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仁 孫 瑋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也稱根本矛盾)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始終,規(guī)定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根本性質,制約和影響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其他矛盾的解決。從這樣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基本矛盾: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它就體現(xiàn)為一種過程,因而基本矛盾一定是過程的基本矛盾;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貫穿性、規(guī)定性、制約性,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就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基本矛盾。對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把握,既關涉到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論自身的科學性和完整性問題,又是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和實效的重大問題。從理論上說,只有正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理論,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論科學合理進而完整,諸如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和具體矛盾等一系列問題能夠得到科學闡釋;從實踐上說,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活動就是要解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只有正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才能在實踐過程中解決矛盾,進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獲得理想的效果或預期。
如何才能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到哪里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到底是什么?我們以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國家需要和對象需要的關系,這可以從思想政治教育的緣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追求中得到肯定。
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是圍繞教育內容展開的實踐活動?,F(xiàn)實中有了國家需要和對象需要之間的矛盾,就有了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就產生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為了解決國家需要和對象需要的矛盾而產生的。這說明國家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國家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來解決國家需要和對象需要之間的矛盾。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是如何解決這個矛盾的呢?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實踐活動,是一個實踐過程,它是在實踐過程中解決矛盾的,也只有通過實踐過程才能解決矛盾。透過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過程,一方面可以讓我們清楚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是一個解決國家需要和對象需要矛盾的過程,一方面又可以讓我們認識到國家需要和對象需要就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乃至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思想政治教育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呢?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由三個基本要素構成,即教育者也稱教育主體、教育內容也稱內容主體、教育對象也稱對象主體這三個主體間的矛盾運動過程,實際上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就是教育者如何有效地把教育內容傳導給教育對象的矛盾運動過程。作為一種教育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沒有教育對象,沒有教育對象是沒法開展教育活動的;同樣,教育實踐活動也不能沒有教育者,沒有教育者教育活動也無法展開。但是,教育對象和教育者在教育實踐中的活動一定是有活動內容的,他們絕不是為了審美對方才進入實踐過程的,他們必定是要圍繞什么展開實踐活動。教育者和教育對象圍繞什么展開活動?圍繞教育內容!
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是教育者傳導國家需要、教育對象接受國家需要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教育主體也稱教育者,他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設計者,是教育過程的主導者,是教育內容的傳導者,是教學效果的擔負者。作為組織者設計者,是說整個教育過程由教師負責,他要對整個教育過程進行設計安排,要組織課堂的活動;作為教育內容的傳導者,他既要讓學生知道教育的內容,還要論證引導讓教育對象接受教育內容;作為主導者,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既要發(fā)揮教育對象的主體作用,更要發(fā)揮教師對課堂過程的主導作用;作為教學效果的擔負者,是說教學過程取得的效果好與不好,都是教師傳導、組織、主導的結果,教學效果好不好,盡管有學生參與,但還是教師教學的效果,他要承擔這個結果的責任。如果從更為根本的意義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緣起于國家需要和對象需要的基本矛盾,那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實踐中就是在解決國家需要和對象需要的基本矛盾,他是國家需要和對象需要基本矛盾的解決者。為了完成上述職責,教師需要信仰堅定、知識淵博、功底深厚,需要把握內容、把握對象、把握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對象主體。說對象是主體有這樣三層含義:其一是說教育對象與教育者一樣,都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有能動精神的人,他對教育內容、教育過程的方法藝術、教師的人格魅力等都有自己的判斷;其二是說教育對象在教育過程中發(fā)揮主體作用,他參與接受的程度如何,直接影響到教育效果,無論你教師講的好與不好,最后都是通過學生體現(xiàn)出來;其三是教育對象是整個教育活動宗旨目的指向的對象,教育就是在面對教育對象,就是在培養(yǎng)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活動都指向教育對象,沒有教育對象,教育活動就是沒有意義的活動。作為主體的教育對象,他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參加者,人們任何一項社會實踐活動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那他必然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來,一方面他有需要,一方面他要通過教育過程滿足自己的需要,也就是說,這個過程也是他滿足自己需要的過程。他有哪些需要?他有自身發(fā)展的需要,作為教育對象不是神仙鬼蜮。要在現(xiàn)實中生活,接受教育就是要發(fā)展自己,就是要解決發(fā)展中面對的問題。他有接受國家需要的需要,國家需要一方面體現(xiàn)著自我的需要。一方面只有接受國家的需要,按照國家的需要去做事,才能更好地滿足自我的需要,他要在國家需要中選擇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需要去發(fā)展自我。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解決國家需要如何變成對象需要這個矛盾的過程。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起于矛盾,它就是為了解決矛盾而存在的。具體承擔解決矛盾的人不是別人,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如何解決國家需要和對象需要這個矛盾的,或者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如何把國家需要變成對象需要的呢?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是以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把握、熟知、認同、信仰為基礎,主要是通過三個環(huán)節(jié)解決國家需要和對象需要之間的矛盾:其一是針對國家需要進行傳導。一方面要講何謂國家需要也即是什么,一方面是講國家有哪些需要也即要什么,再有就是論證國家需要的合理性和價值性也即為什么。其二是針對國家需要和對象需要的關系進行傳導。一方面要講國家需要來自民眾的需要,一方面講國家需要代表對象的需要,再有就是國家需要的實現(xiàn)就是對象利益就是保護對象的需要。其三是針對對象自我發(fā)展的需要進行傳導。一是講國家需要對象有自己的發(fā)展的需要,二是講對象發(fā)展的需要是國家需要的內容,三是講國家極力倡導對象在國家的需要中選擇自我發(fā)展的需要,四是講如何才能實現(xiàn)自我的發(fā)展需要,五是講國家對個人發(fā)展需要的激勵報答。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就是這樣來解決國家需要和對象需要之間的基本矛盾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過程也是教育對象解決自我需要和國家需要矛盾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是具有主觀能動精神的人,他有自己的需要,他參加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傳導國家意志的活動,這些意志是國家需要的觀念體現(xiàn),因而他參加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并不能獲得物質需要的滿足,只能獲得觀念需要的滿足。其一,作為社會成員或者某些特殊成員有必須參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規(guī)約,這是作為社會成員或特殊社會成員的附帶義務,因而必須參加。其二他參加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為了滿足對國家需要的認知,一方面是作為知識系統(tǒng)清楚國家有哪些需要;一方面是為自己接受國家需要做選擇和準備,明確接受哪些國家需要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以便接受哪些國家的需要。其三是在國家需要和自我發(fā)展需要之間尋找融合點,也即自己的發(fā)展需要在哪些國家需要中獲得肯定和支持,這應該是教育對象參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最大的動力。思想政治教育強調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現(xiàn)實,滿足對象的需要和期待,圍繞對象、關照對象、服務對象,說的就是要滿足這些需要。實際上,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過滿足和引導對象需要來實現(xiàn)國家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就是解決國家需要和對象需要矛盾的過程,一方面教育主體要通過自己的傳導實踐,把國家的需要變成對象的需要;一方面教育對象要實現(xiàn)自我的需要,他要在國家的需要中找到自我需要融合點的最佳點。
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是國家需要和對象需要矛盾解決的程度。從一般意義上說,人類的實踐活動都要追求活動的實效,而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它是基于國家需要和對象需要的矛盾而產生的,它就是為了解決國家需要和對象需要的矛盾而存在的,它的實效就體現(xiàn)在國家需要和對象需要的矛盾解決上。一方面追求實效,就是追求需要滿足和矛盾解決得如何,一方面實效本身就體現(xiàn)為需要滿足的程度和矛盾解決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