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梅 伍志虹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思明院區(qū)產科,廈門,361001)
在臨床住院患者中,產科是一個獨立的科室,而對產婦實施的護理方與常規(guī)的護理方式不同,因為分娩與其他的疾病比較,護理方式更需要有針對性[1]。產婦分娩后,除了分娩的疼痛之外,還有產后出血等問題[2]。產婦在分娩等相關因素的影響下,還會產生負性情緒,加上分娩治療帶來的創(chuàng)傷,分娩后的出血等,可導致產婦出現(xiàn)疼痛加重和心理問題加重,進而影響睡眠質量,出現(xiàn)睡眠障礙。而睡眠障礙的產生,則對產婦的生理與心理均產生影響,形成一種惡性的循環(huán)[3]。相關研究指出,護理的有效干預是保障患者獲得較好治療效果的前提[4],也是目前投入最少,改善效果較好,實施起來較為方便,且價格低廉的方法[5]?;谏鲜鲆蛩?,本研究選取我院近期分娩的產婦,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獲得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思明院區(qū)收住的產婦40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00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0~36歲,平均年齡(27.52±2.23)歲;孕齡37~39周,平均孕齡(37.27±0.32)周;體質量53.72~78.16 kg,平均體質量(65.73±3.22)Kg;新生兒體質量2 163.72~4 150.13 g,新生兒平均體質量(3 196.53±276.85)g。觀察組產婦年齡21~37歲,平均年齡(27.96±2.17)歲;孕齡37~39周,平均孕齡(37.30±0.34)周;體質量54.19~79.25 kg,平均體質量(67.17±3.26)kg,新生兒體質量2 227.6~4 096.5 g,平均新生兒體質量(3 175.34±271.86)g。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1)宮內妊娠待產婦;2)足月、單胎,頭位正常的產婦;3)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自愿參加的產婦;4)依從性良好的產婦。
1.3 排除標準 1)嚴重并發(fā)癥的產婦;2)臍帶繞頸等異常的產婦;3)溝通障礙、認知障礙、精神疾病的產婦[6]。
1.4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講解分娩生產相關常識,指導產婦營養(yǎng)飲食,遵醫(yī)囑用藥等。觀察組采用綜合護理。具體內容:1)環(huán)境護理。確保住院環(huán)境安靜舒適,床單被褥干凈衛(wèi)生,嚴格控制室內溫濕度;房間照明柔和;告知患者及其家屬不要在病房周圍吸煙,適當減少家屬的探視頻率,房間內經常通風;房內嚴禁噪聲,護理巡視以及日常各項操作時應保持環(huán)境安靜,使產婦產后能夠得到充分休息。2)生理護理。指導正確應對分娩痛并及時應用鎮(zhèn)痛分娩。3)睡眠護理。主動與產婦進行交流,密切關注產婦的身體和心態(tài)變化,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以免其因角色改變、體型走樣而抑郁,讓產婦以最佳身心狀態(tài)來面對生產和產后角色的轉變。觀察產婦分娩后有無留下心理陰影和疼痛嚴重程度,根據(jù)產婦的實際情況貫徹落實護理措施。以音樂播放、注意力轉移等方法減輕疼痛不適感,必要時使用藥物鎮(zhèn)痛。4)產后出血護理。發(fā)放健康手冊,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活動,為產婦講解分娩知識、產后康復知識、母乳喂養(yǎng)知識等。協(xié)助按摩產婦的子宮,通過有節(jié)奏地擠壓使宮底兩側壁放松,輕柔按摩產婦子宮前壁,用力均勻,每次半小時。按時換藥,落實無菌操作措施,以免感染。
1.5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睡眠質量、不良情緒及產后出血應對方式,統(tǒng)計產后出血情況。1)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分評估,該量表有7個項目,總分為0~21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2)不良情緒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估[7]。3)應對方式采用Jalowies量表評估。該量表共8個條目,每個條目0~3級評分,0分為“沒有”,3分為“經?!保渲忻鎸?、樂觀、尋求支持、依靠自我為積極應對方式(0~12分),情感宣泄、姑息、逃避、宿命為消極應對方式(0~12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應對頻率越高[8]。
2.1 2組患者護理前后PSQI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PSQI各項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后,2組患者PSQI各項評分均下降,觀察組患者PSQI各項評分均比對照組低,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PSQI評分比較分)
2.2 2組產婦護理前后SAS、SDS評分及產后出血的應對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產婦SAS、SDS評分及產后出血的應對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后,2組患者SAS、SDS評分及產后出血消極應對評分均下降,產后出血積極應對評分均升高,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及產后出血消極應對評分比對照組患者低,而積極應對評分較對照組高,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產婦護理前后SAS、SDS評分及產后出血的應對評分比較分)
2.3 2組產婦產后出血率和出血量比較 觀察組產婦產后2 h出血量、產后2~24 h出血量及總出血量均小于對照組,產后2 h出血率、產后2~24 h內出血率及總出血率均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2組產婦產后出血率和出血量比較
分娩屬于自然生理現(xiàn)象,分娩過程是所有產婦都需經歷的過程,而這種自然且復雜的生理過程所產生的疼痛非常劇烈。產后的出血也是嚴重影響產婦產后心理與生理狀態(tài)的因素,尤其是初產婦[9]。分娩后,產婦需經歷較長的康復過程,而分娩后的恢復則是另外一個難關[10]。在此期間,產婦社會角色、生理變化明顯,心理狀態(tài)波動幅度較大,這些嚴重影響著其產后康復,還可導致其睡眠質量降低。常規(guī)護理由于護士多注重產婦分娩后的身體變化,對產婦情緒變化干預較少,且由于產婦對產后出血情況了解較少,因此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加之產痛對睡眠產生影響,二者形成惡性循環(huán)[11]。本研究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在基礎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環(huán)境護理、生理護理、睡眠護理及針對性的產后出血護理。在環(huán)境護理上為產婦提供了較好的產后恢復環(huán)境,是實施護理的基礎。而生理護理則對產婦提供了較為舒適的體位,正確應對分娩痛的問題[12]。實施針對性的睡眠護理,則有效地改善了產婦的睡眠質量,提供了較好的睡眠環(huán)境。產后出血護理則幫助產婦的子宮快速復舊,以此實施綜合護理方式,并最終達到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減少不良情緒,有效控制產后出血的目的[13]。
綜上所述,在產婦的護理中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手段,可更有效地改善產婦的睡眠質量和不良情緒,提高其對產后出血的積極應對能力,減少產后出血量,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