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星霓, 唐少珊, 李 想, 李梓楠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 超聲科, 沈陽 110004
肝癌是目前全球第六位常見惡性腫瘤及第三位腫瘤致死病因,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與健康[1]。肝癌包括HCC、肝內(nèi)膽管細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 混合肝細胞癌膽管細胞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holangiocarcinoma ,CHC)、肝轉(zhuǎn)移癌等和其他少見病理類型惡性腫瘤[2]。早期HCC是肝移植的適應證之一,而ICC、CHC和肝轉(zhuǎn)移癌因預后不良而成為肝移植的禁忌證[3]。此外,非HCC肝惡性腫瘤,尤其是ICC,惡性程度高,轉(zhuǎn)移傾向大,其5年生存率低于HCC[4]。因此,HCC和非HCC肝惡性腫瘤的鑒別在肝癌診療中占據(jù)重要地位。
超聲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是通過靜脈注射微泡造影劑,動態(tài)實時顯示腫瘤灌注情況,幫助判定腫瘤性質(zhì)[5]。CEUS肝臟影像報告與數(shù)據(jù)系統(tǒng)(liver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LI-RADS)是對有HCC危險因素患者CEUS檢查的技術、解釋、報告和數(shù)據(jù)收集的標準化系統(tǒng),由美國放射學院于2016年首次發(fā)布,2017年修訂[6]。CEUS LI-RADS對HCC高風險人群的肝臟結(jié)節(jié)進行分類:LR-1~ LR-5類,HCC的可能性逐漸遞增,而LR-M類表示明確或可能的非HCC惡性結(jié)節(jié)。LR-M類可以幫助CEUS LI-RADS保持診斷HCC的特異度以及對惡性腫瘤檢測的敏感度[7]。
在分析CEUS LI-RADS診斷價值的研究[8-11]中,幾乎所有的ICC病灶都被歸為LR-M類。根據(jù)CEUS LI-RADS將符合任一M類標準,即(1)動脈相周圍環(huán)狀高增強(Rim arterial phase enhancement,Rim APHE);(2)早期(<60 s)廓清;(3)顯著廓清(2 min內(nèi))[12]的病變診斷為ICC,符合LR-5類標準的病變診斷為HCC,以此鑒別ICC和HCC,敏感度可達93.6%~97.25%[13-15]。LR-M類標準不僅可以用于有危險因素的人群,同樣適用于無危險因素的人群;LR-M類鑒別HCC和ICC的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下面積(AUC)大、敏感度和準確度高,但特異度中等[13]。Chen等[14-15]先后提出了基于多特征的CEUS預測模型和M評分來提升診斷的特異度,其中ICC的特征在M 類標準基礎上增加了腫瘤生長模式和血管侵襲模式兩種特征,結(jié)果顯示預測模型和M評分在識別ICC方面優(yōu)于CEUS LR-M類,但該結(jié)果仍需進一步的驗證。
LR-M類中的HCC比例較高,可達55.7%~72.7%[11, 16-18],是造成LR-M類特異度低的主要因素。ICC的平均廓清時間明顯早于HCC的平均廓清時間[19],因此,為了減少LR-M類中HCC的占比,一些學者嘗試對早期廓清的時間進行調(diào)整:不論是將時間調(diào)整為45 s[13]還是40 s[18],診斷的特異度都明顯升高,同時敏感度幾乎不變,HCC誤診為ICC的數(shù)量明顯減少。此外,有學者[11]指出:LR-M類結(jié)節(jié)中動脈相表現(xiàn)為高增強(非Rim APHE或血管瘤樣強化),早期廓清但5 min之前沒有觀察到“黑洞樣”的減退模式有很大可能是HCC,將此類結(jié)節(jié)歸為LR-5類,減少LR-M類中HCC的病例數(shù),LR-M類的特異度由88%升至96%,陽性預測值由36%升至58%,而敏感度并沒有顯著下降。LR-M類標準中的Rim APHE是診斷ICC的一個關鍵性特征[20],但該特征僅在42.6%~68.5%[13-15, 20]的ICC中觀察到。與單獨用Rim APHE這一影像學特征診斷ICC相比,如果將Rim APHE與CA19-9相結(jié)合,可將診斷ICC的AUC和敏感度分別由0.70、70.4%,提高到0.82和100%,特異度由68.8%下降到63.9%[20]。由此可見,如何進一步改進CEUS LI-RADS中M類分類標準及結(jié)合實驗室檢查指標,從而進一步提高其診斷特異度,是未來需要研究的課題。
CHC在病理上同時兼有HCC和ICC的成分,其影像學表現(xiàn)可同時具有ICC和HCC的特征[21],這使得CHC與HCC或ICC的鑒別較為困難。CHC的CEUS可表現(xiàn)為類似ICC或HCC的增強模式[22],但有研究[21]顯示大部分(約占74.3%)的CHC被歸為LR-M類。影像學特征難以鑒別時,結(jié)合血清腫瘤標志物如CA19-9、AFP的檢查結(jié)果可進一步提高診斷準確率[22-23],當腫瘤標志物結(jié)果和CEUS的影像學特征不一致時,即AFP升高但CEUS為ICC增強模式或CA19-9升高而CEUS為HCC增強模式時CHC出現(xiàn)的概率增加[22]。有學者[21]提出了診斷CHC的3項標準:(1) LR-5或LR-M伴AFP、CA19-9升高;(2) LR-M伴AFP升高,CA19-9正常;(3)LR-5伴CA19-9升高,AFP正常。這一診斷標準在鑒別CHC與HCC、ICC的敏感度為40.0%,特異度為89.9%,陽性預測值為58.3%,陰性預測值為80.9%,準確度76.9%,AUC為0.649。將LR-5、LR-M診斷標準和血清腫瘤標志物相結(jié)合,對診斷CHC的特異度高,但敏感度低,CHC與HCC、ICC的鑒別仍具挑戰(zhàn)性。
肝轉(zhuǎn)移癌的準確評估對其他部位原發(fā)惡性腫瘤的治療計劃具有重要意義,CEUS明顯提升了超聲對肝臟轉(zhuǎn)移灶的檢出率[24]。與HCC相比,Rim APHE、動脈相晚期或門靜脈相早期快速廓清(廓清時間為41.1±23.4 s)[25]、延遲相中央無增強區(qū)是肝轉(zhuǎn)移癌的特征性CEUS表現(xiàn)[26-27]。這些特征絕大多數(shù)符合LR-M分類標準,故肝轉(zhuǎn)移癌被歸類為LR-M類[11]。目前利用CEUS LR-M類對肝轉(zhuǎn)移癌進行診斷的報道較少,未來需進一步大樣本的評估研究。
肝臟其他原發(fā)惡性腫瘤如肝腺鱗癌、肝臟未分化肉瘤、肝臟原發(fā)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癌等在研究[8,11]中被歸為LR-M類,但因發(fā)病率較低,用LR-M類評估肝臟其他原發(fā)惡性腫瘤有待進一步研究。
根據(jù)LR-M標準,有很少一部分良性病灶主要是感染性病變被歸類為LR-M類[9-11,28],病理類型包括:肝炎性假瘤,寄生蟲感染病灶,肝膿腫及一些不典型的血管瘤等。肝炎性假瘤CEUS在動脈相呈高增強,在動脈相晚期或門靜脈相早期呈離心性減退,有助于進一步鑒別[29]。感染性病變有時表現(xiàn)為發(fā)熱、寒戰(zhàn),實驗室檢查以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升高最為明顯[30],這些臨床癥狀有助于鑒別診斷。肝膿腫在尚未形成膿腔時CEUS可表現(xiàn)為“快進快出”的增強模式, 但可以觀察到動脈相正常走行血管伸入病灶;膿腫形成后可表現(xiàn)為動脈相周邊環(huán)狀增強,中央無增強區(qū)為液化、壞死的膿腔,門靜脈相及延遲相逐漸減退呈低增強[31]。
CEUS在掃查時受切面限制,多個病灶不能同時進行掃查,因此目前不適用于HCC的分期,而CT/MRI對HCC的診斷和分期均適用。CEUS可以提供更準確的APHE和廓清的評估,對CT/MRI上的可疑結(jié)節(jié)進行CEUS檢查能夠進一步判斷結(jié)節(jié)的性質(zhì)[32]。關于比較CEUS LR-M類與CT/MRI LR-M類對有危險因素的非HCC惡性腫瘤的診斷價值,目前研究結(jié)果顯示略有爭議:有研究[8]認為兩者的診斷價值相似;也有研究[33]結(jié)果顯示CEUS LR-M類對非HCC惡性腫瘤的陽性預測值較低(33.9%),故CT/MRI LR-M類的診斷性能要優(yōu)于CEUS LR-M類。近期的一項Meta分析[34]指出:CEUS LR-M類的總體診斷準確度高于CT/MRI LR-M類,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CT/MRI相比,CEUS LI-RADS可用于HCC和非HCC惡性腫瘤的定性,不會增加將非HCC肝惡性腫瘤誤診為HCC的風險。CEUS造影劑的物理化學性質(zhì)、圖像獲取方式以及對肝結(jié)節(jié)的分類標準不同,可為CT/MRI補充更多圖像信息。
與CT/MRI LI-RADS相比,CEUS LI-RADS在全球范圍內(nèi)的應用時間較短,評估CEUS LI-RADS診斷性能的研究有限。在未來,隨著指南的修訂及研究的增多,CEUS LI-RADS的評估及其與CT/MRI LI-RADS的比較會有更多數(shù)據(jù)的支持。
在2017版CEUS LI-RADS中,明確指出了指南應用純血池造影劑(如:Lumason?/SonoVue?),造影劑只停留在血管內(nèi),因此任何CEUS中的增強都是病灶內(nèi)血管的強化[6]。而Sonazoid?是由全氟丁烷氣體包被氫化卵磷脂酰絲氨酸鈉組成的微泡,是組合血池和Kupffer細胞的顯像劑,可被網(wǎng)狀內(nèi)皮細胞吞噬,導致其在肝臟特異的延遲相表現(xiàn)不同[35]。Sugimoto等[36]開發(fā)了適用于Sonazoid?的改良CEUS LI-RADS,改良后的M類的標準為:Rim APHE,或非血管瘤樣強化;早期廓清(<60 s);Kupffer相(≥10 min)病灶呈無增強(顯示低回聲),研究中LR-M類HCC的占比為27.3%,非HCC惡性腫瘤的陽性預測值可達100%,Sonazoid?未來能否被加入到CEUS LI-RADS中仍需要大樣本的研究數(shù)據(jù)支持,改良CEUS LI-RADS的應用價值也應經(jīng)獨立樣本進行檢驗。
應用LI-RADS中的LR-M分類標準可以幫助HCC和非HCC惡性腫瘤鑒別,其敏感度高,但特異度中等,同時LR-M類病變中良性病灶的存在使LR-M類的診斷能力受到挑戰(zhàn)。相信隨著CEUS LI-RADS進一步改進和完善,LR-M類診斷特異度會進一步的提升,使CEUS在肝臟局灶性病變的診斷中占據(jù)更重要的地位。
利益沖突聲明: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吳星霓負責選題,收集分析資料,撰寫文章;李想、李梓楠參與選題,收集資料;唐少珊指導撰寫文章,提供修改意見并最終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