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力
(河北省交通規(guī)劃設計院,河北石家莊 050000)
山區(qū)高速公路沿線具有山高、坡陡、溝深、地質情況復雜等特點,導致公路建設過程中面臨諸多難題與挑戰(zhàn)。為有效解決山區(qū)高速公路造價高、地質災害多、環(huán)保壓力大等一系列問題,在項目前期工作中應重點做好路線方案比選工作,從而保證高速公路總體方案的合理性和經濟性。因此,為實現(xiàn)山區(qū)高速公路“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建設目標,應加強對山區(qū)高速公路復雜路段路線方案的比選與優(yōu)化工作。
太行山高速公路位于河北省西部山區(qū),為《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交通一體化規(guī)劃》重點項目,是穿越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的高速公路,項目定位為“扶貧路、致富路、旅游路、發(fā)展路”。太行山高速邯鄲段北起武安市礦山鎮(zhèn),與太行山高速邢臺段相接,向南經武安市、涉縣,止于涉縣合漳鄉(xiāng)邰家口村東冀豫界,終點以橋梁跨越漳河,與河南省林桐高速相接。項目建設對便捷山區(qū)群眾交通出行、帶動太行山區(qū)脫貧致富具有重要意義。項目采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速度80km/h,路基寬度24.5m,路線全長68.7km,共設置特大、大橋38 座,特長隧道1 座、中短隧道5 座,橋隧占比35%,另設置互通式立交6座,服務區(qū)2處,停車區(qū)1處。該項目于2016年開工建設,2019年底建成通車。由于項目沿線均為山區(qū),為有效提升方案質量,降低工程投資,對該項目復雜路段路線方案的比選優(yōu)化進行分析。
(1)路線布設遵循“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理念,堅持高質量發(fā)展,堅持全壽命周期成本。路線方案是否合理不單純是路線專業(yè)本身的事情,而是總體方案的一部分。因此在路線布設時要緊緊把握總體設計要求,注重路線與路基、橋梁、隧道、互通立交等專業(yè)的協(xié)調。
(2)路線布設應靈活運用技術指標,做到“順勢而為”,與地形地貌相適應,避免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破壞。在路線方案選定時,應將橋梁、隧道、互通立交等作為路線方案的主要控制點,把握好“路服從橋(隧)”和“橋(隧)服從路”的辯證關系;針對橋梁段,應充分考慮橋梁結構選型的經濟性和跨越溝谷的墩臺位置,使橋梁方案更趨合理;針對隧道段,重點考慮隧道洞口位置的選擇,避免淺埋、偏壓及不良地質對隧道的影響;針對互通立交段,應考慮主線線形要求,合理確定互通形式。
(3)路線布設應堅持“少占耕地、少拆遷”原則。山區(qū)耕地資源寶貴,村莊分布相對分散,高速公路壓占耕地、房屋后往往難以另行選址安置。因此,路線布設要盡量避讓耕地和房屋拆遷,在滿足總體走向以及地方政府要求的前提下,開展精細化設計,擬定的方案應考慮降低施工難度,減少對沿線居民生產、生活的影響,實現(xiàn)公路建設與自然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3]。
山區(qū)高速公路路線選線,應根據(jù)上一階段確定的技術標準,靈活運用線形指標。應針對規(guī)范要求的平、縱面指標深入研究,區(qū)分主次,具體設計中靈活運用,在保證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盡量減小工程規(guī)模,降低工程造價。路線線形指標可按照主要、次要指標劃分,主要指標涉及安全的應嚴格執(zhí)行或從嚴掌握,次要指標一般是在滿足安全的基礎上,從美學等角度提出的,在一般情況下也應盡量遵守,但在受限路段增大指標付出較大代價時,則可采用極限值。
山區(qū)地形復雜,溝壑縱橫,氣候環(huán)境多變,為更好地適應地形變化的特點,在路線選線中應遵循地形選線的理念,以減少對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對于地形選線理念,主要是充分結合地形條件進行路線設計,如針對復雜路段可采用“半路+”設計方案,如“半路+半橋”、“半路+半隧”、“半路+棚洞”等,從而實現(xiàn)公路的傍山穿行,同時有效保護區(qū)域環(huán)境。在選擇橋位時,應盡量利用地形、地質條件較好的河岸,盡量避開不良地質;此外,在路線設計中還要根據(jù)地形、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等因素,綜合選取隧道洞門位置,在確保隧道建設條件的同時降低工程造價[4]。
山區(qū)除地形復雜外,地質條件往往也比較復雜。常見的不良地質有滑坡、崩塌、順層邊坡、不穩(wěn)定斜坡、泥石流、巖溶、采空區(qū)等,特殊性巖土主要有濕陷性黃土、軟土、膨脹巖等。地質構造方面,活動斷裂對于路線方案制約較大,而針對隧道路段,構造向斜也會對隧道施工及運營產生不利影響。山區(qū)高速公路路線的選擇,往往受到不良地質的影響,這就要求在路線選線過程中,及時查明不良地質分布,有條件時首選避讓,若難以避讓必須穿越時,應做好相應的處理措施。
山區(qū)氣候變化無常,本項目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山區(qū),該區(qū)域夏季常見集中性暴雨,冬季易積雪結冰,這些不利環(huán)境因素對高速公路的建設和運營安全影響較大。除氣象條件影響外,沿線地勢高差也會對高速公路的運營產生影響。因此,在開展前期設計時應遵循安全選線的理念,如遇特殊地形高差較大時,應進行多方案比選,通過迂回展線增加路線里程,降低路段平均縱坡。此外,在設計中還應采用運行速度理論檢查全線的平縱面線形,針對運行速度差較大、平縱配合不利、隧道洞門條件差等路段進行有針對性的優(yōu)化。
結合以往項目經濟指標及本項目單價、運距等情況,在路線選線之初計算出路堤與橋梁、路塹與隧道、橋梁與隧道的造價指標臨界值,從造價角度指導路線方案的選定。深入研究橋梁與路基、隧道與橋梁、隧道與路基等工程方案的比選,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優(yōu)選經濟合理的工程方案;力求“土石方區(qū)間平衡”,以此核查路線平縱設計,將路基借、棄方工程造價降至最低。
本文以項目關防溝路段位置,對路線方案比選優(yōu)化情況進行介紹。涉縣關防溝路段山體植被茂密,溝底水量充沛,自然環(huán)境較好,此路段選線應重點考慮減少對環(huán)境的影響。另外,由于縱面存在連續(xù)下坡,路線方案的選擇應考慮連續(xù)下坡路段的縱面指標。
結合地形、地質情況,對該路段制約因素進行分析。東坡隧道出口至K52段,路線在關防溝西側山坡或溝內布線,其山坡自然地面坡度較陡,適合路基填方的路段不多,宜采用或橋梁或隧道的形式,且K44—K52 段橋隧比達80%,路基段挖方難以利用,挖方量基本等于棄方量[8],其次K45—K48 路段是傳統(tǒng)民居文化片區(qū),根據(jù)地方政府要求,要盡量不拆遷民房、少占地、不開挖山體、對景區(qū)少干擾,K41—K45 雖不是核心景區(qū),但該路段與傳統(tǒng)民居文化片區(qū)相互連接,根據(jù)地方政府要求也應減少該路段的拆遷。
根據(jù)上述特點分析,設計階段在完成多個路線方案基礎上,經篩選后形成兩個方案進行比選。其中,K 線方案長約9km,路線起自西坡村,在西坡至江家村段沿關防溝西側山上布線,江家村之后受地形制約,路線沿關防溝底布設;D 線方案整體高程高于K線,其路線基本沿關防溝西側布線,西坡至江家村段路線平面與K 線基本一致,但縱斷面高程較高,在江家村之后路線轉向西側,為再次減少對關防溝的交叉,路線于大洼村西南設置順河橋和隧道。兩方案具體對比見圖1~3:
圖1 路線方案平面圖
圖2 K線方案縱斷面示意圖
圖3 D線方案縱斷面示意圖
縱面指標方面,兩方案均存在連續(xù)長陡下坡,K 線K44+750—K48+300 段存在連續(xù)長陡下坡,連續(xù)3.55km平均縱坡為2.95%;D 線路線高程整體較高,K44+750—K47+800 段存在連續(xù)長陡下坡,連續(xù)3.05km 平均縱坡為3.0%,兩方案縱面指標基本相當。
建設條件方面,K49+650—K49+750右側為泥石流、崩塌溝谷,K 線在溝口采用橋梁跨越,以隧道避讓崩塌段落,D 線在泥石流溝內采用橋梁跨越,隧道洞口位于崩塌段落,且有兩段臨崖,高差達90m,施工便道設置規(guī)模大,對山體破壞大。相比之下,K線優(yōu)于D線。
棄方數(shù)量方面,D 線深挖邊坡高達84m,為全線最高;棄方數(shù)量較K線多52萬方。
關防溝影響方面,K 線較D 線多交叉2 次,但在關防溝河道內的橋梁長度分別為310m 和270m,對關防溝的影響基本相當;同時該交叉位置在涉縣擬打造的景區(qū)范圍之外。
規(guī)模及造價方面,K 線建安費10.11 億元,拆遷房屋7 550m2,總造價11.07 億元;D 線建安費11.11 億元,拆遷房屋9670m2,總造價12.25 億元。兩方案相對,K線拆遷少,造價低。表1為路線方案比較。
表1 路線方案比較
經綜合比選論證,設計中推薦采用K線方案,整體工程造價降低1.18億元。
在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中,做好路線方案的比選優(yōu)化工作,對于降低工程造價、減少施工難度、提高運營效益等至關重要。高速公路路線主要是由平面、縱斷面、橫斷面等線形立體空間組成,除了線形設計之外,路線方案還與路基、橋梁、隧道等總體方案休戚相關。對于山區(qū)復雜路段路線方案的選擇,設計人員應提高對項目的整體把控,充分了解項目背景,梳理出項目特點、重點、難點,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措施。在路線方案研究時,貫徹標準選線、地形選線、地質選線、安全選線、造價選線等理念,對周邊制約因素作深入調查,不放棄任何可行方案,不遺漏有價值的方案,確保路線方案研究和比選深度滿足相關要求,最終選擇綜合占優(yōu)的路線方案,以提升設計質量,降低工程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