從你死我活的階級對立變?yōu)槟阒杏形?、我中有你的鏡像結構,將意識形態(tài)問題納入國家、民族視野下?!痹搫」适聫奶毓た偛孔ゲ兑幻伯a黨員、交代口供到“宰相”沈秋霞暴露身份而展開,構成了故事的導火索。在諜戰(zhàn)過程中,陳深親眼目睹無數無辜者死去卻無能為力,并且為了革命事業(yè),親手逮捕愛慕他的李小男。這種情節(jié)安排凸顯出對人性的客觀審視,改變以往對共產黨完美形象的設定,同時有意識地模糊和消弭一種敵我對立關系。劇中的唐山海展現出溫文爾雅的一面,在和徐碧城以假夫妻身份潛伏過程中逐漸喜歡上徐碧城,即使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也始終保持君子風度,不做逾越之舉,有時也會通過送花、做西餐等方式營造浪漫的氛圍,使徐碧城身在危機四伏的諜戰(zhàn)生活中感受到些許溫暖。在對唐山海信仰的塑造時,也區(qū)別于傳統(tǒng)國民黨望風而逃的影像書寫。在他被活埋之際,高聲唱起《長城謠》,以表達他誓死保衛(wèi)國家和不怕犧牲的決心。這里的劇情“對于國民黨軍隊的抗戰(zhàn)歷史有了相對客觀公正的呈現”,肯定了國民黨軍隊為抗戰(zhàn)勝利做出的巨大貢獻。這充分展現了國共合作的一種全新意識形態(tài),透露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倡導和確立了從民族認同的角度去理解國共兩黨的對峙與合作。
諜戰(zhàn)劇在美學表達上愈發(fā)用心,“在程式化的形式系統(tǒng)中發(fā)展出特定的技巧,使影像呈現出統(tǒng)一性、發(fā)展性且富有意義的手法”?!堵槿浮氛w上呈現出沉著的影像風格,其空間構造與視聽元素等都裹挾著諜戰(zhàn)劇類型的外衣,這些在無形之中凸顯了諜戰(zhàn)緊張激烈的氛圍,同時也傳達出信仰傳承的堅定力量,產生更強烈的震撼。
首先,《麻雀》選擇多元素的密閉空間進行敘事,努力還原和展現情報工作的危機四伏。如昏暗壓抑的牢房、燈紅酒綠的舞廳,狹窄細長的走廊等場景營造出一種懸疑緊張的環(huán)境,壓迫著觀眾的神經。劇中的密談場所多集中于同一個地點展開,增強危機感?!奥槿浮迸c共產黨員的多次會見選擇在梅舞廳,外部空間的紙醉金迷與帷幔之下的暗藏殺機形成鮮明的對比,產生極強的神秘氣息和不安全感。另外,陰森恐怖的監(jiān)獄同樣充滿恐懼氣氛,李小男被俘后和敵人進行的多次談話設置在監(jiān)獄中,封閉性和窒息感蔓延鏡頭,再加上對她身體毒打的特寫鏡頭,使危險氣氛不言而喻,還有“走廊”意象的敘事設置富有意味。劇中,陳深想要打開檔案室時,安靜狹長的走廊里傳來詭異的腳步聲,他迅速將鑰匙藏起,只聽見腳步聲消失,傳來蘇三省的聲音。此時,鏡頭將二人的關系用近景的方式呈現出來,身著黑色衣服的人物肩膀占據畫面的二分之一。伴隨著人物的對話,這樣的鏡頭重復切換,凸顯了緊張與壓抑的視覺效果。
此外,行駛中的人力車、汽車等移動物體被反復使用,在諜報人員計劃跟蹤、交換信息、實施抓捕等行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劇中有一段唐山海在車中從柳美娜身上竊取鑰匙的情節(jié),其尋找過程原本可以一筆帶過,可是導演不斷使用近鏡頭和遠鏡頭交替的拍攝方式對其進行細致描述,使狹小局促的空間充滿變數和不穩(wěn)定性?!堵槿浮妨硗膺€有幾處靜場的設置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沈秋霞被槍殺時,她緩慢倒下,鮮血、空氣和表情仿佛被凍結,她在死前望著天空和不遠處的麻雀,其實在暗示革命者如麻雀一樣前赴后繼和革命事業(yè)的光明前景。李小男被槍殺的鏡頭也使用了類似手法,“空間凝固,失去流動性,人物表情放大與定格”。這類空間的設置在諜戰(zhàn)劇中時??梢姡哂袖秩痉諊蛡鬟_人物心境的作用。
其次,《麻雀》 運用獨特的影音設計展現信仰的崇高。在影視作品中,色彩具有獨特的美學表達方式,是構建視覺譜系的重要支撐,使劇中的思想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堵槿浮芬婚_始采用冷色調來設計畫面,以黑色和白色為主,幾只麻雀置于冰天雪地的場景中,顏色的鮮明對比突出危險、嚴峻的氛圍,同時表現生命力頑強的共產黨員為了革命事業(yè)不屈不撓的精神。在展現監(jiān)獄場景時選擇黑灰色調,這一基調構成的隱喻詮釋了敵與我、忠與奸、陰險毒辣以及忠心赤膽的深刻內蘊。當然,劇中也有暖色調的嵌入,例如黑夜中的燈光在處處危情的諜戰(zhàn)劇情中增添些許暖意,這樣的顏色反差跳出以往敘事的模式化審美范式,凸顯故事的厚度,體現對革命時代的關照。在鏡頭調動上,《麻雀》使用電影化的寫意語言,更為含蓄地表達了信仰的深沉,透露出一種詩化格調。大全景多用來直抒胸臆,徐碧城站在長江邊,一抹中國紅與滾滾長江水交融在一起,無不展現出導演對革命英雄之敬佩,對祖國山河之熱愛;特寫鏡頭多是瞄準主要人物,凸顯其心理活動,沈秋霞死前的鏡頭亦多特寫,她鼓勵陳深繼續(xù)戰(zhàn)斗下去,且強調祖國強大需要更多的革命戰(zhàn)士,其拳拳愛國之心顯露無遺;同時,劇中多次采用俯拍鏡頭展現革命者犧牲的場景,以彰顯其高大偉岸與慷慨就義的生命意義,共產黨員大義凜然的鏡頭多次出現,不約而同地點明主題,盡顯革命浪漫主義色彩。
《麻雀》還注重形式美感,巧妙運用光線的設計理念展現構圖的豐富性。有光感的物體元素傳達并強化敘事意義,漢奸蘇三省的出場設計在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夜晚,矗立在夜色中的歐式建筑在不時的閃電中忽明忽暗,街道兩旁的路燈透過水珠散發(fā)著光暈,營造出神秘可怖的基調。另外,人物的面部光亮更能創(chuàng)造特定效果,展現人物性格。沈秋霞和陳深在庫房交談時,二人被濃重的陰影所包圍,臉部的光線在黑暗中更添孤寂,映射出人物的宿命感和時代的悲劇感。與此同時,《麻雀》的聽覺因素也體現出較高的審美品格,強化畫面沖擊力。旁白起到點睛的作用,展現出人物的復雜情緒和心理活動,陳深親眼看到沈秋霞被捕后忐忑不安,導演采用旁白和近鏡頭的方式體現陳深內心的痛苦與煎熬。另外音樂具有預兆性,每當危機來臨,都會響起低沉壓抑的音樂,營造出一種凝重、恐怖的氣氛。導演采用蒙太奇的手法,在陳深和沈秋霞會面時將畫面切換到黑夜中的上海,傳來烏鴉的嘶啞聲,烏鴉在中國文化中是不祥的兆頭,同一時間就是畢忠良在行動處的監(jiān)獄里審訊被逮捕的共產黨員,以聲音先行的方式暗示會面的潛在危機。劇中的配樂顯示出革命文化的厚重沉淀,唐山海在被活埋之時毅然唱起《長城謠》,此時響起的音樂激昂悲壯,沉郁頓挫。這是劇作對革命英雄的致敬和祖國土地的熱愛,也是對民族文化的追尋。這首歌曲創(chuàng)作于“七七事變”后,為《關山萬里》的插曲,傾述了百姓流離失所的災難痛苦,激發(fā)人民同仇敵愾的愛國情懷。將歷史現實與影視創(chuàng)作相融合,鮮明地表達革命英雄堅定的革命信念和慷慨就義的崇高形象。
電視劇《麻雀》通過獨具匠心的敘事模式引發(fā)觀眾的情感共鳴,承載了觀眾對諜報生活的想象,映射大眾審美趣味的變化。在敘事主題上,通過對信仰的深度解讀傳遞價值觀;在敘事策略上,解構二元對立模式,豐富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jié);在美學表達上,多元素的呈現諜戰(zhàn)劇情,體現出豐富的藝術效果。它融合家國情懷、革命信仰以及價值理念的多重內容,傳播出一種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喚醒當代人們對崇高精神和理想信念的向往與追求?!堵槿浮匪龀龅呐吞剿鳛檎檻?zhàn)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提供借鑒與思考,希望影視創(chuàng)作者在未來不斷推陳出新,創(chuàng)造高質量、有溫度的影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