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杰,姚乾秦,屠秉坤,陸宜航
(浙江仁欣環(huán)科院有限責任公司,浙江 寧波 315000)
揮發(fā)性有機物(VOCs)是空氣中廣泛存在的一種有機污染物,其包含酯類、醛類、芳香烴和烷烴等多種化學成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生產水平的提高,化工企業(yè)已成為國家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以園區(qū)形式呈現(xiàn)急劇增加的趨勢?;て髽I(yè)在生產過程中會排放大量的VOCs,其成分各不相同。大多數(shù)VOCs 具有毒性、刺激性及致癌性,長期生活在含高濃度VOCs 的環(huán)境中,易損害人體免疫系統(tǒng),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區(qū)VOCs 產生量較大,排放的VOCs 濃度較高且污染物種類較多,導致其面臨的光化學煙霧、霧霾等環(huán)境污染問題日漸突出。本文概述了VOCs 污染的來源和化工園區(qū)VOCs 污染現(xiàn)狀,并對其綜合治理技術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
VOCs 的來源分為天然源和人為源兩類。天然源VOCs 是由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而產生,排放量較少,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很大的危害。人為源VOCs 是污水排放、燃料燃燒和化工生產等工業(yè)活動產生的,排放量較多,會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危害。由于經濟和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化工園區(qū)數(shù)量劇增,廢水和工業(yè)垃圾的排放量大量增加,VOCs 排放量也日益增長,排放到空氣中的VOCs 使得大氣中O和細顆粒物(PM)的濃度升高,進而加速了霧霾和光化學煙霧的產生,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體健康造成一系列的危害。
VOCs 污染的處理方式應根據(jù)成分與濃度的差異進行調整,但企業(yè)出于運行成本的考慮,長期使用一套設備處理VOCs,故時常無法滿足達標排放的要求。在工業(yè)生產過程中,VOCs 無組織排放情況嚴重,雖然國家及地方為解決這一問題相繼出臺了許多標準,但目前仍存在VOCs 處理設施運行管理不規(guī)范、VOCs處理技術不夠先進等問題。
當前,國家和地方針對VOCs 排放制定了一系列標準,如《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 16297—1996)、《工業(yè)企業(yè)揮發(fā)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標準》(DB12/T 524—2020)和《揮發(fā)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GB 37822—2019)等。石油煉制與石油化學行業(yè)涉及原料準備單元、化學反應單元、產品分離/精制單元、物料回收單元等生產工藝單元,《工業(yè)企業(yè)揮發(fā)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標準》(DB12/T 524—2020)規(guī)定了該行業(yè)VOCs的排放量限值,如表1所示。監(jiān)測指標有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總烴和總反應活性揮發(fā)性有機物(TRVOC)。
表1 VOCs 有組織排放限值
吸附法利用吸附劑吸附VOCs,從而使氣體凈化,其主要采用物理吸附,適用于處理濃度低、凈化要求較高的VOCs。這種方法凈化效率高,操作簡便,成本較低。影響VOCs 吸附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吸附劑性質(孔隙率、孔徑和粒徑等)、操作條件(溫度、相對濕度、pH、吸附壓力和氣體流速等)、VOCs 各組分的分子結構與濃度等。其中,吸附劑的選擇是VOCs 凈化的關鍵,常用的吸附材料有活性炭、硅藻土和分子篩等。吸附法是目前處理VOCs 最普遍的方法之一,被化工企業(yè)廣泛應用。吸附劑對VOCs 的吸附性能主要與被吸附物質的分子結構與尺寸、分子極性以及吸附劑的比表面積和表面化學官能團等有關。王旭等系統(tǒng)研究了中空結構形態(tài)對分子篩吸附性能的影響,通過吸附動力學擬合證明全空腔(HWS-1_S)和多孔芯(HWS-1_W)符合典型的孔擴散機理,其對丙酮的吸附以物理吸附為主。濕氣條件下,W 摻雜可有效中和中空分子篩表面的硅醇基團,提高W 摻雜中空分子篩(WS-1)抗水汽競爭吸附能力。
吸收法通過吸收液吸收VOCs,凈化率較高,其在化工企業(yè)中被廣泛應用,是當前最成熟的廢氣處理技術。吸收法對酸性氣體的去除率最高,可去除氣態(tài)污染物和顆粒物等。吸收劑是影響吸收法凈化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常用的吸收劑大致可分為水、堿性吸收劑、酸性吸收劑和有機吸收劑四種。許多學者對不同吸收劑的性能和應用方式進行了研究。谷麗芬等采用微乳液吸收法處理污水處理廠廢氣中的VOCs。張波用稀磷酸代替純水吸收三乙胺尾氣,研究發(fā)現(xiàn),稀磷酸噴淋吸收三乙胺尾氣裝置投運后,尾氣排放達標。吸收法運行成本較低,但需要定期更換吸收劑,吸收劑價格昂貴,維護成本較高,處理不當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要進一步改進工藝,將其更好地應用到化工園區(qū)VOCs 治理中。
冷凝法通過降低溫度或提高飽和蒸汽壓使VOCs冷凝成液態(tài),從而將其從蒸汽或廢氣中分離出來,以實現(xiàn)VOCs 回收利用。其對高濃度VOCs 的凈化處理效果較好,但不適用于處理一些成分較復雜的VOCs。冷凝法工藝流程簡單,但需要配備液氮或冷凝水之類的冷凝介質,常用的冷凝器為接觸冷凝器和表面冷凝器。VOCs 脫除率與其原始濃度成正相關,即濃度越大,脫除率越高。冷凝法回收VOCs 需要較低的溫度和較高的壓力,技術難度較大,成本較高,因此其常與吸附法或者吸收法聯(lián)合使用。
燃燒法將VOCs 完全燃燒,使其轉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在當前化工園區(qū)VOCs 處理中較為常見。燃燒法主要分為高溫燃燒法和催化燃燒法兩種。
高溫燃燒法常用于處理成分復雜的廢氣,一般處理溫度為800~900 ℃。高溫燃燒法以焚燒爐為媒介來處理廢氣,目前使用較廣的焚燒爐有蓄熱式焚燒爐(RTO)、蓄熱式催化焚燒爐(RCO)、直接燃燒焚燒爐(DFTO)等。蓄熱式焚燒爐利用高溫氧化去除廢氣,通過控制溫度和時間等條件將廢氣轉化為CO和HO,并回收廢氣分解時釋放的熱量。它可以處理石化行業(yè)排放的各類VOCs,廢氣分解效率可超過99%,熱回收效率可超過95%。蓄熱式催化焚燒爐又叫回收爐,利用熱能和催化劑氧化將廢氣轉化為CO和HO,同時回收熱量,達到環(huán)保的目的。這種爐型成本較高,可以處理石化行業(yè)排放的各類VOCs,若廢氣濃度較高,熱量較大,則可不使用燃料。直接燃燒焚燒爐直接利用高溫將VOCs 氧化分解為CO,其占地面積小,但處理過程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氣體濃度較低時,其需要投入助燃劑來保證凈化效果。
催化燃燒法是在直接燃燒的基礎上加入催化劑,催化劑的加入使得燃燒時間減少且所需溫度也降低許多。催化燃燒法主要分為浸漬法和共沉淀法,目前使用的催化劑一般為價格較高的金屬或者金屬鹽,因此科研人員致力于研發(fā)低成本、高效的催化材料。
生物法通過活性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處理化工企業(yè)排放的VOCs,在微生物的作用下,VOCs 會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從而滿足國家排放標準和行業(yè)要求。目前,生物法主要有生物洗滌、生物過濾和生物滴濾3 種。其中,生物過濾工藝流程簡便,通常借助專門的生物過濾器進行處理,去除效率極佳。生物滴濾是在微生物膜和填料的作用下吸收和降解有機廢氣,依靠循環(huán)水系統(tǒng)完成加濕處理。相較于生物過濾,其取消了預加濕,對壓降的要求較低,可以降低投入成本。生物洗滌則需要借助懸浮活性污泥處理裝置來進行氧化代謝。這三種方法成本投入較低,但也各有利弊。生物滴濾在酸堿性廢氣處理中應用廣泛,對微生物量的控制效果較好,但容易造成微生物積累,后期維護和運行成本較高。生物洗滌不會產生堵塞問題,大流量廢氣處理效果顯著,但容易產生難以處理的疏水性有機廢氣。生物法是新興的VOCs 處理技術,但大部分研究尚處于試驗探索階段,局限性較大,因此還未被廣泛應用。
隨著工業(yè)化進程的加快,VOCs 污染對人體健康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越來越大?;@區(qū)集聚大量化工企業(yè),排放的VOCs 組分復雜,單一治理技術很難面面俱到,根據(jù)實際應用場景,要組合運用多種處理方式。目前,化工園區(qū)VOCs 治理存在管理體系不完善、治理方式與實際過程不符、企業(yè)治理目標不清晰等問題。本文探究了VOCs 的來源及化工園區(qū)VOCs污染現(xiàn)狀,并總結了近年來其治理技術的研究進展,以期為化工園區(qū)VOCs 的綜合治理提供理論依據(jù)。隨著大健康時代的來臨和人類環(huán)保意識的逐漸增強,化工園區(qū)企業(yè)要不斷完善管理體系,加大廢氣處理的投資力度。與此同時,VOCs 處理技術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與突破,未來,化工園區(qū)VOCs 污染問題一定能從根本上加以解決,最終實現(xiàn)經濟發(fā)展和環(huán)境保護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