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興無
波蘭裔法國科學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她女兒伊雷娜·居里繼承了由她創(chuàng)建的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伊雷娜和丈夫約里奧亦獲諾貝爾化學獎。清華學子錢三強師從小居里夫婦,與妻子何澤慧同在居里實驗室工作,因夫婦倆發(fā)現(xiàn)鈾核三分裂、四分裂現(xiàn)象,被譽為“中國的居里夫婦”。他倆為新中國的核科學事業(yè),特別是原子彈、氫彈的爆炸成功立下不世之功。
1913 年,錢三強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其父錢玄同是北京大學教授,曾與陳獨秀、胡適等一起編輯《新青年》。他7 歲時就讀于孔德學校,1929 年中學畢業(yè)后,進入北京大學讀預科,并旁聽本科課程。那時清華大學名教授常到北大兼課,吳有訓教授講授的近代物理學讓他眼界大開,1932 年他考進了清華大學物理系,求學于吳有訓教授門下。
在清華,錢三強認識了小他一歲的女同學何澤慧。何澤慧出身名門望族,祖籍山西,出生于靈動秀美的蘇州,其父何澄是山西首批留日學生。
清華物理系很難考,女生一般不敢涉足,即使考上的女生,不少也因不能堅持而悄然轉系。錢三強很欽佩何澤慧執(zhí)著、毫無畏難退縮的意志。清華女生追求新潮,多留短發(fā),而何澤慧卻梳著兩條長辮子,映襯著那甜美的容貌,完美地契合了錢三強心底對一個江南美女的所有人設。
清華物理系的女生是“稀缺資源”,而像何澤慧這樣的“理科美女”更是一眾男生追求的對象,但她總是淡然拒之,因而男生們都“望而卻步”。錢三強自尊心很強,只得把對何澤慧的愛慕深藏心底。在四年的大學生活中,錢三強、何澤慧除了學習上、體育上的共同愛好和互相砥礪之外,沒有浪漫故事發(fā)生。
當然,何澤慧對錢三強最有吸引力的還是她名列前茅的學習成績。畢業(yè)論文得分,何澤慧第一,錢三強第二。入校時的近30 個同學,只有10 人順利畢業(yè),8 名女生只有何澤慧等3 人堅持到最后。
清華畢業(yè)后,錢三強進入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跟所長嚴濟慈做助理員。一次嚴濟慈問他會不會法語,他說初中學過。嚴濟慈就給他一本法文雜志,讓他念一段并翻譯過來。嚴濟慈點點頭,告訴他中法教育基金會要招考公費留學生,讓他集中精力備考。不久,他便考取赴法公費留學生。
1937 年8 月,錢三強登上了去巴黎的郵輪。到巴黎后,適逢嚴濟慈在巴黎參加國際會議。在嚴濟慈的引薦下,錢三強進入巴黎大學鐳學研究所居里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伊雷娜和丈夫約里奧·居里因“研究并合成人工放射性元素”榮獲1935 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錢三強憑借聰慧和勤奮,很快得到導師伊雷娜的賞識。
1939 年暑假,在英國留學的王大珩等幾個清華同學路過巴黎,前去德國何澤慧那里游玩。因歐洲戰(zhàn)事一觸即發(fā),錢三強擔心去后無法返回法國,就沒有同行。接著歐戰(zhàn)爆發(fā),他給何澤慧發(fā)電報,叫王大珩趕快離開,所幸他們趕上了最后一班列車。
何澤慧與錢三強取得聯(lián)系,這給獨自在德國求學的她以一種異樣溫暖的感覺。隨著戰(zhàn)火的蔓延,德國與外界的交流被禁止,他們的聯(lián)系再次中斷。
1940 年,何澤慧獲得博士學位后,進入柏林西門子弱電流實驗室工作。1943 年,為躲避空襲,她從柏林到海德堡威廉皇家學院核物理研究所,師從波特教授(1954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開始原子核物理的實驗研究。憑著聰明和睿智,她跨越了一般人難以逾越的專業(yè)鴻溝,迅速進入了新的領域。她首先觀測到了正負電子的碰撞現(xiàn)象,被英國《自然》雜志稱為“科學珍聞”。
這期間,錢三強的研究能力取得長足進步,伊雷娜提議他到約里奧主持的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研究所深造。不久,小居里夫婦又邀錢三強參與證明核裂變理論。錢三強很快完成了博士論文《α粒子與質子的碰撞》,獲得法國國家博士學位。1942 年底,錢三強以研究員身份進入居里實驗室和原子核化學實驗室參與實驗研究。
1943 年,法國與德國之間通信禁令解除,但信不能封口,且只限25 個法文單詞,何澤慧給7 年未見的錢三強寫了一信:“你是否還在巴黎,如可能,代我向家中的父母寫信報平安?!?/p>
美好的姻緣從這封短信悄然開始,身居法、德的兩個年輕人,通信越來越頻繁。一封信不能超過25 個單詞,錢三強就接連給何澤慧寫幾封,陸續(xù)寄出。鴻雁傳情,兩人感情迅速升溫,7 年前清華園彼此播種下好感種子,在異國他鄉(xiāng)開始萌芽。
兩年后的1945 年,錢三強終于鼓起勇氣向何澤慧發(fā)出求婚信:“經長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結婚的請求,如能同意,請回信,我將等你一同回國?!毙偶某龊?,錢三強整日焦慮不安,擔心被她拒絕,更擔心她在德國的安全。惴惴不安之中,何澤慧回信如期而至:“感謝你的愛情。我將對你永遠忠誠。等我們見面后一同回國?!?/p>
1945 年冬天的一個清晨,錢三強在巴黎的寓所門鈴聲突然響起。開門后,9 年未見的何澤慧從天而降,清秀羞澀的她如今已出落得大方成熟。錢三強帶著她游覽戰(zhàn)后傷痕累累的巴黎,他們終于可以面對面聊別后的生活。回到海德堡后,她辭去在那里的工作,決定去巴黎,到錢三強那里去。
1946 年春天,錢三強與何澤慧在巴黎注冊結婚,并在那個浪漫的都市里舉行了婚禮。極少參加社交活動的小居里夫婦出席了他們的婚禮,并送上美好的祝福。約里奧感慨道:“居里先生和夫人曾經在一個實驗室中親密合作,之后我和伊雷娜又結為伴侶。似乎我們是受了‘傳染’,但這種‘傳染’對科學非常有利。今天,我們家的‘傳染病’又傳給了你們!”
兩位新人聽完,相視一笑。他們注定把芳華給實驗室,把愛情給彼此。新婚僅過了三天,這對新人便投入到了工作當中。受小居里夫婦的邀請,何澤慧成為錢三強在居里實驗室和原子核化學實驗室的同事。一對科學伉儷開始了共同的科研生涯,很快迎來他們的高光時刻。
1946 年7 月下旬,錢三強、何澤慧應邀參加在英國劍橋大學舉行的國際基本粒子與低溫會議,錢三強代何澤慧宣讀了正負電子彈性碰撞的論文,引起了與會者的關注。
會上,兩位英國青年科學家放映了一組用核乳膠研究裂變現(xiàn)象的照片,其中一張記錄到一個三叉形狀的徑跡,當時被簡單地解釋成裂變的兩個碎片伴以一個α 粒子,未作進一步的探討。
這張照片卻引起了錢三強的很大興趣,決定對這個新現(xiàn)象進行深入研究?;氐桨屠韬螅⒓窗才艃晌环▏珠_始做實驗,稍后何澤慧也加入其中,經過幾個星期連續(xù)實驗,他們竟然找到了數(shù)量眾多的三叉形徑跡。
1946 年12 月9 日《法國科學院周刊》公布了他們的初步研究結果:《俘獲中子引起的鈾的三分裂》。學界很快就開始討論,分裂出的第三個部分到底是α 粒子還是輕核。如果是輕核,那就說明核裂變除了一分為二之外,還存在其他的裂變方式。在大量實驗測量的基礎上,錢三強終于得出結論,分裂出的第三個部分是輕核而不是α 粒子,他馬上發(fā)表論文《論鈾三分裂的機制》,論證了三分裂這一原子核裂變的新方式。
在研究三分裂現(xiàn)象的過程中,何澤慧于同年12 月20 日首先發(fā)現(xiàn)了四分裂現(xiàn)象。1947 年1月,錢三強、何澤慧等的論文《鈾三分裂與四分裂現(xiàn)象的能量與幾率》發(fā)表。約里奧在巴黎召開的一次國際科學會議上宣布了這項發(fā)現(xiàn),并說:“這是二戰(zhàn)以后物理學上的一項有意義的工作。它是由兩位中國青年科學家和兩位法國青年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是國際合作的產物?!扁櫤巳至选⑺姆至熏F(xiàn)象的存在被證實,立刻在國際科學界引起巨大的轟動,有人稱這是一項足以媲美諾貝爾獎的發(fā)現(xiàn)。
上門采訪的記者絡繹不絕,法國《人道報》《人民報》《時代報》,中國《新民報》《大公報》等媒體對錢三強、何澤慧的實驗成果做了詳細報道,稱贊“中國的居里夫婦發(fā)現(xiàn)了原子核新分裂法”。錢三強也因此榮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伊雷娜·居里談起錢三強、何澤慧時,稱兩人是“中國的居里夫婦”。
1947 年,34 歲的錢三強晉升為法國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導師,在法國科學界的學術地位已讓人矚目。周圍人都以為錢三強、何澤慧將會在巴黎工作下去。然而,他倆已歸心似箭,因為祖國在他們心中至高無上,把自己從西方學到的知識貢獻給祖國,是他們留學的初心。錢三強說:“我和澤慧都很清楚,繼續(xù)留在巴黎,對自己的科學工作當然是十分有利的;回到貧窮落后的中國,恐怕很難在科學實驗上有所作為。不過,我們更加清楚的是,雖然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正因為祖國貧窮落后,便需要科學工作者努力去改變她的面貌?!?/p>
1948 年初夏,錢三強鄭重地向小居里夫婦提出回國的打算。他們雖然不舍得他離開,但表示理解和贊成他的選擇。約里奧說:“我要是你的話,也會這樣做的?!毙【永锓蛉伺R別贈言:“要為科學服務,科學要為人民服務?!奔s里奧·居里夫婦還把當時保密的重要核數(shù)據告訴了他們,并將一些放射性材料及放射源給了他們,讓他們帶回國。
1948 年6 月10 日,錢三強夫婦懷抱半歲的女兒,回到闊別11載的祖國。
1948 年8 月,錢三強受聘出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同時負責將北平研究院鐳學研究所改組原子學研究所,并任所長;何澤慧受聘任原子學研究所研究員,夫婦倆成為國內原子核物理研究的先驅。
不久,北平和平解放。1949 年6 月,錢三強應邀參與籌備建立科學院,與丁瓚共同起草《建立人民科學院草案》,確定中科院基本框架。1949 年11 月中國科學院成立,接收了原北平研究院所屬的原子學所等6 個研究所。錢三強負責在原子學所的基礎上,籌建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副所長,次年接任所長。
當時研究所連錢三強一共5人,研究員只有何澤慧和彭桓武,此外有一名助理員、一名事務員。連簡單的儀器都找不到,他倆騎著自行車,跑到舊貨店和廢品收購站,尋找可以利用的元件,又從天橋拍賣行買回一臺舊車床,何澤慧繪制圖紙,錢三強動手制作,在簡陋的條件下做出了一個個必需的儀器。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近代物理所不斷變化。
此時,錢三強又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計劃局副局長,負責統(tǒng)籌規(guī)劃全國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繁忙的組織工作和社會活動讓他無暇兼顧他熱愛的科研工作。他在給約里奧·居里的信中寫道:“有的時候,我感到有一些擔心,因為我不知道是否還可以重新回到我的科研工作中。但從另一方面說,我知道人民的勝利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為了能獲得徹底的勝利,每個人都應當做出自己的貢獻……我這也是‘為勝利而犧牲’?!痹诳茖W研究與科學組織工作之間,錢三強選擇了后者,因為那是國家所需。何澤慧支持丈夫的選擇,她說:“自己感不感興趣并不重要,國家需要就是了,這才是最重要的事?!?/p>
在錢三強的組織下,一批優(yōu)秀科學家從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和國內有關大學、研究單位紛紛來到近代物理所,他們日后都成為我國原子能事業(yè)發(fā)展和核武器研制的中堅力量。而錢三強為此作出的“犧牲”是,在國際物理學的學術刊物上,再也沒有一篇署名錢三強的論文了。1954 年,錢三強任中國科學院學術秘書處秘書長,1955 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5 年1 月15 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研究發(fā)展原子能事宜,聽取了李四光和錢三強介紹鈾礦資源和原子能科學研究基本情況。毛澤東說:“今天,我們這些人當小學生,就原子能有關問題,請你們來上一課?!卞X三強首先用何澤慧研制的蓋革計數(shù)器對鈾礦標本作了放射性演示,然后從什么是原子、原子核、原子能講起,用自畫的兩張草圖細致地講解了原子彈、氫彈的大體構造,并介紹了幾個國家研制“兩彈”近況。會上,毛澤東向他詢問了發(fā)展原子核科學的諸多問題。就是在這次會上,黨中央決定大力發(fā)展原子能事業(yè),在蘇聯(lián)的援助下研制中國的核武器。
1956 年1 月,主導核武器研究的第三機械工業(yè)部成立(后改為第二機械工業(yè)部),宋任窮任部長,錢三強任副部長,是副部長中唯一的科學家。錢三強身為二機部副部長兼中國科學院秘書長和原子能研究所所長,擔負著特殊的使命,就是調兵遣將、協(xié)調各方、組織攻關,確保將最好的科學家放在最重要、最能發(fā)揮作用的崗位上。
為了國家的需要,何澤慧在核科學領域默默地耕耘著。那時世界上只有英國和蘇聯(lián)掌握制造核乳膠的技術,何澤慧帶領研究小組在1956 年制成對質子、α 粒子及裂變碎片靈敏的核乳膠核-2和核-3,在靈敏度上達到英國伊爾福C-2 的水平,獲得1956 年頒發(fā)的中國科學院獎(自然科學部分),即首次國家自然科學獎。1959 年何澤慧的研究小組制備的乳膠就達到了英國伊爾福G-5 的最高水平,且顆粒更小。
早在1953 年2 月,錢三強率團前往蘇聯(lián)考察了在杜布納新建的原子核基礎研究實驗中心,他提出中國需要建設一座研究用的核反應堆和一臺回旋加速器(簡稱“一堆一器”),希望得到蘇聯(lián)的幫助。蘇方人員回應,需要政府間達成協(xié)議?;貒螅X三強向中央領導人匯報,建議借助蘇聯(lián)搞“一堆一器”。
1955 年4 月,錢三強參加中國政府代表團赴蘇,經過談判簽署協(xié)議,蘇聯(lián)同意向我國提供一座7000 千瓦的重水型實驗性反應堆和一臺直徑1.2 米的回旋加速器。7 月國家成立專管“一堆一器”建設的建筑技術局,錢三強被任命為第一副局長,主抓技術業(yè)務。他帶人跑遍北京郊區(qū)選址,最后選定在北京房山坨里地區(qū)。
10 月,錢三強率包括何澤慧在內的39 名科技人員組成的“熱工實習團”赴蘇,對口學習和掌握有關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時逾半年之久。1956 年5 月“一堆一器”開工興建,1958 年6 月建成,昔日的荒灘野嶺間崛起了一座原子科學城。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大部分科研人員和設備搬遷至此,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研制原子彈、氫彈、東風導彈、核潛艇、人造地球衛(wèi)星過程中的不少科學技術難關,許多都是在“一堆一器”上攻克的。
1959 年6 月,蘇聯(lián)毀約,拒絕向中國提供原子彈樣品和生產原子彈的技術資料,繼而又撤走專家。中央決定集中一切力量把原子彈搞出來,為了牢記1959 年6月,原子彈研制項目被定名為“596”工程,以二機部核武器研究所(代號“九所”)牽頭進行原子彈攻關。
蘇聯(lián)專家走后,九所急需一批重量級科學家填補空缺。根據二機部和科學院黨組的安排,錢三強殫精竭慮為九所調兵遣將,一批理論與實驗物理的頂級科學家,從中國科學院和高等院校調到九所,他們中有原子能所副研究員鄧稼先,原子能所中子物理研究室副主任朱光亞,原子能所的世界級頂尖人才王淦昌、彭桓武,力學所頂級力學專家郭永懷,青年物理學家周光召,南京大學物理學家程開甲,他們承擔起核彈研制各個環(huán)節(jié)上的攻堅任務。在23 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有7 人由錢三強直接推薦到核武器研制第一線。
何澤慧由于是女性,沒能進入核武器研究第一線,擔任原子能所中子物理研究室(代號“二室”)主任。錢三強、何澤慧一直把他們分別領導的原子能所和二室視為核武器研制的后方,前方需要什么,后方就全力保證供給。
錢三強領導原子能所承擔了二機部的重要攻關任務。1961 年7 月,他親往長春,向金屬所長春應化所和土木建筑所安排有關金屬鈾冶煉、核燃料化學、反應堆結構力學等攻關任務;9 月,他南下礦冶所湖南鈾礦廠,落實鈾礦采選和化學冶金聯(lián)合攻關;10 月,他到湖南二礦檢查工作,兩個月后在衡陽主持召開現(xiàn)場會,就鈾水冶廠生產及設備中的148 個技術問題進行“會診”。為了清除原子彈研制中最大的攔路虎——氣體擴散分離膜技術,錢三強先在原子能所組織研究小組進行前期探索,接著組織上海冶金所、北京原子能所、沈陽金屬所、復旦大學等單位60 余人聯(lián)合攻關,終于在1963 年秋完成實驗室試制,年底實現(xiàn)工廠化生產,使我國成為繼美、蘇、法之后第四個獨立掌握該項技術的國家。
九所剛建立時,缺乏儀器設備和實驗條件,何澤慧所在二室主動接收了來自九所的實習人員,二室的27 組、28 組基本上是九所人員的代培組,其中胡仁宇、唐孝威成為九所的學科帶頭人,后來又都成為中科院院士。
點火中子源相當于引爆原子彈的“雷管”,何澤慧負責點火中子源的研制。二室攻關小組做實驗需要放射源,且需要量不小。她立即找錢三強,從他辦公室鐵皮柜里取出存放了12 年之久的小居里夫婦送的十幾瓶放射源,解了燃眉之急。經過了幾百次實驗,終于在1962 年底研制出符合核武器要求的點火中子源。
核數(shù)據是核武器設計的重要參數(shù),何澤慧帶領二室依托“一堆一器”研制了幾臺實驗設備,掌握了各種熱中子和共振中子核數(shù)據等的測量方法,為核武器測量了大量精確可靠的核數(shù)據。當時至關重要的鈾235 的熱中子裂變截面數(shù)據存在問題,何澤慧指導科研人員準確測量了其截面,得到了精確結果,至今與國際上推薦值一致。
1960 年下半年,原子彈研制處于最關鍵之際,錢三強在原子能所組織黃祖洽、于敏等骨干成立輕核理論組,對氫彈理論開展先行一步的預研究。1965 年1 月,原子能所輕核理論組的精兵強將黃祖洽、于敏、何祚庥等31 人,帶著前期研究成果并入九所,共同探索研制氫彈的路徑,使氫彈研制時間大大縮短。
與此同時,錢三強還成立了輕核反應實驗組,由何澤慧主持的中子物理實驗室負責。鄧稼先對一個與氫彈研制相關的數(shù)據有疑問,何澤慧立即帶領中青年研究人員,不分晝夜地做實驗,在短短幾個月內就完成了原本要花好幾年時間才能完成的實驗,證明該數(shù)據不準確,避免了氫彈研制走彎路。
1964 年10 月16 日,隨著蘑菇云在羅布泊騰空而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成為繼美國、蘇聯(lián)、英國、法國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1967 年6 月17 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時間距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只有兩年零八個月。我國成為世界上從原子彈到氫彈發(fā)展速度最快的國家。
1969 年,錢三強、何澤慧被一同下放到陜西合陽二機部“五七”干校參加勞動,錢三強提出的唯一要求是何澤慧一起前往,以便互相有個照應。在干校的那幾年,錢三強、何澤慧已經無奈地遠離了科學,時光被淹沒在繁重的體力勞動中,但他們對于未知的好奇,對于發(fā)現(xiàn)的興趣卻始終如一。
1972 年,他們回到北京,但仍無法正常工作。1973 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何澤慧任副所長。錢三強為她高興。她擔心他心理有落差,就同他經常在一起回顧研究原子能發(fā)展的歷史,最終完成了1.8 萬字的《原子能發(fā)現(xiàn)史話》,1984 年收錄于《科壇漫話》一書中。
1975 年,時任中科院黨組負責人的胡耀邦找錢三強談話,讓他在中科院組織一個“百家爭鳴”座談會。大家沒想到,62 歲的錢三強竟然在座談會上掩面而泣。將近9 年了,他終于可以工作了。
錢三強、何澤慧又迎來一個科學的春天,他倆全身心投入到祖國的科研事業(yè)之中。
1978 年,錢三強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負責全院的科研業(yè)務和國際學術交流;1978 年率團訪問法國、比利時,考察瑞士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1979 年擔任中美高能物理聯(lián)合委員會中方主席,與美方共同簽訂中美高能物理合作項目計劃;1979 年兼任國家自然科學獎勵委員會副主任,恢復了中斷26 年之久的國家自然科學獎評審;1980 年1 月,組織召開“廣州(從化)粒子理論討論會”。這是“文革”后國內首次舉行的大型國際學術會議。
出于對國家發(fā)展的關心和職業(yè)習慣,錢三強就事關全局的重大事項,積極向中央高層建言獻策。1983 年7 月24 日,錢三強以《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簡況》為題,應邀為胡耀邦等中央書記處領導作科學技術講座,很多話題引起了領導人的極大興趣。其講稿《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簡況》在《紅旗》雜志全文刊出,《光明日報》等作了轉載。1986 年春,錢三強在出席政協(xié)會議期間,與茅以升等83 人聯(lián)名提案,呼吁建立國家最高工程技術的學術機構,促成了中國工程院的成立。1990 年2 月,錢三強和李覺、姜圣階、王淦昌聯(lián)名上書中央,就如何加快發(fā)展我國核電事業(yè)提出建議,中央在國家發(fā)展核電的決策中充分吸收了他們的意見。1990 年5 月,錢三強致信國務院總理李鵬,針對中科院增選學部委員工作中斷10 年、學部委員老化嚴重的問題,建議盡快增選學部委員。李鵬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了兩年一次正常增選學部委員的制度。
何澤慧在高能所負責組織開展宇宙線研究。她認為建造加速器等大設備研究粒子物理固然重要,但利用宇宙這個天然實驗室產生的粒子和射線研究粒子物理、天體物理以及宇宙物理同樣重要。她提出利用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的知識和技術,以宇宙天體為實驗場地,以科學高空氣球及高山站等為手段,推動宇宙線超高能物理及高能天體物理研究的開展。在她的倡導與推動下,高能所通過國內、國際合作,在西藏崗巴拉山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5500m)高山乳膠室;還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發(fā)展了高空科學氣球,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shù)幾個能獨立研制和發(fā)放科學氣球的國家之一,相應地發(fā)展了空間硬X射線探測技術、空間核粒子探測技術及其他配套技術。
1981 年,何澤慧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1984 年,何澤慧卸任高能所副所長職務,照理可以頤養(yǎng)天年了,但她心系科研,退而不休,天天堅持上班,仍指導培養(yǎng)研究生,與中青年科研人員研討問題。參加在外地舉辦的學術會議,她同年輕人一起坐長途臥鋪汽車。
1992 年6 月28 日,錢三強逝世,享年79 歲。何澤慧仍然住在中關村她和錢三強居住的老房子里。雖然組織上多次提出給她調房,都被她婉言謝絕。家里的布局都盡可能地保持著錢三強生前的樣子,她以這種方式來懷念錢三強。
1999 年,國家追授錢三強為“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何澤慧眼含熱淚撫摸著那枚金光燦燦的功勛獎章,久久地凝視著那張蘑菇云照片,那是他們夫婦半個多世紀以來用生命和汗水澆灌出來的最壯美的花朵。她和錢三強生前好友、“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彭桓武來到錢三強的墓前,鄭重宣讀了獲獎證書。
何澤慧每周仍然還要堅持幾次到高能所上班。所里想派車接送,她堅決不讓,自己擠公交車。92 歲那年,她不小心摔壞了腳,痊愈后依然上班,單位要派車接送,但她堅持和同事們坐中巴。老同學王大珩院士賦詩調侃她:春光明媚日初起,背著書包上班去,尊詢大娘年幾許,九十高齡有童趣。
從2005 年起,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先后6 次去看望她。2011 年6 月20 日,何澤慧逝世,享年97 歲。
2003 年,經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批準,將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發(fā)現(xiàn)的25240 號小行星命名為“錢三強星”。2017年,為紀念何澤慧,中國首顆X 射線天文衛(wèi)星命名為“慧眼”。
璀璨的夫妻“雙子星”,遨游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