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全 宋志峰 徐自立 林富生 余聯(lián)慶
(1.武漢紡織大學,湖北武漢,430200;2.三維紡織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武漢,430200;3.湖北省數字化紡織裝備重點實驗室,湖北武漢,430200)
隨著現(xiàn)代紡織工業(yè)的發(fā)展,織機效率越來越高[1],然而機織物缺陷檢測的工作還是主要由人工完成,這就導致了缺陷檢測效率與織機效率不匹配[2]、工人勞動強度過大等問題[3]。為了使織物缺陷檢測工作與現(xiàn)代紡織工業(yè)的發(fā)展相適應[4],需要更加高效可靠的織物缺陷檢測方法來代替人工檢測[5]。
目前已經有一些學者針對此問題進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6]。利用能量差對比法檢測織物缺經缺緯[7],速度快,可行性較強,但由于織物邊緣位置與缺陷位置能量特征相似,采集圖像時應避免采集到織物邊緣位置。利用小波變換檢測織物疵點[8-9],計算成本低,成功率較高,但如果邊緣周圍存在與疵點相似的痕跡,就容易造成算法的誤判。利用雙混沌機制粒子群算法檢測織物疵點[10],利于粒子群搜索最優(yōu)解,但是該算法較為復雜,檢測速度不高。深度學習算法也被應用到織物疵點檢測中[11-12],但為了提高該算法的檢測精準度,前期需要大量的樣本進行訓練,而且織物的生產過程較為復雜,出現(xiàn)的疵點隨機性較大,有時難以準確判斷。
缺經是織物疵點的主要類型之一[13-14],本研究提出了一種基于Halcon 的織物缺經檢測系統(tǒng),首先通過預處理增強缺經特征;然后構造濾波器進行方向濾波提高缺經部分與非缺經部分對比度;最后通過灰度投影曲線差分判斷缺經情況。該方法不僅可以區(qū)分出織物的邊緣部分和缺經部分,而且針對不同光照條件下的織物圖像有較強的自適應能力[15]。經過試驗證明,該方法可有效檢測出織物的缺經情況,檢測速度快,結果準確,有較強的魯棒性。
該系統(tǒng)由計算機、工控柜、傳送帶、光源、相機組成。計算機收發(fā)數據和圖像處理;工控柜控制傳送帶運動;傳送帶運送織物;相機采集織物圖片;光源增強織物特征。檢測系統(tǒng)示意圖如圖1所示。
一般紗線顏色較淺,缺經部分與非缺經部分的對比度非常小,難以區(qū)分。因此采集圖像前,在織物下方通過紅色高頻率熒光燈光源進行打光處理[16],使缺經部分與非缺經部分的對比度提高,以便于后續(xù)檢測。使用工業(yè)CCD 相機對圖像進行三通道采集[17-18]。打光處理后采集到的缺經織物樣本圖像如圖2 所示。
圖2 缺經織物圖像
雖然采集圖像時用紅色光源進行了打光,使缺經部分與非缺經部分的對比度有了一定提高,但此時仍然不能清晰區(qū)分。將原本的三通道圖像分解為三個單通道圖像即R、G、B 通道圖像,如圖3 所示。可以看出,R 通道的缺經部分最為明顯,因此對R 通道圖像做后續(xù)檢測處理。
圖3 單通道織物圖像
R 通道圖像中,缺經部分是白色,而以黑色為主的非缺經部分占據了圖像大部分位置,缺經部分仍然不易區(qū)分。因此,對R 通道圖像進行灰度反轉處理,如圖4 所示??梢悦黠@看出,缺經處的灰度值與非缺經處有明顯不同。
圖4 灰度反轉后的織物圖像
方向濾波是利用卷積的方法對像素值進行梯度差分運算,增強灰度值突變處的特征,其原理如圖5 所示。方向濾波器從原圖像的左上角依次向右移動,對應位置的數字相乘并相加,得到的值為新圖像在濾波器中心位置處像素點的灰度值。由水平方向濾波器的構造可知,灰度值變化平滑的位置,濾波器中左右兩側像素點的灰度值發(fā)生了很大程度的抵消,卷積后灰度值變化不大。而灰度值變化劇烈的位置,左右兩側像素點的灰度值無法抵消,并對原灰度值進行了增幅。因此,可以使用方向濾波進一步增強缺經特征。
圖5 方向濾波原理示意圖
為了獲得理想的濾波效果,構造了不同階數的濾波器,并對濾波效果進行比較,如圖6 所示。濾波后的織物圖像如圖7 所示。
圖6 不同階數的方向濾波器
圖7 不同階數方向濾波后的織物圖像
在后續(xù)試驗中發(fā)現(xiàn),經3 階方向濾波的樣本,漏檢情況較多;7 階方向濾波的樣本,錯檢情況較多;而5 階方向濾波的樣本,效果較好。為了控制整體灰度值處于合適的范圍,使用5 階方向濾波器后,給濾波器賦予不同的權重,進行后續(xù)檢測試驗,濾波后的織物圖像如圖8 所示。
經過大量測試,權重為-1/4 時檢測準確率最高。因此,將濾波器確定為權重-1/4 的5 階方向濾波器。
為了準確得到灰度值分布情況,對織物圖像進行垂直灰度投影,方向濾波前后的灰度投影曲線如圖9 所示。
圖9 方向濾波前后的垂直灰度投影曲線
從圖9 中發(fā)現(xiàn),經過方向濾波,缺經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增強,但織物邊緣部分的灰度值特征與缺經部分難以區(qū)分。因此采用均值濾波進一步處理。
一方面,由于不同織物采集到的圖像整體灰度值有所不同,同一織物在不同光照條件下采集到的圖像整體灰度值也會發(fā)生變化。另一方面,由于織物邊緣的灰度值投影也會突然增大。因此,僅僅根據垂直灰度投影的值并不能準確判斷出缺經的位置。為了使不同光照條件下圖像的檢測具有更強的魯棒性,以及消除將織物邊緣誤檢測為缺經的情況,采用均值濾波平滑灰度投影曲線。
均值濾波后的灰度投影曲線如圖10 所示。可以看出,缺經部分的灰度投影值大大減小,邊緣部分和其他非缺經部分的灰度投影值和原曲線相差不大。
圖10 均值濾波后的灰度投影曲線
在相同坐標系下分別表示出均值濾波前后的灰度投影曲線,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出缺經部分兩者的差值遠遠超過其他部分,如圖11 所示。其中,藍色曲線為均值濾波前的灰度投影曲線,紅色曲線為均值濾波后的灰度投影曲線。
圖11 均值濾波前后的灰度投影曲線
由于灰度投影曲線僅在缺經部分發(fā)生了明顯變化,將均值濾波前后的灰度投影曲線差分,得到差值較大的部分,就可以判斷為缺經部分。同時,由于織物邊緣部分的灰度投影值變化不大,經過差分,就消除了將織物邊緣誤檢為缺經的情況。另外,由于新曲線的整體灰度值與原曲線正相關,通過差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同光照條件對檢測系統(tǒng)的影響,提高了檢測的魯棒性。
差分后,通過差值來判斷缺經情況。如果存在差值大于閾值,說明存在缺經,可根據橫坐標位置得到缺經位置,并將其用紅色線條繪制在圖像中。如果不存在差值大于閾值,則表示織物完整,不存在缺經情況。為了保證閾值選取的合理性,選取了不同的閾值進行檢測試驗,結果如圖12所示。
經試驗,閾值小于18 時,容易出現(xiàn)錯檢情況,如圖12(a)和圖12(b)所示;閾值大于22 時,容易出現(xiàn)漏檢情況,如圖12(d)所示;閾值為18~22時,檢測準確率最高。綜合考慮,將閾值定為20。
圖12 不同閾值下的缺經檢測情況
本系統(tǒng)使用的計算機CPU 為Intel I7-9750H,GPU 為NVIDIA GTX 1660 Ti,相機為工業(yè)CCD相機,圖像分辨率為2 560 pixel×1 920 pixel。
為了檢驗本系統(tǒng)的檢測準確性,采用了100組試驗樣本,按照上述方法分別在5 個不同的時間段按順序進行5 輪試驗,每輪試驗進行3 次重復采集并測試。其中1 組~50 組為合格織物,51 組~100 組為缺經織物。試驗結果如表1 所示。
表1 準確率檢測結果
經計算,該系統(tǒng)的平均檢測準確率為99.47%,其中合格織物的檢測準確率為99.20%,缺經織物的檢測準確率為99.73%。
在實際生產環(huán)境中,不同的光照條件可能會對檢測過程產生影響。為了測試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在不同光照條件下對1 號~10 號合格織物和11 號~20 號缺經織物進行50 次重復檢測試驗,檢測結果如表2 所示??梢钥闯?,本系統(tǒng)對不同光照條件的適應性良好,合格織物的平均檢測準確率為99.4%,缺經織物的平均檢測準確率為99.6%,具有良好的魯棒性。
表2 檢測穩(wěn)定性結果
20 次的檢測耗時統(tǒng)計結果如圖13 所示。其中,1 次~10 次為合格織物,11 次~20 次為缺經織物??梢钥闯?,平均檢測耗時為164.5 ms,比人工檢測的效率提高了約1 倍,可滿足現(xiàn)代紡織工業(yè)的生產需求。
圖13 檢測耗時統(tǒng)計
本研究運用機器視覺軟件Halcon,將機器視覺運用到織物缺經檢測系統(tǒng)上。該方法先運用一系列圖像處理手段增強缺經部分,使缺經部分與非缺經部分的對比度提高以便于后續(xù)檢測處理;再利用灰度投影的方法得出投影曲線,并對其均值濾波處理;通過灰度曲線差分判斷是否超過閾值,得出缺經情況和位置。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具有較高的檢測準確率和較快的檢測速度,并在不同光照條件下?lián)碛休^強的魯棒性。這也為缺緯、重經、重緯等其他織物缺陷檢測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