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瑩瑩,喬瑩,師國正
(1.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急診重癥監(jiān)護室,山東 濟南,250012;2. 解放軍第960醫(yī)院 婦產科,山東 濟南,250031)
腎功能衰竭患者多需進行血液凈化以維持生命,但是大多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明顯下降,不能抵抗病毒及細菌,極易發(fā)生感染[1]。血液凈化是維持患者生命的主要治療方法,且良好的血管通路能夠減少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改善預后[2]。中心靜脈導管(CVC)可提供緊急凈化通道,但是目前臨床反饋各類感染情況均常出現(xiàn)。臨床實踐[3]發(fā)現(xiàn),置管需穿刺頸內靜脈或股靜脈,且長時間置管可增加患者感染的風險。使用CVC的患者一旦出現(xiàn)感染,既會增加治療費用,又會威脅患者生命,給其生活帶來額外負擔[4]。如何預防并降低CVC感染發(fā)生率一直為臨床探究的重點。為此,本研究分析了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急診重癥監(jiān)護室接受血液凈化治療患者的CVC感染原因并探討預防策略。
本研究選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急診重癥監(jiān)護室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 7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且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納入標準:① 行血液凈化≥1個月;② 符合血液凈化指征;③ 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④ 臨床資料齊全。排除標準:① 存在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的其他因素;② 合并局部或全身感染;③ 合并凝血功能障礙或出血性疾??;④ 穿刺部位可能或已存在皮膚損傷。70例患者中,男50例,女20例;年齡48~82歲,平均(58.69±6.11)歲;經股靜脈穿刺52例,經頸內靜脈穿刺18例;留管時間3~20 d,平均(12.80±1.31)d。
參考《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5]中關于CVC感染的相關診斷標準:① 在血行感染,血液凈化1 h后出現(xiàn)發(fā)熱、畏寒等癥狀,體溫至少為38 ℃;② 局部感染,距離導管入口2 cm半徑的皮膚伴或不伴膿性分泌物,有紅、腫、熱、痛的表現(xiàn)。根據(jù)血液凈化患者是否發(fā)生CVC感染,將其分為感染組(33例)和未感染組(37例)。
收集患者一般資料,包括體重、年齡、性別、身體質量指數(shù)(BMI)、營養(yǎng)狀況、CVC置管時間、血液凈化期間使用抗生素情況、合并基礎疾病(腎炎、高血壓、糖尿病)、原發(fā)疾病、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其中HAMA≥7分、HAMD≥8分分別表示存在焦慮、抑郁情緒[6]。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血液凈化患者發(fā)生CVC感染的影響因素,并總結原因。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2組間年齡、BMI、營養(yǎng)狀況、CVC置管時間、合并糖尿病及血液凈化期間抗生素使用史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血液凈化患者發(fā)生CVC感染的單因素分析
以血液凈化患者發(fā)生CVC感染為因變量,以上述有統(tǒng)計學差異的變量為自變量,具體賦值見表2。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60歲、營養(yǎng)不良、CVC置管時間≥1周、合并糖尿病及血液凈化期間抗生素使用史均是血液凈化患者發(fā)生CVC感染的影響因素(P均<0.05),見表3。
表2 自變量賦值情況
表3 血液凈化患者發(fā)生CVC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CVC為血液凈化常用的血管通路,具有使用人群廣、血流量大及操作簡單等優(yōu)勢,可避免反復穿刺給患者造成的痛苦,但是易引起相關性感染,加重腎臟損傷甚至死亡,已成為臨床擔憂的重要問題[7-8]。如何預防血液凈化患者發(fā)生CVC感染,使患者的血液凈化安全性得以提高是臨床治療及護理的重要內容。
本研究選取的70例接受血液凈化治療患者中,有33例出現(xiàn)CVC感染,構成比為47.14%,低于王慧穎[9]研究中的CVC感染率(58.33%)。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60歲、營養(yǎng)不良、CVC置管時間≥1周、合并糖尿病及血液凈化期間抗生素使用史均是血液凈化患者發(fā)生CVC感染的影響因素(P均<0.05)。分析其原因,患者身體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衰退,營養(yǎng)不良也會導致其自身免疫力下降,抵抗外界病原菌的能力也相應降低,進而增加感染概率[10]。CVC置管時間較長可為病原菌提供更多入侵機會,即留置導管時間越長,穿刺部位越易被感染。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體內糖代謝長期處于異常狀態(tài),導致體內合成代謝減少、分解代謝增加,使機體處于負氮平衡狀態(tài);同時,機體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減少,致使免疫力下降,進而增加感染風險[11]。此外,糖尿病患者由于全身微血管病變較重可引起組織損傷,局部組織由于含糖量較高成為病原菌的培養(yǎng)基,可促進真菌及細菌生長。治療期間患者較多地使用抗生素可破壞體內微生物平衡,進而使其發(fā)生感染的風險增加[12]。
因此,臨床應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預防護理措施[13]。① 健康教育及日常生活護理:為患者講解置管的要求、目的及方法,告知患者置管后應保持無菌的重要性,使其增強疾病認知并認識到自我護理的重要性,注意置管維護;同時,囑患者應該更注重日常體育鍛煉,每日進行合理的運動。日常進食應加強營養(yǎng),以高蛋白質、低脂肪和粗纖維的食物為主,交代每日飲水量至少達到2 000 mL。囑咐患者勿將置管處周圍敷料弄濕,務必保持局部干燥清潔,禁止沐浴,以防發(fā)生感染;當局部出現(xiàn)潮濕、敷料脫落及滲血等情況時,應第一時間就醫(yī),不可擅自處理。指導患者穿寬松衣物,穿脫時要小心,以防牽拉導管。告知患者注意個人衛(wèi)生,不要抓撓局部皮膚。② 縮短置管時間:導管使用時間一般為7~14 d,應定期更換或拔出。針對需長期進行血液凈化的患者,可為其建立人工血管或靜脈內瘺等長久透析通路。另外,患者的置管操作需在嚴格消毒的手術室進行,將術野皮膚消毒,減少操作環(huán)節(jié),縮短操作時間。③ 心理干預: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溝通,了解其真實想法,并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提高其自信心及依從性,促使其客觀、積極地面對治療。④ 合理使用抗生素:定期收集患者的分泌物進行培養(yǎng),根據(jù)培養(yǎng)結果及時予以針對性治療。若患者經足療程、足量治療后仍有感染癥狀,則應立即予以拔管。⑤ 加強疾病管控:全面掌握患者的基礎疾病及實際病情,結合具體情況與營養(yǎng)師一起為其制定合理的運動及飲食方案。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藥物,控制血糖,進而降低感染風險。⑥ 環(huán)境管理:注意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潔。每天使用滅菌機循環(huán)消毒室內空氣,每天2次,每次2 h。每天使用含氯消毒劑消毒地面2次,盡量減少人員走動。
綜上,年齡≥60歲、營養(yǎng)不良、CVC置管時間≥1周、合并糖尿病及血液凈化期間抗生素使用史均是血液凈化患者發(fā)生CVC感染的影響因素,臨床應針對患者具體情況給予針對性護理,以減少CVC感染的發(fā)生。此外,由于本研究樣本量過少,結果可能會有偏倚,后續(xù)應進一步增大樣本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