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永州浯溪摩崖石刻書法特色探微

        2022-10-21 05:51:52鄒祥建
        大學(xué)書法 2022年5期
        關(guān)鍵詞:何紹基摩崖黃庭堅

        ⊙ 鄒祥建

        弁言

        湖南永州地區(qū)位于瀟、湘二水交匯處,自古文風(fēng)鼎盛,遷客騷人,往來甚多,留存下來的唐宋以來文人及書家如顏真卿、元結(jié)、懷素、瞿令問、柳宗元、周敦頤、黃庭堅、米芾、李清照、范成大、何紹基、吳大徵等人的大量摩崖書法,數(shù)量也相當(dāng)大,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共有70余處摩崖群,近2000幅摩崖石刻作品。數(shù)量如此巨大的摩崖石刻作品,就集中分布在已被批準(zhǔn)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包括陽華巖、朝陽巖、浯溪巖、玉琯巖、月巖、澹巖、月陂巖在內(nèi)的7處摩崖石刻群中。而其中的浯溪摩崖石刻,書法藝術(shù)價值與審美價值尤其值得重視。浯溪位于永州祁陽縣,蒼崖石壁,瀕臨湘江,陡峭險峻,連綿70余米。正是在這里,歷代名賢留下了多達500余幅的摩崖石刻作品,成為國內(nèi)著名的碑林之一。

        梳理永州浯溪石刻,筆者發(fā)現(xiàn),自有唐以降,除元代以外,宋、明、清人均在此處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石刻作品。我們知道,書法五體之中,篆、隸、楷屬于靜態(tài)書體,而行、草則屬于動態(tài)書體。在本文中,筆者試圖把浯溪歷代石刻中的部分代表性作品分為如上兩類,并從筆法、字法(結(jié)構(gòu))、章法等方面對其進行較為深入的分析,以探究其獨特價值。

        一、浯溪摩崖石刻中的靜態(tài)書體

        (一)篆書

        瞿令問,盛中唐時期人,生卒不詳,曾任道州江華縣令。瞿令問飽讀詩書,書藝精湛,而尤以篆、隸見長。唐代擅篆書者,當(dāng)推李陽冰、瞿令問、袁滋三人,黃庭堅將他們?nèi)瞬⒎Q“瞿李袁”。瞿令問任陽華縣令時,與元結(jié)(719—772)交往甚深。元結(jié)字次山,號漫叟、漫郎,天寶十二年(753)進士,河南魯山人,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qū)人物。唐廣德元年(763),元結(jié)任道州刺史,永泰元年(765)罷免,次年復(fù)出任道州刺史,先后歷時十年。元結(jié)喜歡永州山水,故游歷甚廣,且著作豐碩。據(jù)考證,其著述約有70篇,較為有名的是十九銘一頌,可以說凡游必銘,凡銘必刻,足跡所到之處,均留摩崖石刻。元結(jié)在永、道二州開拓的著名摩崖石刻群有陽華巖、朝陽巖、浯溪巖等,其中少不了瞿令問的功勞。唐永泰二年(766),瞿令問邀元結(jié)游陽華巖。有感于陽華巖之景色秀麗,元結(jié)創(chuàng)作了《陽華巖銘》,并囑擅書的幕僚瞿令問書寫此銘,刻于石壁之上。陽華巖是元結(jié)開創(chuàng)的第一處摩崖石刻群,瞿令問則是陽華巖歷代諸多摩崖石刻中的第一書碑者。除《陽華巖銘》外,今永州江華境內(nèi)的《寒亭記》、今祁陽浯溪碑林的《峿臺銘有序》,均是瞿令問所書,且都是元結(jié)所撰。黃庭堅評價《寒亭記》:“江華縣令瞿令問玉箸篆,筆畫渾厚?!盵1]足見瞿令問篆書水平之高超。至于《峿臺銘有序》,也與元結(jié)有著很深的淵源。

        唐 顏真卿 楷書 大唐中興頌拓片 瀟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館藏

        唐大歷二年(767),元結(jié)由潭州返道州,途經(jīng)祁陽,愛其風(fēng)景秀麗,故暫居于此。大歷四年(769),因其母去世,元結(jié)又寓居浯溪守孝。元結(jié)將“北匯于湘”的一條小溪命名為“浯溪”,寓“唯吾獨有”之意,并撰《浯溪銘》,一條無名小溪由此而得名;小溪東北有20多丈高的怪石,命名“峿臺”,且撰《峿臺銘》;溪口處有60余尺的奇石,上有一亭,命名“亭”,又撰《亭銘》,三者合稱為“三銘”。元結(jié)又將“三銘”交于李庾、瞿令問、袁滋,分別用玉箸篆、懸針篆、鐘鼎篆書之,且刻于石。據(jù)清潘耒(1646—1708)記載 :“《峿臺銘》刻在臺之背,甚完整?!断憽贰锻ゃ憽房逃跂|崖石上,隨石欹斜,蘚厚難拓,而篆書特佳,視《臺銘》為勝。”[2]這三塊摩崖石刻均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與文獻價值,尤其是袁滋《亭銘》,被國家文物局列為一級石刻,堪稱“國寶”。黃庭堅就曾說:“袁滋,唐相也,他處未嘗見撰文,此獨有之,可貴也?!盵3]元結(jié)在“吾”字上分別附以不同的偏旁而自造三字,借以命名溪、石、亭,體現(xiàn)出了元結(jié)對此地山水、人文風(fēng)貌的鐘愛。《浯溪銘》《亭銘》二石刻經(jīng)過了千年風(fēng)雨剝蝕而損壞嚴(yán)重,唯《峿臺銘》保存尚好,故筆者試對其書法藝術(shù)特色進行分析?!秿}臺銘有序》寫道:

        唐 瞿令問 篆書 峿臺銘有序拓片 瀟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館藏

        清 吳大澂 行書 雨中游浯溪《中興頌》 次山谷詩韻拓片 瀟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館藏

        浯溪東北有廿余丈,得怪石焉。周行三四百步,從未申至丑寅,崖壁斗絕,左屬回鮮,前有磴道,高八九十尺,下當(dāng)洄潭。其勢硱磳,半出水底,蒼蒼然泛泛若在波上。石巔勝異之處,悉為亭堂。小峰嵌竇,宜間松竹,掩映軒戶,畢皆幽奇。于戲!古人有畜憤懣與病于時俗者,力不能筑高臺以瞻眺,則必山巔海畔,伸頸歌吟,以自暢達。今取茲石,將為峿臺,蓋非愁怨,乃所好也。銘曰:湘淵清深,峿臺峭峻。登臨長望,無遠不盡。

        誰厭朝市,羈牽局促。借君此臺,壹縱心目。

        陽崖礱琢,如瑾如珉;作銘刻之,彰示后人。

        從書法角度看,此石刻具有很重要的藝術(shù)價值,清代金石學(xué)家們對其評價甚高。宗績辰就說:“此《銘》鋒勢秀整,儼若新刻,與潘稼堂見時無異。固由刻之精深,殆亦有神物護之,不使剝蝕耳?!盵4]細(xì)審此石刻可知,其主要取法于西漢《新莽嘉量銘》?!冻鯇W(xué)記》記載:“字必垂書細(xì)末,細(xì)末纖直如懸針,故謂之懸針?!盵5]這一審美特征在此摩崖石刻中體現(xiàn)明顯,其線條粗細(xì)均勻,豎畫收筆出鋒,似鋼針懸起,峻峭爽利;字形大小均一,筆畫上下伸展,結(jié)體呈豎向長方形。歐陽修《集古錄》指出:“右斯人之作,非好古者不知為可愛也?!盵6]如此等等,對此石刻書法均給予很高的評價?!秿}臺銘有序》表明,瞿令問篆書以西漢《新莽嘉量銘》為根基,又不為所囿,具有自己的獨特風(fēng)格。今人朱關(guān)田說:“有唐一代懸針之篆,當(dāng)推瞿氏為第一?!盵7]由此可知,瞿令問篆書水平高妙,且有別于李陽冰玉箸篆法。清代瞿中溶曾說,瞿令問篆書“結(jié)體遒勁,所用古文,皆有往所,無一字杜撰,以此見篆學(xué)之精深,實于唐宋諸儒中,卓然可稱者”[8],可謂稱贊有加。

        吳大澂(1835—1902),江蘇吳縣(今蘇州)人,同治七年(1868)進士,光緒十八年(1892)任湖南巡撫。吳大澂于書五體皆精,尤以篆書、行書成就最高。吳又精于金石考據(jù),且著述豐富。吳大澂在任職湖南巡撫的第二年,依照慣例須查閱全省營伍,巡視湖南境內(nèi),準(zhǔn)備率湘軍出關(guān)抗日(即甲午戰(zhàn)爭)。吳大澂《愙齋自訂年譜》記載,光緒十九年,“二月,查閱湖南全省營伍,行抵達衡山;登衡山,道出浯溪、澹巖,皆有詩刻”[9]。其間,在浯溪撰一詩、三銘,均鐫刻于石,為永州摩崖文化增色甚夥?!耙辉姟奔础队曛杏武聪粗信d頌〉次山谷詩韻》,“三銘”即《浯溪銘有敘》《峿臺銘有敘》《庼銘有敘》。如前所述,唐元結(jié)已有浯溪“三銘”在先,故人們通常將吳大澂的“三銘”稱之為“小三銘”,以示區(qū)別。該“小三銘”石刻均為吳大澂同一時期篆書作品,風(fēng)格特征也相近。其中的《峿臺銘有敘》不僅藝術(shù)價值突出,其文獻價值亦不可低估,因而被后人評價尤高。故筆者特拈出之,以探究其獨特價值。《峿臺銘有敘》中寫道: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大賢已往,民有去思。

        思其居處,思其文辭。

        次山私之,誰曰不宜?

        人們知道,浯溪名聲大震與元結(jié)撰《中興頌》有著直接關(guān)系,不僅文絕、石絕,而且顏書更為絕妙,世稱“三絕”,可謂“茲山有幸”。吳大澂贊嘆這些石刻千年之后仍能熠熠生輝,因生感慨,故作銘以寓志?!肮咔Ч?,私者一時”,“次山私之,誰曰不宜”,足見吳大澂對元結(jié)品德的推崇。光緒十九年(1893),吳大澂58歲,書風(fēng)已臻化境。值得一提的是,篆書名家楊沂孫在世時,兩人交往甚深。吳大澂的篆書受楊沂孫影響,其用筆融合大小篆,取法三代彝器銘文,形成了一種新的用筆方式,《峿臺銘有敘》便體現(xiàn)了這一點。其用筆方圓兼?zhèn)洌D(zhuǎn)折處不留痕跡,有婉轉(zhuǎn)豐韻之美,如“園”“富”“思”等字;結(jié)體瘦硬勁挺,兼容大篆筆意,疏密對比明顯,筆畫多者而不塞,筆畫少者而不曠,如“豪”“勝”“賢”“辭”等字。整篇看來,筆法精妙嫻熟,線條遒勁暢達,金石氣濃厚,卓有鐘鼎、古籀意趣,為吳大澂晚年佳作。同時期的徐世昌(1855—1939)曾稱贊吳大澂“于金石書畫,致力頗深。尤工篆書,一時推獨步”[10]。吳大澂書寫的這幾塊摩崖石刻足可證明徐世昌所言并非過譽。

        (二)楷書

        湘江之水自南而北流,衡山之脈自北而南迤。奇峰怪石錯立于湘濱,若熊羆,若虎豹,若麟,若獅,若古柏之皮裂而莽纏??审@,可愕,可圖,可詠。舟行三百里不可殫述,峿臺其最著也。遠而望之,嶘巖峻嶻,如斧削成。右江左溪,隱相回抱。古木陰森,松竹相間,環(huán)翠聳青,幔巖塞竇,巒壑清幽之致,或為所掩。臺踞其巔,乃次山之舊址也。地以人傳,茲山之幸矣。魯公書《中興頌》,刻于崖壁。后有山谷詩刻。次山之銘去臺后百余步,字多完好,無風(fēng)雨剝蝕之難。余撫是邦,有愧前賢。惟于篆籀古文習(xí)之有年,銘而刻之,以志向往。銘曰:

        園林之美,豪富所私。

        山川之勝,天下公之。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朝廷收復(fù)了在安史之亂中淪陷的長安、洛陽。肅宗上元二年(761)秋八月,元結(jié)任荊南節(jié)度判官,為盛贊肅宗中興,遂撰《大唐中興頌》: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陷洛陽。明年,陷長安,天子幸蜀,太子即位于靈武。明年,皇帝移軍鳳翔。其年,復(fù)兩京,上皇還京師。于戲!前代帝王有盛德大業(yè)者,必見于歌頌。若今歌頌大業(yè),刻之金石,非老于文學(xué),其誰宜為?頌曰:

        噫嘻前朝,孽臣奸驕,為惛為妖。

        邊將騁兵,毒亂國經(jīng),群生失寧。

        大駕南巡,百寮竄身,奉賊稱臣。

        天將昌唐,繄睨我皇,匹馬北方。

        獨立一呼,千麾萬,戎卒前驅(qū)。

        我?guī)熎鋿|,儲皇撫戎,蕩攘群兇。

        復(fù)復(fù)指期,曾不逾時,有國無之。

        事有至難,宗廟再安,二圣重歡。

        地辟天開,蠲除襖災(zāi),瑞慶大來。

        兇徒逆儔,涵濡天休,死生堪羞。

        功勞位尊,忠烈名存,澤流子孫。

        盛德之興,山高日升,萬福是膺。

        能令大君,聲容沄沄,不在斯文。

        湘江東西,中直浯溪,石崖云齊。

        可磨可鐫,刊此頌焉,何千萬年。

        十年后,即大歷六年(771)六月,元結(jié)又囑時任撫州刺史的顏真卿書《大唐中興頌》,并刻于永州浯溪石壁之上,世稱《摩崖碑》。此序頌共有332字,實為顏真卿大字中最著名的作品。前人對顏真卿《中興頌》評論甚高,黃庭堅將之與《瘞鶴銘》相提并論:“大字無過《瘞鶴銘》,晚有石崖《中興頌》?!盵11]明王世貞說此碑:“字畫方正平穩(wěn),不露筋骨,當(dāng)是魯公法書第一。”[12]

        顏真卿一生,書法作品甚多且風(fēng)格多樣,《中興頌》可謂獨立風(fēng)標(biāo)。正如《宣和書譜》所說:“顏真卿忠貫白日,識高天下,千變?nèi)f化,各具一體。若《中興頌》之宏偉,《家廟碑》之莊重,《仙壇記》之秀穎,《元魯山銘》(元次山碑)之深厚,種種不同?!盵13]可以說,顏真卿之書為元結(jié)之文添色不少。許永認(rèn)為:“次山之文,無慮數(shù)萬言,而《中興頌》獨傳天下,亦魯公字畫有助焉耳?!盵14]《中興頌》之“文”“字”“石”,可謂“文絕”“字絕”“石絕”,故有“三絕碑”之稱。自唐人皇甫湜對其品題,宋人黃庭堅、米芾、李清照、范成大、洪邁、岳珂以下,各有詩文議篇。此后,永州浯溪因《中興頌》而名聲大震?;矢洠?77—835),字持正,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宰相王涯外甥。唐太和三年(829),皇甫湜至湖南浯溪,遂有《題浯溪石》詩刻。詩中寫道:

        次山有文章,可惋只在碎。

        然長于指敘,約潔有余態(tài)。

        心語適相應(yīng),出句多分外。

        于諸作者間,拔戟成一隊。

        中行雖富劇,粹美若可蓋。

        子昂感遇佳,未若君雅裁。

        退之全而神,上與千載對。

        李杜才海翻,高下非可概。

        文與一氣間,為物莫與大。

        先王路不荒,豈不仰吾輩。

        石屏立衙衙,溪口揚素瀨。

        我思何人知,徙倚如有待。

        詩的內(nèi)容,是對元結(jié)《中興頌》的最早評述。從書法的角度分析,此詩刻得法于褚楷,與《伊闕佛龕碑》書風(fēng)相似。其用筆遒勁瘦硬,纖細(xì)而不靡弱,如“章”“碎”“拔”“豈”等字;結(jié)字險峻欹側(cè),內(nèi)舒外密,如“成”“若”“對”“玉”等字。真似窈窕美女,婀娜多姿,婉約柔美,靈動飄逸。

        瞿中溶(1769—1842),字萇生,號木夫,江蘇嘉定人,錢大昕女婿,曾任郴州府通判、安福知縣,官湖南布政司。瞿中溶飽學(xué)詩書,精于金石考據(jù),一生搜集永州摩崖石刻最多?!肚迨犯濉份d瞿中溶:“官湖南布政司理問,搜奇訪僻于人跡罕至之境,所獲益多。”[15]《瞿中溶題記》就是瞿中溶于嘉慶十三年(1808)任職時所書,刻于元結(jié)《右堂銘》石刻旁。該石刻用筆爽利勁健,筆法變化多樣,如“冬”“瞿”“溪”“溶”“諸”“去”等字;其字形結(jié)構(gòu)也頗具特色,尤其是撇、捺筆畫的夸張書寫,使得結(jié)字舒朗開放,欹側(cè)險峻,如“嘉”“慶”“唐”“元”“人”“石”等字。瞿中溶楷書題記無論是用筆還是結(jié)字,均受到魏碑的深刻影響,字里行間散發(fā)出濃厚的金石氣。正如《墨林今話》記載:“居士篆隸悉有法,行楷學(xué)六朝人。晚年隨手涂抹,彌見天趣。”[16]可謂一語中的。

        二、浯溪摩崖石刻中的動態(tài)字體

        在中國書法史上,以行書入碑,始于唐太宗。太宗之后,以行書入碑的,便歷代不絕了。在湖南永州浯溪石刻群中,除上文介紹的這類以篆、隸、楷書入碑的靜態(tài)書體石刻之外,就是那些出之以行書的動態(tài)書體石刻了。

        宋 黃庭堅 中興頌詩引并行記拓片 瀟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館

        米芾(1051—1107)是大書法家,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并稱“宋四家”。米芾于宋熙寧八年(1075)任長沙縣主簿時,途經(jīng)浯溪,撰《過浯溪》:

        胡羯自干紀(jì),唐綱竟不維。

        可憐德業(yè)淺,有愧此碑詞。

        就書法而言,米芾此詩刻受到褚楷的深刻影響,又旁參顏真卿書法。其中“胡”字右半部“月”,“詞”字右半部“司”,單字“月”的橫折鉤,均呈內(nèi)之勢,使左部右移,中宮收斂,將褚體筆法發(fā)揮到極致,且略有連筆,致使整個字顯得俏麗峻拔、生動活潑?!棒伞弊謾M折鉤,“寧”字豎鉤,“碑”字右半部的橫折,圓渾厚重,外拓明顯,可謂得顏氏神韻。錢大昕《潛研堂金石文跋尾續(xù)》記載:“右米芾跋五言絕句,在祁縣之浯溪,后題‘米芾南宮’云廿三字??荚律诨实v辛卯,至是才二十五歲,筆力縱勁,已有顏平原風(fēng)格,故知小技亦有天授也。”[17]此外,《過浯溪》詩刻又融入了行書筆意,如“飽”“綱”“維”“官”“養(yǎng)”“望”“經(jīng)”“浯”“溪”等字,增益了其靈動飄逸、婀娜多姿之美?!端问贰の脑穫鳌吩u價米芾說:“為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軌轍。特妙于翰墨,沉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畫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臨移,至亂真不可辨?!盵18]《過浯溪》詩刻雖稱不上米芾最經(jīng)典的書法作品,但其對于研究米芾早期書風(fēng)面貌有著重要的意義。

        黃庭堅(1045—1105)是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并稱“蘇門四學(xué)士”,其詩與蘇軾并稱“蘇黃”,其書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宋史·文苑傳》有傳。宋崇寧二年(1103)十一月,黃庭堅被貶,羈管宜州,崇寧三年(1104)三月,與進士陶豫、李格、僧伯新、道遵,泛舟同游浯溪,并撰《中興頌詩引并行記》《東崖題記》《答浯溪長老新公書》《浯溪圖》,又書元結(jié)《欸乃曲》《陶靖節(jié)詩》,且均鐫刻上石。這6塊摩崖石刻均是黃庭堅以行楷書之,且風(fēng)格面貌十分相似。故筆者試以《中興頌詩引并行記》為樣本,以探究其價值。宋崇寧三年(1104),黃庭堅與友人游浯溪,泛舟至《中興頌》崖下,平素只能閱覽拓本,今時見到石刻原貌,遂喜作《中興頌詩引并行記》,且將原稿交于蔣彥回收藏,至宣和二年(1120),又由僧伯新(中宮寺主持)將其鐫刻于《中興頌》旁邊的崖壁上。該摩崖石刻高230厘米、寬180厘米,每字6—9厘米見方不等。詩刻寫道:

        春風(fēng)吹船著浯溪,扶藜上讀中興碑。

        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鬢成絲。

        明皇不作苞桑計,顛倒四海由祿兒。

        九廟不守乘輿西,萬官已作鳥擇棲。

        撫軍監(jiān)國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為?

        事有至難天幸耳,上皇局蹐還京師。

        內(nèi)間張后色可否?外間李父頤指揮。

        南內(nèi)凄涼幾茍活,高將軍去事尤危。

        臣結(jié)春秋二三策,臣甫杜鵑再拜詩。

        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賞瓊琚詞。

        同來野僧六七輩,亦有文士相追隨。

        斷崖蒼蘚對立久,凍雨為洗前朝悲。

        該石刻內(nèi)容引起了人們懷疑元結(jié)《中興頌》旨在歌頌還是譏諷。宋溶《浯溪新志》云:“《中興頌碑》彪炳千余歲矣,而立言之旨,議者紛紛,何昔賢者心事之不能昭白于后人也?抑文好為詬病使之歟?玄宗而既西狩矣,靈武之立,勢不得已,不然何以收眾心而成大業(yè)乎?乃謂《頌》亦含譏,樂此而不為疲。則山谷一詩,實為諸頌之首?!盵19]王士禎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認(rèn)為:“黃魯直題摩崖碑,尤為深切?!畵彳姳O(jiān)國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為?事有至難天幸耳,上皇局蹐還京師’云云,所以揭表肅宗之罪極矣!”[20]從書法角度審視此石刻,首先,我們知道黃庭堅酷愛顏體,行楷書兼用篆隸筆意,獨創(chuàng)“黃體”??涤袨閷S庭堅評價很高:“宋人之書,吾尤愛山谷,雖昂藏郁拔,而神閑意濃,入門自媚,若其筆法瘦勁婉通,則自篆來。”[21]該石刻結(jié)字奇險,筆畫之間,穿插避讓,欹側(cè)相生,不受羈絆,呈現(xiàn)出縱橫舒展的面貌,如“春”“扶”“廟”“軍”等字。筆畫夸張是黃庭堅書法藝術(shù)的一大特色,尤其是處理橫、撇、捺時,往往將其寫得甚為舒展,呈輻射狀,如有長橫的“著”“?!薄鞍病薄吧稀钡茸?,長撇的“藜”“摩”“否”“痛”等字,長捺的“太”“趣”“文”“追”等字,都給人一種心曠神怡、骨力遒勁的審美感受。這種長槍大戟、綿勁遲澀的審美特征,以及字里行間

        所流露出的脫俗神韻,均與黃庭堅不斷地揣摩《瘞鶴銘》與追摹魏晉古法有著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正如康有為所說:“宋人書以山谷為最,變化無端,深得《蘭亭》三昧,至其神韻絕俗,出于《鶴銘》而加新理。”[22]在章法方面,黃庭堅此作亦有自己的特點,單行字看似扭轉(zhuǎn)歪曲,但整體來看,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交相呼應(yīng),時而緊湊,時而舒緩,密而不塞,疏而不離,氣勢連貫。有些字融入了行書筆意,更顯靈動活潑,如“溪”“趣”“取”“斷”“崖”“前”等字??傊?,此詩刻堪稱黃庭堅楷書中的經(jīng)典之作。王世貞對該石刻評價甚高:“山谷《中興頌》碑后詩……書法翩翩有致,惜拓摹久,遂多失真者。余謂坡筆以老取妍,谷筆以妍取老,雖側(cè)臥小異,其品格固已相當(dāng)。”[23]

        清 行書 何紹基談《中興頌碑》有作拓片 瀟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館藏

        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號東洲,別號東洲居士,晚號猿叟,道州(今湖南道縣)人,道光十六年進士,晚清著名詩人,精于書畫,通經(jīng)史,精小學(xué)、金石、碑版。何紹基于書初學(xué)顏,后又融合漢魏而自成一家,尤長于行草,被稱為“晚清書法第一”,又有“有清二百余年第一人”之譽?!肚迨犯濉に囆g(shù)傳》記載:“咸、同以來,以書名者,何紹基、張裕釗、翁同龢三家最著?!盵24]湖南道州乃是何紹基故里,所以,何紹基屢屢往來于永州朝陽、祁陽浯溪之間。同治元年(1862)正月,何紹基由長沙泛舟回故鄉(xiāng)道州。到達祁陽時,知縣于桐軒陪其游浯溪,游覽了《中興頌》及其一側(cè)的黃庭堅詩刻。隨后,友人楊翰奉陪何紹基再次游覽浯溪。應(yīng)楊翰之請,何紹基撰寫了《談〈中興頌〉碑有作用山谷韻》:

        歸舟十次經(jīng)浯溪,兩番手拓中興碑。

        外觀筆勢雖壯闊,中有細(xì)筋堅若絲。

        咸豐紀(jì)元舊題在,時方失恃悲孤兒。

        次年持節(jié)使蜀西,劍州刻如饑鶴棲。

        既無真墨本上石,何事展轉(zhuǎn)鉤摹為。

        唐人書易北碑法,唯有平原吾所師。

        次山雄文藉不朽,公偉其人筆與揮。

        當(dāng)代無人敢同調(diào),宋賢竊效弱且危。

        涪翁扶藜凍雨里,但感元杜頌與詩。

        公書固挾忠義出,何乃嗇不贊一詞。

        海琴桐軒喜我至,珍墨名楮紛相隨。

        書律深處請詳究,拓本成堆吁可悲。

        此摩崖石刻將詩、書、文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且三者俱佳,布局講究,既論《中興頌》,又涉及元結(jié)、顏真卿、黃庭堅之為人,并論及何紹基與楊翰、于桐軒游玩浯溪的過程。此詩不僅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其藝術(shù)價值亦不可低估。此詩刻以雄渾、質(zhì)拙為主調(diào),這應(yīng)與何紹基追求八分的意度和大力提倡“丈夫書”的審美觀念有關(guān)。何紹基曾說:“少壯時,喜臨《座位帖》,廷對策亦以顏法書之。余平生于顏書手鉤《忠義堂》全部,又收藏宋拓本《祭伯文》《祭侄文》《大字麻姑壇記》《李元靖碑》。”[25]從此石刻中,我們可以看出,何紹基早、中年對《爭座位帖》用功頗深。仔細(xì)審視此詩刻,其點畫圓渾沉雄、質(zhì)樸無華,頗有古意,如“歸”“拓”“舊”“藉”等字;用筆堅實沉穩(wěn)、篆意濃郁,如“浯”“碑”“觀”“筋”等字。值得一提的是,此詩刻中,粗重的線條并不顯臃腫,如“劍”“真”“但”“頌”等字;纖細(xì)的線條也不靡弱,如“揮”“律”“琴”“詳”等字。字的結(jié)體也豐富多樣,或大或小、或長或闊、或方或圓,可謂信手出之,而避免了雷同。至于整體上,則氣韻渾然一體,具有疏朗蕭散、清穆溫厚的神韻??傊?,何紹基行書出乎繩墨之外,又蹈乎規(guī)矩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fēng)格特征?!肚灏揞愨n》對其評價甚高:“其書沉雄而峭拔,行體尤于恣肆中見逸氣。往往一行之中,忽而似壯士斗力,筋骨涌現(xiàn);忽又如銜環(huán)勒馬,意態(tài)超然。非精究四體,熟諳八法,無以領(lǐng)其妙也?!盵26]

        何紹基書法高妙,自然也就受到浯溪學(xué)書者的推重,而楊翰便是其中之一。楊翰與何紹基交往甚深,其書法亦胎息何紹基,如朝陽巖楊翰書元結(jié)《朝陽巖下歌》、黃庭堅《游浯溪巖》《秋日游朝陽巖再用山谷韻》三塊石刻的書風(fēng)便十分接近何氏行書,可謂深得何氏三昧。筆者此前曾于拙文《淺析清代朝陽巖行書摩崖石刻審美特征》中對楊翰行書做過深入闡述,故在本文中不再贅述。李渭陽,永州祁陽人,生卒年及事跡均不詳。其《輕舟一葉繞溪行》詩刻亦取法于何紹基,詩中寫道:

        輕舟一葉繞溪行,愛殺湘流澈底清。

        水勢遠吞千里月,漁歌近壯三吾城。

        輝含鏡石形猶古,碑讀摩崖字不明。

        愧我無才兼老病,敢云高臥薄功名。

        這里,“三吾”即指“祁陽”。較之何紹基行書《談〈中興頌〉碑有作用山谷韻》,此詩刻似更為豐潤華麗、圓渾厚重,而不及何書欹側(cè)險峻、古拙質(zhì)樸,謀篇布局也似不如何書靈活多變。此詩刻點畫圓渾,用筆沉雄,線條凝重,如“遠”“石”“崖”“薄”等字;結(jié)字富有變化,如“輕”“葉”“殺”“無”等字??傊?,此詩刻端莊沉穩(wěn),又不失靈動飄逸之美,剛健中含婀娜之姿,篆籀之氣溢于字里行間,得何紹基神髓而又有個人面貌,亦可視為浯溪石刻中的優(yōu)秀之作。

        前文已提及,吳大澂篆書水平十分高超。其實,他在行楷書方面亦頗有成就,《雨中游浯溪〈中興頌〉次山谷詩韻》便堪稱吳大澂行楷中的經(jīng)典之作,故筆者以此詩刻為例加以探究。詩刻中寫道:

        瀟湘奇氣鐘浯溪,次山文字魯公碑。

        我喜涪翁詩律勁,石欄坐對雨絲絲。

        唐祚中衰寇患起,太息朔方無健兒。

        六龍遠去蜀江西,鸞鳳紛紛枳棘棲。

        靈武即位上皇復(fù),歌功勒石臣能為。

        作者文雄書者健,忠清亮直皆吾師。

        若以墨本工摩刻,徒資文士霜毫揮。

        古今循吏為君國,身與磐石關(guān)安危。

        杜老書名吾未睹,千秋猶誦舂陵詩。

        元祐殘碑未磨滅,吁嗟黨禍起文詞。

        宜州謫所去不遠,清游時有高僧隨。

        兩碑讀罷一慨嘆,蒼崖日暮啼猿悲。

        此詩刻既有晉唐神韻,又兼宋人意趣,兼具黃庭堅的挺拔剛毅、米芾的爽利勁健及蘇軾的豐腴沉穩(wěn)之美,且參曾國藩筆意。此詩刻筆法精熟老辣、沉著痛快、爽利勁健,如“瀟”“浯”“碑”“律”等字;結(jié)字頗有特色,得黃庭堅之神髓,中宮收斂,筆畫由中心向外部伸展,多峭拔險峻之勢,如“衰”“棘”“未”“蒼”等字;章法上,字的筆畫向外部伸展,尤其是有撇、捺的字,如“石”“徒”“身”“舂”等字,致使行距緊密,但密而不塞,行氣十足,行距大,字距小,形成強烈的對比。

        綜上所述,浯溪摩崖石刻最早可追溯至唐,此后歷經(jīng)數(shù)代,規(guī)模不斷擴大,形式也愈加豐富,有詩詞、銘文、歌賦、對聯(lián)、題記等;從書體看,則四體俱全,風(fēng)格多樣,堪稱中國古代書法藝術(shù)的具體而微的縮影,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與藝術(shù)價值。筆者草成此文,希望拙作可以成為永州浯溪摩崖石刻書法藝術(shù)研究方面的引玉之磚。

        猜你喜歡
        何紹基摩崖黃庭堅
        榮寶齋(2024年6期)2024-08-21 00:00:00
        涵抱萬有
        ——何紹基特展
        中華書畫家(2022年2期)2022-11-04 14:33:00
        中國民族博覽(2022年12期)2022-10-11 08:37:20
        圖說書法(187)
        視野(2021年5期)2021-03-25 08:53:36
        摩崖石刻在建筑裝飾中的應(yīng)用
        湖南包裝(2020年6期)2021-01-20 02:02:12
        「壽蘇」與「訪蘇」 何紹基對蘇軾影響的接受與容納
        紫禁城(2020年7期)2020-07-25 02:40:12
        “南行唐北界”摩崖石刻考察圖輯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紅巖春秋(2019年12期)2020-01-03 06:19:12
        黃山
        黃庭堅書論(上)
        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 03:08:37
        成人做爰黄片视频蘑菇视频| 精品国产18禁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午夜AV福利片| 亚洲国产91高清在线|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东京热|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亚洲自拍愉拍|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 深夜爽爽动态图无遮无挡| 国自产偷精品不卡在线| 日本a在线天堂| 免费在线国产不卡视频| 色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色综合一区二区| 大肥婆老熟女一区二区精品| 日本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的| 99热免费观看| 加勒比一本大道大香蕉| 一二三四五区av蜜桃| 激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91|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亚洲|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人妻尤物娇呻雪白丰挺| 免费的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精品熟女不卡av高清| 成人av资源在线观看| 人妻丰满熟妇无码区免费| 2021久久最新国产精品| 亚洲第一女人天堂av|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十八禁|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专区|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精品|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精品九九视频| 国产天堂av在线播放资源| 中文字幕肉感巨大的乳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