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媛,藍 天,馬靜云,宋長緒
(華南農業(yè)大學 動物科學學院,廣州 510642)
畜牧微生物學是華南農業(yè)大學動物科學學院面向蠶學、動物學科學專業(yè)本科生,在春季和秋季學期開設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全面掌握細菌、真菌、病毒等主要微生物的特點,系統掌握微生物的生態(tài)、遺傳變異、畜禽免疫的基本知識,以及飼料微生物、乳肉蛋毛等動物源產品微生物及畜禽病原微生物等相關內容,了解微生物在養(yǎng)殖生產中的重要地位及疾病的防控等知識[1],為后續(xù)專業(yè)課學習和生產實踐奠定基礎。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指出,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使命,“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huán)節(jié),形成教書育人”。畜牧微生物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不僅擔負著為畜牧業(yè)培養(yǎng)畜牧科技人才的重任,更要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因此,在畜牧微生物學的教學過程中,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深度融合課程思政理念,發(fā)揮專業(yè)課程的育人功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知農愛農的新型畜牧科技人才。
翻轉課堂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由“先教后學”向“先學后教”的模式轉變[2]。2020年爆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給高校教學模式帶了深刻影響,也推動了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發(fā)展[3]。在畜牧微生物學思政教學中,翻轉課堂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本文就翻轉課堂模式下畜牧微生物理論課的課程思政進行簡要探析。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or Inverted classroom)又稱“顛倒課堂”,該授課模式最早在2007年出現于美國[4]。伴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手機短視頻在我國的廣泛普及,翻轉課堂也逐漸進入我國高校課堂,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全面網課”的背景下,翻轉課堂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所謂的翻轉課堂或顛倒課堂,簡而言之,“教”與“學”的順序發(fā)生了顛倒[2]。在上課前,學生需要通過觀看教學視頻、講座等在線視頻資源,以及閱讀教材、查閱文獻資料等方式完成知識的初步學習。課堂上,老師針對學生學習中的問題進行解答,并引導學生對重點難題進一步深究與討論,從而幫助學生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翻轉課堂重構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此乃翻轉課堂最鮮明的特點。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以往課堂上進行的“信息傳遞”在翻轉課堂模式下,由學生借助網絡資源在課前完成;而以往學生獨自完成的“吸收內化”則是在課堂上通過與老師的互動來完成。翻轉課堂下,教師能夠通過課程網站互動平臺、微信課程群等方式提前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進而在課堂上給予有效的輔導。同時,課堂上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也有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內化過程[5]。伴隨著學習過程的重建,教師和學生的身份也隨之發(fā)生了改變。傳統課堂,教師是“知識傳授者”,學生是“被動接受者”;而翻轉課堂,教師則變?yōu)椤皩W習指導者與促進者”,學生則成為“主動研究者”。學習身份的改變,對任課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對學生自主學習及自我管理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實現教師與學生教學互長。
畜牧微生物學是一門專業(yè)基礎課,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首先要基于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即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要進行有機地融合[6]。如學習第一章原核微生物衣原體的知識點時,自然而然地引入我國“衣原體之父”湯飛凡教授的卓越事跡,湯教授為了分離沙眼病原體,將感染物滴入自己的眼睛進行試驗。老一輩科學家們?yōu)槿嗣窠】禑o私奉獻的信念及大無畏的精神值得新一代科研工作者薪火相傳。其次,思政元素的挖掘也要與社會發(fā)展密切結合,充分體現當下國內時事與國際局勢。如學習第三章病毒章節(jié)時,順理成章地切入當前我國乃至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如何有效防控疫情是每個國家面臨的艱巨任務。我國實行人民生命健康至上的抗疫理念和動態(tài)清零的抗疫措施是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集中體現。根據上述2點,筆者對畜牧微生物學理論課中的思政元素進行了挖掘(表1),結合翻轉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獲得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思想品德及眼界格局也能得到提升與拓展,從而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者。
由表1可知,畜牧微生物學理論課程內容中有眾多知識點可成為思政元素,需要教師在全面熟悉掌握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積極關注當下時事與社會發(fā)展熱點問題,將二者進行有機地融合。除此之外,畜牧微生物學理論課思政元素的挖掘還可以與授課教學季度中的歷史事件進行有效的結合。如秋季學期主要包括9—12月共4個月份,期間有“九一八事變紀念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等重要歷史紀念日。因此,在相關日期的教學周,可以提醒學生們要時刻緬懷先輩英烈,銘記歷史,學好知識本領,為祖國的發(fā)展建設添磚加瓦。
根據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結合表1中所述的畜牧微生物學思政元素,翻轉課堂在畜牧微生物學理論課思政教學中的實踐主要包括以下環(huán)節(jié)。
表1 畜牧微生物學課程思政情況一覽表
翻轉課堂最鮮明的特點是課前安排布置教學內容,利用該特點筆者在思政教育實踐中,首先在課前提前1~2周以檢索關鍵詞的形式在畜牧微生物學課程群發(fā)布相關章節(jié)的思政元素,如“衣原體之父”“中國糖丸爺爺”等。根據學生人數,每人或幾人一組,要求學生課前根據關鍵詞查閱網絡資源包括短視頻、期刊文獻和科普書籍等資料,整理歸納相關資料,圍繞思政相關內容,自擬題目,以書面或PPT形式進行匯報。課前除教師主動發(fā)布思政元素外,還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思政相關話題。如在學習第三章病毒內容前,提出“本章內容相關思政元素有哪些?”的問題,要求學生在學習病毒內容的基礎上,聯系新冠肺炎疫情主動思考相關思政元素,激發(fā)學生獨立探索的能力。
課堂上采取競爭獎勵制或任務制邀請學生個人或小組代表登上講臺宣講課程思政學習內容及學習體會,同時設立學生互動和互評環(huán)節(jié)。對于已發(fā)布關鍵詞的思政學習任務,如“中國古籍中的微生物”,請學生介紹從哪些渠道搜集相關資料,搜集過程中有何新發(fā)現,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我國在微生物學發(fā)展中所做的貢獻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在此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對于需要學生自己探索思政元素的相關內容,可以以書面作業(yè)方式提交,如第三章病毒章節(jié),大部分同學都提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對自己生活的影響,也有同學表達了學好病毒知識,今后為人類醫(yī)學做貢獻的良好愿望。對于此類作業(yè),課上應及時給予表揚及分享,并且在平時成績中給予適當加分。課上,教師除了點評,還要適當補充思政元素,并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給予總結。
在平時作業(yè)和小測試中,引入適當的與專業(yè)知識高度契合思政元素考題,如“我國學者湯飛凡教授分離和確證了什么?”答案為“沙眼衣原體”。在平時成績中也設立思政元素成績一定的占比,如5%,以此激勵學生重視并積極探索與掌握畜牧微生物學理論課中的思政元素。
立德樹人是高校教育事業(yè)的根本所在,而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一環(huán)。筆者就翻轉課堂在畜牧微生物學理論課思政教學中的作用進行了探索。翻轉課堂模式對任課教師的教學設計、掌控能力及信息化教學手段的使用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時也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配合意識等。畜牧微生物學課程思政的探索永無止境,任課教師要秉持“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的教育理念,在提升自身專業(yè)水平的同時,廣泛學習思想政治理論,擔負起教書育人之責,為國家社會培養(yǎng)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與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