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
確診慢、分期晚、轉移多……日前,在中國抗癌協(xié)會的指導下,《2022中國卵巢癌患者生存質量白皮書》正式發(fā)布,參與的患者及家屬共1208位,從基礎信息、診療現(xiàn)狀、綜合管理、負擔需求四個方向進行了調研。
“卵巢癌患者的治療,需要多學科診療的參與。”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婦科腫瘤中心周琦主任醫(yī)師認為,首先是提高卵巢癌早期診斷率,減少治療難度。在治療卵巢癌的同時,也要治療患者存在的慢性疾病,或改善患者器官功能,并保證患者治療全程的營養(yǎng),等。
“白皮書”顯示,確診的卵巢癌患者,高達17.3%在出現(xiàn)癥狀后超過6個月才就醫(yī):9.4%的患者就醫(yī)后超過6個月才就診。這可能與卵巢癌發(fā)病特征不明顯、大眾對卵巢癌認知不足有關。處于Ⅲ期的患者占比最多,高達54.9%。復發(fā)患者占比36.3%。最常見的轉移部位為腹膜轉移,占所有轉移患者的49.1%。
治療方面,手術、化療、靶向治療是卵巢癌的主要治療方式,94.9%的患者經歷過手術治療,92.8%的患者經歷過化療。靶向治療作為卵巢癌患者新增的規(guī)范治療方式,應用比例也達到了53.3%。異地就醫(yī)患者達到了54.4%.受訪者中有37.3%的患者選擇過線上問診。受訪者抗癌年限大于3年的約占32.3%.大于5年的約占14.4%.大于10年的僅有2.1%,可見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不高。
“白皮書”發(fā)現(xiàn),高達66.2%的卵巢癌患者合并有慢性病或臟器損傷,副作用發(fā)生比例更高,達到96.9%,發(fā)生率最高為脫發(fā)(48.3%)和骨髓抑制(43.2%),其次為惡心、嘔吐和手腳麻木,再次是厭食、盜汗、疲乏、便秘等,對生活質量影響較大。調查還發(fā)現(xiàn),卵巢癌患者存在就醫(yī)難、經濟負擔重、副作用管理缺乏、缺乏疾病相關知識科普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