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霜
(寧夏藝術職業(yè)學院 寧夏 銀川 750021)
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聆聽者需要具備一副懂音樂的耳朵才能夠從音樂藝術中感悟到音樂的魅力。視唱練耳教學課程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和弦連接、音程、音高、多聲部和單聲部的訓練,更加深刻地感受、理解、記憶音樂并掌握處理各種音樂符號的能力。在學生進行視唱練耳訓練期間,教師需要以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為核心,讓學生掌握樂理,并更好地將基礎類型的音樂元素運用于音樂表現。
視唱練耳屬于音樂教學系統(tǒng)中的基礎課程,兼具理論性和技術性,基礎樂理是音樂理性思維的最終歸宿,可以培養(yǎng)學生理解音樂和掌握、分析音樂要素的能力。視唱練耳可以讓人精準識別樂譜中的各種符號,在腦海中再現聲音傳達的過程,是一種感性認知練習,是學習音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學生通過視唱練耳學習可以提升音樂記憶能力和聽辨能力。對于音樂學習而言,理論知識是進行視唱練習的前提,樂理知識則會在視唱練習中發(fā)揮關鍵作用。學生在進行視唱練耳練習期間,如果沒有系統(tǒng)的樂理知識作鋪墊,很難做到準確聽記。所以,學生需要將理論知識與學習實踐進行有效結合,將音樂的節(jié)奏、節(jié)拍、速度、力度、旋律、音程、調式、和弦等樂理知識進行系統(tǒng)學習,才能夠在聆聽音樂期間更好地感受音律的各種變化,更加通透地理解音樂風格。
部分音樂院校的基本樂理課程除了對演奏法和相關律制進行介紹外,其他部分的教學內容與視唱練耳教學課程設定的知識點有重合,這會浪費學生和教師的大量時間和精力,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因為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大多實行專人專課模式,所以,在制訂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兩門課程經常銜接不良,再加上師生之間缺乏足夠有效的交流和聯系,導致這兩門課程的整體教學效果不佳,無法做到彼此協同,更談不上相互促進,同時,這也使部分學生在學習其他音樂課程時產生障礙,導致新課教學時間縮水,學校設定的連貫性的教學內容變得不再連貫,教學質量和教學流程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不利于學生的知識理解。
目前,我國部分高校的音樂教育專業(yè)依舊采用的是比較傳統(tǒng)的單科教學模式,在未來,要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內在教學聯系,同時,要保證學科間交叉教學的教學效果,這是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系統(tǒng)專業(yè)音樂教育理論課程未來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進行基本樂理教學與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期間,大部分教學內容經常被視作對音樂作品的詮釋或者對音樂表達技巧的進一步講解,所以,學生會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對樂理的理解,同時,在進行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期間,教師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專業(yè)教學技能和音樂教育理念的有效傳遞,導致學生在校外實習期間表現不佳,同時,學生的知識結構也存在問題,無法充分展現本專業(yè)的職業(yè)特性,也無法充分發(fā)揮自身特長。
教師在教學期間要對基本樂理、視唱練耳進行全方位、系統(tǒng)的講解,并充分融合二者的理念,教師要意識到這種融合的重要性,才能夠準確認識二者結合過程中存在的教學問題,既不能在教學中將這兩種不同的內容混為一談,也不能簡單地將二者放在一起進行羅列式的講述,而是要堅持相關教學原則,如堅持基本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將基本理論知識進行巧妙編排,并將其融入對應的視唱練耳訓練,這樣能夠讓學生在多樣化、系統(tǒng)化的視唱練耳實踐活動中更加精準地理解各方面的樂理知識,達到提升學生音樂創(chuàng)新能力和音樂審美能力的目的。在此期間,音樂教師還要針對二者結合的教學要求分析兩門課程的具體內容,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關注學生音樂能力與綜合素質的鍛煉,多角度、多領域地引導學生學習課程理論內容,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教學實踐活動,并從中積累經驗,學會自主客觀分析音樂作品,真正理解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元素,保證音樂教學目標能夠順利達成。
在結合視唱練耳與基礎樂理教學的過程中,有一部分教師會更加關注教學任務,因此,他們不會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能力安排教學進度,造成基本樂理等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并且,課程的難易程度不一,有時,教師還會一次性向學生灌輸大量理論知識,這些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后并不會注意到學生是否能夠在較短時間內理解并學會自己講解過的內容。在上述情況下,教師沒有將音樂理論和相關實踐教學放置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也沒有借助實踐對學生已經學過的理論知識進行訓練,再加上基本樂理教學缺少系統(tǒng)性,導致部分學生無法準確理解并記憶樂理知識,此時的基礎樂理和視唱練耳教學并未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融合。
為了避免出現上述問題,教師需按照基本樂理完成章節(jié)內容的教學,再根據學生各方面的特點引入視唱練耳活動中的實踐內容,如合唱指揮訓練、即興伴奏訓練,為學生科學設置基本樂理知識的教學內容,讓教學更具針對性和趣味性,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優(yōu)質的教學情境,對學生形成引導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各種教學實踐活動中,并從視唱練耳實踐活動中有所收獲,準確理解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的基本樂理知識,并將這些內容應用到自己的日常練習中,這種方式在提升教學效果的同時,還可以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教學質量。
在把基礎樂理和視唱練耳進行結合的過程中,音樂教師還需要根據基本樂理的特點,將其與視唱練耳的特點進行融合,使課程中的重難點內容被剖析得更加細致,并對學生展現出的興趣愛好進行客觀分析,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對音樂知識的認知水平,從而采用多層次的教學方法,并合理地把情境教學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探究學習方式先進學習和教學方法融合到教學工作中,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得到良好的學習體驗,以最高標準完成課程要求,保證最終教學效果。
音樂教師在教學期間可以按照基本樂理對應的章節(jié)內容進行教學編排,巧妙使用多媒體設備的先進教學手段為學生編纂更符合學生接受方式的教學課件。在課堂教學結束后,音樂教師還可以通過分層教學法為學生設置難易不等的學習任務,通過視唱練耳練習,讓學生鞏固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基本樂理知識,并加深對相關知識的記憶,還可以對基本樂理產生新的認識,并將視唱練耳課程的學習內容進行關聯,從而產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并養(yǎng)成自主思考音樂樂理的習慣。在這一基礎上,在教師開展其他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靈活應用自己已經掌握的各種基礎樂理知識,將視唱內容更好地融入后續(xù)階段的學習中,優(yōu)化學習效果。
(1)記譜法
在和聲學中,四部和聲寫作主要包括和弦的構成與和弦的連接、排列,對于樂理學習而言,正確書寫樂譜是保證音樂可以演唱的基礎,同時,它也可以為和聲學習奠定基礎,學生在具備一定的樂理學基礎后再學習和聲能夠取得非常顯著的效果,學習過程也會更加輕松。
(2)和弦
和弦主要是研究和弦的縱向排列,而和聲學則主要研究和弦的橫向連接,以縱向構成的和弦為基礎,才能構建橫向連接關系。二者的關系十分微妙,如同句子和句子的關系,如果沒有字和詞語的輔助,那么,再精巧的句式也會變得空洞,而基本樂理中的“調式中的和弦”便是學好和聲學的基礎。
(1)節(jié)奏教學角度分析
在基本樂理中,針對音樂節(jié)奏方面的表述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對音的強弱關系的說明,第二類則是對音的長短關系的說明,二者的組合需要進行充分的視唱練耳訓練,所以,教師可以將視唱練耳方面的練習視為基本樂理教學課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視唱練耳也是對音樂能力的一種有效練習。
在音樂教學初期,音樂教師會將教學內容的重點放在節(jié)拍的重音部分,此時,節(jié)拍和節(jié)奏展現出的律動感更強。因此,學生在進行視唱練耳練習的過程中,需要將重點放在節(jié)奏感和內心的節(jié)拍上,同時,還要關注到音節(jié)的長短變化和強弱變化的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融入個人感情,使音樂具有更加豐沛的情感。
通常情況下,基本樂理課程中的音樂節(jié)奏內容較為基礎,需要學生在練習期間用嘴完成表達,借助自身的聲音展現出節(jié)奏具有的強弱變化規(guī)律。與此同時,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節(jié)奏教學內容可適當劃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一般類型,第二部分為特殊類型,其中,特殊類型的音樂節(jié)奏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自身的視唱練耳經驗完成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加強對音樂節(jié)奏的認知。一般類型的音樂節(jié)奏練習可以劃分出四二拍,每一個小節(jié)中均會存在兩個四分音符,這會出現兩個一拍的情況,與此具有相同原理的是四分音符的每一拍打一下,當一拍需要打兩下時,需要在同一時刻完成兩下的拍打,通過這樣的方式展現音樂的節(jié)奏感,能夠讓學生將自身的視唱練耳經驗與教學內容進行更有效的結合,同時,還可以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和練習成果。
(2)音程教學角度分析
在基本樂理的系統(tǒng)教學中,音程主要表現為兩個不同的音在音高方面存在關聯,也可將其理解為兩個不同的音之間存在實際距離。這種情況在一般音程中可以分為和聲部分與旋律部分,一個屬于前后發(fā)音,一個屬于同時發(fā)音。當學生處于基本樂理的系統(tǒng)性學習階段時,音程部分的教學大多會將上述內容分為極完全協和音程、完全協和音程、不完全協和音程與不協和音程這四種不同類型,并且,這些分類均屬于按照音程最終的聽覺效果做出的有效區(qū)分,在此期間,音程本身具有大、小、純、增、減等方面的區(qū)別,因此,學生在進行視唱練耳學習時,要重視音程關系,因為音程具有主導性作用,可以賦予音樂作品不同類型的風格特性,并且,基本樂理和視唱練耳方面的音程體系的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者呈現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
綜上所述,音樂教師必須始終堅持基本原則,明確教學目標,通過視唱練耳等形式的實踐訓練活動為學生布置基本樂理的學習內容,不斷優(yōu)化并完善固有教學方法,采用學生更愿意接受的教學方式處理好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的節(jié)奏、和弦等其他方面的結合問題,使二者進一步完美結合,打造高效的音樂課堂,全面提升音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