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濟南市第三人民醫(yī)院保健科,濟南,250132)
反復呼吸道感染是指患者在1年內(nèi)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數(shù)超過正常范圍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1]。反復呼吸道感染可誘發(fā)幼兒心、腎相關疾病,嚴重損害患兒身心健康。而成人反復呼吸道感染同樣不容忽視,常伴隨失眠多夢,機體免疫力下降,可繼發(fā)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咽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多種疾病,且遷延不愈,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2-5]。目前臨床尚無成人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相關指南,循證研究相對較少。
成人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病機制非常復雜,它可由細菌、病毒、支原體和其他病原體引起,大多數(shù)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細菌引起[6]。此外,此疾病與成人機體體質虛弱、免疫功能低下關系密切,因此,治療成人反復呼吸道感染的關鍵是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提高自身機體免疫力[7]。柴銀顆粒具有抗菌、清熱、解毒、利咽、止咳和安神等功效,可用于防治反復外感相關病癥,我們選取160例成人反復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臨床對照試驗研究的方法,初步評價了柴銀顆粒對成人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療效以及改善睡眠質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濟南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收治的反復呼吸道感染患者1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80例。對照組中男45例,女35例;年齡32~79歲,平均年齡(56.2±3.3)歲,病程6.1~12.5個月,平均病程(9.8±2.1)個月。觀察組中男39例,女41例;年齡31~82歲,平均年齡(56.8±3.5)歲,病程5.9~11.8個月,平均病程(9.5±1.9)個月。一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考《兒童反復上呼吸道感染臨床診治管理專家共識》的相關標準以及成人反復呼吸道感染研究結論[6,8-9],制定以下診斷標準:過去每年發(fā)生呼吸道感染至少2次,且至少1次為下呼吸道感染,或過去1年內(nèi)發(fā)生至少3次呼吸道感染。
1.3 納入標準 1)均符合上述1.2診斷標準者;2)年齡18~80歲者;3)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4 排除標準 1)伴有基礎性疾病(嚴重的心、腦、肝、腎等疾病)或者先天性代謝疾病者;2)有嚴重并發(fā)癥者;3)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及精神疾病或病史者;4)服用試驗藥物有嚴重不良反應者;5)伴有影響臨床治療效果的疾病,如原發(fā)性免疫缺陷性病、呼吸道發(fā)育異常、營養(yǎng)不良、嚴重細菌感染者;6)依從性差,中途放棄治療者,不利于隨訪跟蹤者;7)不能配合完成試驗者。
1.5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匹多莫德膠囊(南京海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090359)治療,開始2周,0.8 g(2粒)/次,2次/d,隨后0.8 g(2粒)/次,1次/d;觀察組患者給予柴銀顆粒(啟達清,魯南厚普制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Z20050338)治療,6 g/次,3次/d。2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每2個月為1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1個月。治療期間發(fā)生合并疾病或原發(fā)疾病參照疾病指南共識給予治療,不再給予其他免疫調節(jié)藥物治療。
1.6 觀察指標 1)觀察患者的臨床療效。顯效:隨訪期間上呼吸道感染次數(shù)較治療前減少2/3以上,下呼吸道感染未發(fā)生,患者感冒、發(fā)燒、咽喉腫痛等癥狀消失。有效:隨訪期間上呼吸道感染次數(shù)較治療前減少1/3以上,下呼吸道感染未發(fā)生,患者治療后上述癥狀得到緩解。無效:隨訪期間上呼吸道感染次數(shù)較治療前有所改善但未達1/3,部分患者發(fā)生下呼吸道感染,感冒、發(fā)燒等癥狀未得到緩解,精神不振臨床癥狀及相關體征未見改善。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免疫相關指標:T淋巴細胞亞群CD4+、CD8+和CD4+/CD8+變化情況,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變化。3)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體征改善情況,包括平均體溫恢復時間、啰音消失時間、咳嗽緩解時間、咽部正常時間和復發(fā)次數(shù)。4)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價患者睡眠質量,評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10]。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3.7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25%,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CD4+、CD8+和CD4+/CD8+以及血清IgA、IgG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2組患者上述各項指標較治療前均顯著改善,且觀察組患者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2.3 2組患者治療后癥狀體征改善時間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平均體溫恢復時間、啰音消失時間、咳嗽緩解時間和咽部癥狀正常時間均比對照組更短,復發(fā)次數(shù)比對照組更少,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后癥狀體征改善情況比較
2.4 2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質量相關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入睡時間、睡眠時間和PSQI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2組患者入睡時間、睡眠時間和PSQI評分較治療前均顯著改善,且觀察組患者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質量相關指標比較
柴銀顆粒是由柴胡、金銀花、大青葉、板藍根、陳皮、甘草等藥材組成的復方制劑,具有清熱,解表,止咳的功效[11]。本方柴胡為君藥,有散風散邪、透邪離體之功效。而主藥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消腫散結,黃芩、魚腥草除濕解毒、消癰排膿、清肺瀉火,共為臣藥。葛根、薄荷有清涼作用,外熱散風散熱;荊芥味辛,性溫,可增強柴胡、葛根、薄荷的解表之功;青蒿味苦,性涼,清熱散熱;苦杏仁宣肺止咳化痰,為佐藥。桔梗入肺擴肺止咳歸肺經(jīng),為使藥。全方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止咳的功效,臨床用于上呼吸道炎癥、風熱感冒,發(fā)熱咳嗽[12-14]。柴銀顆粒中的各種藥材聯(lián)合使用,共同發(fā)揮作用,具有明顯的解毒、抗病毒、抗炎和鎮(zhèn)咳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CD4+細胞為誘導/輔助T細胞,抗體還可以幫助其他T細胞分裂成輔助細胞。輔助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tǒng)最重要的中間細胞,CD8+細胞能夠通過特異性識別和破壞致病細胞。CD4+屬于輔助型T細胞,直接反映免疫功能的強弱,其含量越多表明機體免疫功能越強,而CD8+的功能是直接殺傷感染細胞,免疫應答能力過強會損傷自身組織[15]。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柴銀顆粒治療后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較治療前變化明顯,表現(xiàn)為CD4+水平提高,而CD8+水平下降。治療后,觀察組的CD4+水平高于對照組,而CD8+水平下降,且觀察組與對照組的CD4+、CD8+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的血清IgA和IgG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這些免疫相關指標的變化表明觀察組患者機體免疫力強于對照組,效果更顯著。
在臨床癥狀體征緩解和恢復時間方面,觀察組平均體溫恢復時間、啰音消失時間、咳嗽緩解時間和咽部癥狀正常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總的來說,治療后觀察組各種癥狀恢復較短,整體治療效果好,復發(fā)次數(shù)更少;對照組癥狀恢復不完全,整體治療效果明顯不足,易復發(fā),組間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與尚清秀[16]報告結果一致。提示應用柴銀顆粒治療反復呼吸道感染效果明顯,可明顯縮短治療時間、促進患者康復。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入睡時間更短,睡眠時間更長,PSQI分數(shù)更低,觀察組睡眠質量明顯好于對照組,此研究結果與楊文潮[17]報道的一致。分析原因可知,柴銀顆粒在治療反復呼吸道感染時,可以較好降低患者的體溫,同時緩解其頭痛、喉嚨痛、鼻塞、流鼻涕和咳嗽癥狀,增加其生活舒適度,從而提高其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柴銀顆粒在緩解和消退反復呼吸道感染患者體征的時間和臨床總有效率均優(yōu)于匹多莫德膠囊,整體治療效果好,在免疫功能恢復上效果顯著,并且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