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臨床主要特點為肺功能呈進行性下降,患者免疫功能逐漸降低,在各種外界有害因素刺激下,經常反復發(fā)作,若不及時控制病情發(fā)展,可發(fā)展為呼吸衰竭、骨質疏松、糖尿病、代謝綜合征、肺性腦病、心血管疾病等并發(fā)癥[1]。氣道黏液高分泌是由于呼吸道接觸顆粒物、粉塵、有毒氣體等刺激原后,產生大量的炎癥因子,引發(fā)氣道高敏反應,促使杯狀細胞增生,導致黏液分泌過量[2]。中醫(yī)學將COPD歸為“肺脹”病癥范疇,主要發(fā)病機制為患者機體先天稟賦不足,肺衛(wèi)不固,邪毒侵襲肺衛(wèi),肺氣壅滯,發(fā)為咳、喘;同時痰氣阻滯,形成痰飲、瘀血等病理產物,痰瘀互結,痰邪郁化成熱,煉液成痰,形成惡性循環(huán)[3]。本研究對45例COPD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中醫(yī)清熱豁痰止咳方治療,探討對氣道高敏反應的影響,結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在安澤縣醫(yī)療集團人民醫(yī)院就診的90例COPD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2組,每組45例。治療組中男29例,女16例;年齡41~74歲,平均(58.11±7.90)歲;病程4~11年,平均病程(7.13±1.96)年;體質量指數(shù)(24.52±1.50)kg/m2;病情程度:輕度15例、中度17例、重度13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45~73歲,平均(58.71±7.65)歲;病程3~14年,平均病程(7.35±2.43)年;體質量指數(shù)(23.92±1.23)kg/m2;病情程度:輕度17例、中度16例、重度12例。2組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滿足COPD的診斷指南[4];②患者處于急性加重期,需要調整藥物治療,癥狀變化操作每日變異率;③滿足痰熱雍肺證的診斷標準,包括咳嗽、喘息、痰多色黃,咳痰不爽,口渴喜飲,發(fā)熱,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④無肺臟外科手術史;⑤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 排除標準:①哮喘、結核、腫瘤等其他原發(fā)性呼吸道病變;②伴有心、肝、腎、骨髓等功能嚴重不全;③對藥物明確過敏;④精神異常者;⑤加入其他臨床研究;⑥近1個月進行免疫抑制劑、激素、抗生素等相關治療;⑦伴有多種器官感染病變。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包括控制性氧療、止咳、抗炎、祛痰、臥床休息等治療,霧化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劑(AstraZeneca AB,規(guī)格:160 μg×4.5 μg/吸,H20140458),每日2次,每次2吸。連續(xù)治療14 d。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運用中醫(yī)清熱豁痰止咳方。方中組成:黃芩15 g,陳皮10 g,茯苓15 g,瓜蔞15 g,僵蠶10 g,桃仁10 g,紅景天15 g,地龍10 g,全蝎3 g,桔梗10 g,麥冬10 g,法半夏10 g,甘草6 g。由安澤縣醫(yī)療集團人民醫(yī)院中藥房統(tǒng)一煎制,每劑制成2袋藥液,每袋150 ml,每日分早晚口服2次,連續(xù)治療14 d。
1.4 觀察指標運用COPD評估測試量表(CAT)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分,包括7項內容,每項內容0~5分,分值越低則病情越輕[5]。運用痰液性狀評分量表對患者的氣道黏液高分泌癥狀進行評分,主要包括痰量、痰色、痰質3個項目,每個項目按照無輕中重記為0~3分,分值越大則病情越重[6]。在治療前后,采集患者晨起的誘導痰,首先吸入沙丁胺醇15 min后,霧化吸入高滲鹽水20 min,然后運用雙氧水漱口1 min,患者深咳第1口痰置入無菌容器內,采集1 g以上立即送檢,經倒置顯微鏡觀察祛除唾液后,經振蕩混勻后,取清液在邁瑞Mindray酶標儀MR-96A上型運用酶聯(lián)免疫法測定黏蛋白、PGE2、白三烯B4的水平。記錄治療期間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包括惡心、嘔吐、頭暈、皮疹。
2.1 病情程度2組的CAT評分顯著降低,治療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CAT評分比較 (分,
2.2 氣道高分泌癥狀2組治療后痰量、痰色、痰質評分顯著降低(P<0.05);以治療組降低更明顯(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氣道高分泌癥狀比較 (分,
2.3 誘導痰檢測指標治療前,2組的誘導痰中黏蛋白、PGE2、白三烯B4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誘導痰黏蛋白、PGE2、白三烯B4的顯著降低(P<0.05),治療組降低更明顯(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誘導痰檢測指標比較 (例,
2.4 藥物安全性2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藥物安全性比較 (例,%)
COPD具有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經濟負擔、低知曉率等特點,患者病程較長,常反復發(fā)作,目前已成為導致人類死亡的第3大病因[7]。COPD患者隨氣道炎癥反應的逐漸增強,氣道氣流受限癥狀逐漸加劇,導致肺功能持續(xù)降低[8]。目前西醫(yī)治療COPD主要采用祛除病因、減輕氣道痙攣、消腫、抗炎、祛痰等措施為主[9]。
COPD最常見的病機為痰熱壅肺,肺臟邪實明顯,邪毒犯肺,衛(wèi)外不固,伏痰和瘀血阻滯氣機,氣郁化火,煉液成痰,痰熱互結,影響氣血運行,形成瘀血,蘊結于肺,發(fā)為此癥[10]。中醫(yī)當以清熱祛痰、活血祛瘀、止咳平喘為主要原則,痰瘀貫穿整個病程,以清化為要,臟腑同治,通過瀉其腑實,來開其肺閉,達到肺氣通利的作用,由于該病多為中老年人,需加入扶正之藥,以防苦寒傷正[11]。本文選用中醫(yī)清熱豁痰止咳方治療,自擬方劑源自《醫(yī)學統(tǒng)旨》中的清金化痰湯,方中黃芩、法半夏、瓜蔞用作君藥,黃芩易原方的黃連,善清上焦肺熱,直達病所,發(fā)揮清熱解毒的作用;法半夏能燥濕祛痰、健脾和胃;瓜蔞能清熱滌痰、寬胸散結、止咳平喘。紅景天、桃仁、地龍、全蝎、僵蠶用作臣藥,紅景天能清熱解毒、活血益氣、消腫平喘;桃仁能活血祛瘀、止咳平喘、潤腸通便;僵蠶能宣肺通氣、祛痰散結、平喘止咳;地龍清肝平喘、熄風止痙、平肝通絡;全蝎能熄風止痙、散結攻毒、通絡鎮(zhèn)痛??嘈尤?、陳皮、茯苓、麥冬、桔梗用作佐藥,陳皮能健脾理氣、燥濕祛痰、止咳;茯苓能燥濕利水、健脾益氣;苦杏仁能降肺利氣、祛痰止咳、宣肺平喘;麥冬能養(yǎng)肺滋陰、清心潤肺;桔梗能燥濕祛痰、止咳降逆、散結和胃。甘草用作使藥,能補中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全方合用,共同發(fā)揮清熱解毒、燥濕祛痰、活血祛痰、止咳平喘、散結的作用,符合COPD的病機[12]。本研究顯示,聯(lián)合清熱豁痰止咳方治療的患者治療14 d后的CAT評分比對照組低。提示,清熱豁痰止咳法能進一步減輕COPD患者的臨床癥狀,能進一步控制病情發(fā)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氣道黏液高分泌是COPD的重要病理性改變,與肺功能進行性下降、氣道高敏反應、反復住院關系密切,是導致慢阻肺死亡的重要原因[13]。黏蛋白是氣道黏液高分泌的標志物,其水平與COPD患者氣道高敏反應成正相關[14]。PGE2、白三烯B4是參與COPD患者氣道高敏反應的重要炎癥指標,高表達可刺激氣道黏液的分泌和平滑肌痙攣,影響肺通氣功能[15]。本研究顯示,治療組患者在聯(lián)合清熱豁痰止咳法治療后的氣道高分泌癥狀評分、痰黏蛋白、PGE2、白三烯B4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清熱豁痰止咳方能進一步減輕COPD患者氣道黏液高分泌癥狀,其可能的機制與降低氣道高敏反應有關。
綜上所述,清熱豁痰止咳方能進一步減輕COPD的病情,降低氣道高敏反應及高分泌癥狀,且安全性良好,具有良好臨床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