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連市第二十九中學 鄒 績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要是單純依靠課堂上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對生物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學生聽起來比較復雜又比較抽象。學生需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反復的復習鞏固,才能對生物知識系統(tǒng)有個大致的了解,這與初中生對于生物知識的欠缺以及初中生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有關。為了改善這個狀況,要求教師們應當做出努力,除引導學生反復識記生物學基礎知識以外,還應在課堂上將生物學課程和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問題聯(lián)系起來,重視學生自身生活體驗在生物學課程中的運用,有效提升生物教學的課堂效果。
所謂生活化課堂教學,即教師在課程教學活動中以現(xiàn)實的實際生活和生活經(jīng)歷為背景和基礎,根據(jù)課程教育的具體特點和課程的內容,把課程知識講解和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經(jīng)歷有效融合一起,增強學生對課程基礎知識的掌握,并提高學生關于基礎知識在生活問題中的運用,實現(xiàn)積累基礎知識與解決問題的雙重功效。
首先,生活化教育便于學生掌握抽象性定義。由于中學生物學基本知識點的抽像性較強,教師采用了生活式教育方法,使生物學基本知識點和學生的現(xiàn)實日常生活密切地結合,使知識點更加形象化和實際化,學生容易掌握。第二,生活化教育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化教育使學生在現(xiàn)實日常生活中時時感覺到生物學常識,進而對生物學知識形成濃厚興趣,從而養(yǎng)成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第三,生活化教育可以增進師生互動。教師們可以運用生活化的知識,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對交流的熱情,使學生積極地向教師們發(fā)問,建立了良性的交流互動。隨著中國創(chuàng)新教育變革的不斷深入,生物生活化課堂作為新的教學模式,將會被更廣泛地使用在中學的生物學課程中。
在很多學校的生物學課程中,教師們過于強調把知識點傳授給學員,卻又不能切實掌握知識點的實質性的內涵,從而忽略了對學生核心素質的訓練。這些方式使學生對已經(jīng)學到的知識點產(chǎn)生了厭倦感。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相較,學生更樂意采用實驗教學或者生活化教育的方法加以掌握,而并非單純記住知識。在做試驗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自行找到存在的問題并找出處理辦法,由此來可以更好的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印象。而盡管現(xiàn)在大部分教師都采用了這個方法,可是由于存在問題或者是教師自己也將試驗進行了,而學生卻不能參與其中,使得學生對自己完成試驗、分析試驗結論等的掌握能力都有不足。
近年來,教育部不斷地在推動綜合性教育改革,并要求學校以及有關教師進一步完善教學模式和方法,借此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進一步推動學生的學習發(fā)展。但是,由于中國的教育體制始終傾向于應試式教育思想,所以無法徹底改變教育現(xiàn)狀。這就使得各種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得不到有效的推行,而這樣的狀況大大降低了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效果,同時也影響了初中生的生物學業(yè)。
從步入中學起,所有課程就被分為了“主科”與“副科”兩個類別,而生物學科則恰好處于副科這一范疇。正是這一錯誤認識,中學教師在開展生物課堂教學時面臨了很大的問題,教師沒有激情,甚至還把生物課堂教學過程局限在課本上,也沒有意識到擴展內容的意義。有些生物學基礎知識本來就已經(jīng)相當乏味了,在缺乏拓展內容的情況,生物課堂教學過程就會顯得更加沉悶,進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部分教師仍未轉變固有的教育思路,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還在使用傳統(tǒng)的模式和辦法,使得生物課堂教學過程無法適應現(xiàn)代初中生的學習需要,從而導致了生物學習的效果下降。
生活化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建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從而縮短了學校與生物教學環(huán)境的距離。因此,生物教師在創(chuàng)建生活化教學情景的過程中要重視幾個方面:一是設計方法的選取。目前常用的教學情景設計方法一般有多媒體創(chuàng)設法、互動式設計法等多種方式,當中,多媒體創(chuàng)設法一般是指生物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生動有趣化的特性和優(yōu)點,進行課堂知識內容的直觀化,并以此增強學生的接收力;而互動式設計法一般是指生物教師采用與學生交流問答的方法,讓學生更快地入教學課堂中,帶動學生理解力的提高。二是生命元素的整合。在創(chuàng)造生活化教育情景時,教師必須把生命元素納入教學內容,防止所創(chuàng)造的教育情景與生物教育的生活化目標出現(xiàn)偏離。
因此,在講授“水中的生物”這一課堂教學單元內容時,面對生活式課堂教學活動情境的產(chǎn)品設計,生物教師應該從如下幾個主要方面加以考慮:一是上課預備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對課本具體內容加以認真探究,理解這一單位教學內容的側著重在“水中的哺乳動物”和“水中的海藻植被”兩主要領域方面,并對當中的重要知識點具體內容加以說明,將之納入課堂教學生活場景當中。二是生活型課堂情景的設計。教師需要掌握這一單位教學內容與我們日常生活的融合點,并將之視為課堂教學場景設計的重要參考點。而面對這一章節(jié),教師還可采用向學習者放映有關錄像和照片的方法開展課堂教學日常生活場面的重現(xiàn)活動,以有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生物教師還可以給每個學員提供相應問題,比如對水中的藻類植物有什么,從而讓每個學員可以在書本中找到正確答案,從而增加每個學員對書本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生物教師在實施教學優(yōu)化計劃的教學過程中,也必須注意對教學的改進:一是生物知識教學內容。由于課程標準中對每個學生知識把握狀況也有相應的要求,在教學流程中,生物教師也必須側重于對每個學生知識重點的講授,為學生知識面的進一步擴大提供了理論基礎。二是與生活元素的融合。根據(jù)生物課程中的教學重難點教學內容,學生教師們能夠將其生活中的具體運用和表達,展現(xiàn)在生物教學上。這樣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提升中小學生們對生物重難點知識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還可以培養(yǎng)學習者對生物知識的使用能力,讓學習者更加明白生物常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從而豐富了學生對生物學科的理解。
在講授“人體內平衡的維持”這一章時,根據(jù)教材的優(yōu)化,教師首先要考慮目標的確定。教師應該理解中學階段生物環(huán)境教育的目標,其側重心就是培養(yǎng)的生物目標,而“人體內平衡的維護”這一章的目標就是讓學習者理解“人身體化學物質的運送”及“人身體廢棄物的排除”等相關方面的具體內容,因此教師也必須由此確定初階段課程目標。其次考慮生物學元素的融入,教師從章節(jié)中重要具體內容的教育要求入手,熟悉學習者的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特征,為生物學元素提供了基礎,并決定學習者如何運用生物元素。這些教學模式,一方面能夠有效地充實內涵,一方面能夠增加課本知識內涵的直觀程度,促進學習者理解能力的提高。
生活化實用性活動的組織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教材理論知識內容,提高對學生課堂知識內容的內化吸收,還可以有助于學習者建立自身的生物學思考模式。而關于生活化實用性活動的組織,生物教師就需要特別重視如下的二方面:一是班內實用性教學。通常,課本生物學與實用性教學的組合類型大多為實用性教學。而針對實用性教學,生物教師就需要提前準備好相應的實用性儀器,為實用性教學的成功組織提供了保障。在選取實用性教學時,生物教師還可以選取與學校生活內容接近程度更大的實用性教學,以提高學習者對教材理論知識內容的把握程度。二是學習者教材之外的實用性教學。通常課外實踐性教學活動的組織類型主要包括課外試驗、通過觀察探究等,當中在學校舉辦課外實踐性教學活動時,生物教師便可布置一系列較生活式的實際內容,如水果電池的制作方法等;而通過觀察探究活動則主要是指教師帶領學員通過觀察周圍生活環(huán)境,探索當中所蘊涵的生物學理論知識。
在講授“環(huán)境中生物的統(tǒng)一性”這一單元時,針對組織的實際課堂教學,生物教師可以在實際課堂教學開始之前,就先給學生傳授基本的知識,使學生對實驗理論知識有大概的認識,如此就可以起到了通過實際課堂教學來增強學生對實驗專業(yè)知識的掌握的目標。另外,教師還必須預備好相應的實踐儀器,為學校的實際課堂教學進行了一定的預備。針對學生課內實踐教育活動,教師還必須事先對學生做好了實踐操作技能的輔導,并指導學生根據(jù)步驟完成了實際操作。根據(jù)課外實踐教育活動,根據(jù)這一章節(jié)要求,教師可組織學生使用課余時間構建一種螞蟻的生態(tài),以培養(yǎng)學生對生物的興趣。
互動問答是檢驗學生對知識點了解程度的重要途徑,通過生活化的互動問答,一方面,生物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疑問及時提出解題建議,另一方面還可以從生活化視角增加學生對生物知識點的了解。在交互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設過程中,生物教師必須重視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對交互問題的選取,生物教師必須確保與所選取問題和內容都有較高的貼合度;二是對生物元素的運用,教師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給學生提供了相應的問題,可以有效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度。
因此,在講授“健康地生活”這一單元教學內容時,面對生活式互動式答疑的教學設計,教師應該從如下一些主要方面加以優(yōu)化:一是課上答疑教學設計。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指出"什么樣才是正確的生存"等提問,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課中答疑教學設計。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師可選擇生活元素對學習者展開詢問,以了解學生對生物基礎知識的切實掌握。三是課尾問答設計。由教師運用延伸拓展的生活化問題,誘導學生深入思索,以培育學習者的探索意識。
生物常識生活中隨處可見,因此教師要跳出課本,把課堂知識點和日常生活緊密地結合,并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介紹知識點,使學生感同身受,學生會對生活和生物常識都產(chǎn)生了好奇,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驗能力。中小學生通常對課堂知識并不感興趣,甚至產(chǎn)生了厭惡感,因此要想留住中小學生,并培養(yǎng)學生對上課的專注能力,就必須把學校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生的興趣點。只有學習者產(chǎn)生興趣,才會跟隨教師參與學習者,從而很好地了解教師講解的知識點。初中的生物生活化課堂教學要把學習者日常生活經(jīng)驗移植到自然生物環(huán)境教學中,同時教師也要了解教材內容的生物學特性,從而了解學生實際工作中的生物學認識狀況,以便于最好地開展課堂生活化教育。比如在講述《自然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這一課程內容時,教師詢問學習者在生活中常見到了什么樣綠化的植被?這種綠化植被又有哪些特性呢?你最欣賞哪種綠化植被呢?又為何欣賞這些綠化植被呢?教師透過一連串的提問,引起了學習者的注意力,并使學習者回憶起在自己日常生活中認識的綠化植被。然后再給學生們分享你所了解的綠色植物,欣賞的綠色植物,以及欣賞的原因。在學生注意力逐漸回歸課堂教學上時,以及在課堂教學氣氛很好的時候,由教師將學生所提到的綠色植物加以分類,并介紹了各個類型的綠色植物特點及其和學生生活的關聯(lián)等。以日常生活為引入點,使學生在了解自己的日常生活知識同時也引入了課堂知識。
初中生物教育除了普通課堂教學之外,實驗課堂教學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實驗教材對中小學生的實際創(chuàng)新能力訓練必不可少。因此初中生物教育要以學校的實際生活為背景,積極地進行生物課堂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把實際活動和經(jīng)驗緊密地結合起來,注重于理論知識和實際的融合,讓每個學生自己動手,在生活中體驗知識,在 踐中體驗生活。比如在《種子的萌芽》一課,教師引導學生參加實驗活動,在校園中找到播種,認識播種的名稱、種類以及其他情況。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將種子知識進行剖析,讓每個學生了解種子的構造、芽胚等基本知識。同樣,教師給每個學生提供了部分播種(包括豆角、黃瓜等)和營養(yǎng)缽,并引導學生進行播種的方式栽培,讓學生觀察播種的萌發(fā)過程,并讓學生進行記錄下來。雖然每個學生在平時也會吃到豆角和黃瓜,但并不一定了解它的播種和繁殖流程,但每個學生在實踐中卻會對種子的萌發(fā)和繁殖流程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并愿意主動參加學習。而且教師還利用日常生活背景,指導學生參加實驗活動,在生活實踐中感受生命,并利用實驗活動掌握了課堂教學的理論知識。
初中生物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對于學生能力的提高有著巨大的促進效果。在生物實踐教學過程中,生物教師往往能夠利用日常生活元素形成生活化的教育情景,使學生在比較愉快的學習氣氛中,掌握生物學基礎知識。并把生命元素滲透到課堂教學中,這可以更有效地增強學生對生物知識點的掌握。而通過生活化互動問答的方法,教師也可以更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問題,以便于進一步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