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炎,蘭國,張亞,楊國軍
(信陽市人民醫(yī)院骨二科,河南信陽 464000)
多自由度控制牽引是通過頸椎牽引機器人設備,應用主觀評測及表面肌電圖客觀數(shù)據(jù),綜合評價患者癥狀,多自由控制設定牽引治療方式,為治療頸椎病提供最佳的牽引角度、重量和時機,保證治療更有效、合理和科學,滿足患者個性化治療需求[1]。本研究回顧性分析多自由度控制牽引聯(lián)合雙氯芬酸鈉貼治療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回顧性選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來本院治療的94例CSR患者作為實驗對象,依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劃分為觀察組51例和對照組43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治療前VAS評分、頸椎功能障礙指數(shù)(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豎脊肌MPF、斜方肌MPF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情況
觀察組采用多自由度控制牽引聯(lián)合雙氯芬酸鈉貼治療,通過治療椅調整屈曲角度、側屈角度的調整,以減輕頸部神經(jīng)壓迫癥狀,當患者疼痛麻木癥狀顯著減輕表示屈曲角度、側屈角度合適。牽引重量大小控制在6~8 kg之間,最大重量應根據(jù)患者的耐受性調整。頸椎疼痛處貼雙氯芬酸鈉貼劑( 蚌埠豐原涂山制藥有限公司) 治療,用量依照患者疼痛覆蓋面計算,每日1次。采用中頻電、干擾電治療患者頸部疼痛及其周邊組織。
對照組采用普通枕頜牽引治療,牽引角度及重量參照相關標準實施,其它步驟與觀察組一致。
觀察和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前(T0)、首次牽引后(T1)、1個療程結束(T2)的VAS評分、NDI評分、表面肌電圖信號情況。表面肌電圖信號采用MyoMove-D0W型表面肌電圖設備,于第4頸椎水平豎脊肌和斜方肌肌腹飽滿處貼上導電極片,測量和記錄每個患者sEMG信號平均功率頻率( mean power frequency,MPF) 。同時,比較患者一個療程后的好轉程度,以及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
重復測量中,組別和時點的交互作用為源的主體效應,VAS、NDI、豎脊肌MPF、斜方肌MPF指標隨著時點的變化趨勢因治療方式的不同而不同(P<0.05);時點為源的主體效應,觀察組、對照組VAS、NDI、豎脊肌MPF、斜方肌MPF指標均呈顯著變化(P<0.05),VAS、NDI呈下降趨勢,脊肌MPF、斜方肌MPF呈上升趨勢。組別為源的組間效應,VAS、NDI指標會隨著治療方式的不同呈顯著變化(P<0.05),但豎脊肌MPF、斜方肌MPF的差異變化不大(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VAS評分、NDI評分、表面肌電圖信號情況
觀察組VAS、NDI的下降幅度均顯著大于對照組,豎脊肌、斜方肌的MPF上升幅度均顯著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從相關性分析,VAS、NDI幅度之間呈低度正相關關系(P<0.05);但VAS、NDI幅度與豎脊肌、斜方肌MPF幅度之間無相關性(P>0.05),見表4。
表3 兩組療效指標的好轉程度
表4 各指標間的簡單相關性分析
觀察組頭暈發(fā)生率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但是惡心、手指發(fā)麻、頸背疼痛的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并發(fā)癥情況 [n(%)]
臨床治療CSR的方法多樣,包括針灸、牽引、拔罐等,其目的是修復患者頸部肌群,恢復患者頸椎功能[2]。相關研究指出,單一治療方式的療效弱于聯(lián)合治療,臨床中推崇應用聯(lián)合治療CSR[3-4]。雙氯芬酸鈉貼劑屬于第 3代非甾體類抗炎鎮(zhèn)痛藥,具有舒緩疼痛的功能,但單一治療的效果不盡人意,臨床中多與牽引治療聯(lián)合使用多自由度控制牽引術是一種全新的牽引治療方式,不僅注重屈曲角度牽引,也注重側方牽引,從多個角度自由牽引,促進患者頸椎部位恢復,可充分擴大患者病變節(jié)段側椎間孔、擴大椎間隙,緩解頸椎疼痛,提升頸椎功能,緩解患者頸部肌肉及其周邊組織的緊張和肌肉痙攣。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VAS評分、NDI評分、表面肌電圖信號在交互、時點效應上均出現(xiàn)變化,但兩組豎脊肌MPF、斜方肌MPF差異不大,說明隨著時間增加,兩組表面肌電圖信號差異不顯著,具有一定的趨同性。相關研究指出,頸椎牽引治療多集中于疼痛變化、頸部活動、頸部功能等,而忽視頸部肌肉的差異[5-6]。從好轉程度來看,觀察組頸部肌肉電信號上升幅度大于對照組,表明肌肉電信號的好轉促進了患者頸椎功能好轉。同時,頸部疼痛、頸部功能障礙均呈下降趨勢,且呈正相關關系,臨床應重視。并發(fā)癥上,觀察組頭暈與對照組差異不大,但是于惡心、手指發(fā)麻、頸背疼痛的發(fā)生率均有差異,表明多自由度控制牽引聯(lián)合雙氯芬酸鈉貼相比單一牽引方式更加優(yōu)越,可減少患者并發(fā)癥,促進患者康復。多自由度控制牽引可通過有效控制角度可降低椎間壓力,增加椎間隙,改善椎間應力情況;而雙氯芬酸鈉貼具有鎮(zhèn)痛、抗炎癥、緩解骨質增生等效果,兩者聯(lián)合患者疼痛顯著減輕,頸部功能提升,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