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云南省社會科學院 張德兵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黨無精神不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家強盛、民族復興需要物質文明的積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華?!碑斀袷澜缯洑v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更需要賡續(xù)紅色血脈、永葆精神力量,在精神譜系的學習和踐行中,凝聚起磅礴偉力。2021年,《人民日報》推出“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專欄,之后,人民日報社集合人民日報系列評論·專版報道編纂而成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一書。該書的出版,成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的重要案頭資料、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理論水平的必備工具書,成為深入學習、理解、實踐黨的精神譜系的典范之書。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它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工作作風和精神風貌,是黨的一系列優(yōu)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概括?!吨袊伯a黨人的精神譜系》一書出版,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有力舉措,同時也是黨史學習的重要資料。
注重全面性?!吨袊伯a黨人的精神譜系》書寫了49 種精神,既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 周年之際,由黨中央批準、中央宣傳部梳理的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46 個偉大精神(其中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發(fā)布中是一個精神,在本書中根據側重點不同進行了分寫),又包括了總書記提及并肯定的兵團精神。全書通過對每一種精神內核的深入解讀,輔以系列評論和專版報道,從偉大精神的產生背景、過程,發(fā)揮的作用、效果等,多角度、全方位進行了深入細致而又感人至深的書寫,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身臨其境、深受感染。
凸顯專業(yè)性。依托人民日報新聞隊伍嚴謹的邏輯架構、專業(yè)的新聞報道,全書用史論結合的方式,全景式呈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之偉大建黨精神;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時期之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和推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之抗美援朝精神、大慶精神、焦裕祿精神等;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之改革開放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等;創(chuàng)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偉大成就之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科學家精神、探月精神等,用力透紙背的書寫弘揚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精神和風范,充分展示了我們黨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形成的共產黨人的精神。“黨的革命精神,是百年黨史的精神圖譜,更是我們黨不斷成長壯大、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基因密碼。這些寶貴精神財富跨越時空、歷久彌新,集中體現了黨的堅定信念、根本宗旨、優(yōu)良作風,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犧牲奉獻、開拓進取的偉大品格,深深融入我們黨、國家、民族、人民的血脈之中,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p>
正是在偉大建黨精神的引領下,在精神譜系的持續(xù)滋養(yǎng)中,我們黨發(fā)展成為擁有9600 多萬名黨員、領導著14 億多人口大國、具有重大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執(zhí)政黨。全書的書寫,既立足于時代背景、回答偉大精神產生的歷史脈絡,又回應時代要求,呈現精神指引實踐的累累碩果,以潤物無聲打動人心,讓紅色血脈深植心田。
通過對49 種精神的深入寫作,全書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不僅貫穿百年黨史,更將指引著我們創(chuàng)造出更新更大的輝煌。通過充分展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形成的中國共產黨人的49 種精神,回溯這些寶貴精神所產生的歷史背景、形成過程,深入挖掘其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系統展示其現實意義和重要作用,展現精神發(fā)源地今日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成就和人民群眾精神風貌。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是永不過時的力量源泉,將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是中國革命事業(yè)的一部分,在我們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進,向著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前進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始終是我們的力量來源。雖然時代條件、具體任務和政策措施變了,但黨的性質宗旨沒有改變,中國共產黨會傳承和弘揚自己的革命歷史和革命的精神遺產,同時,也會順應時代的需求,納入新的革命精神,不斷充實、擴展革命精神的內涵,用革命精神指導產生新的革命精神,用活態(tài)的精神譜系持續(xù)發(fā)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共產黨人精神血脈。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是超越時空的時代精華,不僅直接適用于革命時期,而且適用于建設和改革、社會主義新時代等全部時期?!爸袊伯a黨人的精神譜系”作為一種精神形態(tài)具有一定超越性,可以超越一時一地的具體條件,與新任務新條件相結合,發(fā)揮自己的作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的基本內容,不論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還是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都是當前需要繼續(xù)弘揚的。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進一步弘揚好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發(fā)揚光大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教育引導全黨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斗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磅礴偉力。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是升華人性的實踐智慧,是人性中崇高精神的集中體現,在艱難險阻中所迸發(fā)出來的崇高精神,具有永恒的價值。在不同的社會背景和環(huán)境下,外在的條件既可能誘發(fā)人貪圖享樂的物質欲望,也可能激發(fā)人崇尚高貴的精神追求;既可能凸顯強大壓力下人性的軟弱,也可能磨煉艱難困苦中意志的堅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奮斗過程中形成的偉大精神,彰顯了黨的性質宗旨和政治品格,是克敵制勝的力量源泉和有效法寶,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和豐厚的政治資源,能夠指導每一個人的黨性錘煉,做到“保持過去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fā)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作為先進的精神,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是全國各級黨組織帶領干部群眾實踐的產物,必將在新的實踐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深入挖掘中國共產黨人精神的時代內涵。中國共產黨人精神雖然是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和歷史坐標中產生的,但它的影響力并沒有定格在歷史中,而是持續(xù)不斷地豐富發(fā)展。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精神不僅要能理解其形成過程、基本內容與主要內涵,還要找到其與新時代的融合點。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原汁原味地解讀中國共產黨人精神。另一方面要結合新時代的特點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源源不斷注入時代內涵和現實啟示,讓其在新時代大放光芒。比如形成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長征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領導的紅軍長征,譜寫了豪情萬丈的英雄史詩。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我們要不斷結合新的實際傳承好、弘揚好?!背珜б吆眯聲r代的長征路。這不僅突出了傳承與弘揚長征精神的必要性,也為長征精神在新時代賦予了新的內涵。
在黨史教育中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精神。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精神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靈魂所在,黨史教育是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精神的重要基石,二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正如馬克思所講,一切意識(精神)都是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和社會實踐的產物,而意識(精神)一經產生,就會對社會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其中,先進的意識(精神)對推動社會、團體和個人的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要牢牢抓住今年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契機,不僅要弄清楚、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大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經過等,還要把中國共產黨人精神理解好、傳遞好?!吨袊伯a黨人的精神譜系》不僅寫出了歷史的厚重、更凸顯了實踐的鮮活和當下的效用,能夠有效凝聚起全國人民的力量,共同走好新時代新的趕考之路。
豐富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精神的方式手段。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瑰寶,要凝聚各方面的宣傳教育力量,讓這些精神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發(fā)揮精神指引與激勵作用。新時代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習慣、特點都發(fā)生了新的變化。隨著融媒體的發(fā)展,網頁、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成為傳播信息的重要途徑。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精神不僅要重視如宣講、集中學習、宣傳版畫等傳統的宣傳方式,還要借助新媒體的獨特優(yōu)勢,下大功夫創(chuàng)造出一些通俗易懂、大眾化宣傳素材。在理論宣傳的大眾化方面,《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也做出了很好的探索,呈現良好的效果。
2021 年6 月25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回望過往歷程,眺望前方征途,我們必須始終賡續(xù)紅色血脈,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yōu)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歷史經驗和實踐創(chuàng)造啟迪智慧、砥礪品格,繼往開來,開拓前進,把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打下的紅色江山守護好、建設好,努力創(chuàng)造不負革命先輩期望、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yè)績?!?/p>
在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繼續(xù)前進的歷史新起點上,通過深入學習領會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我們要繼續(xù)賡續(xù)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把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責、為民造福作為根本政治擔當,以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之心、對人民的赤子之心,走好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向黨、人民和歷史交出一份新的優(yōu)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