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艷梅
我國所實施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形成于改革開放初期,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居民的收入情況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個人所得稅法的修訂工作卻未能緊跟時代步伐。當前,我國在個人所得稅改革方面仍然存在著缺陷與不足。本文根據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實際情況,分析了當前存在的問題,并思考了相關的改革舉措,旨在為個人所得稅改革的進一部推進作出貢獻。
1994年1月1日,新的個人所得稅法正式施行,主要將原本的三種稅收合并為一個整體。通過對個人所得稅的改革,使其整體變得更為規(guī)范。然而,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經濟格局發(fā)生了巨大轉變,在法規(guī)與征管等方面,個人所得稅所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凸顯,開展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工作迫在眉睫。
個人所得稅的征收范圍較為廣泛、稅源不集中,再加上征管制度缺乏科學性,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偷漏稅的現象較為普遍。一旦出現稅源流失的情形,不僅會對我國的財政收入造成嚴重影響,也不利于個人所得稅總體功能的體現,大幅降低了其調節(jié)功能。
當前,在個人所得稅改革工作中,還缺乏完善的稅收征管制度,且征管方式方法欠缺科學性,難以體現出較高的征管水準。擁有最多納稅人數量的稅種當屬個人所得稅,相關征管工作開展起來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及財力,要想確保有關工作的順利完成,就應當制定出科學有效的征管制度,發(fā)揮征管制度的保障作用。在我國現行的征收方法中,主要運用的是代扣代繳與自行申報這兩種,但申報、扣繳等制度不夠健全,征管方式方法也不夠先進,因此難以取得理想效果。由于缺乏完善的自行申報制度,代扣代繳制度在落實過程中也存在著重重阻礙,再加上稅務機關執(zhí)法工作的嚴謹性不足,對稅款征收工作造成了負面影響。在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方式上,我國依然運用源泉扣繳與主動申報的形式,而針對納稅人的收入來源,稅務部門也未出臺相關監(jiān)督機制,許多扣繳義務人并未依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開展代扣代繳工作,稅務機關的地位較為被動。
由于征管體制不科學,稅務機關在征管信息傳輸方面不僅精確性不足,且時效性較低??缯鞴軈^(qū)域傳輸納稅人的信息資料尚存較多困難與問題,在個別情況下,即便在同一級稅務部門,征管、稽查、稅收信息的傳輸也存在困難。個人所得稅征管工作的順利完成除了需要稅務部門起主導作用外,也離不開其他相關部門的通力合作。然而由于稅務部門不注重和外部門的交流溝通與合作,影響了信息的實時共享,導致稅務部門很難對稅源組織征管工作作出準確判定,引發(fā)了不少工作上的漏洞。在不同地區(qū)與時段中,倘若納稅人不積極申報,稅務部門即便是統計匯總同一納稅人所獲取的收入也存在困難,這也影響了納稅工作的效率。
稅務機關征管工作的開展主要是依托單位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稅務機關本身對個人所得稅征管工作的關注度不足,此外也不注重對納稅人的資料統計和調研,致使很多應收稅款處于未收狀況。部分稅務工作人員為滿足個人利益,公然違背國家稅收政策與法律法規(guī),徇私舞弊問題較為突出,也對納稅人納稅的主動性造成了不利影響。
為進一步推動法治社會建設,實現財政收入的提升,面對我國個人所得稅改革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建議應制定多樣化的舉措,以確保個人所得稅改革工作的順利完成。
明確個人所得稅的改革責任與目標 我國在開展個人所得稅改革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明確個人所得稅在總體稅制結構中的定位。在個人所得稅改革工作中,第一目標應當是將個人所得稅改革納入到結構性減稅整體稅制改革之中。從稅制結構視角來看,直接稅的代表就是個人所得稅,因此可持續(xù)提升直接稅的比重,同時減少間接稅的比重。從稅種協調的視角出發(fā),應強化結構性減稅工作,在降低居民整體稅負的前提下,還需進一步加大個人所得稅的規(guī)模。立足個人所得稅改革的視角,在加大稅基范圍的同時還應進一步減少稅率,通過二者的協調發(fā)展,全面保障個人所得稅改革的可行性,促使個人所得稅規(guī)模得到持續(xù)擴大,進而充分體現出個人所得稅的財政籌資與收入分配作用。為確保個人所得稅的收入分配功能能夠充分得以發(fā)揮,可效仿單易稅的改革思路,確保能合理減少邊際稅率,進而平衡資本所得與勞動所得的稅負,全面保障個人所得稅的公平性,使個人所得稅征管工作的效率得以提升。
我國居民收入形式多樣化,包括現金、銀行轉賬、股息、股權等。在居民總收入中,隱性收入與非法收入也占據部分比例,因此,要想對居民收入水平作出系統了解尚存困難。因此,在進行個人所得稅改革的過程中,應當加大力度對居民收入進行清查與規(guī)范,需要特別鼓勵非現金結算方式。此外,在監(jiān)督管理體系中,不僅要關注銀行網絡渠道,還需關注網絡支付平臺等,比如電子錢包、支付寶、微信等,從而防范隱瞞收入的情形。
在開展個人所得稅改革過程中,還應高度重視共享機制建設工作,根據具體情況,不斷健全現行的個人收入信息和財產信息交換共享機制,從而防范漏報或隱瞞應稅收入的問題,科學監(jiān)控居民收入分配情況。對于現行的個人征信體系,政府及相關部門應投入更多資源,此外,還應將個人納稅情況納入到征信管理范疇,從而提升居民對依法納稅的重視程度。
針對高收入群體,可在改革過程中加大力度開展監(jiān)督控制活動,全面實施雙向申報制度。國家可以加大力度開展高收入群體的監(jiān)控體系建構工作,重點監(jiān)控高收入行業(yè)與高收入群體的稅收情況,強化雙向申報制度的落實。針對個人所得稅的納稅情況,納稅人與扣繳義務人可分別向稅務機關進行申報,稅務機關可采取交叉稽核的方式,保障納稅工作的順利完成。
通過個人所得稅,不僅可提升國家財政收入,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社會分配中存在的不公平現象,有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毋庸置疑,個人所得稅的地位至關重要,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進步,我國也正在大力開展經濟體制改革工作,分配制度變得更為多樣化,個人所得稅的稅源更為廣泛,個人所得稅在我國稅制總體結構中的地位也更加顯著。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工作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國家相關部門應緊跟社會經濟發(fā)展步伐,對該項工作給予高度關注,進而充分體現出個人所得稅對個人收入分配的調節(jié)作用,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持續(xù)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