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馨雨, 王婷, 孟琛琛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 神經(jīng)內科,北京,100038)
有研究[1]表明,截至2020年,中國大概有1 507萬60歲以上的癡呆患者,其中約有233.6萬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患者。MCI是正常衰老與輕度癡呆的中間狀態(tài),是癡呆的預警信號,又稱為輕度認知功能損害或損傷,表現(xiàn)為記憶力減弱(如遺忘)、方向感減弱(如迷路)等[2-3]。為避免MCI進一步發(fā)展為癡呆,當前的主要措施為緩解癥狀或行為干預,其中積極的體力活動被證實是有效的行為干預手段,但既往有關MCI患者體力活動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方面的研究較少[4]。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分析MCI患者的體力活動現(xiàn)狀,并探討其影響因素,以期為臨床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
本研究經(jīng)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本院神經(jīng)內科于2019年9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7例MCI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 MCI的判定標準[5](由患者或其他知情人主訴過去1年記憶力下降,但總體認知功能正常;總體日?;顒幽芰φ?,但復雜的工具性日常能力輕微受損;不同文化程度MCI患者的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的得分,文盲≤13分,小學≤19分,初中及以上≤24分;不同文化程度MCI患者的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的得分,文盲≤17分、小學≤20分、初中及以上≤24分),滿足2項或以上即判定為MCI;② 語言能力、視力和聽力正常,可順利溝通;③ 患者與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受試,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 臨床資料不完整或中途退出;② 不能配合治療或研究;③ 認知功能受損嚴重或已被確診為癡呆。
本研究通過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收集患者的資料,具體內容如下。① 基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職業(yè)、工作情況、經(jīng)濟狀況(家庭月收入<2 000元為差, 2 000~5 000元為一般,>5 000元為好)、身體質量指數(shù)(<18.0 kg/m2為瘦弱,18.0~24.0 kg/m2為正常,>24.0 kg/m2為超重)、不良嗜好(吸煙、酗酒等)及文化程度等。② 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6]評估患者的睡眠質量,得分>14分表示睡眠質量差,7~14分表示睡眠質量一般,<7分表示睡眠質量好。③ 疾病認知程度:采用自制的MCI認知水平問卷調查表評估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共包括MCI發(fā)病原因、自我管理和用藥知識3個方面,總分100分,得分<60分表示認知程度差,60~80分表示認知程度一般,>80分表示認知程度良好。
MCI患者1周內的平均體力活動時長為(22.23±0.76)h,其中下棋的時長最長,而騎車的時長最短,見表1。
表1 MCI患者1周內體力活動現(xiàn)狀(n=87)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經(jīng)濟狀況、不良嗜好、睡眠質量、基礎疾病、文化程度、身體質量指數(shù)、工作情況、居住地、職業(yè)、家庭支持與疾病認知程度均與MCI患者的體力活動現(xiàn)狀有關(P均<0.05);性別和婚姻狀況與MCI患者的體力活動現(xiàn)狀無關(P均>0.05),見表2。
表2 影響MCI患者體力活動現(xiàn)狀的單因素分析
以體力活動時長作為因變量,以年齡、經(jīng)濟狀況、不良嗜好、睡眠質量、文化程度、基礎疾病、工作情況、居住地、職業(yè)、身體質量指數(shù)、家庭支持與疾病認知程度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不良嗜好與基礎疾病均是MCI患者體力活動現(xiàn)狀的影響因素(P均<0.05),見表3。
表3 影響MCI患者體力活動現(xiàn)狀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MCI是癡呆的前期表現(xiàn),易發(fā)展為癡呆癥,而患有MCI的老年人與正常老年人相比,其發(fā)展為癡呆的可能性更高。然而,MCI患者依然存在一定的可塑性,對其輔以針對性的早期干預有望延緩病情或阻止其發(fā)展為癡呆。宋順等[7]的研究結果表明,體力活動可緩解或預防癡呆,是有效的MCI早期干預措施。因此,臨床應對影響MCI患者體力活動現(xiàn)狀的因素加以判別,以便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臨床干預措施。
體力活動包括工作、生活、休閑娛樂中的身體運動等,健康的體力活動可使人體的心肺功能得以改善,心血管血液流動加快,有助于促進新陳代謝[8]。本研究發(fā)現(xiàn),MCI患者1周內體力活動平均總時長為(22.32±4.82)h,其中體力活動時間較長的活動有下棋(4.12±1.23)h、釣魚(3.17±1.56)等,而騎車(0.56±0.23)h和快走(0.85±0.21)h的時長相對較短?;诖耍R床應為患者制定科學、適量的運動干預方案,以增加其體力活動時間,同時應加強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識,幫助其選擇合適的活動項目,并調整活動時長。本研究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經(jīng)濟狀況、不良嗜好、睡眠質量、基礎疾病、文化程度、職業(yè)、身體質量指數(shù)、工作情況、居住地、家庭支持與疾病認知程度均與MCI患者的體力活動現(xiàn)狀有關(P均<0.05),這與趙禹等[9]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此外,經(jīng)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不良嗜好與基礎疾病均是MCI患者活動現(xiàn)狀的影響因素(P均<0.05)。年紀越大的患者,體力活動時長相對越短,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年齡越大,患者的身體機能及精力均處于下降狀態(tài),甚至部分患者出現(xiàn)行動不便,從而導致其體力活動時長縮短。因此,臨床應針對高齡患者制定合適的體力活動方案,如多與同齡患者聊天、下棋或跳老年操等。高齡患者還常伴隨多種基礎疾病,如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等。紀南南等[10]的研究證實,高血壓為認知功能減弱的危險因素,可引發(fā)腦梗死或腦卒中,而腦卒中會損害大腦的認知功能,進而增加癡呆的發(fā)生風險。膽固醇是細胞膜的組成成分,可抗氧化、維持正常神經(jīng)元功能,膽固醇升高可能會導致血腦屏障和腦部血管等出現(xiàn)損傷,進而損害認知功能。基于以上原因,三高患者需針對性地選擇體力活動項目,并控制活動時長。針對伴隨基礎疾病的老年MCI患者,應強化其健康教育知識,增強其自我健康管理意識,如按時吃藥、按時測量血壓、平衡膳食及杜絕不良嗜好等。不良嗜好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如吸煙可損害肺部,進而影響呼吸循環(huán)。人體呼吸循環(huán)受到影響后,直接阻礙血液循環(huán),導致大腦供血不足,進而損害認知功能。除此之外,香煙中的尼古丁可通過乙酰膽堿損害大腦的認知功能;酒精可能會引起慢性酒精中毒,誘導體內產(chǎn)生大量活性氧,損傷大腦,進而導致認知功能下降;熬夜不僅會導致神經(jīng)系統(tǒng)失衡,還會影響內分泌系統(tǒng)等,長此以往會損害患者的認知功能。
綜上所述,MCI患者的1周內體力活動時長較短,且年齡、不良嗜好與基礎疾病均是MCI患者體力活動現(xiàn)狀的影響因素。因此,應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的早期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