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靖君
(廣州華立科技職業(yè)學院 藝術與傳媒學院,廣東 廣州 5107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消費水平逐步提升,消費心理發(fā)生了顯著轉變,并對產品包裝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包裝設計除去要實現保護產品、便于運輸等實用性功能,還應關注包裝的附加值,充分滿足新時期消費者的多元需求。所以,設計人員應積極探尋新的設計語言,以提升整體包裝設計水平。視錯覺作為一種新型視覺表現形式,將其引入至包裝設計中,不僅可為設計者提供廣闊的創(chuàng)意空間,還可有效贏得消費者的關注度,展現產品革新,實現良好的產品宣傳效果。
視錯覺,主要指的是人們觀察物體期間,因為過往積累的知識經驗或不當的參照形成的錯誤識別及感知。視錯覺現象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十分常見,人們的視覺往往會受到視錯覺的影響,而包裝設計屬于視覺文化范疇,所以也會受到視錯覺的影響[1]。因此,建立起對視錯覺的有效認識,將視錯覺合理、巧妙應用于包裝設計中顯得尤為重要。
對于視錯覺的類型而言,主要包括運動錯覺、色彩錯覺、尺寸錯覺等。其中,運動錯覺指的是依托色彩、明度以及形狀,讓原本靜止的圖形趨于動態(tài)化的錯覺。色彩錯覺指的是因為人們受自身感官因素、外部環(huán)境因素影響,形成的與色彩相關的錯覺。尺寸錯覺指的是因為目標物在不當參照影響下,人們對其長短、大小等形成的錯覺。
在包裝設計中,為達到給人眼前一亮的設計效果,設計人員不僅要注重深度觀察生活,還要秉持多維度思維以對設計世界進行觀察,換言之,創(chuàng)意要擺脫單維視覺觀察,樹立多維視覺觀察習慣。在感知外部世界過程中,人們往往會以過去的積累經驗、知識對自身面臨的問題進行思考處理。將視錯覺應用于包裝設計中,可幫助設計人員在實際設計中擺脫傳統(tǒng)思維的禁錮,發(fā)散思維,從不同維度設計出讓人意想不到的作品。另外,由于人們處在一個三維空間中,因此在面對各種視覺現象時,通常會用在三維空間中形成的認知習慣、知覺經驗去進行解釋辨別。基于視錯覺的包裝設計,可從多維空間以讓人們獲得嶄新的視覺觀感,使人們形成身臨其境的仿真體驗。由于人類感覺的復雜性,不易于找到一種絕對正確的表達方式,設計人員時刻要面對人們的多元化需求。在此情形下,視錯覺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可依據人們性格、情感、興趣等差異,綜合不同需求與偏好,建立起人們與設計作品的有效交互,使作品的設計理念可得到充分表達。
人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等五官相互關聯,可形成多感官聯想,即在人的某一器官接收到外來信號的喚醒后,首先會做出本能反應,繼而其他感官會也受到相應影響。因此,視覺與眼睛、聽覺與耳朵、味覺與舌頭、嗅覺與鼻子、觸覺與皮膚有著相互對應的關系,并且它們又彼此關聯,彼此分工明確,共同形成人的感覺。對于視錯覺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可實現多感官聯想創(chuàng)意功能,且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聽覺聯想,依托各種視覺元素的搭配組合,調動人們的視覺感官,進一步產生聽覺聯想及感知韻律。比如,基于形態(tài)產生的聽覺聯想,可讓人們感受到相關“有聲”的產品。二是嗅覺聯想,依托視覺感官調動,讓人們對各種氣味形成聯想,進而實現嗅覺與視覺的有效結合,實現受眾與產品的有效交互,加深用戶產品體驗[2]。三是觸覺聯想,人們憑借自身的知覺系統(tǒng),對原材料的材質肌理、質感在生理、心理的相互作用下可綜合印象及不同的情感體驗。另外,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既有的材料材質肌理進行模仿,可讓人們形成觸覺上的感官體驗,進一步實現對包裝及產品的認知辨別。四是味覺聯想,包裝設計通過視覺呈現逼真的仿生形態(tài),依托人們的認知習慣,進而可依據與其相關的事物進行聯想。在這過程中,仿生設計講究不違背客觀事物結構,保持原本造型的自然性、趣味性,調動人們的味覺聯想,實現與受眾的有效交互。綜上,人的感覺經由感知獲取,而視錯覺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可憑借視覺調動人們產生多感官聯想,如此一來,可讓設計思維變得愈發(fā)活躍,并賦予設計以更旺盛的生命力。
消費者可否與包裝實現多向的互動體驗,是評價包裝設計水平的一項重要標準。高水平的包裝設計不僅要做到理性上的合理,還要做到感性上的合情。究其原因在于,感性認知層面的情感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理性思維的判斷。基于此,視錯覺在包裝設計中依托造型嫁接、圖形關系、色彩關系等創(chuàng)意設計方式,可有效刺激人們的視覺,讓受眾獲得新奇感、幽默感等體驗的同時,為受眾留下無限的聯想空間。其中,具有新奇感的包裝可有效贏得消費者的關注度,并使消費者獲得情感上的滿足。通常而言,設計人員會以理性的思維和常規(guī)的邏輯開展包裝設計工作,而視錯覺在包裝設計中則與此相反,其設計理念與常規(guī)理性概念相沖突,正因如此,當基于該理念的包裝呈現于消費者面前時,將會讓受眾產生一定的新奇感、陌生感,進一步贏得消費者的關注度。幽默感是一種健康的心理需求,具有幽默感的包裝要求設計人員結合產品特性,發(fā)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基于視錯覺形成原理,以幽默風趣的形式傳達產品信息,進而實現讓人沉浸式的意境及輕松愉快的藝術效果。隨著如今社會大眾物質條件的逐步改善,人們提出了越來越多情感層面的需求。產品包裝作為滿足人們情感需求的一大載體,其在保證自身基本實用性的基礎上,還應在情感層面盡可能滿足消費者的多元需求,此類包裝設計也更易于贏得消費者青睞,因而包裝設計中多向的互動體驗尤為重要。
視錯覺圖形憑借其不合常規(guī)、夸張的樣式,不僅可有效提升圖形的視覺表現力,還可贏得人們的關注、聯想乃至共鳴,所以視錯覺圖形在包裝設計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推廣。對于視錯覺圖形的類型而言,主要包括有圖底轉換、共生圖形、不完全圖形等類型。
首先,圖底轉換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皥D”是視覺感知的主要對象,“底”是視覺對象周圍的內容。一般而言,圖底關系可實現相互沖擊、相互矛盾的視覺效果,讓人們在觀看過程中,視覺可于圖底圖形相互間來回不斷變換,繼而形成捉摸不透的視覺體驗,進一步調動人們展開深入探究。如圖1所示,某品牌茶葉包裝上的圖形即采用了圖底反轉的視錯覺圖形。圖形兩部分相互融合,實現了虛實相生的視覺效果,該種相生相存的關系,一方面讓圖形呈現出首尾連接、不斷循環(huán)的運動感,另一方面還實現了圖形畫面的全面統(tǒng)一。
圖1 某品牌茶葉包裝
其次,共生圖形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共生圖形指的是圖形與圖形之間可相互利用、相互依托,將圖形共用內容去除,則將破壞各個圖形的完整性。共生圖形可分為完全共生圖形、局部共生圖形、寄居共生圖形等類型。以完全共生圖形為例,其是指一個單獨的圖形通過不同角度觀看,該圖形可展現出一個全新的完整圖形,兩個圖形相互共用,僅僅是視角上的變換,即可呈現出奇特的視覺效果。如圖2所示,某品牌月餅包裝設計中引入了完全共生圖形,分開來看兩個是大致相似的圖形,而將它們合在一起則可形成一個全新的圖形,給人眼前一亮的視覺效果。
圖2 某品牌月餅包裝
再次,不完全圖形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不完全圖形指的是基于人們視覺有閉合傾向的原理,借助變形、模糊、省略、夸張等方式對圖形予以針對處理。通常情況下,人們在對外部事物進行感知的過程中,其經驗、知識會對不完整的對象進行補充,讓其趨于完整。因此,在包裝設計中遵從不完全圖形視錯覺原理,可有效激發(fā)消費者的興趣及思考。從心理學層面而言,該種圖形是因為人們會產生延續(xù)、閉合性心理,所以人們往往會在心理上下意識地對不完整的圖形予以補充完整[3]。
在包裝設計中,文字不僅是傳遞產品信息的重要載體,還在提升產品品牌形象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鑒于文字的特殊性,在包裝設計過程中無法隨意修改,因此要結合產品屬性、環(huán)境要求以及文字特征等開展綜合分析。對于視錯覺文字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可從文字形的視錯覺、文字空間的視錯覺等方面入手。
首先,文字形的視錯覺。在包裝設計中,字體形的視錯覺是基于字體形的相似性及借助人們心理完形性的特征,讓設計字體可實現“一形多義”的效果,進一步讓人們形成多元化的心理理想。如圖3所示,香港設計師陳幼堅先生設計的海報作品《東西相會》,設計師借助上下不同的方向形成視錯覺,將代表東西方的兩種問題融入一個文字內,正常從上往下看海報展現的是漢字“東”,而倒過來則是英文“west”(西方),該兩種文字相互共生,很好地表達了海報的主題。
圖3 《東西相會》海報示意圖
其次,文字空間的視錯覺。視錯覺文字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空間視錯覺是其又一大應用方式。通過打破常規(guī),對文字空間視錯覺進行合理應用,能夠實現令人意想不到的空間視覺效果,并且還可為受眾提供豐富的想象空間。如圖4所示的某品牌食品包裝,在包裝主體部位的字體后方設計了深色背景,實現了三維空間效果,提升了包裝整體的層次感[4]。如今,視錯覺文字在包裝設計中已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推廣。在包裝設計中,通過對視錯覺原理靈活、巧妙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文字視覺形態(tài)的豐富性,并讓包裝變得不再“千篇一律”。但對于視錯覺原理還應當講究適度,盡可能保證包裝設計中文字的可讀性、易識別特征。
圖4 某品牌食品包裝示意圖
在包裝設計中,包裝材質可對消費者視覺帶來多樣化的刺激。對于視錯覺材質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可從以下兩方面內容入手:首先,材質質感的視錯覺。質感即為人們對材質特性的感知,主要指的是物體所具備的質感肌理、觸覺性質。不同包裝材質,其對應的質感各不相同。通過對材質的合理應用,刺激視覺通感,可實現別具一格的視覺效果,較為常用的一種方式即為直接將自然材質的紋理應用于包裝設計中,依托質感的視錯覺,設計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容器包裝。人們的感官體驗,會受到長期知識經驗積累的重要影響,換言之,包裝材質的觸覺體驗,并非完全有賴于人們的皮膚接觸方可實現,人們知識經驗中觸覺感受相關的體現,諸如視覺體驗即可喚醒人們對相關事物材質等的觸覺感受。比如,在某品牌甘蔗汁的包裝設計中,設計人員通過對真實甘蔗外觀、紋理、手感等的仿真設計,加上包裝的造型、尺寸也適用于疊加擺放,通過在貨架上將若干個包裝疊加擺放在一起,生動地呈現出甘蔗的仿真效果,有效贏得了消費者的關注度。
其次,材質敏感性的視錯覺。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材質的屬性內涵日益豐富,為廣大設計人員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創(chuàng)意空間。新時期,為消費者提供豐富體驗是包裝設計的重中之重。設計人員在綜合分析包裝材質物理特性、心理特性的基礎上,還應提煉包裝材質的敏感性、多樣性,為消費者帶來別樣體驗。包裝設計可應用的材質多種多樣,基于不同材質的不同特性,它們對光、電、溫濕度等相關因素有著敏銳的反應,設計人員也可利用消費者鮮有了解的特性,實現產品的藝術表達,并為消費者帶來別樣的體驗[5]。比如,在冷飲產品設計中,即可應用溫感油墨印刷產品包裝,在溫度低至相應數值時,包裝表面會發(fā)生一定變化,以此為消費者帶來不同的感覺。
總而言之,面對消費者對產品包裝所提出的越來越嚴格要求,設計人員應積極探尋可展現產品革新的創(chuàng)意性語言,在包裝設計中引入視錯覺是一個理想的選擇,設計人員應加強對視錯覺的合理巧妙應用,以實現強有力的視覺效果,滿足消費者的多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