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慶鑫
隨著“懶人”越來越多,以“快”為主的預制菜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的新寵,特別是對于每天辛苦工作的上班族以及為了抵抗疫情而囤貨的吃貨們。但也有人提出質疑:預制菜是否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常吃是否健康?如果不得不經(jīng)常吃,如何才能均衡營養(yǎng)?
預制菜也叫料理包,就是將可食用原料經(jīng)過預加工制成半成品或成品,根據(jù)需要配以各種輔料,可能會使用食品添加劑,具有保質期長、食用方便等特點。從類型上看,預制菜一般分為四類:即食食品、即熱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我們平時吃的開袋即食的豆干、雞胸肉屬于即食食品;需要用熱水浸泡后或者加熱后才能吃的方便面屬于即熱食品;經(jīng)過簡單烹調就能出鍋的魚香肉絲、梅菜扣肉等屬于即烹食品;按照分量分裝的凈菜、凈肉、輔料等的小炒菜組合屬于即配食品。我們平時點的外賣大多數(shù)都是用即烹食品做成的,等待時間短、送餐快。
預制菜和一般家庭做菜的區(qū)別在于免去了買菜、洗菜、切菜等程序,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準備食物和烹調,方便快捷。
對于餐飲經(jīng)營者來說,預制菜還能更大程度地節(jié)約人力、空間和成本,而且出餐快,食客無需等待過長時間。
相對于餐飲門店,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預制菜在食材方面會更為安全可靠,因此預制菜的食品安全相對更有保障。
對于家庭來說,如果預制菜成為一日三餐的主要選擇,就會讓家庭缺少和家人一起買菜、擇菜、洗菜的煙火氣,體會不到完整的烹調儀式感。
在口感上,預制菜不如新鮮出鍋的菜肴,畢竟它的原料已經(jīng)被加熱處理過一次了,而食客買到手以后還要經(jīng)過二次加熱,口感上會受到影響。很多預制菜都是經(jīng)過冷凍保存的,在冷凍的過程中水分凝結的冰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食物的口感和質地。
從營養(yǎng)角度來說,預制菜的營養(yǎng)較為單一,大多數(shù)預制菜為葷食,即便是有蔬菜,種類也會有一定的限制,常見的都是胡蘿卜、豌豆、筍、土豆等儲存時間長又不易變色的蔬菜,綠葉菜很少見。
預制菜雖然方便快捷,但長期食用會存在一些健康問題。
因為食材種類的限制,導致預制菜的營養(yǎng)較為單一,雖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以及脂肪很好保證,但對于維生素、礦物質以及生物活性成分卻較難有更多的保留。這些成分可能會在加工過程中經(jīng)水洗、高溫殺菌、運輸?shù)拳h(huán)節(jié)出現(xiàn)較多的流失。再有,預制菜的主食多為白米飯,難以實現(xiàn)粗細搭配。
很多預制菜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延長保存期,脂肪含量較高,熱量不低。
脂肪攝入過量會增加患高血脂的風險;而鹽攝入超標則會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
另外,大多數(shù)消費者對預制菜的接受程度高,且更偏好于咸辣口味的品類。咸意味著鹽含量高,大多數(shù)人吃的預制菜都是高油高鹽的,長期食用不利于健康。
即便常吃預制菜可能對健康不利,但對于時間緊張的上班族來說,預制菜確實是工作之時填飽肚子的剛需,難以避免。即便是點外賣也逃脫不了預制菜的安排。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才能均衡營養(yǎng)?
點餐的時候盡量選擇有肉有菜的菜肴,特別是有綠葉菜的,或者單獨點一份綠葉菜。
盡量避免點溜肉段、水煮魚/肉片、鍋包肉、干煸豆角等菜肴,這類菜都是油鹽的重災區(qū)。
對于平時經(jīng)常點外賣的人建議自行帶些方便蔬菜,比如生菜、黃瓜、圣女果、西紅柿、紫甘藍、胡蘿卜,這些都可以清洗干凈后直接生吃,還可以帶烤紅薯、煮玉米、燕麥片,增加粗糧攝入。
如果是自己買帶包裝的預制菜,一定要看好營養(yǎng)成分表上的脂肪和鈉含量,選擇二者相對低一點的。每餐將脂肪控制在10克以內,鈉控制在0.8克以內。
最后提醒大家,點餐盡量選擇大一些的餐飲店,購買包裝預制菜選擇正規(guī)大品牌商家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