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卉(福建:建甌市南雅鎮(zhèn)中心小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識。在此背景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把文字變成視頻影像,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心靈也會被感染,與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自己的審美水平。
在教學中,單純依靠教科書來講授知識,很可能會束縛學生的思考能力,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則完全不同。多媒體技術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比如課堂上的對話,可以用多媒體來再現,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在多媒體輔助下,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思想活動,拓展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學習內容。
在日常教學中,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力量,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料,讓他們可以隨意參考。這樣既能節(jié)省教師的教學時間,又能讓學生更好地獲得知識。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對那些學生不熟悉的知識,教師直接用教材來解釋,但效果并不理想。有了信息技術支持,情況就不一樣了。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法律、道德方面的知識時,可以從網絡上搜集相關圖片,然后在課堂教學中與教材內容相結合,讓學生更容易掌握。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搜集課后學習資源,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又可以拓寬他們的眼界。
時代在發(fā)展,教師的能力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一方面,教師要更新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觀念,充分認識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另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和指導學生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學習,并引導他們在家里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將知識歸納、總結后,利用多媒體技術傳遞給學生;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上課之前,通過閱讀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多媒體和信息技術的背景下,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在家自主學習,都可以通過檢索、下載、分類、整理、篩選、處理等多種途徑來搜集和處理所需的學習資源。同時,這種操作技巧也是當代學生必備的一項基本素質。將信息化技術應用于德育與法治課堂,可以為師生提供一個更加寬廣的交流平臺,使師生間可以毫無障礙地進行交流,從而建立起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多渠道、多形式地對學生進行學科知識的傳授,增加了課堂的容量,并能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協(xié)作學習等方式,使學生積極地思考、探索、聯想,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F代信息技術改變了以往“一支粉筆一張口,一份教案填滿教室”的教學模式,幫助了教師,讓學生開心。特別是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把默默無聞的教材變成聲情并茂的生活場景,使學生對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還能對信息進行加工、顯示、回放,并配合模擬、動畫等,將某些在一般情況下不能看到或不能看到的過程、現象,都清晰地呈現出來,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抽象事物的認識和感覺。在德育與法治課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聲、色、形,創(chuàng)造出符合課堂教學的情境和氛圍,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地位,就必須培養(yǎng)他們的主體意識,充分體現他們的學習主體地位、主體能力和主體價值;要使學生自覺覺醒,就必須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良好的教學氛圍有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在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下,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教材的局限,拓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為探究式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靈活運用信息化手段,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和查找不同材料時,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去思考和尋求答案,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體。
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聲、像、圖、文等多種形式的教學課件,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還能把學生的注意力與課堂教學相融合,引導他們深刻領悟道德與法律的精神,確保學生在課堂上的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使德育與法治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思想是人腦間接地反映客觀事物的一種表現形式。多媒體的形式豐富多樣,具有很好的表現力,可以使學生在觀看時發(fā)揮想象力。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這種教學模式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又可以促進學生深入思考,提高思維水平。把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能將書本知識直觀地呈現出來,使學生直接感受到它的內涵,從而更好地理解法律和道德的相關知識。
德育與法治是一門社會科學,也是一門比較枯燥的、抽象的學科,教師如果平鋪直敘,這些概念、道理就會像過眼云煙般在學生的腦海里一閃而過,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就不能簡單地依賴教師的說教,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把知識應用于課堂,并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將枯燥抽象的道理變得生動形象,就能找到解決教學問題有效途徑。
信息技術以其信息量大、敘述簡明、概括性強等優(yōu)點,能把一些復雜的理論用圖片直觀地呈現出來,大大節(jié)省了教師講解基礎知識的時間,同時也為學生動手、動腦、討論、交流、實踐提供了時間。將復雜的理論簡單化,就是對教學內容整合的具體體現,而這些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
學生對新知識、新事物都是充滿興趣的。教師要根據學情加以引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對所搜集的資料進行甄別、整理、組織。
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使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有了新的生命力,它可以使學生更多地參與到學習中來,積極地投入學習活動,增加了他們的選擇余地,并能充分發(fā)揮因材施教的作用。這種優(yōu)點,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更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知識,提高了德育與法治課程的實效性??傊?,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fā)展,德育和法治教學將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教學實效進一步提高。
總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直觀、具體、生動的特征,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要素,能使學生在愉快的心理狀態(tài)下,從具體的社會現象中受到教育,感悟真理,從而提升道德和法治的教學效果。在德育和法制教育中,教師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打造高質量的道德與法治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