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好的夜晚都是相似的,睡不著的夜晚各有各的焦慮。古人晚上睡不好覺的問題也同樣存在。焦慮的原因多種多樣,可能是沒追到心儀的姑娘——“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可能是思念遠(yuǎn)方的親人——“感時思弟妹,不寐百憂生”;可能是內(nèi)心的痛苦憂憤無法排解——“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可能是憂心動蕩的時局——“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也可能只是因為孤獨沒有人陪——“獨坐不成寐,夜深天欲霜”……
為了對抗失眠,古人付出的努力不亞于今人,在“如何睡”這個問題上消耗了很多腦細(xì)胞。古人睡覺有多講究?
我國古代將一天劃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為2 小時。一天的最后一個時辰,對應(yīng)現(xiàn)在的晚上9 點至11 點,叫做“人定”,意思是夜很深了,人們都已經(jīng)歇息了。這個時間是古人認(rèn)為的最晚入睡時間。
不要驚訝古人睡得如此早,畢竟那個時候沒有電燈,蠟燭也不是尋常人家能用得起的。趁著最后一絲天光將諸事收拾妥當(dāng)上床安歇,待天幕黑透,萬里平原一片漆黑靜謐,只剩星光月光,才是古代大部分地區(qū)的真實畫風(fēng)。
當(dāng)然,古代晚睡的也不在少數(shù)。“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這是白天沒玩夠,晚上點著蠟燭繼續(xù)玩;“夜飲東坡醒復(fù)醉,歸來仿佛三更”——這是喝酒喝得忘了時間,連家門都進(jìn)不去了;“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這是被朋友放了鴿子,只好自己下棋自娛自樂;“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這是和情人約會舍不得分開;“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xì)看”——這是對偶像崇拜到無以復(fù)加,激動得不愿睡覺,大半夜研讀他的作品……
不過“夜半挑燈更細(xì)看”的陸游并不提倡熬夜讀書。他認(rèn)為晚上讀書最晚不應(yīng)超過“二鼓盡”,二鼓也就是二更,同樣對應(yīng)晚上9 至11 點。這和明代人提倡的“夜讀書不可過子時”基本一致。
由此觀之,各個時代都不贊同熬夜。
古人在枕頭上下的工夫可不比現(xiàn)在的商家少。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繡枕,出土?xí)r內(nèi)填中草藥佩蘭,是迄今所見最早的保健藥枕。宋代養(yǎng)生學(xué)家蒲虔貫對藥枕方有很深的研究。他在《養(yǎng)生要錄》里介紹了許多藥枕的功效。竹葉枕清暑去熱、蕎麥皮枕清熱去火、菊花枕清涼明目。
陸游非常推崇菊花枕。20歲時,他寫詩記錄自己采集菊花做枕頭:“余年二十余,尚作菊枕詩。采菊縫枕囊,余香滿室生?!彼?0 多歲時想起20 歲的經(jīng)歷,又寫了一首《余年二十時嘗作菊枕詩頗傳于人今秋偶復(fù)采菊》:“采得黃花作枕囊,曲屏深幌悶幽香。喚回四十三年夢,燈暗無人說斷腸?!笨梢妼栈ㄕ硎钦鎼郯?。
古時各大醫(yī)家都對藥枕的功效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三國時期,華佗首先提出了“聞香祛病”的原理。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綠豆甘寒無毒,作枕明目,治頭風(fēng)頭痛?!鼻宕鷦凇稄V群芳譜》中記載:“決明子,作枕治頭風(fēng),明目,勝黑豆?!?/p>
按時上床準(zhǔn)備入睡,有了好的枕頭被褥,可心里的情景劇接連上演,還是睡不著怎么辦?
古人講究“先睡心,后睡眼”,蘇東坡在睡覺上頗有心得。他有一回跟朋友詳細(xì)地分享了他的入睡法則,最后還叮囑一句“慎無以語人”——千萬不要告訴別人。
“蘇門入睡法則”第一步是安置四體,躺在床上以后一定要讓身體感覺到放松安穩(wěn),如果有哪一處覺得不自在,就要調(diào)整,換個睡姿?墊個靠墊?總之,一定要尊重身體的感覺,找到最舒適的狀態(tài);第二步是閉上眼睛聽自己的呼吸,直到呼吸變得均勻平直,這時候要體察自己的內(nèi)心,去除種種雜念。
這樣不到一頓飯的工夫,四肢百骸無不通和順暢,人漸漸進(jìn)入夢鄉(xiāng)。
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要去除雜念。蘇軾介紹完他的睡眠秘方后,特意向朋友強調(diào)“未有天君不嚴(yán),而能圓通覺悟者也”?!疤炀笔切牡拇Q,只有先把心態(tài)整好了,雜念除干凈了,才能順利入睡。
說到底,睡不著其實是自己根本不想睡著,沉溺于白日種種不能自拔。這個時候不得不羨慕宋代“睡仙”陳摶,比蘇軾還會睡。他在《對御歌》中直截了當(dāng)?shù)貙懙溃骸俺紣鬯?,臣愛睡。不臥氈,不蓋被。片石枕頭,蓑衣鋪地?!庇X睡得高興了連被子枕頭也不需要。“震雷掣電鬼神驚,臣當(dāng)其時正酣睡”。陳摶是一個隱士,在華山頂上酣睡,電閃雷鳴也驚不醒他。
早睡還是晚睡,用菊花枕還是竹葉枕,或許都不重要。那種“震雷掣電鬼神驚,臣當(dāng)其時正酣睡”的心態(tài),或許才是古人留給我們治療失眠的最佳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