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法國導演,2022年9月13日去世,享年91歲
2022年9月13日,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奠基者之一、法國和瑞士籍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在瑞士家中逝世,享年91歲。
從1958年到20世紀60年代末,這位拍出《精疲力盡》《隨心所欲》和《阿爾法城》等影片的激進導演,與弗朗索瓦·特呂弗、阿倫·雷乃、阿涅斯·瓦爾達、埃里克·侯麥和安德烈·巴贊等“新浪潮”主將,真正意義上革新了電影藝術(shù),其后續(xù)影響力持續(xù)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歐洲,戈達爾的電影也屬小眾,這某種程度上與他的名聲很不相稱。他的作品以非常規(guī)攝影、非連貫敘事和偏愛激進政治著稱??梢哉f,毫不妥協(xié)的激進主義作風貫穿了他的整個創(chuàng)作生涯。這也是為什么,雖然他的代表作《精疲力盡》稍晚于克洛德·夏布洛爾的《漂亮的塞爾吉》和弗朗索瓦·特呂弗的《四百下》,當人們提到新浪潮電影,首先想到的仍是戈達爾。
“一部電影包括開頭、中間和結(jié)尾,卻不必按照順序來?!薄半娪笆敲棵?4格的真理?!睂τ诟赀_爾電影的入門級觀眾而言,記住這兩句戈達爾的警句至關(guān)重要。所謂現(xiàn)代人的生活,實際上是種經(jīng)不起推敲的支離破碎的生活,關(guān)于這一點,戈達爾的成名作《精疲力盡》和巔峰作《周末》都有所揭示。在他看來,所謂現(xiàn)實與夢境之間,并沒有一個清晰的界限,就像電影和生活沒有明顯的界限那樣。“請告訴我,這是在電影里還是生活中?!边@是《周末》中的男女主角最大的疑問。
在敘事上,戈達爾的電影很少打亂時間線,而喜歡用“跳切”的手法故意省略不提?!疤小痹诮裉煲呀?jīng)成為電影剪輯中一種普遍被接受的工具,這與戈達爾的身先士卒分不開?!皩ξ襾碚f生活是電影的一部分。”他曾說。雖然最早是以《電影手冊》雜志影評人的身份進入電影圈,但是自始至終,戈達爾從未將電影批評排除在“制作電影”的范疇之外。
1952年1月,戈達爾在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主導的《電影手冊》上發(fā)表了一篇美國電影《一朝春盡紅顏老》的影評。此前他是巴黎幾個重要電影社團的??停@篇影評的問世標志著戈達爾正式進入電影圈。不僅如此,他也是首位在《電影手冊》發(fā)表文章的年輕一輩影評人。這里有個時代背景不得不提,早在1950年之前,巴黎拉丁區(qū)的電影社團已經(jīng)引起關(guān)注。法國電影資料館、拉丁區(qū)電影俱樂部和“勞動與文化”電影俱樂部是戈達爾最常去的幾個地方。正是在這些俱樂部,他認識了安德烈·巴贊、雅克·里維特、克洛德·夏布洛爾和弗朗索瓦·特呂弗等之后的電影圈人。
身高170厘米,纖瘦的戈達爾給影迷的印象是不修邊幅,年輕時永遠戴一副墨鏡,即使在室內(nèi)也是如此。導演阿涅斯·瓦爾達說,戈達爾年輕時的眼睛很像“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頓。他生平很少接受媒體采訪,對于任何探究他生活和創(chuàng)作的問題,他都會以自己的方式擋回去。晚年他更遠離一切電影活動。2010年,他也沒出席授予其終身成就獎的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
1930年12月3日,戈達爾出生于巴黎第七區(qū)一個富裕的新教家庭。父親是位著名的瑞士籍醫(yī)生,母親是著名銀行家的女兒,戈達爾在家中四個孩子中排行老二。他四歲那年,父親攜家人移居瑞士。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戈達爾大部分時間是在瑞士度過的。那時戈達爾很少去電影院,他將閱讀法國小說家安德烈·馬爾羅的《電影心理學大綱》當做電影啟蒙。父母非常注重培養(yǎng)戈達爾對文學的興趣,以至于等他稍稍長大,一度想走小說家的道路。
法國解放后,戈達爾回到巴黎,入讀布豐中學;高中畢業(yè)考試失敗后,幾經(jīng)輾轉(zhuǎn),他于1949年考入巴黎大學,主修人類學,卻很少上課。從1949年起,他的生活逐漸被電影占據(jù)。其時戈達爾的父母已經(jīng)離婚。面對“不務(wù)正業(yè)”的兒子,這對父母抱著為兒子負責同時希望他對自己負責的態(tài)度,決定不再提供任何經(jīng)濟支持。戈達爾不得不走上“靠自己”的道路。他開始到處偷錢:偷家人的錢、偷家人朋友的錢,甚至連《電影手冊》雜志社也不放過。此情況持續(xù)了近五年時間。不過這些錢大都用上了正途,比如雅克·里維特導演的處女作《巴黎屬于我們》就是在戈達爾的“資助”下拍成的。
金錢問題使年輕的戈達爾與父母日漸疏遠。母親曾幫他找到一個瑞士電視臺的工作,在這里,他繼續(xù)偷雇主的錢。1952年,他因盜竊在蘇黎世入獄。父親很快把他保了出來,前提是戈達爾要去精神病院住幾個月。兩年后,紀錄片《混凝土作業(yè)》籌備期間,在接線員崗位上工作的戈達爾接到了母親因交通事故去世的電話。他最終沒有出席母親的葬禮。
“在20世紀50年代電影和面包一樣重要,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這種情況了?!彼髞砘貞?。在《電影手冊》這個陣地,戈達爾猛烈抨擊歐洲藝術(shù)電影的保守派,斥責當時法國主流電影的“品質(zhì)傳統(tǒng)”是藝術(shù)上的死胡同。與此同時,他推崇的新英雄是阿爾弗雷德·希區(qū)柯克和霍華德·霍克斯這些美國商業(yè)片導演。
到了1960年,拍出《精疲力盡》的戈達爾以導演身份亮相,和當初的《電影手冊》同事一起加入被法國媒體形容為“新浪潮”的電影運動。和他的“新浪潮”伙伴一樣,戈達爾認為法國電影已經(jīng)在文學的影響下,以及對電影技法的空洞追求中近乎窒息。舊電影必須為一種能展現(xiàn)導演個性與喜好的新電影讓路?!毒AΡM》正是一部所謂“新電影”的完美雛形,它和戈達爾的生活體驗密切相關(guān)。
“《精疲力盡》之后,一切藝術(shù)探索在電影中都有了可能?!背椤都~約客》撰稿的美國影評人理查德·布羅迪說,“和之前的任何電影不同,從此電影開始以大腦的速率運轉(zhuǎn),以實時的方式記錄一個人的思考過程?!彼J為《精疲力盡》的成功有著分水嶺意義:它激起年輕人創(chuàng)作電影的沖動,并使這個藝術(shù)門類成為新一代表達自我的首選。
友誼在“新浪潮”運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戈達爾與特呂弗的友誼最有代表性。1959年,當戈達爾寫信給特呂弗陳述自己處女作《精疲力盡》的拍攝計劃,他的落款是:“順致最親切的問候,你的兒子!”盡管時年28歲的戈達爾比特呂弗大兩歲。彼時在電影圈,已經(jīng)拍了幾部短片的戈達爾還是個新人,他一直在醞釀著拍攝長片。相形之下,兩人通信當年,特呂弗已經(jīng)憑處女作《四百下》拿到戛納電影節(jié)最佳導演。
關(guān)于戈達爾在20世紀50年代末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紀錄片《新浪潮雙杰》有所涉及。他那時連吃飯都成問題,卻一心想拍電影。這部紀錄片的開場是戈達爾的一段錄音,當時52歲的特呂弗剛過世?!案ダ仕魍撸ㄌ貐胃ィ┧篮?,安娜-瑪麗·米埃維爾(戈達爾的伴侶)對我說,‘既然他死了,現(xiàn)在沒人保護你了?!睘榱苏f服制片人喬治·德·包瑞德支持戈達爾拍攝《精疲力盡》,特呂弗一口氣寫了三頁紙的論述;為了讓制片人放心,他和導演克洛德·夏布洛爾承諾,如果發(fā)生什么事,兩人會在片場給新導演合適的建議。
“沒有特呂弗幫忙,戈達爾不可能拍出《精疲力盡》?!薄缎吕顺彪p杰》的編劇安托萬·德·巴克說。只是非??上?,這段友誼最終以相互交惡告終。20世紀50年代早期,同在《電影手冊》工作的特呂弗和戈達爾有著相似的審美。兩人的偶像都是希區(qū)柯克、讓·雷諾阿、羅伯托·羅西里尼和弗里茨·朗這些被嚴重低估的導演。但是很快,在關(guān)于如何拍攝一部電影方面,兩人的分歧開始顯露出來。長期和兩位導演合作的攝影師拉烏爾·庫塔爾曾這樣評價他們的工作風格:“弗朗索瓦開拍前有劇本,讓-呂克壓根沒有。弗朗索瓦在片場永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能給出解釋。讓-呂克比較難溝通,因為他邊拍邊寫劇本,根本沒辦法應(yīng)付別的事?!?/p>
1962年,英國影評人湯姆·米爾恩在采訪戈達爾時問道:“特呂弗說如果大眾不喜歡他的電影,就證明這部電影是失敗之作。照此情況,你覺得你執(zhí)導的《女人就是女人》是不是失敗了?”戈達爾予以否認?!皠e忘了特呂弗一半是制片人,一半是導演——他早上是商人,下午才是藝術(shù)家,所以那個公眾喜歡不喜歡的問題對他來說更急迫一些。”在戈達爾眼里,導演尋找最廣大的受眾無可厚非,但是對于《為所欲為》這類影片,目標觀眾肯定要比《賓虛》少,這是沒辦法的事。
1968年,隨著法國政治氣氛日漸緊張,兩人的友誼也即將走到終點。擁抱馬克思主義的戈達爾決定拍一系列有政治內(nèi)涵的隱晦電影,特呂弗卻堅決不同意電影和政治攪和在一起。特呂弗認為自己更像個具象派畫家,他之所以維護具象派,是因為不想讓這種繪畫風格某一天完全消失。1973年,在特呂弗導演的《日以作夜》(一部向電影行業(yè)致敬的作品)放映現(xiàn)場,戈達爾憤而離席。不久,特呂弗收到這位朋友的來信,后者認為《日以作夜》沒有對電影行業(yè)提出誠懇的批評,以至于信中特呂弗被冠以“騙子”的頭銜。不僅如此,戈達爾還附上一封致演員讓-皮埃爾·利奧德的信,同樣無禮。從此兩位導演再無往來。
“土星吞噬了我們。為了不被吃掉,我們將對方一點點撕碎。電影教會我們?nèi)绾紊?,現(xiàn)在它開始報復了?!碧貐胃ミ^世四年后,戈達爾寫道。
(作者為資深影評人;編輯: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