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瑛
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湖南張家界 427000
近年來,張家界市通過舉辦一些大型國際會議、賽事,與國外多個城市建立友好城市關系等方式大力拓展入境旅游的市場,不斷推進旅游國際化進程,旅游業(yè)蓬勃發(fā)展,成為了湖南省“錦繡瀟湘”全域旅游的龍頭。從長遠來看,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張家界境外游的市場份額將會不斷增長。對于初次來到張家界武陵源景區(qū)觀光的游客來說,英語導游詞能夠讓他們快速了解張家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特色。語域理論是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翻譯實踐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指導作用,所以,本文從語域理論視角探討了武陵源景區(qū)導游詞的英譯策略。
導游詞指的是導游人員在引導游客觀光旅游時的講解詞。俗話說“風景美不美,全靠一張嘴”,雖然有夸大的成分存在,但是也可以從中看出導游詞不可估量的作用。導游員通過口頭講解導游詞的方式向游客介紹當?shù)氐娘L土人情以及自然景觀,其主要包含了四個部分:開頭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告別語。開頭語包含了游覽注意事項或表達對游客的歡迎、希望等;概括介紹部分一般會對該景點進行概述,包括景區(qū)的地理位置、意義、來源、未來發(fā)展趨勢等;重點講解指對景區(qū)的重點景點進行詳細而全面的介紹,涉及景點的歷史、文化、傳說、由來等;告別語則會向游客表達感謝以及對未來的展望、征求意見以及送上祝福。這四個部分各有側(cè)重,環(huán)環(huán)相扣。導游詞不僅能夠豐富游客知識,而且能夠傳播當?shù)匚幕?。特別是對于來自西方國家的游客來說,他們初次來到張家界武陵源景區(qū),對一切都非常陌生,如何從始至終服務好游客,優(yōu)秀的英語導游詞必不可少。
韓禮德是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代表人物之一。1964年,他認為語域指的是“語言的功能變體”,即語言形式會隨著情景語境的變化而產(chǎn)生變化。他把語境因素歸納為語場、語旨、語式這三個部分。不同的語篇由于語域不同會產(chǎn)生不同的語言意義,語言意義決定了語言形式。近些年來,語域理論應用范圍十分廣泛。
翻譯是一門跨學科性很強的綜合學科。根據(jù)韓禮德的語域理論,翻譯并不僅僅是把譯文逐字逐句地譯出來,而且還應該充分考慮語域因素。因此,在翻譯之前,譯者需要對語域三要素—語場、語旨、語式進行全面而系統(tǒng)的分析,然后再根據(jù)語域的不同,不斷調(diào)整譯文,實現(xiàn)語域?qū)Φ?。同時,把語域理論應用于翻譯實踐當中,還可以避免主觀判斷,能較科學合理地評判譯文的好壞。導游詞的翻譯作為應用文翻譯中重要的一個類別,在翻譯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語域?qū)ζ溆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游客,推進中西方文化交流和促進經(jīng)濟的發(fā)展。
張家界武陵源景區(qū)總面積約占390平方公里,地貌奇特,奇峰林立,景點豐富。外國游客來到張家界武陵源景區(qū)旅游之后,他們從各方面了解到的信息都會直接影響他們對該地的認識,對中國的認識。因此,導游詞作為游客了解該地的重要來源,其英譯非常關鍵。下文將通過對導游詞英譯材料的分析,從實現(xiàn)語域理論的語場對等、語旨對等、語式對等三個方面來探索導游詞的英譯策略,提高導游詞英譯的質(zhì)量。
語場指話語范圍,主要涉及交際的內(nèi)容、性質(zhì)、環(huán)境等。在不同的話題和交談場地之下,用語不同,翻譯文本自然也不同。因此,在導游詞漢譯英的過程當中,譯者應該全面分析原文和譯文所對應的語場,采用相關翻譯策略實現(xiàn)語場對等,才能夠?qū)崿F(xiàn)準確翻譯。
1 用詞準確,避免模糊不清
導游詞主要包含了四個部分,在對這四個部分的英譯過程中,由于外國游客初次來到張家界武陵源景區(qū),對該景點的情況并不熟悉,譯者應該充分考慮語場的因素,注重詞匯的選擇,避免使用一些模糊不清的詞匯,確保譯文的準確性,只有這樣,外國游客才能準確了解該景區(qū)的情況。
例:張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區(qū)由張家界、天子山、索溪峪和楊家界組成,面積217.2平方公里。
Wulingyuan Core Scenic Area in Zhangjiajie,covering an area of 217.2 square kilometers, consists of Zhangjiajie National Forest Park, Tianzi Mountain Natural Reserve, Suoxiyu National Reserve and Yangjiajie Natural Reserve.
這句概括介紹了張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區(qū)的基本情況。原文中出現(xiàn)了兩次“張家界”,顯而易見,第一次指的是張家界市,譯為“Zhangjiajie”,若第二次出現(xiàn)的張家界也同樣譯為“Zhangjiajie”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前后矛盾,因為經(jīng)過查找資料,發(fā)現(xiàn)張家界市總面積為9516平方公里,而句子后半部分卻提到了“217.2平方公里”。因此,原文中兩次出現(xiàn)的“張家界”并不是都指張家界市。張家界本地人經(jīng)常把“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直接簡化成“張家界”,再經(jīng)過面積的比對,發(fā)現(xiàn)第二次出現(xiàn)的“張家界”指“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應譯為“Zhangjiajie National Forest Park”。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翻譯過程中,為了與原文意思保持一致,譯者應該理清思路,深入理解該景區(qū)情況,選擇準確的詞匯,向外國游客介紹清楚,讓譯文的準確度更高。
2 適當轉(zhuǎn)換,避免機械翻譯
翻譯并不是簡單的按照原文語序把每個單詞翻譯出來,還應該考慮到方方面面,其中就包含了漢英兩種語言的差異。由于中英文在語法和表達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在導游詞的翻譯過程中,通常需要適當改變表達方式,使譯文更加準確地道。
【例1】請朋友們往前看,有一只千年大龜伏在石峰頂上的平臺上,那就是金龜巖。你看它細長的龜頭向前伸出,龜背微微隆起,腳爪蜷曲著地。
Please look ahead, there is a 1000-year-old big tortoise lying on the top of that.It is called Golden Tortoise Rock.You can see that it creeps there, with its head sticking out, its shell being a little ridgy, and its feet coiling.
這句是對景點—金龜巖的詳細解說。從例子中可以看到譯文多處采用轉(zhuǎn)換法。首先,“有”的翻譯采用了英語常用句式“there be”,而不是直接譯為“have”,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第二,“伏”沒有直接翻譯成動詞原形“l(fā)ie”,而是使用了現(xiàn)在分詞“l(fā)ying”,來修飾“tortoise”;第三,“那就是金龜巖”翻譯時把主動句式改為被動句式;最后,“龜頭向前伸出,龜背微微隆起,腳爪蜷曲著地”也并沒有直接譯為單獨的句子,而是使用了“with sth doing”結(jié)構,增強了句子的連貫性,使句子更加緊湊。導游人員要想做到“說的”比“唱的”還好聽,給游客提供優(yōu)質(zhì)的講解,在導游詞英譯過程中,譯者應考慮到語場因素,進行詞類、句法轉(zhuǎn)換等,使英語導游詞條理性更強,符合英語表達習慣。
語旨指交際雙方的關系,包含其社會地位和角色的關系。對于英語導游詞來說,交際雙方涉及到導游人員和外國游客,二者地位相對平等。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應充分考慮語旨因素,讓外國游客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了解武陵源風景區(qū)的自然景觀和民俗風情。
1 化“繁”為“簡”
外國游客作為英語導游詞的受眾群體,他們來到張家界武陵源景區(qū)觀光游覽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放松心情,增長見識,真正想通過旅行來學習相關專業(yè)知識的比較少。如果導游詞中出現(xiàn)了過多專業(yè)性過強或深奧的詞匯時,外國游客可能會不知所云。因此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不能一味追求學術性和復雜性,而是應該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游客放松心情,享受游覽的過程。
例:然而,春去秋來,燕來燕往,望穿了石壁,望穿了秋水,始終不見心愛的郎君歸來。
But time goes by, her husband didn’t return home.
這是景點望郎峰的導游詞,漢語中使用了四字成語“春去秋來、燕來燕往”來形容時間的流逝,又用了“望穿了石壁,望穿了秋水”這種夸張的手法來表達對遠方丈夫的思念,帶有濃郁的主觀抒情色彩。在英譯的過程中,如果把成語按照字面意思來翻譯,再解釋望穿秋水來源于《西廂記》等,就會顯得重復啰唆,浪費時間的同時,外國游客也不一定能夠完全理解,因此,翻譯的時候應該化“繁”為“簡”,充分考慮語旨對等,用簡潔的語言,傳遞原文的實際含義。
2 有效使用情態(tài)動詞
眾所周知,為了使旅程變得順暢,導游和游客之間應該建立良好的關系,導游人員在旅游過程中的語言十分關鍵,尤其是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情態(tài)動詞指說話人對某一動作或者事物的看法或態(tài)度。在導游詞的翻譯過程中,若想委婉表明游客能夠做成某事或者得到某種體驗時,可以適當添加相應的情態(tài)動詞。一方面,一些情態(tài)動詞會讓句子語氣變得更加柔和,讓外國游客聽起來更舒服;另一方面,若想表達游客被禁止做某事時,同樣可以適時添加情態(tài)動詞,使語氣變得強硬。
【例2】可乘天子山索道,亦可從十里畫廊步行上下山。
You can visit Tianzi Mountain by cableway.If you have enough time, you can walk along the Ten-mile Gallery to the Tianzi Mount.這句是對天子山景區(qū)情況的概述,譯者添加了情態(tài)動詞“can”兩次,來向游客說明他們可以通過乘坐索道或者步行的方式上天子山,讓語氣變得更溫和,不生硬。此外,譯者在翻譯時,可根據(jù)語旨情況,適時添加 may,must,shall,should,will,would等情態(tài)動詞來調(diào)節(jié)句子語氣,拉近導游和游客之間的關系。
語式主要指語言交際的渠道、媒介。導游詞作為導游員口頭向游客介紹景點的語言,直接面對游客,所以在用詞上并不追求華麗,而是會經(jīng)常使用一些簡單的詞匯,口語化形式要求較高。這樣符合游客的日常表達習慣,增加互動性。
1 表達偏口語化
在筆譯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看到一段話就只有一個句子的現(xiàn)象,且把譯文的各個方面都翻譯了出來。但是,由于導游詞是通過導游人員的口頭表達向游客介紹景區(qū),如果一味使用復雜句式或者完全按照字面意思一字一句翻譯的話,導游員的英語解說會十分拗口,游客聽起來也會十分費力。因此,導游可以通過簡單的口語表達,而不是冗長復雜的語篇或難詞把信息傳遞給游客,體現(xiàn)英語導游詞的交際性。
【例3】好了,各位朋友,今天的金鞭溪之游就要結(jié)束了,謝謝大家!
Okay, that would be all.Thanks!
這句出現(xiàn)在金鞭溪導游詞的結(jié)束語當中,從語氣詞“好了”可以體現(xiàn)該句口語性強,因此,并不需要按照語法規(guī)則把句子中每個單詞都翻譯出來,先用了口語表達“okay”,再省略了“for Jinbian Brook’s itinerary”。當游客聽到這樣的口頭表達,馬上能夠清楚導游意圖,并作出回應。導游通過口頭方式和游客進行即時交流,使用口語化表達會增加現(xiàn)場感和互動性。
2 合理銜接
漢語重意合,很多時候,句子缺少成分也不會影響人們對句意的理解,而英語卻不同,英語重結(jié)構,經(jīng)常會添加一些成分來使句子結(jié)構完整。在景點講解的語言表述上,應該用英語思維,力求生動形象地用英語口語表達。因此,在導游詞的翻譯過程中,合理使用符合英語口語表達習慣的銜接手段,來提高句子的連貫性和邏輯性,可以讓導游說起來朗朗上口。
【例4】夏天,它用自己細密的樹葉抵擋著炎炎的烈日,為我們送來清涼;冬天,它用銅枝鐵干抵御著呼嘯的北風,為我們帶來溫暖。
In summer,the thick leaves keep out the scorching sun and bring us gentle breeze.While in winter, the branches and trunks resist the whistling north wind and give us warmness.
這是武陵源景區(qū)杉林幽徑的導游詞。原文當中并沒有在“抵擋炎炎的烈日”和“為我們帶來清涼”,以及“抵御著呼嘯的北風”和“為我們帶來溫暖”之間加入“和”字來表明兩者的并列關系,也沒有明確體現(xiàn)“夏天”和“冬天”的對比關系。但是在譯文中,通過使用銜接方法,使用并列連詞“and”來連接兩個動詞短語,再用“while”來體現(xiàn)夏天和冬天的對比關系,經(jīng)過這樣的處理之后,讓導游說起來更順暢,更富有節(jié)奏感。
在旅途中,游客是導游員的服務對象,導游員說話就不能隨心所欲或者是毫無目的,看對象、看場合說話就成了導游員的基本要求。導游詞的翻譯亦是如此,要考慮到方方面面。本文從實現(xiàn)語域?qū)Φ冉嵌?,從語場、語旨、語式三個方面分析了導游詞的英譯翻譯策略。希望通過提高武陵源景區(qū)英語導游詞的質(zhì)量,讓了解張家界的外國朋友越來越多,讓張家界國際“朋友圈”的范圍越來越大,中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也將得到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