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豆子 插畫|張勇鋼 吳玉蘭 黑牛工作室
1 一位穿戴普通的老人走進南京市慈善總會,從懷里摸出1萬元現(xiàn)金,對工作人員說:“這是我‘慈善一日捐’的捐款。”這位老人名叫倪超,是南京市秦淮區(qū)象房新村社區(qū)居民。粗糙的手、飽經(jīng)風霜的面容、脫落的門牙、穿著磨破的棉拖鞋……這是老人給人的第一印象。
2 老人獨自一個人生活,膝下沒有子女,但是,他不留一分存款,卻每年給自己定下“捐款任務”。十幾年來,他有記錄的愛心捐款,就有將近20萬元,捐款總額占了他全部收入近九 成。
3 在秦淮區(qū)象房新村路旁,有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這是一家福利彩票的售賣點,同時售賣一些小百貨,這就是倪超老人工作和生活的地方。2006年,他決定自己開個小店鋪做生意,悄悄給自己定下每年至少要捐出1萬元愛心款的目標。
4 談到了捐款的初衷,“那時在南鋼上班,有時上夜班回來比較晚,街道居委會和鄰居就幫我照顧母親,我很感激。母親在世時也經(jīng)常講,人不要忘恩,有能力就回報社會。”老人回憶道。“我現(xiàn)在有退休工資,能幫助比自己更困難的人?!? 在倪超所住的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脫落的墻皮、老式的抽水馬桶、簡單的舊家具……都是30多年前的模樣。在生活中,倪超舍不得花錢買菜,常常就著蘿卜干和豆腐乳就是一頓飯,更別提買新衣服。
6 除了捐款,熱心的老人也在為街坊鄰居提供便利。他的小店現(xiàn)在成了社區(qū)居民經(jīng)常聚集聊天的場所。在小店的一角,有20多個廢棄的打氣筒,這是多年來免費給騎車人打氣用壞的。他的小店里常年配備著創(chuàng)可貼、小橡皮,全部都免費提供給大家 用。7 “我并不孤獨,除了親朋好友經(jīng)常來看我,我還有兩個‘孫子’。他們對我可親了,還給我買好吃的?!蹦叱先烁吲d地介紹。8年前,他幫助照顧附近務工人員的兩個孩子,如今,這兩個孩子已經(jīng)上小學5年級了。
8 因為多年的愛心善舉,倪超老人曾獲2013年“感動中國”候選人物,2014年“感動中國·2013江蘇十大感動人物”,2014年“第十二屆南京好市民”榮譽稱號,2015年第五屆“南京市道德模范”,2018年首屆“南京慈善獎”“最具愛心慈善行為楷模”,2019年第二屆“南京慈善獎”“最具愛心慈善行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