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初
小時候看連環(huán)畫,知道了一個叫夸父的人。有一年,天氣非常熱,烤死了莊稼,曬焦了樹木,還有人被曬死。于是,夸父想把太陽摘下來。他朝著太陽的方向奮力奔跑。跑的過程中,他喝干了黃河、渭河。遺憾的是,夸父最終也沒能摘下太陽,自己倒是渴死了。那時候,我并不理解“夸父逐日”的故事蘊含著古代先民征服大自然的強大精神力量。但是,夸父的英雄氣概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夸父已遠,而我的身邊一直有個追太陽的人。她是我的母親。母親并不是要把太陽摘下來,而是像向日葵一樣追著陽光勞作、生活。
春天里,母親一天比一天起得早,像是追著陽光在跑。幾場春雨,澆醒了田地,過冬后的農(nóng)作物快速生長,但雜草也在瘋長。閑置的農(nóng)田,更是要除草、翻耕,還有菜園要修整、播種。每天,母親都有做不完的事,她只好追著日光跑。太陽起,她已走在田塍地頭;太陽落,她壓著最后一道光亮才肯放下手中的活。
多雨的季節(jié),老屋容易受潮,洗后的衣服也難晾干。好日頭,是鄉(xiāng)村女人渴望的事。天一放晴,母親便把家里的物件拿出來曬:有被子枕頭,有箱底的布段,有棉衣布鞋,還有我們上學(xué)時的所有課本。衣物被曬出股淡淡的香氣,那些書因太潮而被曬起皺。收撿曬好的衣物,是不能等太陽落山的,得就亮,有陽光的余暖。
夏天,雙搶時節(jié)。割新稻,有新收獲,全家人都開心,不但有糧吃,余糧還可換錢給我們交學(xué)費。只不過,火辣辣的太陽底下,曬得人著實不好受,何況還要收割、犁田、插秧。我們想避開日頭,可季節(jié)不等人。于是,母親總是天蒙蒙亮就叫我們起來,中午則在家休息一會,避開最毒辣的太陽。而她自己,則追著太陽,去晾曬新收的稻子。
入秋,棉花朵朵開。靠近高田塍的一片棉花地,早早躲進陰涼,那里的棉花桃自然開得慢些。母親撿棉花,便追著陽光,先挑完全綻開的棉花,給陰涼地的棉花多曬幾天。追著陽光撿棉花,我家收的棉花總是白絨絨的,品質(zhì)上好。
后來,農(nóng)事稍閑,母親在家里養(yǎng)了好些花草?;ㄊ俏?guī)退诰W(wǎng)上買的,并告訴她哪種花喜陰,哪種花喜陽。母親每天搬動那些喜陽的花兒,讓它們像向日葵一樣追逐著陽光。
人上了年紀,在冬日喜歡找個暖和的地方曬太陽。老家有個陽光能照進,又避風(fēng)的屋角。老人喜歡提著烘筒聚到這里曬太陽。人來后,母親時常舀出一瓢爆米糖,和老人們一起吃著酥脆的糖,曬著太陽,聊著東家長西家短,以及各自的過往和兒女情長。
母親像向日葵一樣追著陽光,沒有夸父那樣的英雄色彩,卻教會了孩子心底也要充滿陽光,勤勉向善,溫暖自己,溫柔以待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