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飛, 侯林麗, 董燁, 宋鵬飛
(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 核醫(yī)學科,江蘇 徐州,221000)
甲狀腺癌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分化型甲狀腺癌占較大比例,目前對于分化型甲狀腺癌的治療多采用“手術+131I+甲狀腺激素抑制”三步方案,被公認為是最好的綜合治療方法之一,可降低復發(fā)率,提高生存率[1-2]。由于大部分甲狀腺細胞都有鈉碘轉運體,故降低放射治療過程中131I的輻射作用至關重要。若放射治療過程中對131I輻射的預防不當,則不僅對自身造成極大影響,還會間接影響他人身體健康[3]。因此,臨床應采取更為有效的護理措施以提高甲狀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緩解其心理性疼痛,改善預后。本研究旨在對甲狀腺癌患者接受大劑量131I治療后的輻射防護的護理干預展開進一步探討和分析。
以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于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接受大劑量131I治療的154例甲狀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開展相關研究。納入標準:① 診斷依據符合《碘難治性分化型甲狀腺癌的診治管理共識(2019年版)》[4];② 年齡45~80歲;③ 知情并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 依從性差;② 合并嚴重肝腎功能損傷或者其他惡性腫瘤;③ 合并認知功能障礙;④ 伴有凝血功能障礙。根據隨機信封法將納入患者分為觀察組(77例)與對照組(77例)。2組間臨床情況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表明組間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臨床情況比較
1.2.1 常規(guī)護理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方案,為期3個月,護理內容如下:在患者接受131I治療前,告知其131I的治療意義,如激素中斷、低碘飲食、常見合并癥等;患者住院期間,指導其合理用藥,告知其多喝水、吃酸性食物、排泄等日常衛(wèi)生知識;患者出院前,為其宣教出院后的疾病護理知識,指導其正確用藥和出院輻射防護等。
1.2.2 護理管理 觀察組予以護理管理,為期3個月,主要內容如下。
1.2.2.1 組建輻射防護小組 防護小組由1名護士長和8名普通輻射防護護士組建而成,所有組員統(tǒng)一參加培訓并通過小組會議的方式討論疾病干預方向和內容,經護理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
1.2.2.2 健康教育 依據患者的病情、年齡等背景資料對其進行心理輔導,小組成員詳細為其介紹131I的治療原理、治療前后注意事項、后續(xù)治療及隨訪內容等,使患者充分認識輻射對他人的影響。還可為患者講解術前和術后相關護理內容,保證其達到標準的自我管理。
1.2.2.3 心理干預 在隔離病房內安裝電視和DVD,告知患者通過電話和短信的方式與家屬聯系,并鼓勵家屬為患者送食物(距離患者至少3 m),以緩解其孤獨感。護士也可通過一對一交談等方式來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每周3~5次,每次30 min。
1.2.2.4 分階段護理 ① 第一階段(術后1周內):鼓勵患者飲水,注意排泄,避免輻射到內臟,將患者接觸過的用具均反復清洗,將患者與周圍人群隔離,入住防護病房。② 第二階段(術后8 d~1個月):可舌下含服維生素C或者咀嚼酸性口香糖控制病情惡化,飲水量每日控制在2 L以上,多加排尿降低輻射;同時還可指導患者多進食高熱量、高蛋白質等無碘飲食,禁止飲濃茶、咖啡等,適量給予止痛藥緩解頸部疼痛等。③ 第三階段(術后1個月~3個月):重點對甲狀腺癌患者及其家庭成員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其頸部訓練方法和目的,以及安撫患者的負面情緒。頸部訓練操作為指導患者平躺,將枕頭放在其肩膀上,讓頭向后傾斜,盡量露出脖子,每次伸展幅度20°~30°,時間5~10 min。
1.2.2.5 出院指導 叮囑患者在出院后2周內盡量不要與嬰兒、孕婦等弱勢群體接觸,出院后4~6周復查生理指標。
① 心理性疼痛:使用心理痛苦溫度計量表(DT)[5]對患者的心理性疼痛進行評價,主要涉及實際(6條)、身體(20條)、交往(4條)、情緒(9條)、軀體(20條)和信仰宗教(1條),患者在主觀性疼痛對應的數字上畫圈,得分區(qū)間 0~200分,分數越低說明心理痛苦程度越輕。② 生活質量:使用生命質量測定量表(EORTC QLQ-C30)[6]對患者的生命質量進行評價,各維度分值0~100分,分別為癥狀(3個)、功能(5個)、健康(1個)及 6個單一條目(6個),本次研究針對其三大主要維度進行研究,其中癥狀分值越高代表癥狀越嚴重,功能和健康分值越高代表越加健康、功能性越好。③ 自我護理能力:使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7]對患者的自護能力進行評價,量表包含14項健康知識水平、12項自我護理技能、9項自我概念和8項自我責任,共 172分,評分越低說明護理干預期間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差。
干預3個月后,2組的DT各項評分均較干預前有所降低,且觀察組的各項評分均比對照組更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表2 2組DT評分的變化比較分)
2組在干預3個月后的EORTC QLQ-C30中的功能、健康領域評分均較干預前有所提高,癥狀領域均較干預前有所降低;觀察組的各領域評分均比對照組更優(yōu),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3。
表3 2組EORTC QLQ-C30評分變化的比較分)
2組在干預3個月后的ESCA各項評分均較干預前有所提高,且觀察組的各項評分均比對照組更高,數值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均<0.05),見表4。
表4 2組ESCA評分變化的比較分)
甲狀腺癌多發(fā)生在青年和婦女中,其中分化型甲狀腺癌對外用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是不敏感的。131I為一種放射性物質,對人群有一定的危害性。患者接受大劑量131I治療時需要接受一段時間的隔離,在此期間會產生焦慮、恐懼和孤獨等不良情緒,導致其生活自理能力變差,甚至影響臨床預后。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干預3個月后的DT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均<0.05),提示護理管理能夠改善患者的心理性疼痛,與唐嵐[8]報道的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甲狀腺癌圍手術期能夠顯著緩解患者不良情緒的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為,輻射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性,接受放射性I治療過程中需要長期居住在病房,會造成患者一定的情緒變化,在護理管理化的心理干預下能規(guī)范護理流程,改進傳統(tǒng)護理心理干預不規(guī)范、干預效果差等問題,進而緩解了患者的心理性疼痛。此外,甲狀腺癌患者接受護理管理后,護理人員在整個護理過程中加強了對患者的飲食指導、用藥指導等,為其提供了更為貼合的護理模式,讓患者的飲食和生活更加舒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干預3個月后的ESCA各項評分均比對照組更高(P均<0.05),可見護理管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與鄭文琴[9]研究中通過激勵式護理改善放射性131I治療甲狀腺癌患者自護能力的研究結果一致。原因在于,護理管理不僅為患者提供了舒適的飲食生活,緩解了其心理性疼痛,也通過健康教育的方式逐步提高了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讓其認識到康復訓練對疾病治療的重要性,進而逐步提高了自我護理依從性??祻陀柧氉鳛樽o理管理的重要內容,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控制疾病的能力。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在干預3個月后的EORTC QLQ-C30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提示護理管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與施海燕等[10]將圖文式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甲狀腺癌術后大劑量131I治療中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改善的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可知,加大護理管理力度便于醫(yī)護人員掌握患者的手術狀態(tài)和病情,同時輔助頭頸部運動等康復訓練,可避免患者頸部長期使用而產生過度疲勞,綜合運用有助于提高其整體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能改善甲狀腺癌患者接受大劑量131I治療后的心理性疼痛,提高其生活質量與自我護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