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浩,和榮麗
作者單位:山西醫(yī)科大學基礎醫(yī)學院人體解剖學教研室,太原 030001
老年性癡呆是由腦部疾病所致的綜合征,比較常見的類型為阿爾茨海默?。ˋlzheimer's disease, AD),以60 歲以上老年人多見,臨床可表現(xiàn)為記憶力減退、情緒、行為異常、人格障礙等[1-2],在威脅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同時,亦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負擔[3-5]。據(jù)流行病學統(tǒng)計,我國現(xiàn)有老年性癡呆患者超過600萬例,占世界總病例數(shù)的1/4[6],而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比重的日益增長,老年性癡呆患病率明顯提高。老年性癡呆起病隱匿,早期可無癥狀,大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出現(xiàn)不可逆神經(jīng)元變性,預后較差。為了減輕由老年性癡呆所造成的家庭、經(jīng)濟負擔,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早期診斷和干預治療顯得尤為重要。MRI 技術是臨床常用影像學檢查方法,適用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腦部疾病等多種疾病的檢出,具有無創(chuàng)、經(jīng)濟、可重復性強等優(yōu)勢,應用日益廣泛。大量研究表明[7-9],人體海馬結構(hippocampal formation, HPF)位于側(cè)腦室顳角底部,與近期記憶、存儲有關,還參與情緒反應、控制和其他內(nèi)臟活動。目前已證實的與HPF 形態(tài)改變有關的疾病包括AD、抑郁癥、精神分裂癥以及顳葉癲癇等[10-11],對HPF 進行的形態(tài)學測量有助于上述疾病的早期診斷。以往的神經(jīng)影像多將海馬組織作為整體結構進行評估,對海馬區(qū)MRI 數(shù)據(jù)的相關研究較少[12]。故本次研究通過對比老年性癡呆患者及健康人群的海馬區(qū)MRI 相關測量數(shù)據(jù),以期為臨床診療提供新思路?,F(xiàn)報告如下。
前瞻性納入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山西省汾陽醫(yī)院就診的93 例老年性癡呆患者為病例組。納入標準:(1)對近遠事記憶障礙,伴注意力不集中、判斷障礙、失語、淡漠、失認、失結構、人格改變至少一項認知障礙,社會活動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改變,符合老年性癡呆的診斷[13];(2)年齡≥65歲;(3)癡呆相關癥狀持續(xù)存在,較為穩(wěn)定;(4)顱腦MRI 顯示腦萎縮表現(xiàn),腦溝擴大;(5)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標準:(1)血管性癡呆;(2)癲癇史或高熱驚厥史;(3)合并心血管、免疫系統(tǒng)等嚴重疾患;(4)依從性較差或MRI 檢查禁忌證;(5)嚴重精神疾病。另抽取同期于山西省汾陽醫(yī)院體檢的健康人群40 例為對照組。本研究經(jīng)山西省汾陽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文號:SYD-202101215),入選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MRI檢查方法
檢查前要求受試者平臥位,佩戴耳塞,保持安靜,盡量避免進行思維活動。使用Siemens magnetom skyra 3.0 T 掃描儀(德國西門子公司)、20通道相控陣頭線圈行常規(guī)MRI平掃、三維動脈自旋標記(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成像、動態(tài)磁敏感對比增強(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 DSC)和 對 比 增 強T1WI(contrast-enhanced T1WI,CE-T1WI)檢查。常規(guī)MRI 包括矢狀位T1WI、T2WI、T2WI-液體衰減反轉(zhuǎn)恢復(T2WI-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ery,T2WI-FLAIR。T1WI 掃 描 參 數(shù):TR 2000 ms,TE 8 ms,矩 陣256×256,視野(FOV)220 mm×220 mm,層厚5.0 mm,層間距1.75 mm,掃描時間2 min 20 s;T2WI 掃描參數(shù):TR 6000 ms,TE 99 ms,矩陣256×256,F(xiàn)OV 220 mm×220 mm,層厚5.0 mm,層間距1.75 mm,掃描時間1 min 12 s;T2WI-FLAIR掃描參數(shù):TR 8000 ms,TE 85ms,矩陣256×256,F(xiàn)OV 220 mm×220 mm,層厚5.0 mm,層間距1.75 mm,掃描時間2 min 16 s;3D-ASL采用偽連續(xù)標記結合3D采集,掃描參數(shù):TR 5000 ms,TE 36 ms,矩陣256×256,F(xiàn)OV 192 mm×192 mm,層厚3.0 mm,激勵次數(shù)3次,帶寬62.5 kHz,掃描時間65 s;DSC-MRI序列采用梯度平面回波成像(GRE-EPI)技術進行掃描,注射對比劑(釓噴酸葡胺注射液,馬根維顯,Bayer Pharma AG 生產(chǎn),國藥準字J20130087)0.2 mL/kg,速率3 mL/s,橫斷面,TR 1400 ms,TE 32 ms,F(xiàn)OV 230 mm×230 mm,矩陣 128×128,激勵次數(shù)1 次,帶寬62.5 kHz,采集時間1 min 35 s。將采集到的3D-ASL、DSC-MRI 數(shù)據(jù)傳至Syngo Via工作站。
1.2.2 海馬MRI測量及數(shù)據(jù)處理
將所得原始數(shù)據(jù)上傳至西門子工作站,分別以手動勾畫、freesurfer 軟件2 種方式分割并測量海馬相關參數(shù),取平均值。手動測量:由2名具備5年以上診斷經(jīng)驗的神經(jīng)影像醫(yī)師雙盲法閱片,參考海馬分割協(xié)議[14]并在解剖學專家的指導下,于冠狀位圖像手動勾畫海馬邊界,以海馬槽下方首先出現(xiàn)的灰質(zhì)為海馬前界,自前向后逐層勾畫直至海馬后界(側(cè)腦室下角內(nèi)側(cè)卵圓形灰質(zhì)結界),于矢狀位圖像勾畫顱腔邊界,以枕骨大孔作為顱腔最下界,其他界限均以硬腦膜為界。測量海馬面積(hippocampal area, HFA)、海馬橫徑(transverse hippocampal transverse diameter, HTD)、海馬矢徑(sagittal hippocampal diameter, HSD)以及顳角寬度(temporal horn width, THW),所測結構均測量3 次,取平均值進行統(tǒng)計。為消除頭顱個體化差異影響,對測得海馬區(qū)全部原始數(shù)據(jù)經(jīng)標準化處理,標準化海馬面積(standardized hippocampal area, SHFA)=面積實測值/同側(cè)端腦面積值×1000;標準化海馬橫徑(standardized hippocampal transverse diameter, SHTD)=海馬最大橫徑實測值/同側(cè)端腦最大橫徑實測值×1000;標準化海馬矢徑(standardized sagittal hippocampal diameter, SHSD)=海馬最大矢徑實測值/同側(cè)端腦最大矢徑實測值×1000;標準化顳角寬度(standardized temporal horn width, STHW)=顳角寬度實測值/同側(cè)端腦最大矢徑實測值×1000。freesurfer 軟件測量:采用freesurfer6.0 軟件進行基于個體空間的自動分割,利用高分辨率的MRI 進行大腦皮質(zhì)的三維重建,手工提取ROI,上傳至intel Xeon E5-2680v4工作站。
1.2.3 內(nèi)側(cè)顳葉萎縮分級
由上述2 位醫(yī)師分別對受試者的雙側(cè)海馬進行內(nèi)側(cè)顳葉萎縮(medial temporal atrophy, MTA)分級評估[15]。0 分=沒有萎縮;1 分=僅有脈絡膜裂增寬;2 分=同時伴有側(cè)腦室顳角擴大;3 分=海馬體積中度縮?。ǜ叨认陆担?;4 分=海馬體積重度縮小。二者意見不一時經(jīng)商討決定。
觀察指標如下:(1)比較兩組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受教育年限、合并疾?。ㄌ悄虿?、高血壓、高脂血癥);(2)比較兩組海馬結構測量數(shù)據(jù)及MTA 等級評分;(3)采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量表對患者認知功能、自理能力進行評估,MoCA 總分值0~30 分,≥26 分為正常,<26 分為存在認知功能障礙[16];ADL 分值0~100 分,分值越高,自理能力越強[17];(4)分析病例組患者海馬結構測量數(shù)據(jù)與MoCA、ADL評分的相關性。
采用SPSS 20.0 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受試者年齡、受教育年限、海馬MRI測量數(shù)據(jù)、MoCA及ADL評分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用(±s)描述,行獨立樣本t檢驗;性別、合并疾病用例或構成比(%)描述,行χ2檢驗;相關性檢驗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受試者在年齡、性別、受教育年限及合并疾病構成比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受試者一般資料比較
病例組患者雙側(cè)HFA、SHFA、HTD、SHTD、明顯低于對照組,而雙側(cè)THW、STHW、MTA 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受試者海馬結構測量數(shù)據(jù)及MTA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受試者海馬結構測量數(shù)據(jù)及MTA評分比較(±s)
注:HFA:海馬面積;SHFA:標準化海馬面積;HTD:海馬橫徑;SHTD:標準化海馬橫徑;HSD:海馬矢徑;SHSD:標準化海馬矢徑;THW:顳角寬度;STHW:標準化顳角寬度;MTA:內(nèi)側(cè)顳葉萎縮分級。
海馬區(qū)域左側(cè)HFA/mm2 382.95±88.24 487.45±123.08-5.533<0.001 376.59±79.53 497.03±127.36-6.615 0.001 SHFA/mm2 72.19±17.18 85.28±20.12-3.824<0.001 80.14±15.99 97.22±20.28-5.198<0.001 MTA評分3.22±0.45 1.32±0.44 22.477<0.001 3.01±0.53 1.21±0.40 19.236<0.001右側(cè)組別病例組(n=93)對照組(n=40)t值P值病例組(n=93)對照組(n=40)t值P值HTD/mm 20.45±3.37 23.10±2.09-4.602<0.001 20.57±3.46 24.20±1.96-6.212<0.001 SHTD/mm 310.90±56.61 352.39±30.89-4.358<0.001 308.85±42.11 377.28±27.00-9.464<0.001 HSD/mm 36.81±5.71 37.26±7.27-0.383 0.702 34.52±5.90 36.15±7.19-1.366 0.174 SHSD/mm 291.15±53.21 281.77±69.38 0.848 0.400 486.21±158.03 476.43±151.12 0.332 0.741 THW/mm 19.12±4.06 17.11±4.34 2.564 0.012 18.98±3.68 16.13±4.10 3.956<0.001 STHW/mm 295.62±56.87 253.05±51.15 4.076<0.001 278.14±51.20 242.58±49.27 3.714<0.001
圖1 為1 名75 歲男性老年性癡呆患者首診、18 個月后及36 個月后海馬解剖結構改變的前后對比圖,MRI 可見患者18個月后及36個月后復診時海馬結構較首診時顯著萎縮。
圖1 男,75 歲,老年性癡呆患者首診、18 個月后及36 個月后海馬解剖結構改變的前后對比圖。軸位T2WI、T1WI及冠狀位增強T1WI顯示雙側(cè)海馬結構萎縮性改變,以右側(cè)海馬結構萎縮為著(1A~1C),結合患者臨床表現(xiàn)診斷為老年性癡呆。1D、1E、1F分別為首診及18個月、36個月復診時冠狀位圖像上勾畫的海馬輪廓(顏色標記為勾畫區(qū))。
與對照組相比,病例組MoCA 評分較低,ADL 評分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受試者MoCA、ADL評分比較(±s)
表3 兩組受試者MoCA、ADL評分比較(±s)
注:MoCA: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ADL: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
組別病例組(n=93)對照組(n=40)t值P值ADL評分38.40±7.71 53.47±10.30 9.307<0.001 MoCA評分15.51±5.21 28.47±1.14 15.541<0.001
相關性分析顯示,老年性癡呆患者雙側(cè)SHFA、SHTD 分別與MoCA 評分、ADL 評分呈正相關,左側(cè)STHW 值與MoCA、ADL 評分呈負相關(P均<0.05)。見表4。
表4 老年性癡呆患者海馬結構測量數(shù)據(jù)與MoCA、ADL評分的相關性
本研究主要探討MRI 在老年性癡呆患者海馬解剖結構評估中的應用價值,發(fā)現(xiàn)老年性癡呆患者海馬萎縮明顯,結合其認知功能評分,推測老年性癡呆患者海馬結構變化可早期反映患者認知功能狀態(tài),可一定程度上評估患者認知功能損害程度。既往關于老年性癡呆患者MRI 海馬結構的形態(tài)學研究早有文獻報道,但海馬結構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關于海馬區(qū)MRI 數(shù)據(jù)的相關研究并不多見。本研究將海馬結構劃分為多個亞區(qū),有助于檢測到老年性癡呆對海馬局部結構的影響,同時通過對比分析海馬結構參數(shù)和認知功能評分的關系,能夠為老年性癡呆的早期診斷提供更多依據(jù)。此外,本研究采用手動勾畫、freesurfer 軟件2 種方式分割并測量左、右兩側(cè)海馬相關參數(shù),取平均值,增強了老年性癡呆患者普遍存在海馬形態(tài)結構影像學改變這一結論的可靠性。此外,本研究進一步分析了老年性癡呆患者海馬結構參數(shù)與MoCA、ADL 評分的相關性,為研究老年性癡呆患者認知障礙發(fā)生的可能機制提供了新思路。
HFA、HTD、HSD 以及THW 線性測量指標已是臨床診斷海馬萎縮量化評估的常規(guī)指標[18]。海馬與人類記憶有關,左右側(cè)功能各有側(cè)重,其左側(cè)主要為詞匯性記憶,右側(cè)主要為非詞匯性記憶,這種功能的劃分對海馬的大小有無影響,目前尚無定論[19-21]。既往研究表明,人腦雙側(cè)海馬結構存在不對稱性[22]。Kim 等[23]在MRI 斷層影像上發(fā)現(xiàn)右側(cè)海馬體積大于左側(cè)。與其他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對兩組受試者HFA、HTD、HSD、THW及MTA 評分進行觀測,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了標準化處理,結果發(fā)現(xiàn)病例組雙側(cè)HFA、SHFA、HTD、SHTD 值明顯低于對照組,而雙側(cè)THW、STHW 值與MTA 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可見老年性癡呆患者海馬萎縮明顯,使用MRI 可有效評估海馬萎縮程度,這也進一步論證了使用MRI 評估老年性癡呆患者海馬結構的有效性及合理性。Caillaud 等[24]通過分析AD 患者認知功能與海馬區(qū)MRI數(shù)據(jù)的相關性發(fā)現(xiàn),AD患者的雙側(cè)THW和海馬高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本研究結果與之高度一致,提示MRI 可作為觀察測量老年性癡呆患者海馬結構的有效技術手段。國外一項研究[25]對比分析16名AD患者、14名額顳葉癡呆患者和15 名健康對照的MRI,發(fā)現(xiàn)區(qū)域腦容量的定量報告和常規(guī)視覺MRI合用可提高AD單獨視覺評估的敏感度和準確度??梢娊Y合MRI 定量報告能夠更好地評估老年性癡呆患者海馬萎縮程度,提高臨床診斷的敏感度和準確度。
Qu 等[26]研究發(fā)現(xiàn),海馬萎縮可使前腦神經(jīng)元特異性法尼基轉(zhuǎn)移酶(FT)和香葉烯基轉(zhuǎn)移酶-1(GGT)缺失,導致突觸可塑性降低、記憶保留和海馬樹突棘密度降低,引起認知缺陷。本研究結果顯示,病例組與對照組MoCA、ADL 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既往研究[27]報道一致,說明老年性癡呆患者認知功能較正常人更差。究其原因可能是:老年性癡呆是一種慢性大腦退行性病變,可對患者的記憶以及認知等腦高級功能造成損害,如若不及時治療干預,病情逐日加重,最終會出現(xiàn)認知功能下降。相關研究指出,癡呆患者的認知狀態(tài)與大腦海馬結構萎縮有關[28-29],海馬萎縮可引起大腦結構改變,影響傳入沖動與傳出沖動支配器的正常運轉(zhuǎn),導致相應腦區(qū)的神經(jīng)功能下降,隨病情進展,這些病理改變越發(fā)廣泛,進而發(fā)生記憶、認知功能障礙。O'Callaghan 等[30]研究亦表明,癡呆患者發(fā)病初期,以海馬病理學改變表現(xiàn)最為明顯,而海馬病理學改變可通過破壞額頂和默認網(wǎng)絡區(qū)域和功能完整性誘發(fā)神經(jīng)退行性改變,進而影響人的思維游走水平,損傷認知功能,降低患者自理能力。本研究采用Pearson 相關性分析顯示老年性癡呆患者雙側(cè)SHFA、SHTD 值分別與MoCA 評分、ADL 評分呈正相關,左側(cè)STHW值與MoCA、ADL評分呈負相關(P均<0.05)。說明海馬形態(tài)改變及萎縮程度與老年性癡呆患者病情程度存在一定關聯(lián)性,通過觀察測量海馬徑線、面積等MRI 定量分析指標有可能爭取早期發(fā)現(xiàn)、及早治療,提高患者生命質(zhì)量,對于老年性癡呆患者來說是一種實用且可行的輔助診斷手段。
本研究作為一項單中心對照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如樣本較少,所選取的病例均為本院患者,且以男性病例居多,并未對老年性癡呆患者對于性別、年齡等方面的影響因素分別進行分析,而研究表明,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的海馬結構是有差異的[31-32],建議在下一步研究中擴大樣本納入范圍,獲取更多女性樣本數(shù)據(jù),探討MRI 對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老年性癡呆患者海馬解剖結構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老年性癡呆患者海馬形態(tài)結構的影像學改變明顯,MRI 檢查可準確評估老年輕度癡呆患者海馬體萎縮程度,為早期明確診斷以及后續(xù)治療方案的制訂提供理論依據(jù)。
作者利益沖突聲明:全體作者均聲明無利益沖突。