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宏 涂 瑋 金 迪
(1.昆山開放大學 經(jīng)貿管理系,江蘇 蘇州 215300;2.南京曉莊學院 旅游與社會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0)
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的戰(zhàn)略決策,對于我國教育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都具有重大的戰(zhàn)略意義。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就明確規(guī)定要“辦好繼續(xù)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睂W習型城市建設已經(jīng)成為當前社會教育領域研究熱點之一。
目前,一些學者已經(jīng)分別從不同角度對學習型城市建設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學習型城市建設歷程和發(fā)展階段研究方面,葉忠海等[1]認為我國學習型城市建設經(jīng)歷了準備起步、積極探索、發(fā)展提升三個階段,學習型城市發(fā)展受到知識經(jīng)濟、城市發(fā)展進程、地域空間等因素制約。盧彩晨[2]認為我國學習型社會建設可分為補償教育、拓展教育、全民學習3個階段,目前我國學習型城市日益增多、學習資源日益豐富、學習氛圍日益增強。學習型城市建設現(xiàn)狀和問題研究方面,國卉男等[3]認為我國學習型城市建設在快速發(fā)展中面臨著運行機制不完善、法律制度保障不力等問題,提出了發(fā)揮制度優(yōu)勢、采用綠色指標等對策建議。位濤[4]則對農村老齡人口教育問題進行研究,認為農村老齡人口教育面臨知識基礎薄弱、學習能力不足等問題,提出了構建農村老齡人口教育機制、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等策略。學習型城市建設途徑和方法研究方面,張偉遠等[5]研究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繼續(xù)教育在學習型城市建設中的定位和作用,認為互聯(lián)網(wǎng)+繼續(xù)教育是學習型城市建設的重要抓手。李珺等[6]認為在學習型城市建設中,社區(qū)教育能夠發(fā)揮重要作用,有必要將社區(qū)教育納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務范圍。王冰[7]認為應該通過建立學分銀行聯(lián)盟、加強成人學校教育體系建設,促進學習型城市建設。學習型城市建設評價指標和保障機制研究方面,林艷華等[8]構建了數(shù)字化學習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包括5個一級指標,以及13個二級指標和39個三級指標。夏海鷹[9]對學習型社會建設動力機制進行研究,提出構建以行政為基礎、市場為杠桿、監(jiān)督為手段、激勵約束為措施的動力機制體系。趙華[10]研究學習型城市建設政策保障機制,提出學習型城市建設要加強平臺搭建、制度支撐、行政投入、督導評估,以實現(xiàn)各類資源融通。學習型城市建設國際經(jīng)驗借鑒研究方面,張創(chuàng)偉[11]對歐洲學習型城市建設質量保證框架進行研究,并指出了對中國終身學習實踐的借鑒價值。王仁彧[12]對學習型城市建設國際經(jīng)驗進行研究,認為只有堅持政府、社會與個體多元融合,學習型城市建設才能取得進展。這些研究成果為科學推進我國學習型城市建設奠定了基礎和前提,但已有文獻關于學習型城市建設中市民學習效果影響因素及其相互之間的作用機理研究尚缺乏,導致所提政策建議實效性還有待進一步實踐檢驗。并且,蘇南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達,學習型城市建設不斷加快,開展市民學習效果相關研究尤顯重要。
基于此,本研究以蘇南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昆山市為案例地,在問卷調研的基礎上,構建蘇南地區(qū)學習型城市建設中市民學習效果影響因素結構關系模型,明晰各影響因素作用路徑及其作用機理,并針對性地提出策略建議,旨在為推進蘇南地區(qū)學習型城市建設提供有意義的參考。
對于學習型城市建設中市民學習效果影響因素研究目前文獻極少,更缺乏實證研究。在學習型城市建設實際工作中,市民學習效果受到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本研究根據(jù)市民學習效果主要影響因素并結合成人教育學習特點,擬將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時間、學習能力、教師教學5個方面,確定為市民學習效果影響因素,并以此構建蘇南地區(qū)學習型城市建設中市民學習效果影響因素結構關系模型(見圖1),由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時間、學習能力、教師教學、學習效果6個基本維度(潛變量)構成。模型中提出如下研究假設:H1:學習動機對學習效果產(chǎn)生正向影響;H2:學習方法對學習效果產(chǎn)生正向影響;H3:學習時間對學習效果產(chǎn)生正向影響;H4:學習能力對學習效果產(chǎn)生正向影響;H5:教師教學對學習效果產(chǎn)生正向影響。
圖1 假設結構關系模型
根據(jù)研究需要,并結合成人教育學習實際情況設計初始調查問卷,然后進行預調研,刪除無實際意義和有理解歧義的調查選項,形成正式調查問卷。問卷內容由研究模型中6個基本維度及其38個測量指標構成(見表1)。所有測量指標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評分。
正式調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18年6月9日至7月8日,對昆山開放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返校參加期末考試的成人教育學生進行現(xiàn)場調查,調查涵蓋了2015級、2016級、2017級成人教育學生,來自行政管理、物流管理、財務管理、工程管理、文化產(chǎn)業(yè)管理、環(huán)境工程、農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等7個本科專業(yè),以及會計、行政管理、工商企業(yè)管理、機電一體化技術、建設工程管理、軟件技術等6個專科專業(yè),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96份,回收有效問卷190份,問卷有效率96.94%。第二個階段是2019年8月29日至9月21日,對昆山市周莊鎮(zhèn)蜆江社區(qū)185位社區(qū)居民展開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73份,問卷有效率93.51%。在總共363份有效樣本中,男性198人,占比54.55%,女性165人,占比45.45%。初中學歷26人,占比7.16%,高中(中專)學歷101人,占比27.83%,高職(大專)學歷196人,占比53.99%,本科及以上學歷40人,占比11.02%。年齡18~35歲的257人,占比70.80%,36~45歲77人,占比21.21%,46~60歲17人,占比4.68%,60歲以上12人,占比3.31%。公務員和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70人,占比19.28%,企業(yè)員工192人,占比52.89%,私營業(yè)主19人,占比5.24%,離退休人員17人,占比4.68%,其他職業(yè)65人,占比17.91%。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39人,占比10.74%,3000~5000元的211人,占比58.13%,5001~10000元的86人,占比23.69%,10000元以上的27人,占比7.44%。運用SPSS、AMOS等軟件對調查問卷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表1 測量指標得分平均值及因子分析結果
量表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夠保障研究結果的科學性。信度檢驗總量表Cronbach'sα值為0.930,各分維度量表“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時間”“學習能力”“教師教學”“學習效果”Cronbach'sα值分別為0.830、0.702、0.750、0.770、0.757、0.845,均超過0.7,說明量表內部一致性較好,可靠穩(wěn)定[13]。效度檢驗總量表KMO值為0.918,各分維度量表“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時間”“學習能力”“教師教學”“學習效果”KMO值分別為0.764、0.705、0.725、0.768、0.817、0.797,均超過0.7良好標準,量表效度良好,數(shù)據(jù)適用因子分析。
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最大方差正交旋轉),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并根據(jù)內容和特征對公因子進行命名。其中,“學習動機”量表提取2個公因子,分別命名“尊重需求學習動機”“社交需求學習動機”;“學習方法”量表提取2個公因子,命名為“積極主動學習方法”“消極被動學習方法”;“學習時間”量表提取2個公因子,命名為“充足學習時間”“缺乏學習時間”;“學習能力”量表提取2個公因子,命名為“良好學習能力”“薄弱學習能力”;“教師教學”量表提取2個公因子,命名為“高效教師教學”“低效教師教學”;“學習效果”量表提取2個公因子,命名為“滿足尊重需求學習效果”“滿足社交需求學習效果”。
進一步檢驗,發(fā)現(xiàn)初始假設模型各項擬合指標都不理想,需要進行模型修正。首先,刪去因子載荷不顯著(<0.5)的指標y4,擬合指數(shù)得到改善。然后觀察AMOS輸出修正指數(shù),發(fā)現(xiàn)“學習動機”維度中x1和x2,x1和x4,x4和x5,“學習方法”維度中y5和y6,y6和y7,“學習時間”維度中z1和z2,z1和z5,z5和z6,“學習能力”維度中的f4和f5,f6和f7,“教師教學”維度中h1和h2,h2和h4,“學習效果”維度中k4和k5,k5和k6,變量間修正指數(shù)均較高,并且潛變量“學習動機”與“學習方法”、“學習動機”與“學習時間”、“學習動機”與“學習能力”、“學習方法”與“學習時間”、“學習方法”與“學習能力”、“學習方法”與“教師教學”、“學習時間”與“學習能力”、“學習時間”與“教師教學”、“學習能力”與“教師教學”之間殘差修正指數(shù)也都較高,建立它們之間關聯(lián),可以優(yōu)化擬合指標。修正后的假設模型包含37 個觀測變量,表2為模型擬合指數(shù):x2/df=1.690,小于3;RMSEA是最重要的適配度評價指標[14],本研究中RMSEA=0.051,小于0.1,模型適配度良好;GFI=0.857,AGFI=0.896,NFI=0.878,CFI=0.945,IFI=0.946,CFI、IFI均大于0.9,雖然GFI、AGFI和NFI未達0.9理想值,但大于0.8表示可以接受[15];PCFI=0.702,PGFI=0.603,PNFI=0.652,均大于0.5,上述擬合指數(shù)表明修正后模型整體擬合情況較好。
輸出檢驗結果表明(表3),初始假設關系H1~H5均成立。模型各變量之間關系路徑及其系數(shù)見圖2。
學習動機對學習效果產(chǎn)生正向影響(路徑系數(shù)為0.086)。其中,觀測變量x2(0.841)是“學習動機”維度中最高影響因子,表明城市居民最主要學習動機是提升專業(yè)操作技能,豐富自己能力,其次是x3(0.766)、x1(0.752),路徑系數(shù)也很高,表明增加文化科學知識、提升自己學歷層次也是城市居民主要學習動機,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論,城市居民主要抱有尊重需求學習動機,希望提升自己,獲得別人尊重,從而對學習效果產(chǎn)生正向影響。x4(0.705)、x5(0.572)路徑系數(shù)均較高,說明有城市居民學習動機是為了滿足自己業(yè)余興趣愛好和拓展交友空間,x6(0.480)路徑系數(shù)在“學習動機”維度中較低,表明順從家人或上司要求,為了滿足外界期望來學習的城市居民較少,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部分城市居民抱有社交需求學習動機。
表2 初始模型與優(yōu)化模型擬合度比較
表3 結構關系模型驗證性分析結果
圖2 結構關系模型分析結果
學習方法對學習效果產(chǎn)生正向影響(路徑系數(shù)為0.032)。觀測變量y3(0.787)是“學習方法”維度中最高影響因子,表明自己通過網(wǎng)絡、圖書館等途徑鞏固所學知識是城市居民最主要學習方法,其次是y1(0.770),路徑系數(shù)很高,表明通過在線學習、面授學習、教材學習等也是城市居民常用學習方法,y2(0.533)、y5(0.577)路徑系數(shù)也較高,說明城市居民在學習時能做到自己課后歸納總結練習、積極向老師請教學習難點,上述分析說明大部分城市居民能夠采用積極主動學習方法,對學習效果產(chǎn)生積極影響。y6(0.274)、y7(0.321)路徑系數(shù)均很低,表明在學習過程中,采用被動學習、逃避學習等消極被動學習方法的城市居民很少。
學習時間對學習效果產(chǎn)生正向影響(路徑系數(shù)為0.027)。觀測變量z1(0.796)是“學習時間”維度中最高影響因子,說明大部分城市居民能夠積極利用一切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z2(0.757)路徑系數(shù)也很高,說明參加學習的城市居民能做到減少應酬以投入盡量多的時間進行學習,z3(0.541)、z4(0.566)路徑系數(shù)也較高,表明有部分城市居民由于受到家庭或工作限制,需要等到夜深人靜或者雙休日節(jié)假日才能開始學習,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大部分城市居民能夠保證充足學習時間,提升學習效果。z6(0.142)路徑系數(shù)極低,表明幾乎沒有投入時間進行學習的城市居民極少,z5(0.298)路徑系數(shù)也很低,表明等到考試或提交作業(yè)之前才匆忙學習的城市居民很少,分析還表明,缺乏學習時間的城市居民僅占極少數(shù)。
學習能力對學習效果產(chǎn)生正向影響極顯著(路徑系數(shù)為0.615)。觀測變量f2(0.822)是“學習能力”維度中最高影響因子,說明大部分城市居民能夠自主學習,堅持學習,做一個終身學習者,f3(0.802)、f4(0.764)、f1(0.755)路徑系數(shù)均很高,表明大部分城市居民能夠向老師請教問題、能夠圍繞學習目標進行拓展性學習、能夠按照要求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f5(0.676)路徑系數(shù)也較高,說明城市居民基本能夠按時完成作業(yè)和課程學習,完成學習任務,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大部分城市居民具備良好學習能力,極顯著地提高了學習效果。f6(0.123)、f7(0.179)路徑系數(shù)均極低,表明缺乏學習意志力、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只有薄弱學習能力的城市居民極少。
教師教學對學習效果產(chǎn)生正向影響顯著(路徑系數(shù)為0.277)。觀測變量h3(0.876)是“教師教學”維度中最高影響因子,表明大部分教師能及時向學生反饋學習情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h2(0.851)、h1(0.791)、h4(0.782)路徑系數(shù)均很高,表明授課教師能夠做到不斷更新課程內容、積極探索成人教育教學規(guī)律、及時批改學生作業(yè),h5(0.570)路徑系數(shù)也較高,說明授課教師基本能按照要求完成課程教學,按時完成教學任務,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大部分教師能夠做到高效教學,顯著地提高了城市居民學習效果。h6(0.084)路徑系數(shù)極低,表明課程教學簡單應付、作業(yè)批改不及時、結果對學生無反饋的低效教學教師極少。
觀測變量k2(0.837)是“學習效果”維度中最高影響因子,說明通過學習,城市居民最大學習效果是提高了專業(yè)技能,增強了動手能力,這與提升專業(yè)操作技能是城市居民最主要學習動機相吻合,k3(0.813)路徑系數(shù)很高、k1(0.659)路徑系數(shù)也較高,表明增加了文化科學知識、提升了自己學歷層次也是城市居民主要學習效果,數(shù)據(jù)說明城市居民主要學習效果是滿足了尊重需求。k4(0.728)、k5(0.665)路徑系數(shù)均較高,說明城市居民通過學習,滿足了興趣愛好、結交了很多新朋友,k6(0.556)在“學習效果”維度中路徑系數(shù)相對偏低,說明為了滿足家人和上司期望而學習的城市居民所占比例相對較少,分析表明,滿足了社交需求也是城市居民學習效果的一部分,這與城市居民學習動機相吻合。
現(xiàn)代城市居民普遍具有很強的學習意愿,但由于學習需求的差異性,學習動機也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和目的性。目前城市居民主要抱有尊重需求學習動機,希望通過學習提高職業(yè)競爭力,發(fā)展自己,提高社會地位。這些城市居民在學習時,主要側重于提升專業(yè)技能、增加文化知識、提升學歷層次,對于這部分城市居民,需要針對性地完善教學內容,可以從企業(yè)聘請指導教師,開設貼近實際工作崗位需求的操作技能實訓課,實現(xiàn)學有所用、學有所為。邀請知名學者開設文化知識講座,講座內容預先宣傳。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城市居民整體學歷層次在提升,目前??茖哟螌W歷提升需求較少,多為本科層次學歷提升,甚至有碩士層次學歷提升需求,因此,需要針對性地開設相關課程,以迎合城市居民學歷提升需求。對于抱有社交需求學習動機的城市居民,也應盡可能豐富課程內容,增加課程數(shù)量,如戲曲、棋類、琴類、太極拳、電腦、烹飪、瑜伽、舞蹈等,滿足他們的興趣愛好,同時,也提供了一個交友交流平臺,調動這部分城市居民學習興趣。
城市居民學習方法多種多樣,并且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發(fā)展,基于網(wǎng)絡的智慧學習由于方便快捷、高效全面,越來越受到人們歡迎,但總體來看,不同學習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所以,需要進一步拓展城市居民學習方法,綜合運用,實現(xiàn)各種學習方法的有效結合,取長補短,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城市居民學習效果。目前城市居民大都能積極主動學習,消極被動學習者較少。城市居民在網(wǎng)絡課程學習、圖書館學習、面授學習、教材學習、課后練習、向老師請教的同時,還可以和同學交流學習心得和學習技巧,一起探討學習難點,也會有較好學習效果。除此以外,一些社會教育管理部門主辦的數(shù)字化學習平臺也是重要學習載體,鼓勵城市居民注冊學習,達到一定學習積分還有相應獎勵,能最大限度調動城市居民學習積極性。
充足的學習時間是保障學習效果的前提和基礎。目前城市居民基本能夠做到利用碎片化時間,減少應酬來進行學習,盡量保證學習時間充足。但也有少數(shù)城市居民要等到考試或提交作業(yè)之前才匆忙學習,學習時間缺乏,這部分城市居民可能是由于工作或家庭原因,也可能是學習意志力薄弱,對于這些城市居民,社會教育管理部門可以出臺政策,鼓勵企業(yè)或相關單位支持員工學習,對于獲得技能證書或學歷證書的員工在職務晉升和工資薪酬方面予以考慮,促進員工堅持學習,也可以在單位開辟供員工學習的圖書館、閱覽室、自習室等,便于員工隨時學習,社區(qū)街道也可開設閱覽室,給在家學習有困難的社區(qū)居民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場所。
學習能力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關鍵,只有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才能夠有效開展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目前城市居民大多具備良好學習能力,能夠自主學習,請教老師,拓展性學習,制定學習計劃,完成作業(yè),但也有少數(shù)城市居民學習能力薄弱,缺乏學習意志力,覺得學習難度大,對于這部分城市居民,可以適當進行幫扶學習,成立學習互助小組,小組內成員圍繞共同學習目標開展有效學習,互相督促,互相答疑,互相激勵,共同進步,尤其對于老年學習者,這種學習互助小組作用很大。瑞典在學習型城市建設中就采取了學習圈形式,每個城市居民都可以根據(jù)自己學習主題成立學習圈,或者參加某個感興趣的學習圈,使得學習圈成為有著共同學習目標的朋友一起討論學習問題和文化知識的小圈子[16],學習互助小組具有同樣的功能。
師資隊伍建設對提升城市居民學習效果有著重要影響。目前授課教師能夠做到高效教學,反饋教學信息,完善課程體系,提高了教學效果。但也有極少教師存在教學簡單應付,作業(yè)批改不及時等低效教學現(xiàn)象。社會教育管理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強授課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完善資格認證、培訓進修、繼續(xù)教育、企業(yè)實踐、考核考評等環(huán)節(jié)過程管理,提升授課教師整體素養(yǎng),同時也相應提高授課教師整體社會地位和薪酬福利;二是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多利用現(xiàn)代智慧教育技術,智能手機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高效的移動學習工具,授課教師要充分利用手機APP進行課程教學和師生交流;三是鼓勵授課教師積極探索成人教育教學規(guī)律,調整教學計劃,改進教學方法,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學習型城市建設。
城市居民大多為在職學習,學習效果受多種因素綜合影響,很難確定學習效果具體的影響因素和影響程度大小,影響機理及處理對策也未形成統(tǒng)一結論,這導致了很多無效的管理舉措,不利于學習質量提高。因此,亟須對城市居民學習效果影響因素展開定量實證研究,明確城市居民學習效果具體影響因素及各影響因素之間的作用機理,然后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對策,唯有如此,管理措施才具有實效性。
本研究中,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時間均對城市居民學習效果產(chǎn)生正向影響,學習能力對城市居民學習效果產(chǎn)生正向影響極顯著,教師教學對城市居民學習效果產(chǎn)生正向影響顯著,然后根據(jù)影響機理相應提出了促進城市居民學習效果的策略建議,這些有針對性的管理舉措旨在進一步提升城市居民學習質量,促進蘇南地區(qū)學習型社會建設中成人教育事業(yè)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