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杰,尉藝杰
(1.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西安 710100; 2.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 710016)
以某茶樓為例,構建一個室內景觀設計評價的指標體系,運用AHP-加權平均算子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對其進行評價。
構建的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某茶樓室內景觀設計指標體系Fig.1 Interior landscape design index system of a tea house
收稿日期:2022-08-18
作者簡介:李婷杰(1995-),女,碩士研究生,助教;
尉藝杰(1994-),男,碩士研究生,設計師/工程師。
分別將生態(tài)功能、建造功能、美學功能、心理功能作為一級指標,其下又分別設立了一些二級指標。生態(tài)功能下,設置綠植覆蓋程度、水體設計以及通風、光照程度作為二級指標;建造功能下,設置功能區(qū)域劃分、過渡區(qū)域融合、空間指示與導向作為二級指標;美學功能下,設置視覺中心聚焦、室內空間的層次感、四角空間設計作為二級指標;心理功能下,設置文化氣息、心情愉悅感作為二級指標。
構建由m個評價對象、n個評價指標構成的判斷矩陣:
(1)
依據公式(2),對判斷矩陣X=(xij)m×n進行歸一化處理,從而得到標準化矩陣R=(rij)m×n。
(2)
2.2 層次分析法(AHP)
層次分析法[1]是一種已經被證明的主觀權重確定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A:
A=(aij)n×n(i、j=1,2,…,n)
(3)
判斷矩陣歸一化:
(4)
(5)
(6)
根據Aw=λmaxw,求出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根據公式(7)計算一致性檢驗:
(7)
查表1得隨機一致性指標RI,依照公式:
(8)
表1 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Tab.1 Average random consistency index
計算矩陣的一致性比率,若CR<0.1時,表明矩陣的不一致性程度在容許范圍內,此時所求得的對應權向量即為所需權向量。
模糊綜合評價法是基于模糊數(shù)學的一種基礎的綜合評價方法[2],其核心思路是將表達模糊的研究對象運用模糊語言方式,通過構建隸屬函數(shù),運用模糊數(shù)學的運算法則和變換方式,對研究對象進行定量分析[3]。通過公式(1)~(8)獲得指標權重向量和模糊關系矩陣后,再通過模糊綜合評價對公共建筑設計質量展開多指標綜合評價,以獲得評價結果。此處需要建立評價用的模型,用C代表模糊綜合評價結果,運用加權平均算子M(?,⊕)計算,模型構建如下:
(9)
以某茶樓為研究對象,對其室內景觀設計進行評價。該茶樓共有四層,其中一層為大廳中心景觀,是戲臺曲水和磚雕門樓。二層為半公共區(qū)域,主景觀為四角木亭。三層為包間主景觀佛臺。四層為KTV包間,中心景觀為半亭水榭。該茶樓將自助餐融入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中,賓客只需要點一壺茶就能夠享受到幾十種茶點、小吃。賓客坐在古色古香的茶樓中,能夠看屋內戲曲,觀窗外風景,享室內古代形式的裝修風格。
運用AHP-模糊綜合評價法評價該建筑設計質量。將評價集設定為V={Vy},y=1,2,…,n。采用5個等級的評價集,即V={很差,較差,一般,較好,很好}。通過問卷調查形式,共派發(fā)問卷30份,調查對象為是30位賓客。收集到問卷后進行統(tǒng)計,分別得到各評級問卷數(shù)量,將其作為初始判斷矩陣。具體如表2所示,歸一化后得到標準化矩陣,如表3所示。
表2 某茶樓室內景觀設計評價初始判斷矩陣Tab.2 Initial judgment matrix of interior landscape design evaluation of a tea house
表3 某建筑設計質量標準化矩陣Tab.3 Building design quality standardization matrix
使用MATLAB編程AHP模型,通過軟件計算得出最終權重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某茶樓室內景觀設計評價最終指標權重Fig.2 Final index weight of interior landscape design evaluation of a tea house
根據公式(5)計算得出,C=(0.104 6,0.150 5,0.242 4,0.267 3,0.235 2)。根據隸屬度最大原則,C4=0.267 3>0.235 2>0.242 4>0.150 5>0.104 6,所以某茶樓室內景觀設計評價為“較好”,說明該茶樓室內景觀設計總體水平較好,得到了顧客的一致好評。
從源頭上分析,將評價集V={很差,較差,一般,較好,很好}按照1~5分賦分,從而計算出指標總得分,如圖3所示。
圖3 指標評價總得分Fig.3 Total score of index evaluation
可以看出,所有指標中,總得分排名前三的是綠植覆蓋程度、心情愉悅感和水體設計與室內空間層次感指標,說明在茶樓室內景觀設計過程中,其在綠化和水景的設計上下了充足的功夫,設計師花費了大量的功夫在室內景觀設計的生態(tài)功能上,同時通過設計空間的層次感,提升了顧客的體驗感,提升了顧客在屋里就餐、觀戲、賞景的環(huán)境滿意程度。排名倒數(shù)三名的指標是角落空間設計、過渡區(qū)域的融合、視覺中心的聚焦三個指標,說明設計師可能沒有那么在意細節(jié)的處理,客戶進門時會感覺到環(huán)境很好,但不能一眼就發(fā)現(xiàn)這家茶樓的特點。角落空間沒有做好處理,布置沒有特點,空間轉換上會有種拼接的感覺,多個區(qū)域沒有很好地銜接,這值得室內景觀設計注意。
以公共建筑室內景觀設計為切入點,從生態(tài)功能、建造功能、美學功能、心理功能等方面構建了室內景觀設計評價指標體系,具有一定的參考性。運用AHP-加權平均算子的模糊綜合評價法模型,對某茶樓室內景觀設計進行評價。結果表明,該茶樓室內景觀設計總體“較好”,得到了顧客的好評。從原始指標數(shù)據來看,綠植覆蓋程度、心情愉悅感和水體設計與室內空間層次感3個指標在受調查人員中評價較高,角落空間設計、過渡區(qū)域的融合、視覺中心的聚焦3個指標在受調查人員中評價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