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緒昌,藺寶垚,張春霞
(1.濟南市交通工程質量與安全中心,山東 濟南 250002;2.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88)
鋼筋混凝土結構在服役期間,可能會遭受到各種極端荷載,如地震、爆炸和沖擊等。與遭受靜力荷載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不同,由于結構自身慣性和應變率效應的影響,其性能變得極其復雜,如在靜力荷載作用下的梁為彎屈破壞,而在沖擊荷載作用下卻為彎剪破壞[1-2]。由于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動力特性較為復雜,對于其抗爆抗沖擊性能的理解較為有限。
在諸多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混凝土梁也常常遭受到?jīng)_擊荷載作用。一般而言,鋼筋混凝土梁的沖擊性能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試驗裝置與試驗方法、抗彎與抗剪設計方法和沖擊荷載作用下動力響應研究[3-5]。Bentur,Saatci等[6-7]基于落錘沖擊試驗結果,指出梁在沖擊初期加速很大,從而產(chǎn)生較大的慣性力抵抗沖擊力。Huges等[8]基于試驗結果,提出了鋼筋混凝土梁在沖擊過程中的能量耗散行為。Kishi等[9]基于對在不同沖擊速度的鋼筋混凝土梁的沖擊試驗結果,指出對于相同承載力和沖擊速度的鋼筋混凝土梁,其自身截面和配筋等的變化,不會影響支座反力和跨中位移響應。Fujikake等[10]揭示了縱向鋼筋配筋率對其抗沖擊性能的影響機制。李硯召等[11]基于無黏結預應力梁進行了試驗研究,指出了其動態(tài)響應規(guī)律。
由于鋼筋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不同。其抗沖擊性能也將形成明顯差異,目前對普通鋼筋混凝土梁在動力荷載下性能的研究已經(jīng)較多,但是對深梁的研究還十分欠缺,根據(jù)美國混凝土建筑結構規(guī)范ACI318-08,采用拉壓桿模型進行設計計算,凈跨與梁高之比為3,對其抗沖擊性能的理解還十分有限。Adhikary等[12]開展了對鋼筋混凝土深梁在動力荷載下的抗剪強度及性能的研究,發(fā)現(xiàn)深梁的承載力隨加載速率的提高而提高,但不同的加載速率對破壞形態(tài)沒有影響。Ferrer等[13-15]基于深梁的沖擊試驗,指出沖擊速度是影響鋼筋混凝土深梁破壞形態(tài)的關鍵因素,并且闡明了沖擊力峰值與沖擊速度、最大跨中位移和跨中殘余位移與沖擊速度在不發(fā)生嚴重剪切破壞時均滿足近似線性關系,同時混凝土結構的慣性和材料應變率的影響,導致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沖擊能更加得復雜。
綜上所述,由于材料應變率效應和慣性力的影響,鋼筋混凝土在沖擊荷載下的內力響應較為復雜,但是目前對鋼筋混凝土深梁的抗沖擊性能研究較少。本研究在已有試驗的基礎上,對簡支鋼筋混凝土深梁進行了多參數(shù)分析,包括沖擊速度、沖擊位置和混凝土的強度等因素,研究沖擊力和位移時程曲線的變化規(guī)律,對比不同條件下的剪力響應和破壞模式。
許斌等[16-18]對鋼筋混凝土深梁在簡支條件下進行了側向沖擊試驗。本研究以2BD2模型為物理驗證模型。試驗中梁的邊界條件采用鋼板和鋼輥結合的方式表示簡支條件,在梁的跨中位置進行落錘沖擊。鋼筋混凝土深梁的截面具體尺寸為170 mm ×620 mm,凈跨度為1 860 mm,其具體配筋和相關尺寸如圖1所示。
圖1 深梁2BD2的尺寸及配筋(單位:mm)Fig.1 Dimensions and reinforcement of deep beam 2BD2 (unit: mm)
采用有限元軟件LS-DYNA對深梁進行沖擊作用分析,該軟件被廣泛應用于分析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沖擊和爆炸問題。采用八節(jié)點六面體模擬鋼筋混凝土,網(wǎng)格尺寸為10 mm。通過將鋼筋與混凝土劃為共節(jié)點單元,忽略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黏結滑移,鋼筋采用梁單元(BEAM161)。鋼板、落錘和鋼輥軸依舊采用實體單元表示,鋼筋混凝土深梁的有限元模型的詳圖如圖2所示。為了保持試驗和數(shù)值的一致性,邊界條件與試驗都為簡支,即在外側鋼板施加固定約束。各個試件之間的接觸方式采用面面接觸,通過對落錘施加初速度與梁進行沖擊。
圖2 深梁的有限元沖擊模型Fig.2 Finite element impact model of deep beam
表1 材料模型參數(shù)Tab.1 Parameters of material model
在沖擊荷載作用下的混凝土本構模型,本研究采用*MAT-159(CSCM),混凝土的軸心抗壓強度強度為33 Mpa,通過用戶自定義參數(shù)的方式定義混凝土的屬性?;炷恋膽兟市凑誄EB-FIP規(guī)范考慮,當最大主應變超過0.1時混凝土單元發(fā)生侵蝕。采用*MAT_024本構模型表示鋼筋在沖擊荷載下的力學性能,其屈服強度為550 MPa,彈性模量為200 GPa??紤]到在沖擊荷載下鋼筋的力學性能會改變,采用式(1)確定鋼筋的應變率。采用*MAT_001表示落錘、鋼板和鋼輥軸等本構模型,其參數(shù)與試驗相同。表1為鋼筋混凝土深梁的數(shù)值模型材料參數(shù)。
(1)
為了研究鋼筋混凝土深梁的抗沖擊性能,先后對不同沖擊速度、不同混凝土強度和沖擊位置的鋼筋混凝土深梁進行研究,其具體分析方案如表2所示。
表2 深梁沖擊工況Tab.2 Impact condition of deep beam
圖3和圖4分別為在沖擊荷載下鋼筋混凝土深梁的試驗和數(shù)值破壞模式。從圖3可知,試驗和數(shù)值模型在沖擊荷載下跨中產(chǎn)生了大量的彎曲裂縫,并且在兩側形成臨界彎剪裂縫,梁受到?jīng)_擊的區(qū)域由于落錘的動能較大,使得局部產(chǎn)生較大損傷。從圖4可知,二者的沖擊力時程曲線和梁的跨中位移時程曲線相近,試驗和數(shù)值的沖擊力峰值分別為1 838 kN和2 053 kN,主要原因是因為在數(shù)值模擬中,接觸面光滑平坦,且忽略了空氣中的阻尼。試驗和數(shù)值的峰值位移分別是32.2 mm和30.8 mm,二者相差4%。
本研究建立的鋼筋混凝土深梁在沖擊荷載下的破壞形態(tài)、沖擊力和位移響應等與試驗結果相近,較好地再現(xiàn)了破壞過程,驗證了本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圖3 試驗和數(shù)值的破壞模式Fig.3 Test and numerical failure modes
圖4 數(shù)值模型和試驗的位移響應Fig.4 Displacement responses of numerical model and test
在沖擊荷載作用下,由于沖擊的能量不同,結構自身屬性的區(qū)別和接觸剛度的差異,鋼筋混凝土在沖擊荷載下的沖擊力時程曲線具有明顯區(qū)別。圖5展示了不同沖擊工況的沖擊力時程曲線。從圖5(a)可知,隨著落錘沖擊速度的增大,沖擊力的峰值逐漸增大,沖擊力峰值的時刻逐漸減小,由于鋼筋混凝土梁的反彈發(fā)生二次碰撞力之間的差值也逐漸增大。隨著混凝土強度的增大,鋼筋混凝土深梁的局部剛度和整體剛度逐漸提高,因此,混凝土強度增大使得深梁在相同沖擊荷載下的沖擊力峰值逐漸增大,如圖5(b)所示。從圖5(c)可知,沖擊力位置的不同,會影響鋼筋混凝土深梁受到的沖擊力,主要是由于沖擊位置改變使得鋼筋混凝土深梁的局部慣性發(fā)生變化,其中沖擊位置為跨中的工況沖擊力峰值最大。
圖5 沖擊力時程曲線Fig.5 Curves of impact force time history
圖6展示了不同沖擊速度下的跨中位移??梢钥闯?,沖擊能量對深梁的跨中位移的最大值和殘余位移影響較大,且隨著沖擊能量的增大,跨中位移與其呈現(xiàn)正相關的關系。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混凝土強度的提高,深梁的局部剛度和整體剛度都逐漸提高,因此,跨中位移的最大值和殘余位移隨著混凝土強度提高逐漸減小,如圖7所示。
圖6 不同沖擊速度的深梁跨中位移Fig.6 Mid-span displacements of deep beam under different impact speeds
圖7 不同混凝土強度的深梁跨中位移 Fig.7 Mid-span displacements of deep beam under different concrete strengths
圖8描繪了不同沖擊位置的沖擊中心點的位移時程曲線。由于從跨中到支座的距離越近,受到邊界條件的影響越顯著,因此,隨著沖擊位置逐漸靠近支座,沖擊點的峰值位移和殘余位移逐漸下降。
圖8 不同沖擊位置的深梁沖擊區(qū)域位移Fig.8 Displacements of Impact area of deep beam at different impact positions
圖9 不同截面的剪力時程曲線Fig.9 Curves of shear force time history on different sections
圖10 深梁的截面位置Fig. 10 Sections of deep beam
圖9為工況1不同截面的剪力時程曲線??紤]到結構對稱性,主要選取支座截面、沖擊區(qū)域與支座的中線截面、沖擊區(qū)域截面(下同),如圖10所示。從圖9可知,深梁截面5-5的剪力峰值最大,最小的為支座處截面,比較明顯的是截面的剪力受到?jīng)_擊力的影響較大,其響應形式與沖擊力時程曲線相近。
圖11為鋼筋混凝土深梁的剪力沿著長度方向的分布。從圖11(a)可知,隨著沖擊速度的增大,深梁的剪力分布逐漸增大,但是在跨中區(qū)域,當沖擊速度達到6 m/s時,深梁的剪力值不在增大,這主要是沖擊區(qū)域梁已經(jīng)不再具有承擔更大的剪力作用。圖11(b)為不同混凝土強度的剪力包絡曲線,隨著混凝土強度的增大,沿著長度方向分布的剪力逐漸增大。
圖11 沿著梁長度方向的剪力分布Fig.11 Distribution of shear forces along beam length
圖12為不同沖擊速度作用下鋼筋混凝土深梁的塑性應變分布。從圖12可知,沖擊速度的不同明顯影響梁的塑性分布趨勢,隨著沖擊速度的增大,梁的損失程度逐漸增大,且裂縫分布也逐漸密集。當沖擊速度為2 m/s時,跨中形成少許的豎向裂縫,以兩端支座和沖擊位置形成對稱的剪切斜向裂縫。當沖擊速度為9 m/s時,沖擊區(qū)域的損失較大,梁的裂縫分布較為密集,跨中彎曲裂縫接近梁頂。深梁的破壞模式都為彎剪破壞,但是隨著沖擊速度的增大,梁的破化模式受剪力影響更加明顯。
圖12 不同沖擊速度的深梁塑性應變Fig.12 Plastic strains of deep beam at different impact speeds
圖13為在相同沖擊速度下的不同混凝土強度深梁的塑性應變分布。提高鋼筋混凝土梁混凝土的強度,梁的局部剛度會略有增大,因此在沖擊區(qū)域可以承擔更多的荷載,其損傷程度逐漸降低。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混凝土強度的提高,深梁的裂縫分布形式逐漸發(fā)生改變,即裂縫密度逐漸下降,且受彎曲影響更加明顯。
圖13 在4 ms時刻不同混凝土強度的深梁塑性應變Fig.13 Plastic strains of deep beam at different concrete strengths at 4 ms
圖14 在4 ms時刻不同沖擊位置的深梁塑性應變Fig.14 Plastic strains of deep beam at different impact positions at 4 ms
圖14為在相同沖擊速度下的不同沖擊位置的梁塑性應變分布。如前文所揭示,由于沖擊位置的逐漸向支座處逐漸移動,使得其內力分布形成區(qū)別,從而使得深梁的塑性應變也會不同。當沖擊位置位于梁的跨中區(qū)域時,深梁的塑性應變分布形式基本呈現(xiàn)對稱現(xiàn)象。當距離跨中距離為400 mm時,深梁在右側支座處出現(xiàn)了較深的剪切裂縫,這主要是由于鋼筋混凝土梁在沖擊位置向下彎曲,而梁的遠端受到了支座的限制作用而形成較大的反作用力,因此形成了較深的剪切裂縫。在靠近沖擊區(qū)域的支座,形成了沖擊區(qū)域與支座的貫通剪切裂縫。當距離跨中為600 mm時,左側支座處的剪切裂縫更加明顯,但是梁的整體塑性損失較少。
本研究首先建立了鋼筋混凝土深梁的數(shù)值模型,通過試驗驗證了數(shù)值建模方法的可靠性,然后拓展了研究內容。具體結論如下:
(1)沖擊力時程曲線受到落錘沖擊能量的影響較大,混凝土強度提高使得沖擊力峰值逐漸增大。
(2)深梁的跨中位移與沖擊能量呈現(xiàn)線性關系,且隨著混凝土強度的提高,峰值位移和殘余位移逐漸下降。
(3)深梁的剪力響應受到?jīng)_擊位置的影響,在跨中沖擊荷載作用下,深梁的剪力響應以中線為軸呈現(xiàn)對稱分布。深梁在沖擊區(qū)域形成了高剪力作用。
(4)沖擊速度越大,深梁的裂縫分布越密集,且受剪影響越明顯?;炷翉姸忍岣呤沟昧旱膿p傷越小。此外,沖擊位置越靠近支座,深梁的損傷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