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離咲
《至愛》駐上海市五三中學小記者 張雨汀
《至愛》駐新普陀小學小記者 梁辰希
《至愛》駐婁山中學小記者 夏小麥
《至愛》駐嘉定練川實驗學校小記者 趙悟妍
《至愛》駐上海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小記者 衛(wèi)沈洛葳
《至愛》駐上海市盧灣中學小記者 呂圣佳
編者按
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貫徹學習航天人團結奮進的集體主義精神、練就真本領的精神,樹立真誠的愛國情懷,進一步激發(fā)青少年愛黨、愛祖國的熱情,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至愛小記者走進了上海航天科普研學基地。
在此,我們收錄了一些小記者的心得體會,快來看看吧!
仰望,壯闊天宮,璀璨星河。
俯瞰,華夏大地,炎黃子孫。
一場“天與地”的交織碰撞,就在航天科普研學基地里發(fā)生了。
浩瀚宇宙中,有著這樣一類衛(wèi)星,主體金黃,展開的4塊藍色太陽能板如同鳥兒展開的翅膀,它就是精致微納技術試驗衛(wèi)星。講解員老師說:“要強的中國人從此不用再依靠美國的GPS定位,而是擁有了自己的定位系統。”由試驗衛(wèi)星組成的低軌導航增強星座系統能夠更好地幫助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提高精確度,使得原本10米的誤差縮小到10厘米。實在是令人驚嘆和欽佩!我深深被吸引,跟隨著講解員老師看到了顆“繁星”。多星發(fā)射上面級軌道運輸器,就像是天空里的“公交車”,能一次性搭載20顆衛(wèi)星送到它們各自指定的地方;金牌火箭長征二號丁,發(fā)射60次從未失?。婚L征六號,集環(huán)保、能力大、準備時間少等優(yōu)點為一體……
在白云之外的太空中,我們國家已然部署周密??茖W家用他們的智慧和努力,既守護了我們的天,又讓我們在地面上享受到這些衛(wèi)星技術帶來的生活便捷。
聽媽媽說以前都要看紙質地圖找路,如今特別方便,想去哪兒輸入地址就行。另外,還有無人駕駛、高精度測繪、精準物流、軌交預警防撞系統、精密農業(yè)等,各行各業(yè)在衛(wèi)星技術的“加持”下蓬勃發(fā)展,造福千萬家。
天與地的交織,碰撞出科技強國的火花,引領著科學家們深入探尋,也點燃了我們青少年對廣袤太空求索的夢。
航空航天夢,腳踏實地干。
太空不再觸不可及,未來皆有無限可能。
《至愛》駐上海市五三中學小記者 張雨汀
通過今天的活動,使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祖國的強大。祖國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在這條通往勝利的康莊大道上風馳電掣、所向披靡。
伴隨著“3……2……1”的倒計時聲,隨著長征一號緩緩升起,這劃時代的一天也將永遠記錄在人類歷史上。長征一號成功將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祖國歷時10多年跨出的第一步。也正是因為這堅實的第一步,中國以讓世人驚嘆的速度飛速發(fā)展,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長征火箭家族成為擁有四代20種型號的“超大家族”。這是所有航天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這萬眾一心,人人擰成一股繩的向心力;這團結一心,人人只為一個目標的凝聚力,都深深地感動著我,也讓我更堅信聚沙成塔的道理。從錢學森爺爺到千千萬萬的航天人,我想對你們說:“謝謝你們的艱苦努力,無私付出?!?/p>
“強國有我、請黨放心”,每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光芒萬丈,那便是引領我前進的指路明燈。
《至愛》駐新普陀小學小記者 梁辰希
上海正在著力打造智慧城市,而航天技術便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智慧城市要達到三大標準:智慧交通、智慧安防和智慧服務。智慧交通主要保證的是安全、條理、有序、準確。一些工程大量用到雷達,這當然少不了航天力量。
假設在河上正行駛一艘船,前面有一座橋,這座橋每個柱子旁邊都裝了預警防撞雷達,這時雷達就會給船發(fā)送信號,從而使船只避開橋柱,安全地從橋洞穿過。這樣的措施還用在了道路監(jiān)控上。
通過今天的活動,我深切地感受到尖端科技不但給日常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益處,而且也在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我們更需要努力學習,希望未來能參與到祖國的建設之中。
《至愛》駐婁山中學小記者 夏小麥
什么是金牌火箭?
金牌火箭就是最厲害的火箭!這兩枚火箭不僅都飛夠了被要求的15次標準出航任務,并且每一次都圓滿成功。還有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就是:長征二號火箭居然飛了30年之久都沒壞,飛了60次,這就是相當于完成了4個標準任務啦!真是頂呱呱的質量,不愧為金牌火箭!
想想看,30年前中國的科學技術還沒有現在發(fā)達,火箭卻能有這樣的質量,這正是國家對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視和投入與航天科技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他們憑著高超的技術和奉獻精神,“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才有了我們眼前看到一次又一次的成 功!
讓我們?yōu)楹教烊它c贊!
《至愛》駐嘉定練川實驗學校小記者 趙悟妍
也許有人認為,航天高科技距離我們的生活很遠,但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而且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和美好。時代在不斷地變化,科技也在不斷發(fā)展,我們要感謝無數科學家和科研人員,他們還在繼續(xù)向前進,為了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而努力著。我們也要好好學習,將來我們也能盡我們的一份力,讓一切更美好。
《至愛》駐上海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小記者 衛(wèi)沈洛葳
雖然衛(wèi)星豎起來都沒有我個子高,但是從中我似乎看到了航天研究工作者為了發(fā)明、制造它而付出的無數個日夜的艱辛。這讓我不禁對那些為祖國繁榮昌盛而默默無聞奮斗的科技工作者們致以敬意。
我們應該認真學習他們的刻苦鉆研精神,傳承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才能不辜負光鮮成績背后默默無聞的科研工作者的付出,擔負起前輩的托付和祖國的未來。
《至愛》駐上海市盧灣中學小記者 呂圣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