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有訓是中國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物理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為人謙遜、不擺架子、不講排場,手下的弟子對他有很高的評價。
1929年,錢三強就讀北京大學預科班,他旁聽了本科的課程。當時,吳有訓是近代物理學教授,錢三強經常去聽他講課,吳有訓很喜歡這個頭腦聰明、愛學習的學生。錢三強大學畢業(yè)后,吳有訓推薦他到北平物理研究所,在著名物理學家嚴濟慈手下做助理員。跟吳有訓幾年的相處,師生建立了深厚的情誼,錢三強期待功成名就的那一天,當面向老師表示感謝。
錢三強出國后,到巴黎大學鐳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導師是著名的物理學家小居里夫人。能夠在世界一流大學、一流的實驗室學習,錢三強非常珍惜這次機會。他將所有精力和時間投入到科研中,沒有周末、節(jié)假日,日以繼夜地學習。
辛苦的努力沒有白費,錢三強獲得法國國家博士學位后,他與同行合作,發(fā)現了鈾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憑借這項研究成果,錢三強榮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
帶著榮譽和光環(huán),學成歸來,錢三強回到國內,在中國科學院擔任要職。工作落實后,錢三強找到老師吳有訓,邀請他參加一個學術交流會,重點感謝老師對他的栽培,他才有如此的成就。學生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老師自然高興,欣然應允。
作為現場最尊貴的嘉賓,吳有訓的位置安排在最前面。錢三強本想當著大家的面感謝老師,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吳有訓堅決不坐前排,強烈要求將自己的位置排到最后,還說不要在現場提他的名字。吳有訓很固執(zhí),任怎樣勸說,他不為所動,堅持自己的決定。
整個交流會,錢三強沒有一句提到吳有訓。每次講到精彩的地方,角落里的掌聲最激烈,這是老師給他的鼓勵。錢三強知道,給老師最好的答謝是努力鉆研,在科研上取得成果,為國家作出貢獻。
(摘自《演講與口才》 張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