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華安縣華豐中心小學 陳美珍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在小學教學中占據(jù)十分重要的地位。語文教學簡單來說主要分為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前者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理解、閱讀、思維等深層次能力,后者更注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輸出,即一個是輸入的過程,一個是輸出的過程。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升華,它們是語文教學的一體兩面。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一直是不少教師頭疼的問題。無論是仿寫教學還是隨筆練習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導致寫作教學很難實現(xiàn)新突破。正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如果將寫作教學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那么小學寫作教學能否實現(xiàn)質的突破呢?本文圍繞這個問題展開了詳細論述。
寫作是人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事物和表達自身情感的創(chuàng)造性過程,是人思想的結晶,也是人情感的一種表現(xiàn)手段。在語文教學中,寫作往往占據(jù)十分重要的地位。語文教學從核心層面上講主要分為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兩個環(huán)節(jié)。閱讀教學側重知識的輸入和采集,即人文性理論知識的積淀,而寫作教學則側重知識的輸出,即人文性理論知識的展現(xiàn)。這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寫作在語文教學中占據(jù)的地位由其本身的性質所決定,寫作作為一種文字交流手段,其本質是人與人語言信息的交互,而這種以文字形式所開展的語言交互,最大的特點是輸出者基于自身文化基礎,反復斟酌并根據(jù)自身情感,借助語言文字表達對客觀事物的看法,這樣的文字信息相較于語音信息更具藝術層面的欣賞價值,更能展現(xiàn)輸出者的知識和文化底蘊。由此可見,教師要重視寫作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現(xiàn)階段,小學寫作教學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寫作教學的發(fā)展,嚴重阻礙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代化改革。而其中最嚴重的問題是模板化教學、閱讀能力不強、語文知識薄弱等,需教師高度重視。
在小學寫作教學中,許多教師采用仿寫的方式開展寫作訓練,讓學生模仿范文的寫作風格和謀篇布局,以提升作文的質量,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這種教學方式在短時間內(nèi)可以提高學生的作文分數(shù)和寫作能力,但卻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使不少學生的寫作思維固化,缺乏獨創(chuàng)性,導致寫出的文章千篇一律,沒有可讀性。這顯然不利于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更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在如今新教改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這樣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需求。
小學生尚處于發(fā)展階段,相較于枯燥乏味的課堂學習和閱讀,他們更喜歡戶外運動和嬉戲打鬧。然而,這也會導致學生普遍存在閱讀量不足的問題。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能夠為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強,寫作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在小學階段,教師除了教給學生必要的文化理論知識,還要重視三觀教育,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品格特性。而且,考慮到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師在安排教學內(nèi)容時往往會盡可能簡化,以便讓學生更好理解所學知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薄弱,在寫作時便會感到不知從何處下筆。學生既沒有足夠的寫作技巧,又沒有扎實的語文基礎,也會導致小學寫作教學難以順利開展。
結合上文所述,不難發(fā)現(xiàn),當前小學寫作教學面臨的困難,歸根結底還是由現(xiàn)實客觀因素與時代教育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引發(fā)的。想改變這一困境,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引入生活化教學理念。
所謂生活化教學就是指在正常的寫作教學活動中引入日常生活的元素,讓學生基于日常生活這個大平臺積累寫作素材,并對這些生活素材進行藝術加工,進而創(chuàng)作出優(yōu)質的文章。正所謂藝術源于生活,寫作自然也離不開生活。生活化的寫作教學本質是讓寫作回歸現(xiàn)實,在現(xiàn)實基礎上創(chuàng)作,讓作文內(nèi)容變得更加充實,從而讓學生走出不知從何處下筆和無話可說的困境。
不但如此,采用了生活化的寫作方式,學生的文章也會更有特色,能夠做到“百花齊放”,可讀性也將大大提高。不僅如此,生活化寫作要基于學生的真情實感和真實經(jīng)歷,更有利于學生寫作思維和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引入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對小學寫作教學影響深遠。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通過增加學生閱讀量的方式夯實學生的文化基礎,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想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讓學生閱讀日常接觸到的書籍,并在閱讀過程中結合現(xiàn)實事件思考,將書本中的知識實操,這樣學生能更好地吸收這些知識,能記憶得更牢固。
例如,教完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秋天的雨》,教師可開展本單元的寫作教學。以教材中“寫日記”這個任務為例,教師可先簡單講解日記的格式與要求,當學生掌握這些知識后,教師不能讓學生立刻寫作,而是帶領學生回顧所學課文《秋天的雨》??梢宰寣W生將此文看成一篇日記,在文章中,作者用優(yōu)美的語句生動地描寫了秋天的雨,表達了自己愉悅的心情。但日記并不受時空和寫作形式的限制,比如《安妮日記》則是另外一種風格……這樣,教師就以教材為支點撬動了學生的課外閱讀,激發(fā)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而且不單是課外讀物,對于現(xiàn)實中的事物教師也可以利用。比如,教師可以展示自己兒時或長輩所寫的日記,作為教學案例,用PPT展示給學生,供學生參考和學習,然后讓學生模仿寫作。運用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自發(fā)閱讀或學習,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十分有效。
教師還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開展寫作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一定要立足現(xiàn)實生活,因為對于小學生而言,比起驚天動地的大事要聞,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更能引發(fā)他們的共鳴,實現(xiàn)動筆前的情緒調動,使其產(chǎn)生寫作欲望。這樣,興趣會成為推動學生寫作的核心力量,他們會順著心寫作,而不用絞盡腦汁地構思。
例如,教完三年級上冊《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教師可以開展情境式寫作教學??梢越柚嗝襟w設備,通過聲音、圖像以及板書的形式進行立體化情境教學,創(chuàng)設一個逼真的教學情境。以“我來編童話”為例,教師可以用優(yōu)美的開場白導入:“大家都知道安徒生,他的童話故事家喻戶曉,假如你是安徒生的好朋友,今天,你得到了一根具有魔法的神筆,你想創(chuàng)作一篇美好的童話故事,并把它送給安徒生,那么你會寫什么?”而在導入時,教師可以用PPT進行輔助:講到安徒生的時候,教師可以切換到安徒生的圖片;說到神筆時,教師則可以用動圖圖片展示神筆;講到童話故事時,則可以切換到各種各樣的童話故事插圖,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開場白結束,教師便可以帶領學生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比如,可以對學生說現(xiàn)在自己手里就有這根神筆,并將PPT切換到神筆的GIF圖,然后告訴學生自己要開始創(chuàng)作了,然后在GIF圖的動畫結束后切換到提前準備好的童話故事。此時,學生會十分驚訝,而教師便可趁機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的思維會最大程度的發(fā)散,而且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生會熱情飽滿地投入創(chuàng)作。不但如此,在這種情況下所寫的文章也會充滿真情實感,能大大提升作文的可讀性。
豐富的寫作素材是寫出優(yōu)秀作文的基礎,一般而言,素材的來源多是課本或課外書籍,而這樣的素材獲取途徑對于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局限性。如果教師可以布置生活主題的課后作業(yè)或組織課后活動,來豐富學生的素材積累,那么學生的素材獲取途徑就會變得更加多元化。
例如,可以布置長期的家庭作業(yè),讓學生每周記錄所見所聞所感。隨筆的內(nèi)容可以是閱讀文本中的名言名句,也可以是讀后感,還可以是真實發(fā)生的事。對于字數(shù),教師不做過多要求,可以讓學生采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且這些隨筆要在下周一進行展示和分享。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文筆,又讓他們將經(jīng)歷及時記錄下來,成為獨一無二的寫作素材,豐富寫作素材庫,解決寫作時不知從何處下筆的問題。
每周一,教師可以借助班會課的時間讓學生分享,在學生分享的過程中,讓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對感興趣的內(nèi)容可以整理到素材積累本上。比如,有學生上一周閱讀了一篇好文章,記錄了文章中富有哲理的一句話,其他同學對這句話也很有感觸,便可將其整理在自己的積累本上。這樣,學生就豐富了素材獲取途徑。
教師在學生分享的時候要認真聽,并在學生分享后適當給予評價或簡單詢問。例如,有的學生分享的是關于流浪貓的故事,教師便可提一些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進而加深學生對素材的記憶。
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文中的某些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并借由這些現(xiàn)實元素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從而豐富學生的素材積累,讓學生素材的來源不再是抽象的書本內(nèi)容,而是更加接地氣的日常瑣事,從而增強學生作文的可讀性。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守株待兔》一文時,教師可以在課程快結束時對文章進行升華。比如,可以這樣設計:“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太過死板教條,也不能對任何事情抱有僥幸心理,不勞而獲是不對的,只有付出辛勞才能收獲幸福。那么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開一個真心話分享大會吧”。學生會很好奇真心話大會是什么,接著,教師便可以告訴學生,分享大會就是每個人分享之前做的一件錯事及獲得的啟示。開始,很多學生不好意思發(fā)言,教師可以做示范,先分享自己小時候做過的糗事,并談談收獲。在教師示范以后,部分學生分享了自己的糗事。學生分享結束,教師便可以總結:“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無論大小,都會改變我們。這些往事在當時可能很難啟齒,但隨著成長,我們會對此有不一樣的態(tài)度和認識。那么,同學們,這些屬于你們自己的獨家記憶,是否也可以寫到作文中呢?這樣的故事是不是就是只屬于你的故事呢?在寫作過程中,多回想過往,并將這些過往寫成優(yōu)美的作文好不好啊?”這樣由淺到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設計不僅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還有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總之,本文以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為核心展開詳細論述,通過多角度分析和實際教學案例,證明了生活化教學對小學寫作教學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隨著新教改的不斷推進,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如何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轉變教學思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xiàn)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教學重心所在。語文作為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不能僅追求高分數(shù),還應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語文的真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